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不读书的你,活该焦虑

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好久没读书,且没有任何负罪感,你就必须知道,你堕落了。

现如今,成功地读完一本书,就如同一次完美的性行为一样少见。

法国一个叫夏尔·丹齐格的作家,曾不无鄙视地说:“大众,就是那些一年读书不超过5本的人。”他还写过一本《为什么读书》,骄傲地列举了列举了六七十个理由。

比如:为了手淫而读书;为了恶习而读书;为了从麻木不仁中清醒过来而读书;为了知道阅读并不能改善什么而读书……

知乎上最流行的一个读书理由就是:人丑就要多读书。大家都觉得自己外貌是“中上”,没人认为自己丑,所以我们读的书也不多。

看过一个数据,说中国人均每年读书0.7本!另外一个数据比0.7本好一些,但也不到5本,而韩国是7本,日本是40本。

1、为自己找一个阅读的理由

既然我们不认为自己丑,那么,我们需要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要阅读。

曾经有个段子,说如果我们不读书,难受的时候,只能说出:“蓝瘦香菇”,而不能说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是在说阅读能够给人带来更好的表达能力,而表达能力的好坏,除了关系到升职加薪外,还显示了一个人内心的丰富和自由。

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就时间、空间而言,就像被禁锢于周遭的环境中,你只能有几个有限的朋友,你只能看到生活中的琐屑……

可当我们阅读,我们就可以窥见别人的人生,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好久没读书,且没有任何负罪感,你就必须知道,你堕落了。不是说读书本身有多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平原的阅读理由,用周星驰的话说就是:不读书,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

2、阅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养成读书习惯,就是给自己造一间逃避现实生活愁苦的庇护所,在我们痛苦难当的时候,这个空间为我们带来安慰。

但是,这个庇护所的建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并不容易。

让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天天读书,可能是困难的。就算是有阅读习惯,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也很难挤出充裕的时间去看书。

就算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但我们马上又会陷入焦虑之中:书太多!中国每一年出版的新书就有20多万种,这还只是中国。到底要选择哪一本来读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豆瓣上就有一个特别出名的小组,名字叫“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有几十万组员。

面对这种状况,梁启超早就给出过自己的思考: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不过,于没有阅读习惯的人而言,“眼快”,就像天方夜谭,就像没学会走就想跑。

不读书的你,活该焦虑

3、书,自古以来就是听的

有人研究阅读的历史,说文字经历了从直立到慢慢躺倒的过程:最初文字是直立在石碑上,之后半卧在倾斜的书桌上,最后终于在印刷书籍的床上躺下来。直到今天,文字又慢慢站了起来——出现在了各种立着的屏幕上。

其实,在文字站立之前,每一个字都是以声音的形式存在的。比如在远古,围着篝火对听故事,应是我们祖先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又比如中国的《诗经》,最初就传唱于先民的口中;或者欧洲的《荷马史诗》,盲人荷马的舌头就是它的载体……很久很久之后,这些经典才成为书上的文字。

如今,书籍重新有了从“看”走向“听”的机会,我最近一直在收听喜马拉雅“天天听好书”。每天用半小时的时间,在洗碗、淋浴、通勤的过程中,就可以听一本好书了,感觉还是挺有收获感的。

半小时,一本书,应该可以与梁启超的“眼快”有一拼了。

我觉得“天天听好书”,有点像书山之上的一条小径,或者阿里巴巴宝藏门前的芝麻咒语,这个栏目会筛选出一些足够精彩、经典的书籍,通过书籍导师(这些导师,貌似都是知名学者,各领域的专家)的解读,让你大概了解一下这本书的框架、结构、好玩的细节,以及全书的精华所在,至少可以拓宽一下你的视野,激起阅读的兴趣,改善一下知识结构。

当然,不会说你听了半小时的书,就可以完全掌握了这本书,从此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这个节目的作用,大概就相当于梁启超所说的“涉览”。如果真的是喜欢,真的对这本书起了兴趣,摘下耳机后,就可以买来一本,认认真真精读一下,以期“精熟”。

4、什么样的书才算好书呢?

行文至此,你久违的阅读欲望可能又逐渐升起,想试试在遛狗、撸猫的时候听本书,但心中或许还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书才算好书呢?这些书适不适合我呢?

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标尺,衡量他们所选书目的好坏,这就是豆瓣评分。我专门查了一下入选“天天听好书”的一些书:

《万历十五年》8.9分;《设计中的设计》8.7分;《局外人》9.0分;《童年的秘密》8.7分;《百年孤独》9.2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8.7分;《认识电影》8.9分……

不过我想,豆瓣评分高,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书——因为分数高的,有可能是流行小说,或者是对于大众来说阅读价值低的小众书籍。

但据我观察,“天天听好书”应该没犯这类错误,估计他们还考虑了一本书的学科地位、阅读门槛、经典属性……

比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影响了八十年代后中国通俗历史写作的走向;加缪的《局外人》是了解存在主义文学必读的作品;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是认识日本设计美学的最好读本;《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是业余投资者要看的第一本书……

说实话,他们还是很有眼光的。

“天天听好书”给了你一段美好的前戏,这段美好的前戏,可能也就决定了你是否拥有一次完美的性爱。

诸君努力!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