马林斯基剧院代表了俄罗斯古典艺术的最高水准。
2016年,俄罗斯“艺术航母”马林斯基剧院曾以歌剧、芭蕾、交响音乐会全方位的阵容到访上海大剧院,蔚为城中盛事。时隔一年,11月26日-28日,马林斯基剧院将再度做客上海大剧院,带领近200位艺术家上演“马林斯基艺术节”。
今年的“马林斯基艺术节”以芭蕾和交响音乐会为主,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将携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带来三场《灰姑娘》、一场“斯特拉文斯基之夜”音乐会。
马林斯基剧院将派出三组舞者阵容坐镇《灰姑娘》。早在一个月前,三场《灰姑娘》已近售罄,一周前,上海大剧院开设了加座票。
《灰姑娘》剧照 Natasha Razina 摄
舞剧《灰姑娘》:颠覆传统的当代演绎
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在20世纪创作了两部芭蕾音乐,一部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一部是《灰姑娘》,均为流传后世的经典。
1945年,《灰姑娘》在罗斯季斯拉夫·扎哈罗夫的编排下于莫斯科大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后又在马林斯基剧院连演多年。此后,普罗科菲耶夫的《灰姑娘》在不同编舞的诠释下,流转于世界各地的舞台。
相较于马林斯基剧院去年带来的“博物馆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即将登台的《灰姑娘》,更摩登,也更现代。
2002年,当代古典芭蕾编舞大师阿列克谢·罗曼斯基为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编排了全新的《灰姑娘》,获好评的同时,也引起了争议——“原本的纯真童话去哪里了?”
《灰姑娘》剧照 Natasha Razina 摄
此前的《灰姑娘》充满了浪漫的童话气息,是人见人爱的节日芭蕾。罗曼斯基的创作大胆犀利得多,他将传统完全颠覆,一方面彰显“戏剧芭蕾”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将普罗科菲耶夫音乐中并不天真烂漫的一面完全释放。
罗曼斯基善于讲故事,在他的细节刻画下,观众得以更细致地感受角色之间的关系、人物的情感和处境。
譬如,灰姑娘站在舞台上用手捂住双眼,在一排排柱子中摸索前行;在后母家中,她所有的动作都集中在固定区域内,和宽广的舞台形成鲜明对比;继母的动作里充满男性的力量和跋扈的气势,两姐妹的动作蠢钝又乖张……这都使观众得以快速进入情境。
《灰姑娘》剧照 Natasha Razina 摄
同时,他又加入了一些格格不入的元素,让观众哑然失笑。衣着鲜艳、动作夸张的小精灵,诙谐搞怪的舞步,这一版《灰姑娘》幽默讽刺、精灵古怪,但又拿捏得当、不流于低级趣味。
罗曼斯基将观众置于入戏与出戏之间,一边因讽刺而发笑,一边为真情所打动,一边被故事本身所吸引,一边被打破陈规的设计所干扰。他像是在和观众开玩笑,而观演本身就需要一些幽默感。
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 Valentin Baranovsky 摄
交响音乐会:重现斯特拉文斯基
拥有近200年历史的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在俄罗斯古典音乐发展史上始终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其对俄罗斯本土音乐的解读和演绎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上海,捷杰耶夫将率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奏响斯特拉文斯基为芭蕾舞剧谱写的音乐——《火鸟》组曲和《彼得鲁什卡》,两部作品均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
《火鸟》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成名作,与浪漫主义传统大相径庭,体现出强烈的戏剧性。1910年6月,米哈伊尔·福金编排的舞剧《火鸟》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轰动一时。
《彼得鲁什卡》紧随其后诞生,取材于俄罗斯“忏悔节”集市上的木偶戏。斯特拉文斯基在作品里加入了俄罗斯民歌和仿民歌风格的旋律,充满了民俗色彩,但在曲式上又比《火鸟》更现代、更前卫,直接预示了《春之祭》的问世。
除此之外,俄罗斯钢琴家丹尼斯·马祖耶夫,也将献演一曲斯特拉文斯基的《随想曲,为钢琴和乐队而作》。
该曲突显了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家身份,对钢琴演奏的要求极高,旋律自由,玩性十足,是一部大型的炫技之作。
1998年,马祖耶夫赢得第11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冠军,一跃而为俄罗斯当代最活跃的钢琴家之一。这些年,他也是马林斯基剧院的常客。(文/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