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画廊(网络图)
北京798艺术园区里,好几家画廊正为空间里摆放着展览的作品提心吊胆,这些艺术作品体量巨大,价值千万,一群参观中的从事传统领域创作的艺术家,因为好奇心大发,忍不住伸手去触摸这些当代艺术作品,当即遭到了画廊工作人员的坚决制止,场景顿生尴尬。
当代艺术作品可以摸吗?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绝大部分挂在博物馆、美术馆、画廊里展出的艺术作品都是不能触碰的,因此,“不能摸”的禁令,不仅仅限于当代艺术作品,也针对传统书画、雕塑作品。当然,斥巨资纳入囊中,使之成为私人收藏的艺术品除外,拥有者对于私人物品想怎么摸就怎么摸,爱怎么把玩就怎么把玩,旁人无权干涉。古代文人士大夫之间还有互相观摩藏品的风雅之趣。
但是为什么摆放在美术馆、画廊里的当代艺术作品就那么惹人好奇,频频遭人下手呢?相比较材质单一的传统艺术,当代艺术作品所采用的材质相对丰富多样:有用旧衣服包裹起来的巨大雕塑,有把麦田里的稻草芦苇照搬而来的一块土地,有挂在墙上的被劈开的竹篾,还有几千万张宣纸打成纸浆做成的长30米的孔洞,仿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对于缺乏当代艺术视觉经验的人而言,当目睹作品时所激发出的好奇心,大大地超越了“不可以触碰艺术品”的已知戒律,产生摸一摸艺术品的想法便不足为怪了。
图说:琉璃艺术品(网络图)
2013年,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两个小男孩跑到护栏里,用力拉扯和摇晃一幅玻璃展品。一分钟后,展品被扯下一大块,碎落在地。这幅作品其实原名叫《天使在等待》,是这位艺术家专门为她刚出生的女儿做的。在之后的讨论中,艺术家把这个破损的作品还是原样保存,然后改名叫做《折》,并且未向破坏者要求赔偿。
在苏黎世当代美术馆里,笔者曾经亲耳所闻,梵高自画像跟前的两位游客嘀嘀咕咕欲伸手摸画上的烟雾的笔触。可见对于现当代艺术作品油然而生的好奇,其实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当代艺术的核心是自我经验的表达,自我意识的投射,这直接决定了它是非常具体的,也决定了它的受众的特定和有限。受众能否理解和分享艺术创作者的意图,直接取决于受众和作者之间是否拥有类似的经历和思维方式。于是,有些当代艺术作品又会强调与现场观众的互动性,甚至现场观众的反映也进入艺术家的观察领域,成为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在刘海粟美术馆进行的“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上科技和艺术相结合的作品,就需要观者的主动参与。然而,这样的多媒体作品势必有其说明和操作规范,这就是说,观者可以“动”,但不能“乱动”。
打个比方,在当代戏剧界有个很火的概念“浸入式戏剧”,即舞台被观众席四面环绕,在池座之间蜿蜒而穿的平坦过道间也能看到演员们的身影,他们分散在剧院各个角落,凝视着身边的观众。与观看当代艺术作品同理,观众若非得到邀请,恐怕是不能去“摸”演员的吧?(文/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