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新闻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在港展出

由清华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联合主办的“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9月9日在香港城市大学展览馆开幕,展出包括梁启超、陈寅恪、梅贻琦等在内的130余位有重要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的清…

2017-09-11

澎湃新闻

书店不只是卖书的地方,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书店生存艰难,除了网络购买方式的冲击,还有一个因素是,书价多年来几乎没有上涨,靠卖书的利润覆盖一家书店逐年上涨的租金、人力成本,越来越不可能了。

2017-09-11

澎湃新闻

第十二届文博会今日开幕,国家组团展现民族文化

第十二届北京文博会以“文化科技融合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涵盖综合活动、展览展示、推介交易、论坛会议、创意活动、分会场六大系列百余场活动,并搭建官方互联网展示平台。

2017-09-11

新京报

BBC名主持人:新闻业目前面临严峻形势

目前的情况比较严峻:广告都流向网络媒体,但那些收入并没有被用于生产好新闻。

2017-09-09

文化有腔调

第十二届北京文博会发力“文化+”

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推动融合发展,本届北京文博会也突出“文化+”的概念,以提高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创意能力。

2017-09-08

北京商报

汪涌豪:以人为本,寻找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根基

汪涌豪介绍:“中国的人文传统注重乐天知命的入世情怀与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不推崇纯粹的知识,认为心为身本,意为心本,强调主体有把握客体的能力。

2017-09-08

文学报

近日王战表示:“设立孔子学院的原因并不复杂”

“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017-09-08

上观

张翎:我要歌颂生命力,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摧毁它

泥土是最博纳的东西,但是无论多脏,一场雨一来就可以长出东西来。有一个词叫藏污纳垢。泥土又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东西,我要歌颂的就是生命力。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摧毁它。

2017-09-07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汪涌豪:以人为本,寻找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根基

汪涌豪介绍:“中国的人文传统注重乐天知命的入世情怀与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不推崇纯粹的知识,认为心为身本,意为心本,强调主体有把握客体的能力。

2017-09-07

文学报

朱天心《三十三年梦》:在京都看到各阶段的自己

蒋韵发现朱天心书中的三十三年其实是在写京都和台北两个城市:京都是一种自由的出逃,台北则是人生的战场。“我想如果我借王德威先生的话说,京都是诗,台湾是小说。”

2017-09-04

财新文化

清华新生开学典礼:偏安于知识一隅的时代结束了

没有他者的介入,没有外部视角的参照,没有外部知识的刺激,我们就会越来越自恋,我们的想象力也会越来越贫弱。

2017-09-03

澎湃新闻

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王恩田辞世,曾质疑“断代工程

1980年以后全力投入考古、古文字、先秦史的研究,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著述颇丰。提出过一些具有独创性的见解。例如西周实行的不是嫡长继承制,而是以鲁国为代表的一继一及制…

2017-08-31

澎湃新闻

浩荡荆楚间:第七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小记

诸位先生集中讲授相关课题,尔后导师又领着学生进入田野,不知不觉已至第七年。

2017-08-31

澎湃新闻

莫言首度详解诺奖后新作:灵感来自母亲讲的故事

现在我看到网上哪一个人的一句话流行之后,就会铺天盖地仿制出很多类似的句子来,这就是语言的一种强大的繁殖能力。语言的繁殖能力是写诗人的一个基本能力。

2017-08-31

腾讯文化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墓现身:“汤临川玉茗先生墓”

汤显祖(15501616),明代知名戏曲大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其书房名“玉茗堂”。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

2017-08-30

澎湃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