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在中国乃至东亚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在中日韩三国都有不少以此为主题而创作的绘画,在《桃花源记》的结尾中后来的寻访者都再也没有找到这一神秘的“世外桃源”。但却有一位伟大的建筑师通过建筑设计,营造出了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这便是贝聿铭先生为日本神慈秀明会会长小山美秀子的个人藏品所营建的一处山中美术馆——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美秀美术馆位于日本滋贺县信乐町自然保护区山林间,1997年11月竣工,前不久恰逢其20周年馆庆,美秀美术馆推出了开馆20周年纪念特别展《桃花源就在此处——贝聿铭与MIHO美术馆之轨迹》。笔者有幸在展览期间参观了这一神往已久的美术馆。
公元2世纪后半叶《犍陀罗立佛》(来源自美术馆官网)
搭车停留在美秀美术馆售票处,购买门票后可以选择乘坐游览车到美术馆或步行前往,为了更好得感受美秀美术馆的周边氛围,遂步行前往。时值秋天,枫叶已红,山路周围郁郁葱葱,若是春天山花烂漫之际,想来与《桃花源记》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场景颇为相近。
通往美术馆的山路(以下图片未经特别说明均为作者拍摄)
步行不久便来到隧道入口,这一隧道为贝聿铭先生专门设计,约300米长的弧形隧道,灯光营造出一种梦幻之感,隧道仿佛使我们远离尘世,走向另一个未曾涉足的世界。隧道的尽头传来的光亮与隐约可见的美术馆正门犹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桃花源记》)的再现。
由贝聿铭设计的通往美术馆的隧道
连接隧道与美术馆的是一条斜拉索桥,支撑桥梁的钢筋布局也别具匠心,犹如一道展开的帘子。在桥上行走之际往两边望去,在晨雾山气弥漫中更添“世外仙境”之感。
连通隧道与美术馆的斜拉索桥
美秀美术馆的屋顶外观为日本古建筑的“入母屋形”,据设计者贝聿铭先生介绍是为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营造出深山藏古寺般的效果。因为美术馆的选址位于日本自然山林保护区,美术馆建造体量不能过大,不然会对山林景观造成影响,但又要有足够的展陈空间,所以美秀在建造时将90%部分建造置于地下,为此在建造之初运走地下山体的总量有十万辆卡车之重。而在美术馆完工之后为了复原当初的环境,再由人工将原本搬迁的植被一颗颗还原,贝先生说这是为了完成对自然的承诺。
美秀美术馆外观
美秀美术馆入口处也非常有特色,圆形的设计配合其视野可见的外景,颇有宋人绘画小品的感觉。
美术馆入口处圆形玻璃门
进入美术馆之后映入眼帘的是犹如日本传统屏风形状的一组玻璃窗,窗外的松树非常像黄山的迎客松,迎接每位参观者的到来。
美术馆窗外景致
大厅中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也是非同寻常,为贝聿铭先生与日本匠人所共同设计,350年的榉木组合卢浮宫400年的石灰岩底座,在这样一座深山中的美术馆完美地融合了自然与人工。
大厅中供游客休息的座椅
贝聿铭先生原为苏州人士,在美秀的参观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如同苏州园林一般“移步换景”的雅致景色。
美秀美术馆窗外景观
正在展出的“桃花源就在此处——贝聿铭与MIHO美术馆之轨迹”即为美秀美术馆开馆20周年纪念特别展,几乎举全馆之力展示了美秀美术馆的馆藏珍品。展厅分为南北两馆,北馆以日本古代美术品为中心,除了广为人知的收藏品以外,还有开幕至今20年内新入藏的藏品,以替换形式轮流展出。南馆则有来自包括中国、埃及在内的东亚、西亚、南亚等地的美术品,展示了世界不同地区的古代艺术珍品。
