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新闻

2018上海年鉴国际学术论坛:年鉴是上海的“文化名片”

10月12-13日,上海市年鉴学会承办的“2018上海年鉴国际学术论坛”在上海锦江饭店礼堂举行。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图10月12-13日,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法学会、黄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


10月12-13日,上海市年鉴学会承办的“2018上海年鉴国际学术论坛”在上海锦江饭店礼堂举行。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图

10月12-13日,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法学会、黄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市年鉴学会承办的“2018上海年鉴国际学术论坛”在上海锦江饭店礼堂举行。本次论坛是国内首次专以年鉴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沙海林会见境外专家,并在开幕式上致辞,肯定本次论坛旨在共同探讨记录和承载历史资料的科学方式,对于拓宽年鉴工作者的视野,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特别的意义。

国内首次专以年鉴为主题的国际学术活动

本次2018上海年鉴国际学术论坛,盛邀了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以及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志系统、高校、研究机构的年鉴专家,上海市各区地方志机构负责人、专门年鉴编辑部负责人,上海市法学会和上海市年鉴学会理事等100余人参加论坛。

国外的年鉴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美国图书馆分类中的reference books ,就包括handbooks、guide books、yearbook、Almanac等年鉴类书籍。


美国的almanac。

美国犹他州众议院议员、副议长艾瑞克·凯斯·哈钦斯(Eric K. Hutchings)作了题为《美国犹他州年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演讲。他感慨:“我觉得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过去是什么样的?城市、文化是什么样的?我们作为一个社区的人,我们的体验、经历都会对人进行塑造。我们只有在对历史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深刻地、更好地规划未来的方向。”意大利驻沪总领馆领事穆岚朵(Ludovica Murazzani)介绍,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每年编印《意大利在上海》,在意大利国庆节首发,主要刊登年度内两国元首互访信息,及共同出席的双边交流活动,大使、总领事、领事与地方的经贸、文化等活动内容,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意大利在上海领区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美国的yearbook。

美国南犹他州州立大学副教授博伊德·埃文·法夫(Boyd E. Fife) 结合《上海年鉴》(英文版)审稿经历,肯定了年鉴的资料价值。

他表示,审读年鉴有助于了解关于上海的新知识,美国早在1639年就已发布年鉴,内容包括天气预报、农耕日期、潮汐表和其他通常根据日历安排的表格数据等主题,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年鉴。年鉴为农民、渔民、海员、商业实体和家庭主妇提供了重要信息,有助于早期美国人对他们的生计和个人生活做出重要决定。英文版《上海年鉴》也提供了类似参考,为企业、政府等机构和个人决策者提供重要信息。

推进年鉴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与会者还以学术演讲、分组交流等形式,围绕“中外年鉴编纂与利用比较研究”主题,在“中外年鉴比较研究”“年鉴体例内容和资料利用”“人工智能与司法现代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方书生发表演讲《中外交融下近代中国年鉴的生成与演化(1850s-1940s)》。方书生说,近代中国年鉴的生成与演化,是一个中西方知识融汇和中国实情调适的进程,在遵循学科普适性的原则下,中国年鉴编纂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上海专门年鉴。

“西方年鉴在内容上首先讲求信息资料实用和可靠,在信息资料来源和编排上注重权威、完整和精要。其中Almanac 类年鉴作为大众普通年鉴,另具有亲民的特点。近代中国年鉴对标西方年鉴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文献的广泛性、文献与编撰上的专业性、广泛的资政与信息参考价值。”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洪民荣总结,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21篇,围绕 “中外年鉴编纂与利用比较研究” 主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阐述了年鉴的价值;二是探究了国外年鉴历史;三是介绍了国外年鉴的现状;四是比较了中外年鉴的异同;五是归纳了国外年鉴编纂的特点。

“地方志包括年鉴工作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行政工作。”洪民荣表示,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始终致力地方志学科的研究,日前与复旦大学联合成立上海市地方志发展研究中心,旨在全力打造地方志学科建设基地、地方志理论研究集聚平台、地方志人才队伍培养基地,更期待打造全国首家地方志高端研究平台。

“我们应该看到年鉴理论研究还是比较薄弱,本次论坛是个开端,希望能借此推进年鉴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年鉴是上海的“文化名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地方志书、年鉴编纂,作为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长足发展。1978年,上海没有一部年鉴,至2017年,上海在编年鉴105种。年鉴与地方志书一起构就地情资料库,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如今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努力迈向卓越全球城市。今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打造一批海派特色突出、城市特质彰显、内涵价值丰富、感知识别度高的国内国际知名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承编,1980年8月创刊。

《上海年鉴》就是一个有历史底蕴、质量基础的文化品牌。早在1935年,上海市通志馆创刊《上海市年鉴》,馆长柳亚子序曰:“上海通志馆,实为以科学方法研究地方史料之首创者”。1996年,《上海年鉴》创刊,逐步建立起中文版、英文版、光盘版和网络版的信息发布体系,服务社会公众,在全国地方志年鉴质量评奖中屡获大奖,成为“上海名片”。


《上海年鉴(1852)》《上海年鉴(1853)》,2016年上海图书馆拍卖收藏。

回溯历史,上海一直是年鉴重镇。目前所知中国内地最早的年鉴是《上海年鉴(1852)》(《Shanghai Almanac for 1852, and Commercial Guide》),正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全文翻译、整理中。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编纂出版的年鉴占近四分之一。而改革开放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百科年鉴》,即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承编。1985年9月,全国性的年鉴研究中心(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前身)在上海成立。

当前上海地区年鉴事业发展态势良好,早在2008年即实现市、区两级综合年鉴实现“全覆盖”目标,即“一年一鉴,公开出版”,领先全国。专门年鉴种类齐全,有专业年鉴、部门年鉴、全国性年鉴等。年鉴也有英文版、简本(袖珍本)等,如《上海年鉴》英文版创刊于2002年,为全国最早的省级年鉴英文版。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