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书评

林少华谈村上春树:走出孤独,迈向刚性与冷色

从《挪威的森林》到《刺杀骑士团长》,30多年间,林少华翻译了40多部村上春树的作品。谈到村上春树,常常离不开林少华的名字。“眼下正值疫情,少了游花逛景、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2020-03-19

《日本还是第一吗》:日本对中国依然有借鉴意义

美国学者傅高义是继费正清之后的第二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和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在中国,他因《邓小平时代》被广泛知晓。而在哈佛,他也被称为“中国先生”。他的社会学研究…

2020-03-19

宋代的流言与管控——读《宋代信息传播与管控》

庚子正月,被迫宅居,读毕网购的《宋代信息传播与管控:以流言为中心的考察》(方燕著,中华书局,2019年11月;下引此书简称《流言》,仅标页码),从宋史角度试对这部新著略作评介…

2020-03-19

日本的世界观:在中国的巨影下

一衣带水的日本,在文化上与中国有很多相通之处。疫情期间,日本援助物资纸箱上的附言又感动了很多中国人。近日,美国日本史、中日关系史学者马里乌斯詹森(Marius Jansen,1922-2…

2020-03-18

面对灾难,作家何为?新冠疫情下读《白雪乌鸦》

作家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白雪乌鸦》,写的是距今110年前的1910年秋天,在冰城哈尔滨傅家甸地区发生的一场旷世劫难——鼠疫大流行。两个在西伯利亚地区捕猎旱獭(土拨鼠)的华工,首…

2020-03-16

《艺术中的医学》:交叉学科的双重疗效

这是一段“禁足”的春日,也是更适于“开卷”的三月。一册《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成为了方舱医院里的“清流”,那何不让一本本平日无暇细览的艺术书籍,变…

2020-03-16

《黛西·米勒》:死于罗马热,死于身份焦虑

1978年,遭受癌症折磨的苏珊桑塔格完成了《疾病的隐喻》,疾病的切肤体验和日常遭际,让她获得了一种观察角度,对文学传统中的疾病话语予以审视和剖析。50年后的中国,一场浩漫的传…

2020-03-14

另辟蹊径,以待来者——评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

人不仅有思维、情感和言行,还有身体。拥有身体这一点提醒我们,人一直以来都没有脱离大自然的怀抱,或更准确地说,人一直以来都置身于大自然的规律之中。与此同时,人又是社会的因…

2020-03-14

《自由的流亡者》:英帝国史家眼中的效忠派

《自由的流亡者》,[美]马娅亚桑诺夫著,马睿译,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694页,99.00元有两个国家都将英属北美十三殖民地视作它们自己历史的一部分。对于美国人…

2020-03-14

语言的焰火:谈谈我的乔伊斯收藏

在现代文学史发展的每一阶段,乔伊斯都是一个代表性人物,他表达了他和我们时代的实际症候。——帕特里克麦克基(Patrick McGee)这些年读康德,越来越觉得乔伊斯与康德在精神上如…

2020-03-14

重新认识和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我有一只卷毛狗,当它做错事的时候我就对它说:哼,你不是狗,你是人类。没错,人类!你应该要感到羞耻。然后它就非常惭愧地躲到角落里趴着。

2020-03-13

《官绅的荷包》:雍乾时期的贪腐大案及“抄家”故事

有清一代,最为人所知的关于抄家的故事,一个是真实发生的相传抄没“白银两亿两,共计八亿家产”的和珅案;一个就是《红楼梦》故事文本中,作为贾府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节点的“锦衣…

2020-03-13

18位推荐人,18本书,给还宅在家的人的阅读推荐

【编者按】张武宜是武汉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看呐文化艺术总监,虽然平时也会宅家看书、写文章、做学问,但是在疫情期间(他也感染了新冠肺炎,入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他更加体…

2020-03-12

一周书记:从电影到原著的……爱尔兰人

《爱尔兰人》(刘建周、王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月)看完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爱尔兰人》(The Irishman ,2019)之后,想到这部影片竟然在奥斯卡空手而归,实在心有不忍。…

2020-03-12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 : 充满悖论的松树

【编者按】静谧而不可或缺的树木不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人类历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一书中,作者从民间传说、自然科学、文学、文化历史、欧洲艺术、宗…

2020-03-12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