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舞伎歌童开夜宴杏朱梨粉觑晓窗话说南唐后苑,正当春日,百花齐放,妃嫔们闲着无事,都带着宫人来到苑中,如穿花蛱蝶一般,来往赏玩。此时各花虽然俱开,惟有桃花最盛,其色娇艳,令人见了甚为可爱。众妃嫔意欲折取花枝插于瓶中,以供赏玩,便命宫人前去采折。
谁知这桃花的枝条生得甚高,宫人们哪里攀折得来?一齐纷纷扰扰,抢着去搬取彩梯前来折花。恰巧宜春王从谦,骑着一匹绿耳马,在那里奔突驰骤,十分高兴。
忽见宫人纷纷喧嚷,他即拍马上前问道:“你们为什么如此忙乱?”宫人见是宜春王,乃平日嬉戏惯的,便有几个宫人抢着说道:“众位妃娘娘要采那桃花,无奈枝条生得过高,我们攀折不来,意欲找觅彩梯,所以如此。”宜春王道:“采取桃花,何用搬那彩梯,费这样的周折,待我来替你们采吧。”说着,纵马至树下,任意攀折,折了一枝,便抛下一枝来,那些宫人,个个要得着桃花献于主人,便争先抢夺,满苑中好像莺飞燕舞一般,碌乱纷纷,甚是好看。不上一会儿,早将满满桃花采了净尽,宫人们也个个捧了许多花枝,十分欢喜!宜春王含笑向宫人道:“我的绿耳梯,岂不比你们的彩梯好得多么?”说着,将坐下的马,加上一鞭,如飞驰去。后人读史至此,有宫词一首,咏李璟开筵赏雪,及宜春王乘马攀折桃花之事道:图画天然摹雪后,交辉棣萼小西楼:朝元才了芳菲早,又纵宜春绿耳梯。
李璟自接位之后,颇喜道术。各处方士,闻得国主尊重羽流,喜爱道术,都纷纷来至金陵自炫其术。有道士谭峭,字景升,曾在嵩山从师修炼,得辟谷养气之术,夏则服乌裘,冬则衣绿衫,卧于风雪之中,亦复汗出如渖。李璟见其甚有道气,极加敬礼,号“金门羽客”,每逢御宴,必召景升陪侍,赐之饮酒多至一石,亦不言醉。
一日雪夜,天寒地冻,河冰凝结,李璟饮酒过多,思得鲜鱼为汤以解宿酲,却因天气寒冷,无从得鱼,心甚快怏。景升道:“陛下要鲜鱼醒酒,亦非难事,臣当取松江鲈鱼,为陛下作羹,当较它鱼,尤为鲜美。”李璟不信道:“松江鲈鱼,必于秋风起时,方可取得。此时风雪交加,如何能有鲈鱼?况松江距此千里路途,便有鲈鱼,一时如何能够取来?”景升道:“陛下不信,待臣立刻取来,方知臣言,绝非欺骗陛下。”李璟道:“未知如何取法?朕倒试一试你的本领哩!”景升即令内侍取过钓钩,秉着宝炬,来至池边,把鱼钩垂入池中,竟去钓鱼。两个内侍,秉烛照着,心中暗暗好笑道:“这道士真在那里活见鬼了。如此寒冷天气,池水结成坚冰,怎样钓得鱼来呢?”那两个内侍正在那里暗暗发笑,恰见景升将钓竿往上提,“噗”的一声,早已钓起一条尺余长的鲈鱼来。即命内侍取过盆水,把鱼养在那里。
那鱼还在盆内跳跃不已。内侍大惊!齐声称赞道:“羽客的本领真是不小,这样冷天,竟能钓得鱼来。”景升也不理他们,又把鱼钩垂下。须臾,又得一尾,这样的接连钓了四尾。方令内侍连盆捧来,献于李璟道:“幸不辱命,已取得松江鲈鱼四尾。陛下可命御厨速速作羹,前来醒酒。”
李璟见他这般天气,居然钓得鲜鱼,心内也觉诧异!却故意说道:“朕这池内,本来养着许多鲈鱼,被你钓将起来,怎么谎朕是松江鲈鱼呢?”景升笑道:“陛下休要胡赖,无论什么地方的鲈鱼,只得两腮;独有松江鲈鱼,乃是四腮。陛下不信,请仔细一看,便知臣言不谬了。”
李璟听了,即令将鱼取过,详细观看,果然都是四腮,方才相信景升的法术真是高妙,从此更加敬礼,加封为“紫霄真人”,当命之宿于宫中。李璟戏谓之道:“卿是神仙,亦有男女之情么?”景升奏道:“神仙有男女之情。臣非神仙,故心如死灰枯木,不知何为男女之情。”李璟意欲试之,留他宿于殿中,夜间命美貌宫人前往就之。谁知他呼呼大睡,任凭如何摇撼,只是不醒。宫人叫唤了半日,见他愈加熟睡,只得去告知李璟。李璟命人再去按其私处,看是如何,宫人奉命而往,将景升私处,扪弄不已,初按时阳具翘然,再三扪搎,已缩至小腹,恍如无物。宫人大为惊异!举手尽力推之,随手坠于床下,声如玩铁。至天明,始欠伸而起,笑着说道:“一场大梦,坠在床下也没有觉得。”李璟闻之,颇为惊怪!
