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知名建筑师马里奥·博塔日前在首届中瑞建筑对话上就建筑的可持续性、山地建筑等发表了演讲。他表示,面对山地严峻的自然条件,建筑的可持续性应首先表现在建筑对于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回应上。“这些形状并不是建筑师设计的,而是出于对压力、对抗雪、抗风的考虑,自然而然就形成的。”
马里奥·博塔
博塔表示,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做建筑,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在山区建设建筑,要考虑低温,同时也要考虑冬季和夏季巨大的温差。这些建筑物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非常精致、精密、牢固。山区的空气气压会急速变化,随着山区和海拔高度会有明显变化,设计时要确保建筑能抵御恶劣气候,同时考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而在一些气候条件稍微好的地方,还要考虑它的“可视”:这个建筑不仅要具备功能性,还要有景观性。
这个20年前建设的小教堂位于瑞士莫格诺海拔1700米的山谷。博塔说,之所以会建这个建筑,是因为雪山崩塌把原来的教堂摧毁掉了,需要在原来的地址上建一个新的建筑,山谷里的社区希望能重建这个村庄的标志物。博塔最重要的想法是能够抵御可能再次发生的雪灾,所以考虑的第一个可持续性并不是技术性,而是从物理上能够抵御这种气候,教堂的墙必须能够支撑雪的推力。
教堂内部
教堂上面是圆环的屋顶,由钢和玻璃做成,既坚固又轻。周围的墙直接延伸到地面,教堂面对滑坡,滑坡的力度很大,博塔在设计时考虑到气候与环境的恶劣条件,尽量把物理力量考虑进去,保证它可以再持续几百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教堂在村庄中间非常有标志性。这个教堂屋顶非常轻盈,但底座非常坚实,厚度非常大,尤其是面对当初滑坡产生的那一边。博塔表示,这些形状并不是建筑师设计的,而是出于对压力、对抗雪、抗风的考虑,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这些形状。从教堂内部看,可以看到底部是矩形的,慢慢地上升到圆环形屋顶。这个建筑从地面来说是长方形,慢慢往天空延展的时候形成了一个圆形,在地面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墙的厚度和它的深度,会让参观者觉得在里面非常安全、受到了保护。上面有个弧形保证了墙体和屋顶的稳定性,由石头构成的,高16米。
奥地利齐勒谷的Garnet Chapel位于海拔2200米的山顶,这个小教堂前面有一个人工湖,冬天的时候用来做人工造雪。教堂的体量很小,博塔以菱形12面体的几何形状作为教堂的设计形状,外部覆盖了考顿钢,博塔试图以强烈的几何形状与现代的建筑材料来凸显这是一个人为的建筑,与自然“格格不入”。教堂内部为木质结构,整个教堂通过顶部的开孔实现采光。内部的光影在一天中会随着时间而变。
圣玛利亚天使教堂
瑞士塔玛洛山的圣玛利亚天使教堂差不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里有个缆车的车站,人们可以坐缆车到山顶上。博塔在设计时同样考虑到山体对山谷造成的压力,但最后设计出来的形状却和前几个完全不同。有一个60米的通道一直通到教堂,人们可以在一边看到山体,在另一边看到大约1000米深度的山谷,底部是个平原,那里有一些城市。
这个水疗中心位于瑞士山区,在既有的五星级酒店旁边,博塔说,设计的想法是把整个建筑完全嵌入到山体之内,完全根据山体斜度来设计。二楼有一个走廊连接酒店和水疗中心,在里面靠近山体部分设计了游泳池,底下还有美容室以及其他的功能区域。露出山体的部分只有由钢和玻璃形成的“发光束结构”,所以整个建筑外形是非常奇特的,感觉在山间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树。与此同时,因为是玻璃结构,又可以引入很多自然光线。
“石之花”餐厅
“石之花”餐厅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上,靠近卢加诺湖。餐厅南面是米兰波河平原,北面是卢加诺湖与阿尔卑斯山,处于两种不同地貌状况的边界处。整个建筑由五层结构组成,从山下可以坐火车到达餐厅。餐厅外立面使用天然的裸石材料,条纹状的石材光滑与粗糙相间。体块中间部分向上、向下折,形成花一样的形状,从餐厅里可以向外面看到窗外漂亮的景色。
