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书摘

江南为何会在明中叶兴起筑园风尚

相较于明初的严格规定,明中叶后政令逐渐松疲,在商业发达、以奢侈相竞的社会氛围中,兴筑园林逐渐蔚为一时风尚。如《万历野获编》中记:都下园亭相望,然多出戚畹勋臣以及中贵,大…

2018-10-29

杜泽逊:如何成为一名专业学者

治学之道,是指研究学问的门路,也就是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专业学者。这个话题前人已经谈得很多了,而且言人人殊,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原因是什么?我想治学之道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

2018-10-24

昆廷·斯金纳:思想史研究的方法与经验

昆廷斯金纳是“剑桥学派”的奠基者之一,也是当世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史家。2017年他在北京大学访问,作了一系列演讲和座谈,后整理成《国家与自由:昆廷斯金纳访华讲演录》(北京大学…

2018-10-22

乔治·桑:肖邦的短处是不能控制自己的长处

【编者按】乔治桑(1804-1876),本名吕茜奥洛尔杜潘,法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一生创作了包括长中短篇小说、剧本、文艺批评等体裁在内的一百多卷文学作品和大量书简政论作品。除了不…

2018-10-16

再造斯文:1985、1986年的文化讲习班

课堂、讲坛,自古是师者的道场。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三尺讲坛就成了“无产阶级不去占领就被资产阶级占领”的阶级斗争前沿阵地,大搞“泥腿子登讲堂”“工农兵进学校”。…

2018-10-16

外交舞台上的宋子文和胡适:从性格到理念,彻头彻尾的不合

宋子文对于中美关系所产生的第一个改变,就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胡适从1937年9月起精心培养出来的模式,也同时搅乱了胡适和一大群美国官员的互动关系。胡适和宋子文两人原来在中国时彼…

2018-10-14

赵元任、胡适:二战期间美国陆军特训班中的中国学者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被日军偷袭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在这期间,美国陆军为了对外战争的需要,在哈佛、斯坦福、芝加哥等25所知名大学都开办有“陆军特别训练班”课程,英文为Ar…

2018-10-07

回到应许之地:犹太人的民族记忆与复国运动

人们常说,1897年从世界各地汇聚在巴塞尔参加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就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创立者。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的参与者…

2018-10-07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一个世界主义者的少年时光

我对上学的最初记忆始于大约1942年。我父亲在旧金山不断住院出院,我的妹妹也在1943年出生。我母亲因为照顾丈夫和刚出生的宝宝而筋疲力尽,无力对付两个精力旺盛的小男孩,当时我们…

2018-09-17

奇怪的气象与北宋徽宗朝廷臣的政治命运

此文节选自原文摘译,并有所删减与调整。中文刊于《的故事》(杨丽丽主编,故宫出版社),《诡谲气象:徽宗朝雪景画暨蔡京题跋之政治意涵》。原文参见: HuipingPang, “Strange

2018-09-17

文明越进化,性别越两极分化?——美国19世纪末的性别迷思

19、20 世纪之交的思潮在思想史上一般称作世纪末(the fin de sicle),贯穿着“世纪末”思潮的是“文明没落”“人种退化”与“阳刚的隳沉”等母题。这股思潮如今我们已感到陌生,…

2018-09-15

晚清电报发展简史:中国融入全球通信网络的努力

国家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枪炮、战舰等有形力量,还取决于对信息的快速获取。政府为了保家卫国,必须要和其外国对手一样迅速地搜集、组织和传播知识。虽然中国在1872年通过创办一家近代…

2018-09-12

吃不惯生鱼片、住不惯榻榻米:晚清留日学生的日常生活焦虑

抵日第一餐在东京的留学生预备学校,在学习生活开始之前,日常的“文化摩擦”就开始了。实藤惠秀所著的《中国留学生史谈》中收录了明治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1898—1900)的《日华学…

2018-09-11

胡适下岗: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的一段往事

本文节选自李在中著《朵云封事》(北京出版社,2018年9月)。李在中系中国艺术史专家李霖灿之子,长期研究“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历史,兼及抗战时期边疆文史…

2018-09-07

虞云国:王羲之,离真名士还差一截

一提起王右军,就会联想到他的《兰亭序》。《兰亭序》堪称三绝:书法之绝毋庸赘言,文章也无愧名文,好书法和好文章所记名士们的兰亭雅集也算得上一绝。《兰亭序》说:“人之相与,…

2018-09-03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