又有耿先生者,乃女道士也。玉貌乌爪,尝著碧霞帔,往来江淮地方,为人医治疾病,颇知灵异。宋齐邱闻其名,荐入宫中,尝于李璟之前,颠倒四时花木为戏,言人祸福,其应若响。宫人重之,皆称为耿先生。一日,南海地方,贡龙脑浆,说是很能补益身体。李璟便用龙脑浆调入酒内,赐一盏于耿先生。耿先生谢了恩,一饮而尽,说道:“这个酒并不见得好。”李璟道:“你说这酒不好,要怎么样的才好呢?”耿先生道:“若得龙脑少许,我能制之。”李璟即命内侍取了许多龙脑,要耿先生制造起来。耿先生遂用缫帛做成一囊,把龙脑装入囊中,悬在一个玻璃瓶中。不过片刻工夫,已听得瓶内有滴沥之声。过了一会,开瓶看时,龙脑已尽成浆,流入瓶内。耿先生道:“贮于瓶内,至明日用之,香气必较南海所进者尤为佳妙。”
李璟至明日发现,果然贮着半瓶龙脑浆,芬芳馥郁,馨烈异常,与南海所贡者,大不相同。李璟大喜!命内侍谨密收藏,常常调酒饮之,香沁肺腑。
李璟又于大雪之时,命耿先生献技,其时正在围炉御寒,耿先生就庭中取雪,置于飞红的炭火里面,初经投入,灰埃飞起。耿先生手执火箝,徐徐将近灰四面壅盖住了。过了一刻,从炉中倾倒出来,投入里面的雪,已经变成一块铜了,又拿来放在地上,待到火气退尽,取起观看,却是一铤纹银,银之下面,还现出垂酥滴乳之状。李璟见了,不生惊喜!便要求耿先生,多化些银两出来,以济国用。耿先生连连摇头道:“这事不敢奉诏,若多化了银两,必干天谴。非但贫道获罪,便是陛下也有不便。”后人读史至此,也作宫词一首,咏谭景升与耿先生道:裘衫杳渺去青城,无复金门羽客迎;别试承浆熔雪手,内廷重款耿先生。
那谭景升后来辞别了李璟,飘然而去,径入蜀之春城山,不复再见,相传以为成仙而去,所以这首诗的首二句,说是“裘衫杳渺去青城,无复金门羽客迎”,乃是说谭景升成仙而去,不复溷迹尘世的意思。耿先生在内廷供奉了数年,也就辞了李璟,不知去向,这也不在话下。
单说那李璟在位,专尚浮靡。江南本是个文弱之邦,再加李璟崇尚文词,用韩熙载、冯延巳等人为相。那冯延巳本是李璟藩邸的旧僚,为元帅府书记时,即以文采风流,为李璟所器重,曾填《谒金门》词一阕,见称于世。其词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栏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李璟见了冯延巳这阕词儿,深为称扬,说他作得很好。平常时候,两人互相谈论填词之法。李璟尝和延巳调笑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延巳答道:“臣的词句虽好,还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句子,来得警策哩!”李璟听了,心下大悦!遂以延巳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延巳既相,专门拈弄笔墨,不以政事为意,尝作乐府百余阕,其中有一章名《长命女》,词道: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冯延巳所作的乐府,都是些风云月露之词,儿女私情之事,若说经济之学,治国之方,连梦也不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宰相,怎么不要启文弱之风,失人民之望呢?