博塔认为,作为建筑师,在山区设计可持续建筑时,需要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是地势、地形,而不是技术性的东西。“当你在山顶上,你首先考虑的是要在这个山顶上可以漫步、可以看到周边的风景。在人们进入山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样去享受山区的优点,也就是山区的风景。”博塔认为山区建筑的几何形状要简单,其次,它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带来不同的美感。“这样人们在建筑物里面才会感觉到一种美的享受,因为它可以成为整个连接人类和景区的桥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博塔设计的山地建筑呼应地势与气候、并以现代性的外观和自然形成对话,从而实现建筑的可持续性,而在文化建筑的设计中,博塔同样注重建筑的功能与标志性。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由博塔设计,博塔认为,校园中的博物馆,并不仅仅是个展示空间,它必须要有它自身的形象。作为博物馆,也要获得大家的认可,它并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它可以唤起我们对文化的印象。清华大学的校园不仅容纳了各个学科的研究,也代表了研究本身的形象。博物馆对一所大学来说是新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要面对文化、时尚、艺术,表达清华大学的历史、传统、对于过去的一种记忆,所以是他们对自己形象的认可。因此,博塔在设计时选了具有辨识度的鲜明形象。他认为,艺术博物馆将成为清华大学很重要的一个文化元素,虽然这里是科技类的大学,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它应该跟人文更进一步结合,因此,这个博物馆既是科技的,也是人文的。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设计草图
论及“可持续性”,博塔表示,正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可持续性,才需要考虑它。“过去墙体很厚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去谈这些可持续性,因为那些房屋、城堡,它们有它们自己的保暖性,它可以形成内部环境和外部气候的一个隔离。随着技术发展,18世纪末那种厚厚的石墙变成了稍微薄一点的砖墙,再变成更薄的混凝土墙,再变成非常薄的隔离墙,最后变成非常非常薄的墙来隔离外部和内部。”博塔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设计已经失去了回应人类生活需求的能力,所以需要重新建立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关系,但是建筑师不能靠怀念以往来重新建立这个关系,而是首先要把这个建筑物建设好。“建设好的意思是,我们要考虑到人们怎么在内部空间更好地生活,消耗更少的能量,甚至做到零能量的消耗,如今这已经是可能实现的了。通过现在新的建筑,能够把过去失去的能量再补救回来。”与此同时,博塔认为可持续建筑也要考虑到生活质量。“比如人工照明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但实际上人工照明对于我们生活并不是最合适的,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建筑、实现好的照明,也要满足人类对自然的需求。”
博塔在世界各地的建筑项目形态各不相同,而他对砖的偏爱却贯穿于不同的建筑。博塔说,大约四五十年前,自己从建造第一个房子时就开始使用砖,它可以提供不同的尺寸、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结构。砖经济实用,因为它是用泥、火作用而成的,此外,它的持久性非常好。“砖是我们从我们所在的土地上间接获取的,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使用它,它们是建筑材料中的珍宝,非常经济,强度又足够,你可以用它充分地表达,没有太多的局限性。”
博塔认为,全球化对建筑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比如你在上海看到的建筑,你在阿联酋同样可以看到,但这两座城市气候完全不一样,这是不合逻辑的。”博塔表示,可持续建筑还应考虑你所处的环境、土地。“建设得好意味着既要质量好、又要美观,它是真实的,也是正确的,必须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建设。在正确的地方建正确的建筑物,才是美。”
“美观是建筑物的一部分,但如果一个建筑物不是真实的、不是功能性的,如果它没有放在正确的气候、地势条件下,它不可能是一个美丽的建筑。”博塔说,建筑的美观也是其逻辑性、严肃性、正确性的表现,那些著名建筑师设计的作品很美,因为他们都非常精准和严谨。他们也很强调建筑物的功能性,“有了正确性,才会有美观。”在博塔看来,美是无形和有形之间强有力的对比关系,是结合理想世界而描述出的真实世界,设计师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个有形、无形、理想和真实结合起来,然后把社会和自然、和时间、时代都结合在一起。(文/钱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