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射雕英雄传》英译者郝玉青:读英文版的金庸也要有同样的乐趣

一个作品的文化特质不会在翻译过程中真正成为跨文化理解的障碍,反而有可能让翻译后的作品更加突出,体现出一种“可控”的“独特”。

今年2月,由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出版的《射雕》三部曲英文版第一卷《英雄诞生》正式面向全球发行,英语读者由此可以一睹金庸笔下侠义江湖的风采。5月31日-6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2018年故事驱动大会”上,《射雕》英文版的重要推动者和译者、来自瑞典的文学经纪人郝玉青(Anna Holmwood)在演讲中介绍了《射雕》英文版第一卷的翻译出版历程。

《射雕英雄传》英译者郝玉青:读英文版的金庸也要有同样的乐趣

郝玉青

60年后面世的英文版

武侠在中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到了金庸创作的时代,武侠小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通俗文学门类。在众多武侠作家中,金庸可说是最为畅销的作家之一,据出版商提供的数据,金庸作品在中国的销量超过3亿册,就如《射雕》英文版第一卷出版后,《纽约客》杂志评论称,金庸及其作品带来了现象级的文化,就像“哈利·波特”和“星球大战”的结合版。由此,郝玉青抛出了第一个问题:金庸最初开始发表作品距今也有60年了,为什么《射雕》之前没在英语世界出版过?

准确地说,此次出版的《射雕》三部曲英文版第一卷并不是金庸作品首次被翻译成英文。郝玉青介绍,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新世纪初期,香港有出版社曾经出版过金庸作品的精装英文版,如《雪山飞狐》《鹿鼎记》《书剑恩仇录》等。当郝玉青2012年开始推介和翻译《射雕英雄传》时,有些版本已经绝版了,没有绝版的也卖得很贵,她认为这与金庸写作所体现的氛围是不合的。此次出版的《射雕》三部曲英文版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共12卷,是第一次由英国出版社出版的简装普通版书。

郝玉青认为,金庸的作品之所以这么晚才正式进入西方读者的视野,主要是因为对于西方和中国来说,都“时机不对”。对于西方来说,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与西方世界的接触变多,但最初也仅限于政治和经济上的交往,只有在最近15-20年才在文化上加强了对话。郝玉青认为,这并不代表西方人对中国不感兴趣,而是当时他们没有能力做到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但在十几年前,郝玉青留意到变化已经开始了。现在,西方有更多人开始学习中文,能流利地说中文的西方人越来越多。同时,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一切,西方读者更容易通过互联网找到金庸的作品,现在,有热情又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粉丝读者在全世界都能找到。中国的情况则是,很多中国读者听说将金庸作品翻译成英文的第一反应是“外国人真的可以懂吗,金庸真的可以翻译吗”,对此,郝玉青说,实际上,金庸在国外是有读者基础的,但在中国一直存在一种“这么中国化的内容能翻译好吗、能被西方很好的接受吗”的担忧,这恰好反映了中国人觉得自己的文化长期以来被世界所忽视了。郝玉青表示:“我很能理解这种想法。现在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更有信心了。”

《射雕英雄传》英译者郝玉青:读英文版的金庸也要有同样的乐趣

跨文化交流:可控的独特

谈到中国化内容的作品是否能够很好地被西方读者所接受这个话题,郝玉青表示,金庸作品被译介成英文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人们很容易预设一个充满当地文化特色的文本是很难翻译的,但郝玉青认为,一个作品的文化特质不会在翻译过程中真正成为跨文化理解的障碍,反而有可能让翻译后的作品更加突出,体现出一种“可控”的“独特”。

《射雕英雄传》英译者郝玉青:读英文版的金庸也要有同样的乐趣

金庸

郝玉青认为,金庸的写作中有很多要素能够吸引西方出版界和大众读者,如关于历史的叙事、人物的品质以及作品中的魔幻色彩等。她列举了三个要素来说明英语读者能够和金庸作品产生共鸣。首先是《射雕英雄传》故事中历史背景的设定,西方读者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中国古代宋朝时期遭遇外族入侵的历史,这一历史背景能激发读者的兴趣,也让他们有一个渠道去了解宋朝及其后的历史。其次是金庸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情感的表现很能引起西方读者的共鸣,郭靖从小背负金人的杀父之仇,在蒙古成长;在后来的《神雕侠侣》中又要与养育自己的蒙古人相对抗??这些元素是具有世界性的,郭靖所经历的情感也是全世界共通的。第三,武侠是中国独有的文化概念,但武侠小说对于西方来说并非完全陌生。也可以说,通过中国的武侠电影,西方已经推介过一轮武侠及其元素了;同时,与金庸武侠作品有类似之处的现代幻想类作品或历史虚构作品,在西方也很受欢迎。