那韩熙载更是放诞风流,不修帷薄,以其颇擅文章,名闻京洛。李昪僭号,任为秘书郎,令事李璟。璟既嗣位,益力口恩体,授为兵部尚书。江东人士,重其文章,载金帛以求其铭志碑记的,不绝于道。又因为李璟代撰文章,所获赏赐,不计其数,熙载遂大治府第,蓄养宾客;后堂姬妾,多至四十余人;婢女侍儿,披罗曳缔;歌童舞伎,分立成行。熙载退朝之后,声乐满前,左拥右抱,饮酒取乐,酒醉饭饱,便挟着心爱的姬妾,当庭宣淫,也不避人。平常时节,对于姬妾媵侍,不加防闲,听其任意出入外斋,与宾客生徒,杂处其间,谑浪调笑,无所不至;姬妾们尝在大庭广众,以手探宾客的私处,议论阳具之大小,以为笑乐;熙载当面看了,恬不为怪。
熙载又有一种古怪脾气,所有替人做铭志碑记的谢仪,及李璟赏赍的金银财帛,到了他的手内,便完全分散于歌姬妾侍。
自己不名一钱,甚至三餐不继,饮食断绝,便穿了破烂不堪的衣服,装成鸠形鹄面,乞丐的样子,手托瓦钵,向歌姬院内,沿门乞食;这些侍妾歌姬,看熙载前来乞食,故意把些残羹冷炙,吃剩的食物打发于他。熙载并不嫌其为残余之物,居然大嚼起来,吃罢了时,便拍手大笑,十分快乐!侍女们待他笑罢,方才取过汤来,代为梳洗,献上衣襟,替他穿戴。熙载待她们服侍着穿戴已毕,便又大排筵宴,自己居中高坐,姬妾旁坐陪侍,歌童舞伎,分列左右,左舞右歌,管弦丝竹之声,洋洋盈耳。歌舞既毕,遂令歌童舞伎,各各脱去衣服,一丝不挂,男女追逐为戏。熙载看得高兴起来,连举数觥,颓然醉倒,方由姬妾们左右扶持,回归寝室,安然睡觉。每日总是如此,若有一日不向歌姬们乞食,心内便觉不快,晚间睡觉,也不能安枕了。
韩熙载身为南唐大员,放诞不羁到这个样子,哪里还能整理国事,安辑人民呢?
所以周世宗时节,举兵南下,势如破竹,竟把全淮之地,尽行取去,李璟出于无奈,只得削号称臣,遵奉周之正朔了。
至宋太祖受禅,诏书来至江南,李璟自知地蹙兵弱,万难以一隅之地,抗拒中原。遂即臣事宋廷,十分恭顺。但太祖是个雄才大略之主,登基以后,志在削平诸国,统一天下!李璟虽然称臣降服,江南地方,未入版图,时刻不忘,意欲起兵征讨;又因李璟很是恭顺,毫无间隙,未便兴这无名之师。遂想出一个计较,托言中原扰乱多年,书籍均已散佚,诏谕李璟,欲遣翰林学士承旨陶榖,至江南抄录各种书籍,以备修书之用;实则使陶榖借抄录书籍为名,暗中窥探江南虚实,为将来兴兵攻取江南的地方。李璟奉了太祖的旨意,哪敢不遵,即上表奏称国中所有之书,均已预备齐集,恭候天使驾临敝国,听凭抄录。太祖接了李璟的表文,即令陶毂奉使而去;并暗中嘱咐他窥探江南的动静。陶榖奉了旨意,择日登程。
有宋臣李献,与南唐韩熙载,乃是文字之交,两下时有书信往来,相得甚欢。
李献见陶榖已遵旨前赴江南,遂暗中寄书于韩熙载道:“五柳公骄甚,若抵江南,宜善待之。”陶榖到了江南,见过李璟及文武臣僚,果然以大国使人自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且自夸廉隅整饬,操守清廉。李璟与诸大臣,见这样旁若无人之概,心内甚是讨厌,却因他是天朝使臣,不得不以礼相待。当时摆了盛筵,与陶榖洗尘接风,席间都是南唐大臣,如宋齐邱、冯延巳、徐铉、韩熙载等,列坐相陪。李璟因敬重陶榖,命宫中承值的歌姬,出来奏乐侑酒。那陶榖偏有做出岸然道貌,十分清高的样子,对于这些歌姬,连正眼也不瞧一瞧。宋齐邱和韩熙载,见他如此拘谨,心内甚是好笑!
