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简明大历史》,伊恩•克夫顿(Ian Crofton)、杰里米•布莱克(Jeremy Black)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金发姑娘地带
大约46 亿年前,太阳系—太阳和它的各大行星—形成于一个星云,这是一个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旋转云团。随着尘埃越来越密集,更多的物质被引力吸引过来,最终形成了行星。至今,它们依然朝着同一个方向旋转。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地球的体积不到其1/10,而木星的大小只有太阳的1/10。地球距离太阳1.496亿千米,木星到太阳的距离是这一长度的5倍,而最外层的主要行星—海王星,则比地球远上30倍。相对较小的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基本是由岩石构成的,而那些巨大的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则主要是由环绕在一个小岩核周围的气体组成的。
据我们所知,生命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的,而想要细胞发挥作用,液态水是不可或缺的。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太近了,这一切不可能发生。或许火星上曾经存在过孕育生命的条件,NASA的探测器正在这颗行星的表面上探索这种可能性。其他外行星太过寒冷,生命难以存活,不过在它们某些卫星的表面之下,或许也存在着液态水。
众所周知,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我们相信,地球正位于恒星周围最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内,也就是“金发姑娘地带”。在《金发姑娘和三只熊》的故事中,她喝的粥既不太热也不太冷,坐的椅子既不太小也不太大,睡的床铺既不太硬也不太软。同样,地球距离太阳既不太近也不太远(因此既不太热也不太冷),水可以作为一种液体存在。它的体积大到足以产生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形成大气层,并产生足够的大气压强,把液态的水留存在其表面上。
我们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吗?
根据我们对银河系最近的详细观察,在那些类似太阳的恒星周围的宜居带中,有大约110 亿颗地球大小的行星。科学家们认为,在它们之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只有12 光年,也就是说,只需要12 年时间,它就能接收到地球发射过去的无线电信号。当然,出现这些条件并不意味着一颗行星必然拥有生命—更不用说已经进化到足以给我们发送无线电信号的生命了。事实上,尽管遍布世界各地的射电望远镜已经监测了几十年的时间,但迄今为止仍没有发现任何外星生命的迹象。
美好的生活是什么
大约在同一时期,许多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开始不约而同地质疑现实的性质,其中的一些人开始问一个问题:人们该如何生活?告诉人们遵守法律或面对现实是一回事,给他们解释什么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宗教采取了法律和道德两种方式,比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人们根据宗教典籍制定了各种律条,任何人一旦冒犯,都将会受到惩罚。犹太教的核心典籍是《十诫》,根据《圣经·旧约》中的记载,上帝把它交给了摩西。根据这些教条,好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不犯戒规组成的。献身于上帝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
早期的印度教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只要虔诚地执行宗教仪式,死后就能前往神的国度。然而,随着“轮回”这个概念的出现(参见第154 页),人们不能仅仅依靠仪式就得到神眷,而且被要求去除尘世的欲望,从而超脱永恒的生死循环之苦。根据这一说法,佛祖教导他的信众,爱欲和贪念只会带来痛苦。假如一个人以获得金钱为生活目标,或者执着于钱财所能带来的物欲,那么他永远都不会感到满足,还不如只以爱或快乐为生活目标。
佛祖敦促他的门徒,要在自我放纵和极端自律之间,选取一条“中间道路”。许多哲学思想中都有这种“中庸”的理念,这是构成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中国的圣人孔夫子(也称孔子)也推崇这样的平衡。他教导信徒们说,想要安乐幸福,人必须遵循“天道”,并培养出五种素质:忠、孝、礼、仁、义。儒家这种齐家治国的思想,成为中华帝国几千年的思想基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这是为后世所熟知的早期处事“黄金法则”,而耶稣在《路加福音》6:31中也说过类似的话。
“中庸”的意思是说,对于一切事物都要适度。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苏格拉底(据柏拉图所说)把它应用到教育上,他提出在体操和音乐之间获得平衡,因为前者可以锻炼身体的强度,而后者则更倾向于陶冶心灵。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把美德定义为用理性选择“过多和过少这两种恶习”的中间值。举例来说,作为一种美德,勇气是介乎于蛮勇(勇气过剩)和懦弱(缺乏勇气)之间的中值。
柏拉图曾写道,道德的目标是“成为神一样的人”。而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最大的善,是美好生活的根本。其他希腊哲学家也认同这一观点,并将其视为生活的终极目标。其中一些人将幸福与快乐联系在一起,而且坚持认为,理性和自我控制才是实现最大快乐的根本。另外一些人把幸福定义为没有痛苦,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且崇尚由淡泊而远离欲望中得到幸福。
对于许多思想家来说,个人的美好生活与其所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息息相关。为了实现和谐幸福,对欲望的节制和在利益冲突中获得平衡是必不可少的。
作品简介:
伊恩•克夫顿(Ian Crofton)、杰里米•布莱克(Jeremy Black)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138亿年前,宇宙诞生于一场爆炸。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出现在浩瀚的海洋中。20万年前,智人已经开始在非洲大陆上行走。公元前5500年,苏美尔文明闪耀在世界中央。1450年,欧洲在世界舞台上第一次发出自己的声音。20世纪初,世界变革——繁华的城市建起,越来越多的机器产生,全球人口激增,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然而,在这个不安分的星球上生存的不安分的我们,却从未停止思考——我们从哪儿来?如今在哪儿?要到哪儿去?
从宇宙大爆炸到21世纪,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某种全新事物的诞生。这本书打破历史、天文、物理、生物和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壁垒,展现了宇宙、生命、文明社会诞生的过程,构建了一个宏观历史的框架,讲述了身边的世界如何形成,帮助我们清晰了解自宇宙大爆炸起每个时间节点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人类在浩瀚宇宙的时间线中,身处何处的漫游指南,也是一本关于宇宙、生命和文明的口袋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