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新闻

镜头后的魔术师:从纽约大都会到巴黎大皇宫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巴黎大皇宫美术馆与欧文佩恩基金会强强联手,共同为这位上世纪泰斗级的摄影师举办百年回顾展。

2017年标志着欧文·佩恩(Irving Penn)的一百周年诞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巴黎大皇宫美术馆与欧文·佩恩基金会强强联手,共同为这位上世纪泰斗级的摄影师举办百年回顾展。 

镜头后的魔术师:从纽约大都会到巴黎大皇宫

欧文·佩恩百年回顾展官方目录封面

展览回顾了佩恩近七十年的职业生涯,展出238幅摄影师生前冲印的摄影作品,以及其创作的一系列素描和油画,主题囊括了时尚、静物、肖像、裸体、美、香烟等,这些都是佩恩的创作生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其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展览以时间为线索,这些作品分成十一个展区,为参观者讲述了佩恩的艺术历程:如何从初出茅庐的新手,一步步摸索出自己的风格,最终成为上世纪最为伟大的摄影师之一。

静物摄影:呈现艺术之美

展览始于他1939年在纽约拍摄的最早的一系列街景。随后佩恩四处游历,在美国南部、墨西哥和欧洲都留下了足迹。在途中,佩恩用镜头记录下不同城市的风貌,1942年他于墨西哥拍摄了Pulqueria Decoration,1945年又在意大利拍摄了W La Liberta。除此之外,该展区还特别展出了佩恩自1943年起为《Vogue》杂志拍摄的第一批彩色静物摄影作品。

欧文·佩恩的静物摄影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堪称精美绝伦,仿佛有人往画布上随手一撒,就将各种元素整合揉捏成型,独具一格,让人过目难忘。这些图像几乎都有着层次分明的质地和五彩缤纷的色彩,无缝连接的白色背景使画面变得更为明亮,达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画面中对静物的摆放位置更接近艺术的处理手法,让人联想到夏尔丹和马奈的静物画,在一本时尚杂志中也许会显得格格不入,但其色彩之丰富与细节之精细无疑证明了其现代性,只有一台新式摄像机才能如实地表现出此般效果。

 

镜头后的魔术师:从纽约大都会到巴黎大皇宫

欧文·佩恩,静物西瓜

《静物西瓜》这幅作品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画面中摆放了各式水果、一张团成一团的餐巾、一截掰下来的面包,一旁的柠檬上还驻足着一只孤零零的苍蝇。这幅作品显然遵从了西班牙和尼德兰绘画中的传统,却也无意掩藏当代特有的那种慵懒随意、不修边幅的气质。

除了肖像作品,佩恩为《Vogue》拍摄的皆为彩色照片,但他只将静物摄影彩打冲印,其它的则保留黑白两色,也许是为了声明其作为艺术作品的独特性。佩恩深受沃克·伊文斯的影响,承袭了后者对色调的熟练掌握,对光线异常敏锐,擅长表现光的层次和复杂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对色彩的掌握就稍显逊色,展览中就包括为欧莱雅公司拍摄的一幅广告,佩恩用了八种不同颜色的口红涂抹在模特的嘴唇上,仿佛出自一名画家之手,效果令人惊叹。

 

镜头后的魔术师:从纽约大都会到巴黎大皇宫

欧文·佩恩为欧莱雅公司拍摄的口红广告,1986

佩恩靠着自己扎实的美术功底自成一派,其摄影作品以优雅简洁著称,却又充满了生命力和独创性,摄影师本人对极简主义的偏好在这一幅幅静物照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工作室到暗房,他如变魔术般让这些独一无二的照片横空出世。本次展览力图最大限度上还原佩恩的形象:他是个完美主义者、时刻充满好奇、工作起来不要命、对每一件拍摄物品都保持尊重,用自己严禁专注的态度和古典主义摄影风格抹去了商品和艺术之间的那条隐形的界线。

值得一提的是,佩恩还擅长从日常的溃败物中发现美感,例如他以香烟为主题拍摄的照片,当然,还有一系列的裸体作品也在展览中有所呈现。

 

镜头后的魔术师:从纽约大都会到巴黎大皇宫

欧文·佩恩,香烟37号纽约,1972

摄影与时尚:与三宅一生的跨界友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通常待在工作室里进行拍摄。这一时期的创作可谓硕果累累,在1947年和1948年,他就为《Vogue》杂志拍摄了一系列模特肖像,如萨尔瓦多·达利、勒柯布西耶、希区柯克、杜尚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等诸多文艺界名流的经典人像。佩恩1950年在巴黎拍摄的作品正式确立了其作为时尚肖像摄影师的地位和声望。

 

镜头后的魔术师:从纽约大都会到巴黎大皇宫

欧文·佩恩,女星玛琳·黛德丽,1948

值得注意的是,展览收录了三幅向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致敬的作品, 其中一幅是佩恩于1988年为三宅一生拍摄的肖像。在佩恩的镜头下,三宅一生的脸一半隐藏在帽子的阴影里,这位设计师神情肃穆,眼中却又闪烁着敏锐的光芒。上世纪八十年代,佩恩与三宅一生一直保持着远距离合作关系。三宅每年都会把自己新出的设计图寄给这位他崇敬的摄影师,而佩恩呢,则为这些设计稿中透露出的独到见解和精湛技艺所吸引,两位艺术家你来我来,将这场艺术的接力赛维持了13年(1986-1999)之久。