饮至天晚席散,陶榖向李璟谢了筵,送至馆驿里面安歇。
到了次日,陶榖请命于李璟,往史馆中抄录书籍。史馆里面,原有南唐的许多翰林在内,陶榖抄录之暇,便与众翰林闲谈,渐渐的说到韩熙载身上。陶榖便大发议论,讥韩熙载乞食歌姬,失大臣之体。作臣的人,有文无行,实不足取。众人见他信口雌黄,心中虽然不服,也未便与他争执,只得嘿嘿无言而散,陶榖自归馆驿去了。
早有人把他讥弹的话,前往报知韩熙载。熙载听了,不觉怒道:“我因他是天朝大臣,故此好好看待,他竟敢这样无礼,挑削我的短处;我若不设个计策处治他一番,如何知我南唐的厉害呢?”当下又转念道:“那陶榖在本国的时候,想必也是目中无人,和同僚官员不能相协,所以李献寄书给我,说‘五柳公骄甚,宜善待之。’他这‘宜善待之’四字,分明是句双关话,表面是嘱我好好的看承陶榖,不可怠慢,暗中却是叫我置个善策,处治了他,以儆其骄的意思;我若不用计治服陶榖,也要被李献所笑了。但是那陶榖做出目不斜视,耳不旁听的样子,我却怎么样处治他呢?”独自一人,沉吟了半日,心内已打定了一个主意。
次日便进宫朝见李璟,熙载本是李璟藩邸之旧人,所以君臣之间甚是融洽。参拜已毕,李璟便赐熙载一旁坐下,谈了些国家政务,就说到陶榖身上。李璟语言之下,也有些嗔怪陶榖骄傲太甚的意思。熙载乘机奏道:“陶榖在史馆抄书,竟在大庭广众,议论我朝大臣的短处,那种狂妄的情形,真正可恨!”李璟怒道:“他既自谓学识优长,怎么在人国内可以议论人家的大臣呢?也太不知道理了,若不是上国的使臣,朕定降罪于他。”熙载道:“臣想宋主忽地派遣陶榖来到江南,名虽抄录书籍,暗中实据窥探内情之意,若不略略给些厉害于他,必谓江南无人,愈加看轻我朝了。”李璟闻言,不禁连连点头道:“卿言甚是有理!朕也疑心宋主百忙中怎么要抄录起书籍来呢?就是要修辑前代史乘,我国已经奉了他的正朔,总算是南北一家了,何妨降道诏书,命我国把书籍进呈,何用派人前来抄录呢?内中含有别情,不言可知了。但是陶榖为人,虽甚狂妄,并没什么过失,怎样的才可以给他些厉害呢?况且又是宋主差来的使臣,倘若得罪了他,于宋主面上,又难免不好看。”
熙载道:“陛下所虑,固是不谬,但臣的意思,也并不要使他十分下不来台,只令他犯点儿风流罪过,把他的嘴堵塞住了,也就罢了。”李璟道:“陶榖这人,十分正经,大有非礼不言,非礼不视的气概。卿如何使他犯风流罪过呢?”熙载道:“臣观陶璟的为人,外清高而内多欲。他的操守是很容易败坏的。
臣已思得一计,只要如此如此。待事成之后,陛下再邀他赴宴,当着筵宴之前,再这样的一番施为,既不破他的面,使之不能下台,又使他暗中惭愧,受了捉弄,只怯在肚里吃苦,口中却说不出来。岂不很好么?“李璟说:”此计固妙!但是知陶榖可能上钩?卿且去施展起来,看他如何。“熙载奉了命令,辞退出宫,回至府中,唤了个上等歌伎,名唤秦蒻兰的,吩咐了一番言语。秦蒻兰听了吩咐,遂即换了一身旧衣服,熙载又把驿卒张三传来,把计划说个明白,叫他领了秦蒻兰前往驿中,照计而行,不得有误。驿卒唯唯连声道:“小人理会得,包管不会误事。”熙载大喜道:“此事成功,我当奏知国主,赏个官儿与你做。”驿卒张三,叩头拜谢,暗暗的带了秦蒻兰,到驿中安排起来。我且按下不提。
