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新闻

胡德夫:“余光中说过,民谣,就是中国民歌”

“在遍地是歌的时代里,我想告诉人们民谣从哪里来。”这是四十多年前的胡德夫所做的事情,也是现在的他专注做的事情

“在遍地是歌的时代里,我想告诉人们民谣从哪里来。”这是四十多年前的胡德夫所做的事情,也是现在的他专注做的事情。

12月18日晚,在北京中关村言几又书店,胡德夫参加了新书《时光洄游》的首发式。“野生作家”大冰也到场,与胡德夫一起畅聊民谣。

胡德夫:“余光中说过,民谣,就是中国民歌”

胡德夫在现场

胡德夫:“余光中说过,民谣,就是中国民歌”

怀念余光中:“我们曾在时间的长河里有过美丽的相遇”

“余光中说过,民谣,就是中国民歌。”胡德夫说。

刚去世的余光中是胡德夫的大学老师,曾教胡德夫诗歌朗诵。余光中曾评价学生胡德夫说,他的肚子里藏着一个风箱。余光中去世,胡德夫在自己的微博里这样写道:“我们曾在时间的长河里有过美丽的相遇,感念余光中老师。”

胡德夫说,民谣在台湾被称为“中国民歌”,“中国民歌”这四个字就是余光中定义的。余光中在美留学期间,受鲍勃·迪伦等人影响,回到台湾后,他看到台湾也在做自己的民谣。1975年,他把民谣定名为“中国民歌”。

“‘中国’这两个字是我们脑海中一直有的东西,也是余光中一直在讲的很重要的事情。”胡德夫说。后来,余光中的《乡愁》也被杨弦等人谱成曲,广为传唱。

把周梦蝶的《菩提树下》写成歌

20世纪70年代,胡德夫与杨弦、李双泽共同推动了被称为整个华语音乐启蒙运动的“民歌运动”,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一度在乐坛沉寂,转而参与到原住民运动中去,也因此,有很多人说他是一个逃兵。

“我不是一个逃兵,我选择的另一条路也是歌。”胡德夫说。他解释道,如果一直留在台上唱歌,他就写不出《大武山美丽的妈妈》、《最最遥远的路》这些歌曲了。

在对谈中,胡德夫也分享了自己改编台湾诗人周梦蝶《菩提树下》的经历。他说,与《乡愁》类似,在台湾民歌运动的早期,因为缺乏专业写词人,以诗入歌一度流行。歌手会将诗作填入曲中,谱成歌曲。

当时胡德夫喜欢去西门町,那里的街角有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兵,每天坐在那里写写诗、卖旧书,一坐就是十几年。他就是《菩提树下》的作者周梦蝶。

胡德夫说,读完这首诗后,从没有见过菩提树的他,“突然感觉整个台北的天空都是菩提树”。于是他与朋友们为这首诗谱了曲。但因后来胡德夫参加原住民运动,这首歌长时间没有发表。直到去年,胡德夫在与台湾资深广播人陶晓清交谈时,得知当时的手稿仍被后者保存。但周梦蝶已经去世了。几经辗转,他们找到周梦蝶的遗产管理人,经过协商,这首歌才被收录进了胡德夫的最新专辑《时光》里。

胡德夫说,不同的时代对民谣的表达不同。他现场朗读了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荡》:“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个人要抬头多少次才能够看见天空;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哭泣……答案在风中飘荡。”

“民歌是有脉络的,它从以前的民谣流传下来,一直在民间发展,也记录着人们的生活。” 在新书《时光洄游》中,胡德夫说。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