美秀的藏品精彩纷呈,本次展览更是将其多年来收藏的艺术品倾囊展出。在中国文物展厅,第一件展品是来自山东省的东魏·蝉冠菩萨立像,此件文物造型优雅华丽,神态安静慈祥,尤为独特的是头顶之上的蝉冠装饰,“蝉冠”最早为汉代时侍从官所佩戴,侍从官经常陪伴在皇帝的左右,后代常常以“蝉冠”比喻显贵、高官,“蝉冠菩萨像”也由此寓意其高贵的身份。此类菩萨造像在全世界范围来说也属凤毛麟角。这件文物勾连了美秀美术馆与山东的缘分。这件蝉冠菩萨于1976年出土于山东博兴县龙华寺遗址,但却在1994年7月初被盗,流转到英国文物市场,1995年被美秀博物馆斥巨资购得,成为该馆的展览文物。后在中日双方多次交涉下,美秀美术馆答应无偿归还这一文物,在2008年1月,蝉冠菩萨像回归中国,入藏山东博物馆。在归还时美秀希望这一菩萨像能够每隔五年回美秀展出半年,山东博物馆同意了这一请求,恰逢20周年蝉冠菩萨又来到美秀赶赴 “桃源乡”的盛宴。笔者有幸曾在山东省博物馆与美秀美术馆两度见到这一菩萨像,对于美秀与山东的缘分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见证者。
2015年山东省博物馆“齐鲁瑰宝展”展出的《东魏·蝉冠菩萨立像》
美秀美术馆在展的《东魏·蝉冠菩萨立像》(图片来自于官网)
美秀的展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其复原式的布展,因为展品来自不同文明及地区,所以美术馆在展陈时尽量将相同或相近文化的文物放置在一块,并且在展厅装饰上力求贴近其文明特征。例如在南亚的佛教艺术展厅中美秀将一尊高达250cm的犍陀罗大佛立像放置于天窗之下,在阳光与灯光的双重作用下,使得佛像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光辉,每一个经过的观众都不禁来到佛像之下驻足,并且由于佛像的高度,在观看过程中观众需要仰视佛像,在仰视佛像的过程中,使人不禁为这件佛像的艺术精神所感动而眼眶湿润。
公元2世纪后半叶《犍陀罗立佛》(图片来自于官网)
无论是埃及展厅还是地中海文明展厅,美术馆的布展方式都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几件核心展品与室内装饰表现出一个文明最鲜明的特征。
复原后的公元3——4世纪罗马马赛克装饰
在复原式布展上美秀最大胆的一点可能是将一组公元3—4世纪的罗马马赛克不加任何围栏隔离的露天陈列在美秀北馆地下过道处,这种陈列方式淋漓尽致地再现了马赛克装饰的原始用途。(为了避免观众踩到这一马赛克,周围有工作人员看护)
南宋《曜变天目茶盏》(图片来自于官网)
南宋·曜变天目茶盏,曜变天目茶盏被日本人尊为国宝,为中国建窑中的极品,《君台观左右账记》中记载:“曜变为建盏中之无上之品,非此世上之物也,黑底中透出浓淡琉璃,七彩变色美丽如锦。”可惜时至今日,在中国已经难觅“曜变天目”的踪迹了,但在日本却得以保存。在日本最广为人知的曜变天目分别为静嘉堂文库、藤田美术馆与大德寺龙光院所藏,都被定为日本国宝。而在日本《大正名器鉴》中列举六个曜变天目作品,美秀此件便是其中之一。本次展陈中曜变天目在南馆的日本茶道展厅中展出,现场观看其五彩耀目的色斑在黑色釉面的衬托下宛如漫天繁星,却又更为缤纷多彩,给人以梦幻之感。
美秀美术馆的创始人小山美秀子女士的精神导师即哲学家冈田茂吉(1882~1955)先生曾提倡“真正的文明世界,换言之即为‘美的世界’,也就是‘艺术的世界’。”小山女士在其带领下创立了神慈秀明会,小山女士的一生始终秉持“追求并接触美丽的事物,可培养出高尚情操,进而孕育出美丽社会”的信念。
美秀美术馆“松景”咖啡厅
在美秀的参观过程中看到不同国家、肤色、语言的人们欣赏不同地区、文明的文物,语言虽殊,但对于美的感受却是相通的,因为最初对文物之美的感受从而开始对一个文明的好奇,进而产生了解与同情,美术馆在现代社会也是各种文明交融沟通的一个重要媒介,美秀以“桃花源”作为设计主题,但它所追求的不是隔绝于世,而是一个致力于未来人们共同和谐共处的“桃源乡”。(文/任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