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好人为什么会作恶》,[美]托马斯·布拉斯 著,赵萍萍 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样的人会反抗权威
那些没有坚持到最后的不服从被试中,行为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不同点就是,被试第一次反抗出现的时间。心理学家安德烈·莫迪利亚尼(Andre Modigliani)和弗朗索瓦·罗查特(Francois Rochat)对其中一个实验情境的录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们发现: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做出反抗的时间越早,坚持到最后的可能性就越小。此外,被试第一次反抗时的电击强度越小,结束时的电击强度就越小。
莫迪利亚尼和罗查特这样解释这种现象:
这与认知失调理论相符,被试在完成一件特别不愉快的合作任务时,他顺从的时间越久,就越会在内心说服自己,为眼前的一切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释,并相信这种解释是真实的。比如:被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电击并不那么危险,学生没有什么问题,实验必须继续……在实验前期进行口头反抗可以有效减少心理压力,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并进行更多消极野蛮的同谋行为。
有一位反抗的被试是47岁的大型工厂检察员。在实验前的练习过程中,他有点儿手忙脚乱,但在正式实验中,他已经熟悉了程序,而且进行得有条不紊。当电击强度达到120伏特的时候,他已经使用了7个电击开关,听到学生发出三次轻微的“哎呀”。
被试:WET:night,grass,duck,cloth,错误,120伏特。嗞——
学生:啊!喂!真的很痛啊!
被试:这个强度不会伤害他吗?
主试:请继续。
被试:BRAVE:woman,soldier,dog,horse,错误(叹息),135伏特。嗞——
学生:啊!实验员!
被试:答案是woman。
学生:够了!让我从这里出去!我说过我有心脏病!我的心脏开始受不了了!让我从这里出去!我的心脏不舒服!
主试:请继续,继续。
学生:我拒绝继续,让我出去!
被试:他在那边真的很难受。
主试:实验要求你继续,教师,请继续。
被试:可是,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先去那边看看他怎样了。
主试: 一旦实验开始,你就只能通过麦克风与他联络。你继续实验很重要,继续。
被试:我不知道,我想,我肯定不愿受他的这种痛苦。
主试:你没有其他的选择。
被试:(嘲笑)如果可以,我会把支票还给你。
主试:不,支票是你的,支付你报酬是因为你来到实验室。那不是问题的所在。问题是,如果你不继续进行,我们就不得不终止整个实验。
被试:好吧,他就在那边,我不能继续进行实验了。我的意思是,他说他有心脏病。因此我……
主试:好吧,那么我们的实验就结束了。
这名被试之所以能挣脱权威的束缚,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他体会到了学生的感受,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共情。他将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切身感受着他的痛苦。“我肯定不愿受他的这种痛苦。”对于大多数被试而言,抗拒主试的命令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这种反抗其实就是在质疑主试的“能干的”“科学权威的”形象。通过对学生共情,这名被试做出了主观判断,而这种判断并不意味着质疑主试的形象。
促使他反抗的第二个因素可能是:主试漠视他提出的问题或抗议。当他要求去看看学生的情况时,主试忽视了他的问题,只是唐突地命令他继续,不给出任何让他安心继续实验的回答或解释。主试在此时催促他继续,结果事与愿违,令被试很恼火,变得更加顽固,不再合作。
另外一名反抗的被试是一位 39 岁的销售员。他是反抗行为出现在实验后期的被试代表。他曾在实验早期表示了数次相对温和的抗议,但都被主试忽略了。被试继续进行实验,没有出现更多的反抗信号。直到他开始施加315伏特的电击。
学生:(极其痛苦地喊叫)
被试:RICH:boy……
学生:我告诉你了,我拒绝回答。
被试:cake,man……
学生:我退出。
被试:girl,(沉默良久)他说他要退出实验。他可以在任何时候退出,你曾经说过他可以这么做。
主试:不论学生喜欢与否,我们都必须继续,直到他准确学习了所有的单词配对,请继续。
被试:好吧,但我认为违背他的意愿是不对的,而且他有随时退出的权利。
主试:实验要求你继续,直到他准确地学习了所有的单词配对。
被试:那么,我……呃,我不能继续了。你看,如果他没有其他的选择,如果你已经告诉过他,一旦开始就不能退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你给了他随时退出的自由,他现在就这么选择了。
主试:你继续实验是特别重要的。
被试:不,我不能……我的意思是,你们还是找其他人吧。他已经说了有心脏问题。他拒绝继续进行实验,而且也有随时退出实验的权利。
主试:你没有其他的选择。
被试:(特别惊讶)我没有其他的选择?哈,哈(暂停),我想我有。
主试: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不继续,我们就不得不停止整个实验。
被试:好吧,我想,公平地说,我们现在必须停止了。我的意思是,因为你们已经给了他选择的权利,现在他要求退出。
主试:好,那我们不得不结束实验了。
这名被试与之前那名检察员被试的反抗方式不同。检察员被试的反抗发生在150伏特电击。但这名被试坚持到315伏特时才开始解放自己。他在实验早期也进行了抗议,表明他不喜欢自己的任务,但他还是在拨下了20多个开关之后,才找到了正确的口头表达方式,从实验中解脱。在他与主试对话的过程中,他显得比较强势。他提醒主试这个游戏有一个规则,那就是学生有权利退出。
主试在最开始的时候告诉被试和学生,无论后来发生了什么都不会收回那张支票,这就可以被理解为:学生可以随时退出。主试虽然没有在实验开始之前明示学生具有这个权利,但这名被试已经在心中将其转化成一个明确的实验规则。这样,他就可以在不质疑主试权威形象的前提下与之对峙。被试要求停止实验,但主试只是重复着事先编好的台词,对被试的要求采取漠视态度,这样做只会激怒被试,加强他退出的决心。
作品简介
《好人为什么会作恶》,[美]托马斯·布拉斯 著,赵萍萍 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为什么梁文道说:杀人不需要邪恶的动机?
为什么熊培云说:世界离独裁只有7天?
为什么连岳说:有人如此为纳粹屠杀犹太人辩护?
为什么许知远说:我们应该更清醒、理智地看待我们的世界?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揭示了“平庸的恶”——房地产开发商,三鹿奶粉厂家,打死过大学生的城管,无视犯人生死的看守,足球黑幕的推手,难道他们都是纯粹的坏人?还是他们只是盲目的服从者?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是20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和实验科学家之一,他独特的方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思考人性的方式。1960年他在哈佛大学以著名的服从实验震惊了世人;他率先提出六度分离概念,揭示出一个我们未曾察觉的普遍社会现象。
托马斯·布拉斯教授以深入细腻之视角、栩栩如生之笔触,细密梳理了米尔格拉姆的研究成果,首次向世人展示出这位与众不同的科学家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