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天津博物馆五一开展,八省文物呈现北朝风貌

中国历史上的北朝,指自北魏统一北方(439年)开始到隋朝建立(581年)为止存在于中国北方的五个朝代的总称,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中国历史上的北朝,指自北魏统一北方(439年)开始到隋朝建立(581年)为止存在于中国北方的五个朝代的总称,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北朝,虽历经短暂岁月,却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澎湃新闻获悉,天津博物馆将于5月1日首次推出“同铸山河——北朝历史文物主题展”,该展览汇聚了来自天津、山西、陕西、内蒙、河北、河南、 山东、宁夏等8个省(自治区)的14家文博单位的220余件/套文物,展品涉及壁画、金银器、青铜器、玻璃器、陶器、石刻造像等多个类别。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与南方地区相继建立的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朝代(即南朝)形成对峙,合称“南北朝”。

北朝时期,虽然政权更迭频繁,但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却在不断深入,汉晋传统与中原文化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域外文化在中国北方地区不断汇聚,迸发出灿然夺目的光彩,同时又孕育着无限的可能与希望,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据天津博物馆资料介绍,“同铸山河——北朝历史文物主题展”将于5月1日推出,展品涉及金银器、青铜器、玻璃器、陶器、壁画、石刻造像等多个类别。尤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博物馆馆藏北朝时期重要文物,如陶俑、佛造像等,均将首次走出库房与观众见面。展览以“迁徙·共生”“变革·融合”“并立·互鉴”“多元·汇聚”四个单位,向观众讲述北朝社会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历史史实。通过考古出土文物,展示早期拓跋鲜卑与周边族群的交融共生,主动融入中原文明的过程,展现北方多民族对中原文明产生的影响,以及域外文化与北朝社会的交流碰撞,旨在使观众深入领略北朝社会历史风貌的同时,深刻认识北朝在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巩固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及其对隋唐盛世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早期拓跋鲜卑的青铜器,古朴厚重,承载着北方民族的豪迈与坚韧;融入中原文明后的精美瓷器,温润如玉,彰显着文明交融的智慧与成果。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饰品,造型奇特,色彩斑斓,展现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域外传入的珍稀物品,工艺精湛,风格迥异,见证着丝绸之路的辉煌与繁荣。

在近日的“同铸山河——北朝历史文物主题展”专家论证会上,相关专家认为,展览展示北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提升文化自信。展览主题鲜明,紧扣 “民族融合”,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展现了博物馆人的创新精神。

双鹿纹金饰牌 东汉 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后旗三道湾墓地出土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藏



展出的东汉时期的双鹿纹金饰牌透雕中,两鹿相对而立,鹿身弧形凸出,腿细长;两鹿间有5个圆形镂孔,鹿角相连,近缘处嵌饰麻点状山坑。牌饰边框施压印纹一周。

三道湾墓地规模相当大,其所匹配的生活空间应是大型聚落,具有当时草原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因此有学者推测,该墓地附近极有可能就是檀石槐鲜卑的王庭所在地。三道湾墓地以檀石槐文化因素和汉文化因素为主,同时广纳早期拓跋鲜卑、平洋文化、匈奴等多种文化因素,见证了东汉时期内蒙地区不同部族之间的交流往来与融合共生。

双马纹铜饰牌 东汉 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后旗三道湾墓地出土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藏



双马纹铜饰牌中,正面弧形凸出,背面凹进,有双钮;马呈跪卧状,蹄、尾连成一体成为牌饰的底边,头部饰有一圆形冠饰;马背上站立一小马,二马尾部相连。

平城瓦当 汉代 山西省大同市操场城三号遗址出土 大同市博物馆藏 



汉代平城瓦当中心饰一周凸弦纹,内部模印隶书“平城”二字,双竖线界格将当面分为四区,界格线靠近边轮处各饰一朵卷云纹。汉代平城瓦当的发现,至少证明此处是汉代平城的所在地,对于确定汉代平城县的准确地点有很大意义,而北魏平城的宫城就是叠压在汉代平城县遗址之上,操场城三号遗址被推测为北魏平城宫殿遗址。

侍从图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云波路壁画墓出土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藏



北魏《侍从图》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云波路壁画墓,原位于墓室北壁。画面中有三排人物:上排为九位为拱手直立的九位女子,女子后为一座毡房和三位男子;中排为两位跪姿男子,身旁有一把长颈壶,身后为直立成一排的十二位男子,后六匹骏马、两辆车,车尾为一男子和一座毡房;下排为八位女子呈一排拱手直立状,其后为较小的七位女子,中间夹杂一只牛,尾部上方为五只牛,还有两面类似旌旗的物品。此图应该是墓主人夫妇郊外出行宴食场面的局部。

北齐彩绘陶人面镇墓兽


兽面镇墓兽


按盾武士俑


北齐按盾武士俑  北齐天保三年(552年) 河北省赞皇县李秀之墓出土 均为河北博物院藏



北齐镇墓兽分别为人面兽身和兽面兽身,均昂首蹙眉,蹲踞坐,背部竖起四撮鬃毛,尾巴上翘至背部,四足下有底座。

武士俑头戴兜鍪,上身内穿朱红色窄袖衣,下穿白色缚裤;外罩明光铠,肩加披膊,腰缚宽带,腿前裹有腿裙,脚蹬红鞋。右臂下垂,右手握拳向上,拳心有圆孔,原应执物,左手按浮雕兽首图案的长盾。

墓主李秀之,官至都官郎中,卒于北魏末年,北齐时期迁葬入家族墓地,其家族为北朝高门大族赵郡李氏。

玻璃半球形泡饰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迎宾大道墓群出土 大同市博物馆藏



淡蓝色半透明状,截面半圆形,泡饰内部表面以白色画七瓣莲花,器形与平城地区葬具上所饰的泡钉非常相似,推测这些玻璃泡饰应是在平城地区生产的。

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 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遗址出土 青州市博物馆藏



来自山东青州的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石灰石质。佛像肉髻低缓,饰旋涡状螺发;面相圆润,双目微垂,表情恬静;宽肩、隆胸,身材健硕,外覆田相纹双领下垂式袈裟,内着僧祇支,胸前系带;左手施与愿印,右手缺失。

主办方表示,这场气势磅礴的文物特展,将带领观众回到那个风云激荡、多元共生的北朝时代,领略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壮丽画卷。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