单说陶榖在史馆里面,抄录六朝的书籍。他本奉了太祖之命,要窥探江南虚实,表面上却把抄书当作很要紧的事情,每日清晨便赴史馆,直到晚上,方才回至馆驿安息。在史馆之中,除了抄书以外,便和那些在史馆值班的翰林,谈论些学问掌故。
那些翰林倒也随问随答,很觉亲近。陶榖便故意的谈些现在的时事,慢慢的要探他们的口风。哪知这些翰林,早经李璟嘱咐过了,在陶榖面前,不准谈论本国事情。因此陶榖和他们谈及时事,他们都守口如瓶,一些口风也不肯吐露出来。陶榖见了这般情形,也没有法想,只得一天一天度将过去。
早已过了两个多月,陶榖已把一部六朝书籍抄毕,拟在馆驿休息几日,再往史馆,抄录它种书籍。这日清晨起身,坐在房内,忽见有个人影,在窗前晃摇不定,好似在那里偷觑自己一般。陶榖疑惑道:“什么人在窗前偷觑呢?”便从座中起立,步至窗前,向外一看,谁知不看犹可,这一看,竟把陶榖的魂灵儿飞去半天,呆呆的立在那里,动也不动了。原来窗前偷觑的,乃是一个美貌女子,年约十七八岁,身上虽是穿的破旧衣服,却生得体态轻盈,风神独绝,一双俏眼,觑着窗上,向里面偷看不已。陶榖遇见妇女,任是怎样的美貌。他总是正颜厉色的,绝不动心。偏偏今天见了这个女子,竟会神魂飘荡,把持不定起来,立在窗前,两眼发直,只是射在那女子粉颊上面,连瞬也不瞬一瞬。那女子十分乖觉,见陶榖向自己呆呆看着,急把粉颈一低,忙移莲步,好似惊鸿一瞥,翩然而逝,已去得无影无踪了。
陶榖看看女子去了,方才慢慢的把飞去的魂灵儿收将回来,心内想道:“我在这驿馆里住了两月有余,只因忙着抄录书籍,朝出晚归,有这样神仙般的女子在左近,也不知道。今天若不在馆中休息,岂非当面错过么。但是这个女子,不知是甚等的人,却出落得如此美貌,看她身上的衣服甚是破旧,想是贫苦人家的女儿。我生平对于女色漠不关心,今天见了此女,竟是神魂飘荡,难以自持,须要想个法儿,和她暗通款曲,方了心头之愿。只是女子已去了,又不知她的姓名住处,怎样和她亲近呢?惟有巴望她再来窗前偷觑,我方好细细的询问。”
陶榖独自一人,在馆中思念那个女子,望她再到窗前偷看,不料那女子并不前来。陶榖心头闷闷不乐!要想抛将开去,谁知刚才抛去,又上心来,一日之间,神魂若失,连饮食也无心去吃。直到天色已晚,闷闷的饮了两杯酒,始终没见女子前来窥觑,心内很觉有些感触,在房中踱来踱去,填成《醉落魄》词一阕道:杏朱黛粉,露毕凝碧轻烟润。纱窗深掩凭谁问。隔个栏干,远抵天涯恨。别时但愿心头印,见时但愿眉头近。此生便算衿裯分。密约除非,梦里寻芳信。
陶榖填就这词,取过笔墨笺纸,就灯写了,看过一遍,背着手,在房中高声吟哦。正诵着“隔个栏干,远抵天涯恨”,忽听帘钩叮当,两扇门儿,“呀”的一声,推了开来。陶榖猛听得有人推门,不觉吃了一惊,连忙回头看时,正是日间在窗外偷觑的女子,悄悄的推开门儿,侧身入内,向着陶榖微微一笑,低声说道:“好一个‘隔个栏干,远抵天涯恨’,却不料君须眉如戟,居然如此风雅。妾阅人多矣!
