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历史

古代笔记中,悔婚改嫁最易触发“朱买臣精神”

陶澍是清嘉道年间杰出的政治家,虽然今天他远不如林则徐、左宗棠、胡林翼等人的名气大,但事实上后面三个人都曾经得到过他的推重、举荐或提拔,因而被认为是晚清中兴的人才之“源”…

2022-09-24

澎湃新闻

大革命后期湖南农民“平粜阻禁”再析

在传统中国社会,因粮价上涨,民众生计维艰要求平抑粮价、“阻禁”食粮外运甚至暴力抢夺口粮的群体性事件并不罕见。

2022-09-23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虚君的未来

2022年9月19日,英国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国葬标志着一个全球性的历史时刻。

2022-09-23

回望郑和时代:张家港展明代船厂遗址文物

郑和时代是明王朝建立以后国力蒸蒸日上的时期,从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扬帆出海,七下西洋,历时28年,行程十万余里,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

2022-09-20

澎湃新闻

从宋代称制五太后画像到历史书写中的“她们”

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展南薰殿藏历代帝后图像,其中的宋代后妃像颇引人注目。宋代先后有五位女主垂帘称制,依次为真宗刘皇后、仁宗曹皇后、英宗高皇后、神宗向皇后和哲宗孟皇后。

2022-09-19

澎湃新闻

二战期间日本如何利用《电影法》进行侵略战争的动员?

19世纪末电影引入日本时,正是日本寻求对外侵略扩张的时期。战争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观众对战争的关注也为电影提供了广大市场,电影伴随战争的扩大而发展,也成为日本发动侵略…

2022-09-18

澎湃新闻

国家文物局发布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含后城咀石城遗址等

今天(1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发布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聚焦中国早期文明,介绍早期国家研究的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2022-09-16

考古发现论坛:三星堆、二里头又有哪些新进展?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新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论坛”近日在广州召开。

2022-09-14

澎湃新闻

消失的遗存和被遗忘的人群——从六朝土坑墓谈起

古代墓葬遗存是考古发掘和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通过对墓葬形制结构、随葬品组合、墓地遗迹的揭露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当时的埋葬习俗、丧葬制度以及物质面貌、技术水平,乃至社会历史…

2022-09-14

澎湃新闻

破解“宣仁之诬”

新妇嫁十三团练尔治平元年(1064)曹太后撤帘,英宗开始亲政。但皇帝与太后的冲突并没有随着英宗的亲政而迅速化解,司马光与富弼还做了长时间的协调工作,此后的“濮议”也是这种冲…

2022-09-14

澎湃新闻

邹一桂与乾隆:殿上君臣,画中僚友

本文以清代官员、画家邹一桂的艺术才情和仕途人生为切入,勾勒他与乾隆“殿上君臣,画中僚友”的亲密关系。

2022-09-14

澎湃新闻

长江口二号:“千帆过尽”后从历史深处“重新归来”的沙船?

英国国家航海博物馆收藏的山东船(沙船一种)。中国航海博物馆供图万吨打捞轮“大力号”6日驶离上海横沙码头。

2022-09-13

我与北大考古-赵辉:问学之路上认认真真的四十多年

在李伯谦先生的一再催促甚至是命令之下,加之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心全意做成此事的执着,让我越来越感到压力,我终于把文集的文稿整理出来了。

2022-09-11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当前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引发沪上观展热潮。

2022-09-11

澎湃新闻

历史教学中的“因地制宜”:在中国如何教授世界史?

2022年8月3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上海社科创新基地“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主办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的世界史教学”论坛在线举行。

2022-09-09

澎湃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