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初识格咱——河水轰响湍急之地

格咱田野,实属意外。原定的尼汝,突发泥石流无法通行,天意如此。藏地田野,一切都是新鲜事。在香格里拉古镇等同学们到来时,去了中心镇公堂。公堂建于雍正二年,咸丰二年重修,同治二年,地方官民冲突,公堂毁于兵

格咱田野,实属意外。原定的尼汝,突发泥石流无法通行,天意如此。

藏地田野,一切都是新鲜事。在香格里拉古镇等同学们到来时,去了中心镇公堂。公堂建于雍正二年,咸丰二年重修,同治二年,地方官民冲突,公堂毁于兵戎,光绪八年修复。公堂曾为当地藏民祭祖诵经、集会议事之地,大殿为三重檐歇山顶殿堂建筑,外观为汉式楼阁,内部为藏式布局,壁画绘制精美,汉藏交错,掩映着纷争、融合的历史。相比一旁的大佛寺,这里显得幽静冷清,酥油灯忽悠闪烁,依稀透着心影。佛说,每一盏灯,就是世间的一双眼睛。

中心镇公堂内的酥油灯。

傍晚,登大龟山大佛寺,这里是独克宗古城八瓣莲花布局的核心,前殿正中供奉龙王,左右两侧供奉着孔子与老子,山顶正殿方为藏式风格,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整个寺庙群显示出西南藏地文化的诸神尽善,圆融共生。独克宗原为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集散地,如今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唯有仅存的寺庙、古建,些微沉淀着昔日的繁荣。正殿一侧为吉祥胜利幢,为目前世间最大的转经筒,高21米,总重65吨,需数人合力方能转动,几次山下路过,都能见到经轮常转,寓意着世间诸多的善愿与业力,循例转经三圈,祈愿家人安康,格咱田野顺利。

大佛寺吉祥胜利幢。

格咱为藏语音译,格为响声,咱为急,格咱河流经境内,水流湍急,响声巨大,因而得名。格咱村,位于格咱乡东南,下辖12个村民小组,是格咱乡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格咱海拔约3100米,属于高原坝区,年平均气温5-8摄氏度,冬长无夏,春秋相连。该地区物产丰富,农作物以青稞、土豆、油菜为主,牧业以牦牛、犏牛和马为主,六月至九月为菌类生长的季节,主要有松茸、羊肚菌、一窝菌等,也是村民应季收入的主要来源。

次日,进入田野,沿途风光宜人,高原,牧场,牛群,超载的客车……安顿之后,开始踏查、搭讪,用脚步丈量土地,绘制文化地图,触碰藏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陌生到熟悉是人类学田野调查必经的过程。带着略略高原反应的心动,敲开第一家门,遇见平时在矿场工作的大叔,偶尔回家小住,他在格咱建有几座藏房,拥有三台挖机,当大家赞叹大叔房屋华丽时,他一边客气说过得马马虎虎,一边谈论着他四处旅游的经历,还约我们改日来喝酥油茶,豪爽热情,尽管之后我们再去他家时,豪爷已返回矿山。

大叔的“马马虎虎”,格咱藏房的碧瓦朱檐,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村中很多房屋正在新建或装修,藏式庭院上加盖了玻璃房,传统中透着现代,看上去很美,像客栈,高原空气透澈,更宜仰望星空。后来才知,玻璃房乃最近几年新建,阳光温室,实为冬日防风御寒。每座藏房所耗不菲,足见家户财力,可格咱如今依然是贫困乡,一来格咱面积二千多平方公里,人口居住分散,贫富差距突出;二来矿业开发,松茸采摘,也为一些乡民带来不少收益;三来国家界定的贫困标准未必接地气,存在数字贫困问题,值得一探究竟。


格咱村新修的藏房。

当然,也有财富观的不同,之前面试藏族学生时问过他们的家境,以决定奖助,开始很多学生都说家里没钱,后来换了个问法,才发觉不少家庭牛羊成群,外加一些藏地还有冬虫夏草收入,生活富足,缺的不过是现金而已。难怪有同学感慨,走进格咱,好像“一群穷人,误闯入富人的乐园”。的确,对于格咱乡民而言,价格暴涨的松茸,矿业的开发,阻不断的资本,不可预见的外力,使这里成了一片“躺着都能赚钱”的地方,财富来得太快,甚至有点措手不及。

时间是田野的不二法门,逐渐开始有了更多的入户,更多的深访,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寻常的关系,生命的质感,从各种琐碎的言谈、故事、传说中渐渐浮现出来。“四、五月播种之后就不能结婚了,一直要到青稞收成,结婚时敲锣打鼓会惊怒老天,引来山洪”,“矿山挖了二十多年,山神生气,久不下雪,松茸、虫草都长不好”,“采松茸要保留松窝,不能全部刨了,否则就长不出新菌子”,地方性知识,传统生态观,简单,朴素,透着生命的智慧。

藏地田野,离不开宗教,业报因缘,生死轮回。在经堂,礼拜之后,十几岁的藏族小哥虔诚认真地告诉你不能用手乱指佛像,褪色的佛像画轴不能随意丢弃,制作酥油灯时要屏住呼吸,以免秽气污染。每家每天晚上都要点酥油灯,入睡前都念经祈福、静心,次日早晨要准备净水供佛。每家每月都会去松赞林寺礼佛祈福,家中遇事也会请活佛开示,小孩大多由活佛取名,亲人亡故更要请僧侣超度。村中有白塔,玛尼堆,转经筒以及随处可见的六字真言,老人们时常去转山转经,风动经幡,生生世世,悠悠远远,天地徜徉。

格咱村玛尼堆上的经幡。

宗教也是生活,拜访尼玛大哥,听他讲他的爱情故事。尼玛平时在外做建筑,这次恰好工期暂停,回家探望妻小,帮忙采摘松茸。他说他是“上门”到格咱的,十九岁的他“嫁”给了十八岁的她,妻子为家中老大,须留在家里当家,照顾父母。婚后夫妻恩爱,经常外出旅游,但一直没有小孩,四处求医未果,“没有小孩也要大大方方过一辈子”,大哥的话情真意切,触动人心。后来,他去松赞林寺请了四十二位喇嘛念经一周,四个月后,妻子怀上了老大。“我绝对相信科学,但我们的‘迷信’和宗教信仰也要相信百分之六十,事实就是这样,我的小孩是活佛给的,不由你不信。”


格咱村景。

格咱风景极美,青稞,土豆,油菜花,层层叠叠,起起伏伏。藏房,牧场,点缀其间,远方云雾缭绕,山峦跌宕,如诗如画,人与自然的最好相处,莫过于此。不由想起纪录片《牛粪》中的话,“牛粪是牧民家的温暖,是供神煨桑的原料,是驱暗的灯盏,是草原上的天然肥料,是治病的药,是除垢的洗涤物……”如今,格咱的牛粪,随着公路的延伸,渐渐被隆隆车声遗弃,年轻一代,开始逐渐向往现代生活,离没有牛粪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不知是否真如牧民兰则所言,“到那时,我们的慈悲心、因果观,善良的品性都将离我们远去”。

藏地田野,且行且思,愿这片高原净域,永世存留,涤荡世间纷扰的心灵。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