郝玉青总结说,对这种有难度的文学作品的海外跨文化传播,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探寻可能性和潜力,去找寻那些可以跨过国界的故事,哪怕它们看起来是“不可能的”或是“中国独有的”,因为这种独特性可能正是它的卖点。郝玉青透露,《射雕英雄传》英文版第一卷出版后,版权已卖到了美国、西班牙、德国、芬兰、巴西、葡萄牙、匈牙利等国,2019年美国也将出版该书。目前,由合译者张菁翻译的第二卷已经完成,正在编辑校对中。

文学翻译:靠着与郭靖同样的赤诚

郝玉青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并有当代中国文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学历。8年前,郝玉青参加了英国文学翻译中心举办的严歌苓与翻译家尼基·哈曼(Nicky Harman)的研讨会。在研讨会期间,成为了英国文学翻译中心的第一批学员之一,拜在尼基·哈曼门下,与尼基·哈曼一起工作了6个月,获益匪浅,从此走上文学翻译之路。

郝玉青翻译的第一部中国文学作品是艾米的《山楂树之恋》。她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译者,最需要的是耐心和谦虚。“我总是说,我所翻译的作品的作者就像是我的师傅。你需要保持好奇心,乐于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以及别人擅长的东西中汲取养分,像喜欢自己的母语一样喜欢你所翻译的语言,并且要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东西。”

在《射雕英雄传》中,郝玉青最喜欢的人物是江南七怪,“我觉着他们是有缺点的英雄。他们的自负经常使自己陷入困境,但是他们非常有正义感”。她说,翻译金庸的作品其实有很大压力,需要从研究中国文学的整体角度来把握。金庸的作品确实聚合了很多传统文化要素,他的语言是口语化的现代文言文,用年长者的口气在叙述,但文字新鲜又不失生动。对照这一点,郝玉青翻译时也使用类似的英语表达,力求新鲜灵动、不老派,能动人。“读金庸是很有趣的,读英语版的金庸也要有同样的乐趣。如果中文版是能吸引十几岁少年深夜在被窝里偷着读的书,那英文版也必须要有这种感觉。”

对于作品中“江湖”“武林”等包含传统文化意味的词汇,郝玉青在翻译时有自己的思考。她认为,江湖和武林这样的词汇显示了中国武侠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关注,大多数武侠作者都来自于远离朝堂的地方,饱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纯粹之心。为了解释清楚这些概念,在序言之外,她用叙事口吻又写了一个3页左右的“写在前面的话”,让英语读者先有个概念,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对于作品中时常可见的诗词歌赋等,她表示,自己对中文诗词很有兴趣,也享受解决翻译诗词歌赋的困难过程。郝玉青说,在翻译过程中,金庸似乎已经变成了自己的师傅,她必须不断调整、不断学习,“我有时候会把自己跟郭靖做对比,就像他学习武功一样,不是自然就学会了,必须靠着这份赤诚,我也一样,我知道我必须努力才能做好这个伟大的工作”。

文学经纪人的思考方式

目前,郝玉青正在翻译《射雕》三部曲英文版的第三卷,同时也在翻译一些瑞典语小说,还创作了一部针对年轻读者的原创作品,正在寻找有意向的出版社。除了译者,她还是一位资深的文学经纪人,在加入英国DKW文学代理公司之前,郝玉青曾以文学经纪人的身份供职于台湾一家版权公司,除了代理西方文学进入大中华市场外,她还是一位推介中文作家进入西方世界的幕后推手。

《射雕英雄传》英译者郝玉青:读英文版的金庸也要有同样的乐趣

《射雕英雄传》英文版

也正因为此,郝玉青是从文学经纪人和译者这两种身份的角度来了解出版市场,也是从这两个身份的角度出发来向英国的出版公司推介金庸作品的。在向出版社推介《射雕英雄传》时,她用了异常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准备给出版社的样章,因为“出版商是时刻准备找理由说不的”。她以文学经纪人的思考方式尝试回答推介和出版金庸作品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怎么说服经纪人和出版社来做这个出版选题,怎样让这本书最终得以出版——在英语世界找到一个类似的已成功的案例——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出版市场以及作品的市场定位,采取不同的策略,但这种做法也有争议。说到这里,郝玉青承认,是她自己发起将《射雕英雄传》和《魔戒》相比较(在英文版封面的下方,印有一行《爱尔兰时报》的评论:“The Chinese Lord of the Rings”),这不太合宜,她为此道歉。

郝玉青认为,中国的出版社已经非常擅长找到适合在中国出版的书籍了,但在海外推广中国文学的障碍比将外国文学引入中国要大得多。主要原因在于,99%的海外出版人自己并不会中文。所以,译者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这一点却经常被低估。高质量的英文译本,尤其是全文翻译,是非常昂贵的,但又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文学版权的销售者和代理商都应该培养一支信得过的译者团队,并与之密切合作。如果能够很好地释放译者的能量和激情,将为文学版权推广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她认为,要想把出版商本身并不懂的一种语言的作品推介出去,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建立各方的信任。

(文/王杨)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