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7月1日,上海中华艺术宫与贵州遵义市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教师就“红色文化”的传承教育、传播推广进行了一次体验交流活动,探讨如何在红色文化精神引领下,开拓思想教育和艺术教育工作方法。
中华艺术宫方面表示,中华艺术宫将发挥两馆合作优势,结合红色文化基因、双城、公共教育、学生等要素,与遵义美术馆携手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品牌。
“对党建日最好的纪念,就是让广大走进艺术宫的群众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2018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纪念日这天,中华艺术宫与贵州遵义市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教师就“红色文化”的传承教育、传播推广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体验交流活动。
中华艺术宫党委书记李胜表示,随着上海与遵义近年来频繁接触,两地的文化建设也在紧密联动。目前,中华艺术宫与遵义美术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全力配合遵义美术馆举办开馆展览。当前,上海正在全面打造包含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文化品牌,由中华艺术宫举办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展览共计接待110万参观人次,引起了党员及参观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后中华艺术宫将发挥两馆合作优势,结合红色文化基因、双城、公共教育等要素,与遵义美术馆携手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品牌。
画布中的上海与遵义
昨日,“澎湃新·艺术评论”记者随同75人的遵义市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教师团一行来到中华艺术宫。午后细雨渐收,夏日的阳光铺洒在通向艺术宫展厅的户外台阶上。除了教师团,记者见到近百位参观展览的游客正拾级而上。
遵义市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教师参观中华艺术宫“上海·嘉兴”美术作品展
遵义市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教师参与绘画创作体验活动
遵义市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教师们分批参观了“上海·嘉兴”美术作品展、49米“江山如此多娇”展和多媒体“清明上河图”展项。随后,老师们参与了一场以“起航时代新征途”为主题的绘画创作体验活动。画作《起航》中,作者借鉴民间艺术手法、刻画出一艘独特的渔船驶出港口,在朝霞的映衬下,营造出朝气蓬勃的气氛。在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师李兴旺的指导下,老师们用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画下他们心中新时代的起航之船。
不久前刚刚开幕的“上海·嘉兴”美术作品展,是一场以上海中华艺术宫、嘉兴美术馆馆藏为核心的美术作品回顾展,展示97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展览内容主题鲜明,历史感、时代感强,展示了艺术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用画笔生动描绘时代风貌,书写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征程中的壮丽画卷。
进入展厅,教师团首先见到的是一幅名为《曙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油画作品,中华艺术宫的志愿者讲解员向教师们仔细讲解着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画面构图。这幅作品画家为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所作的油画。1921年,中共一大在望志路106、108号(今天的兴业路76、78号)召开,石库门的红砖青瓦从此迎来了历史性的新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楼下客厅举行。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还有包惠僧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秘密汇聚在上海法租界的贝勒路树德里3号(今兴业路76号会址),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幅油画再现的,就是那样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
石奇人 曙光中国共产党诞生 布面油画 2011年
随后,教师们又来到水墨作品《南湖烟雨》前,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浙江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烟雨楼,这栋楼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一大”代表决定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游新民 南湖烟雨 2001年
钱文观 遵义会议
遵义教师:艺术类科目教育缺乏人才
与上海一样,遵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935年1月15日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得以保存下来。此后,红军转败为胜,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遵义市第十一中学是一所浸润着“红色文化”的学校,创办于1909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知名教育家黄齐生先生曾出任校长。老一辈革命家及学者韩念龙、雍文涛、宦乡、周林、陈沂等曾在该校就读。校内有纪念西南巨儒郑珍、莫友芝的郑莫祠、长征时红军召开群众大会的“万人大会会址”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学校还曾是浙江大学西迁至遵义时的校本部。
一位来自该校、任计算机学科的肖老师在参观后,用“失落”二字形容自己的心情。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在农村读完小学,又在厂矿办校读了中学,在一路学习中,从未受到过任何美育方面的教育,直至在参加中华艺术宫绘画体验交流活动、初次拿起毛笔在不同类型的宣纸上习画时,才发现自己在传统文化和艺术启蒙上失去了太多学习的机会。当观看了多媒体“清明上河图”展示,他意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发现美、捕捉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何等重要,而目前学校的艺术类科目教育最缺乏的就是人才。
遵义市第十二中学语文教师刘莉永常鼓励学生用一幅画反映某句古诗文的意境。
遵义市第十二中学语文老师刘莉永老师表示,为了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学校每逢二十四节气,都会在当天或提前组织活动,帮助学生认知与节气相关的基本常识。同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引入绘画思维,让学生自己提笔画一幅画,用画面反映某句古诗文的意境。
遵义市第十二中学体育老师余松认为,音体美不应被视为“豆芽科”,它们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他对于上海本地学生可以在中华艺术宫获得哪些方面的艺术教育以及参与形式都颇感兴趣。
中华艺术宫:2019年有望推出融展览、教育、课程、出版物的打包项目
中华艺术宫副馆长顾建军告诉“澎湃新闻”,目前中华艺术宫的年参观量在200万-300万人次,全年场馆内举办的各类艺术教育活动有百余场,每个双休日均有2-4场活动,活动内容涵盖讲座、展演和公教体验类。2017年参与讲座的观众将近4万人,公教体验类项目的参与人数达到近2万人。
其实,早在1997年,当时的上海美术馆作为国内美术馆中首个成立教育部的机构,已经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将美术馆的职能向公众教育领域延伸。在一次与英国有关机构合办的亨利·摩尔展览中,美术馆便制作了展览配套的教育读本,简明易读的小册子甚至可以让参观的小观众都能解读展览细节。但是限于经费、人力和操作经验等问题,要持续、系统地对所有展览制作手册或加以导览是极为困难的。
顾建军表示,目前全国美术馆艺术教育总量是充足的,但细致到每一个馆,其艺术教育特点、定位是否清晰,以及如何树立展馆的艺术教育品牌,还需要进一步摸索。中华艺术宫希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化的艺术教育活动,面向少年儿童出版相关教育出版物。作为传播上海主旋律的艺术类博物馆,反映上海文化品牌中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是未来展览中重要部分。此次携手遵义,两馆不仅谋求展览上的互动,也意图达成艺术教育的合作。艺术宫将通过调研,邀请当地教师参与到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中。课程除面向遵义一地,还将包括嘉兴、井冈山等地的美术馆,最终希望将馆际间的战略合作落到实处。2019年,中华艺术宫或将推出融合展览、教育、课程、出版物于一体的打包项目,甚至计划出版一本适合旅行者的读物,游客在红色旅游胜地游览时可以阅读到艺术作品与红色文化的联系。
中华艺术宫今年春节期间的公共教育活动——玩转蒙古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