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摘

丝路小史:被世界改变,也改变着世界

再没有一条伟大航路,像海上丝绸之路那样,用千年丈量时光,用万里丈量跨度。

本文摘自《丝路小史》,郭晔旻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版

前所未有的远航

15世纪是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的海洋世纪,东西方海上交通发展迅速,先后出现了三大航海活动,这就是:公元1405—1433年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远航,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公元1498年达·伽马开辟了东方新航路。在时间上,郑和的远航几乎要比西方的同行早将近一个世纪,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太监郑和奉明廷之命率领船队七次出使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海过程中,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着江、浙、闽、粤的海岸南下再西行,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甚至到达了非洲东岸。正如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所写的那样: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

1405年7月11日,这是中华民族值得纪念的日子。集结在万里长江出口刘家港的一支庞大船队,在明朝钦差正使太监郑和的统率下扬帆起航,从浏河口进入长江口,然后浩浩荡荡驶入大海。郑和之第一次下洋,首至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自旧港过满剌加(今马六甲),向西到苏门答腊。郑和时代所谓的“东洋”、“西洋”的交汇处即在此一带,是联系亚、非、欧、大洋洲之间的海上航线必经之地。马六甲海峡介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这一地带的重要咽喉。该海峡西北稍宽,东南部较窄,包括新加坡海峡在内,全长约1000公里,最窄处37公里,能通航20万吨级巨舶。海峡内风平浪静,海流缓慢,潮差较小,不但极适合古代木帆船安全航行,即使今天的大远洋轮船,凡航行于太平洋西岸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各国,都乐意走此捷径。若绕印尼望加锡海峡而行,则要增加航程达2000公里,延长了航期,增加了航行成本。郑和的舰队继续航行进入印度洋(“西洋”),经翠兰屿、锡兰山,继向西北,到小葛兰、柯枝、古里方才返航。这次航海的船队以大宗宝船为核心,只是遣小宗船队访问周边地区。1407年六七月间船队回国时,带来了爪哇、满剌加、阿鲁、苏门答剌、小葛兰、古里等国的贡使。

第二次下洋是1407年年底起航,航路与第一次基本相同,船队带去皇帝的诏谕和赏赐,带回了珍宝异石、珍禽异兽无数。值得一提的是,船队在返程其间访问了暹罗(今泰国),并将渤泥(今文莱)国国王带回了中国。

第三次下洋的情况,比前两次更加急迫。诏书下达的时候,郑和仍然在海上航行。按季风情况,其应当于1409年6月返国。然而当年9月,郑和再次挂帆远航。这次下洋的规模十分宏大,虽然航路变化不大,船队却在沿途访问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此时,明帝国的船队也开始肃清海道的行动,“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

第四次下洋的使命,包括出访印度洋以西的海外国家。1413年底季风一到,郑和的大宗宝船沿旧航路到古里后,渡过了阿拉伯海,停靠波斯湾口。而小宗船队则已自苏门答剌出航,然后一直向西横渡了印度洋海域,期间访问了马尔代夫群岛和东非海岸的木骨都束、不剌哇、麻林;向北则再次过阿拉伯海,抵达阿丹、剌撒、祖法儿,自阿丹再分宗进入红海,访问天方国、默伽等国。

第五次下洋航路不同,先历西洋诸国,返航途中历经了占城、满剌加、爪哇、旧港、苏门答剌、锡兰山、古里、柯枝、溜山、忽鲁谟斯、阿丹、木骨都束、麻林等20多国;再通东南诸蕃,访问渤泥、苏禄、吕宋等国。其中,苏禄(今菲律宾南部)国王巴都葛叭答剌率340余人的庞大使团来华朝贡,并最终永远留在了这里。永乐皇帝为示恩抚,特意为他在山东德州建造了奢华的陵墓。

第六次下洋在1421年。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剌(今孟加拉)。但史载“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第二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即回国。

第七次下洋,则是八年以后的事情了。永乐皇帝故去,仁宗朱高炽登基以后,立即诏令停止下西洋活动。在1422至1430年间,郑和及下洋的将士共同守备南京。一直到宣宗即位,由于追忆当年永乐帝时期“万方玉帛风云会,一统山河日月明”的景况,才再次派遣郑和出使西洋各国。这次航程基本上与第三、四次相同,历时有三年之久。行前有一插曲:郑和在江苏太仓、福建长乐、湄洲岛等地大祭天妃宫,并树碑立传。此举不仅是为祈祷平安,更是对过往航海活动的纪念和追思。

近30年间,这种极为壮观的远航,充分证明了郑和的明朝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达到了古代航海史上的巅峰。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航行所需的人员和装备数量不一,但大体维持在人数2万以上,舰船100~200艘。以第一次下西洋的舰队为例,共有各型舰船208艘,其中有大型宝船62艘。船队共有官兵27800余人,其中大多是从直隶和南京的卫所抽调而来。对于这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美国海洋历史学家路易斯·瓦塞斯在《中国称雄海洋的时代》一书中给予了如下评价:“郑和七次远航印度洋的帝国舰队是世界海洋历史上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无畏舰队在海上出现之前,没有任何舰队可以与之相匹敌。从官兵数量和组成、舰船种类、武器装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这支舰队完全是按照海上巡航和作战需求精心编组的,堪称是一支实力雄厚、装备精良的海上劲旅。”

内容简介

丝路小史:被世界改变,也改变着世界

《丝路小史》,郭晔旻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版

漂洋过海而来的神奇物种,万里海疆上纵横的一代代枭雄。

不见硝烟的战场,朝代更迭,这篇被人遗忘的海上中国史,埋藏了多少的秘密?

再没有一条伟大航路,像海上丝绸之路那样,用千年丈量时光,用万里丈量跨度。

我们因此而被世界影响,被世界改变,但更重要的是,自那时起,我们也改变着世界。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