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新闻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馆藏文献展在京举行

最近,国家图书馆在总馆北区二层大厅举办了“共和国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馆藏文献展。以弘扬42位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

2019-10-13

德国红点设计展来到上海:看时代“速度”和设计的“温度”

10月12日,“速度与温度” 红点传达设计大奖获奖作品展在杨浦滨江德国楼(杨树浦路1366号)举行开幕式。作为全球规模、影响力最大的传达设计大奖,此次展览是红点视觉传达艺术展首…

2019-10-13

第三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图书奖揭晓

2019年10月1日,第三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图书奖评审结果揭晓,集结京津翼老中青三代优秀作家。其中,获奖作家、80后青年作家李愫生有作品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庆祝新中国成…

2019-10-06

本站

陕西北路网文讲坛:写古代言情,也要考据历史

随着广大女性成为中国互联网消费的主力群体,从网络购物到网文阅读,再到衍生影视剧甚至是网游手游,越来越多的女频题材作品大放异彩。其中,古代言情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故事大类,…

2019-09-28

葛剑雄:海纳百川、职业精神与契约精神是海派文化重要特点

葛剑雄首次站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带领观众品读起“中华文化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作为一位在上海生活了六十余载的“本地通”,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对上海有着深…

2019-09-25

上博新展“花满申城”:彝族龙纹月琴等55个民族文物聚齐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花满申城——上海博物馆少数民族工艺馆新陈列”9月23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项目之一,此次展览于9月24日起正式对外…

2019-09-25

作家潘向黎:作家是容易“失恋”的人

一身旗袍,素履而至,伴着《梅花三弄》的古琴曲,潘向黎身上的古典气息自然地弥散开来。9月22日,作家潘向黎与路明来到上海作家书店,与读者分享了他们进入文学的方式、写作的喜悦…

2019-09-25

国际学者汇聚天一阁,探讨汉字活字的古今东西

与雕版印刷相并行,汉字活字印刷在世界范围内也源远流长,且影响更为深远。目前为止,除了中国本土,韩国、日本、法国、英国都还保存着前现代时期制作的汉字木活字或汉字近代金属活…

2019-09-18

复旦大学展出中西法律珍本藏书,不少珍本已尘封半个世纪

今年是复旦大学法学院正式建院90周年,而如果从开设法律课程算起,复旦大学的法律教育已经有110年左右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包括馆藏和私人藏书在内,复旦大学汇集了数十万册…

2019-09-18

听一曲真正的“千年清音”:千年唐琴在西子湖畔抚响

时当仲秋,古琴悠悠,一曲清徽最可听。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剧院,结合浙江省博物馆建馆90周年系列活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9月17日晚,浙博镇馆之宝之一的唐代落霞式 “彩凤…

2019-09-18

青春的行走:作家成长与当代文学七十年

9月11日,“青春的行走——作家成长与当代文学七十年”主题论坛在苏州举行。“70后”作家鲁敏、“80后”作家孙频、“90后”作家周恺以及青年批评家刘大先、项静、何同彬展开对谈,…

2019-09-15

见证“地下文物看陕西”,中国首座考古博物馆开工

都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拥有周秦汉唐故都的陕西省是中国第一文物考古大省,无论青铜器、墓室壁画、唐三彩等无不璀璨夺目。澎湃新闻获悉,作为中国第一座考古博物…

2019-09-10

翁同龢旧藏梁楷画作亮相上博,三件孤品撑起一个展览

“莱溪华宝——翁氏家族旧藏绘画展”开幕式今天下午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展览呈现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旧藏的三幅绘画珍品——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图》、明沈周《临戴进谢安东山图》轴…

2019-09-10

教育改革不能靠“进口”,别丢了中国教育的“国宝”

嘉宾访谈,左起:沙培宁、成尚荣、李政涛、王焰。?本文图片由华东师大出版社提供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基础教育蓬勃发展。身处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在未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如何…

2019-09-10

西岸博览会这块“磁石”吸引近百家画廊,六成来自国外

每年11月,上海西岸艺博会等等国际展览仿佛合力构成了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中国、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艺术从业者汇聚上海。澎湃新闻获悉,11月8日-11月10日,第六届西岸艺术与…

2019-09-10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