 

镜头后的魔术师:从纽约大都会到巴黎大皇宫

欧文·佩恩,三宅一生肖像,1988

“我第一次看到他的名字,是在美国的时尚杂志上。那些照片中展现出的力和美强烈地震撼了我。”在见到摄影大师真身前,三宅一生便已经注意到了佩恩的摄影作品。而1983年,佩恩拍摄了第一条由三宅一生设计的裙装,也逐渐对这个设计师产生兴趣,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也因此拉开了帷幕。

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欧文·佩恩都将为这位日本设计师拍摄宣传照,而三宅一生几乎从来不会出现在拍摄现场。对于佩恩的才华和能力,他给予百分百的信任和肯定。他曾回忆道:“我们一起工作,渐渐成为了挚交。是彼此之间的尊重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在照片中重现了我的设计,我因而得以从原先的作品中发现新的闪光点,这无疑给了我继续下去的动力和灵感。我希望我的创作也同样可以对他有所触动……”

 

镜头后的魔术师:从纽约大都会到巴黎大皇宫

欧文·佩恩为三宅一生时装拍摄的照片

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不言而喻,佩恩的摄影作品具有很强的图像感,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三宅一生惯用的那些几何图形和结构缜密的线条,艺术为他们构筑了交流对话的桥梁,让两人能够互相理解、欣赏。 “我在设计服装的时候并不会想到他。”三宅一生坦言道,“但佩恩确实启发了我去发现新的事物。”也许正是这段友情让佩恩镜头下的三宅如此栩栩如生,仿佛暗示了摄影和时装设计的融合,宣告了艺术的无限可能。

理想之路:突破时尚界线

事实上,佩恩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高中时在艺术课上的表现十分突出,毕业后考入费城博物馆工艺美术学院(如今的费城艺术大学)继续深造四年,师从阿列克谢·布鲁多维奇,也就是《Harper’s Bazaar》的传奇艺术指导。布鲁多维奇十分赏识佩恩的天赋,师生二人亲如父子。

1938年,佩恩来到纽约,靠为杂志画图纸谋生,努力攒钱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台相机,一台禄来福来,是当时最先进的款式之一,象征着对摄影的全身心投入和摄影师的凌云壮志。即使如此,他还是在墨西哥呆了一年尝试成为一名画家,直到他意识到自己志不在此。

1934年6月,佩恩受《Vogue》杂志新任艺术主编亚历山大·利伯曼的邀请为该杂志设计封面。在佩恩表达了对某些摄影作品的失望与不满后,慧眼识珠的利伯曼鼓励这个年轻人自己进行拍摄工作。他为《Vogue》拍摄的第一幅封面作品以自己的一幅静物画为模型拍摄完成,于当年十月出版。这次契机让他日后成为了该杂志的御用摄影师,拍摄了一系列时尚大片,与当红名模合作,包括其日后的太太Lisa Fonssagrive,然而佩恩并没有止步于此。

 

镜头后的魔术师:从纽约大都会到巴黎大皇宫

欧文·佩恩拍摄的时尚大片,模特为其日后的太太Lisa Fonssagrive

1948年11月,佩恩受利伯曼任命前往秘鲁拍摄旅行主题的时装片,然而在来年二月预备返航时,他却没有和团队一起离开,反而只身一人前往安第斯山脉,目的地是神秘的古城库斯科,开启了一场摄影史上的大冒险。

佩恩回忆道:“我决定在库斯科过圣诞节,我之前就对这个城市有所耳闻,当我一见到当地的居民,就有为他们拍照的冲动,但这个城市的海拔给我制造了不小的难度。”库斯科海报34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对于人生地不熟的游客而言,这是个不小的挑战。佩恩也没有幸免于难,高原反应让他卧床不起,在酒店整整呆了三天。“第四天我突然感到自己浑身充满能量,起身下床后就冲去了市中心。我想趁机拍一点照片,在机缘巧合下,我找到了一个有自然光线的绝佳拍摄地点。”这段时期称得上是他创作生涯初期的一个高峰,在短短三天内,佩恩就拍摄了近两千张当地人的肖像,他有着时装设计师般对图案和服装的敏感,又像个导演一样对模特的姿势把握得当。

 

镜头后的魔术师:从纽约大都会到巴黎大皇宫

欧文·佩恩镜头下的库斯科儿童

 

镜头后的魔术师:从纽约大都会到巴黎大皇宫

欧文·佩恩镜头下的库斯科母女,1948

库斯科专题照片想必为佩恩日后即将拍摄的《小商小贩》等系列作品奠定了形式和内涵上的基调,也为自己的人物肖像摄影找到了美学标准。在巴黎完成的《小商小贩》系列完美继承了库斯科专题的特征,使用自然光线表现人物。这些模特均由屠夫、面包师、工匠组成,在佩恩的精心布局下,每个人的个性和外形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世人眼前,他们手持自己的工具或者销售的商品,却并不庸俗,反而增填了一分优雅从容和生活趣味。佩恩再一次证明,摄影不只是为时装和模特服务的,他的作品突破了时尚的界线,表达出了更贴近生活本质的韵味。(文/程毓凝)

 

镜头后的魔术师:从纽约大都会到巴黎大皇宫

欧文·佩恩,“小商小贩”系列-屠夫小伙儿

 

镜头后的魔术师:从纽约大都会到巴黎大皇宫

欧文·佩恩,“小商小贩”系列-消防员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