今日见君之容,听君所填之词,一往情深,风韵独绝,妾心竟难自持,故不避嫌疑,效红拂之投李靖,文君之奔司马。望君勿以唐突见责,实为万幸!”
不知陶榖听了女子的话,怎样回答,且听下回分解。
谁知这桃花的枝条生得甚高,宫人们哪里攀折得来?一齐纷纷扰扰,抢着去搬取彩梯前来折花。恰巧宜春王从谦,骑着一匹绿耳马,在那里奔突驰骤,十分高兴。
忽见宫人纷纷喧嚷,他即拍马上前问道:“你们为什么如此忙乱?”宫人见是宜春王,乃平日嬉戏惯的,便有几个宫人抢着说道:“众位妃娘娘要采那桃花,无奈枝条生得过高,我们攀折不来,意欲找觅彩梯,所以如此。”宜春王道:“采取桃花,何用搬那彩梯,费这样的周折,待我来替你们采吧。”说着,纵马至树下,任意攀折,折了一枝,便抛下一枝来,那些宫人,个个要得着桃花献于主人,便争先抢夺,满苑中好像莺飞燕舞一般,碌乱纷纷,甚是好看。不上一会儿,早将满满桃花采了净尽,宫人们也个个捧了许多花枝,十分欢喜!宜春王含笑向宫人道:“我的绿耳梯,岂不比你们的彩梯好得多么?”说着,将坐下的马,加上一鞭,如飞驰去。后人读史至此,有宫词一首,咏李璟开筵赏雪,及宜春王乘马攀折桃花之事道:图画天然摹雪后,交辉棣萼小西楼:朝元才了芳菲早,又纵宜春绿耳梯。
李璟自接位之后,颇喜道术。各处方士,闻得国主尊重羽流,喜爱道术,都纷纷来至金陵自炫其术。有道士谭峭,字景升,曾在嵩山从师修炼,得辟谷养气之术,夏则服乌裘,冬则衣绿衫,卧于风雪之中,亦复汗出如渖。李璟见其甚有道气,极加敬礼,号“金门羽客”,每逢御宴,必召景升陪侍,赐之饮酒多至一石,亦不言醉。
一日雪夜,天寒地冻,河冰凝结,李璟饮酒过多,思得鲜鱼为汤以解宿酲,却因天气寒冷,无从得鱼,心甚快怏。景升道:“陛下要鲜鱼醒酒,亦非难事,臣当取松江鲈鱼,为陛下作羹,当较它鱼,尤为鲜美。”李璟不信道:“松江鲈鱼,必于秋风起时,方可取得。此时风雪交加,如何能有鲈鱼?况松江距此千里路途,便有鲈鱼,一时如何能够取来?”景升道:“陛下不信,待臣立刻取来,方知臣言,绝非欺骗陛下。”李璟道:“未知如何取法?朕倒试一试你的本领哩!”景升即令内侍取过钓钩,秉着宝炬,来至池边,把鱼钩垂入池中,竟去钓鱼。两个内侍,秉烛照着,心中暗暗好笑道:“这道士真在那里活见鬼了。如此寒冷天气,池水结成坚冰,怎样钓得鱼来呢?”那两个内侍正在那里暗暗发笑,恰见景升将钓竿往上提,“噗”的一声,早已钓起一条尺余长的鲈鱼来。即命内侍取过盆水,把鱼养在那里。
那鱼还在盆内跳跃不已。内侍大惊!齐声称赞道:“羽客的本领真是不小,这样冷天,竟能钓得鱼来。”景升也不理他们,又把鱼钩垂下。须臾,又得一尾,这样的接连钓了四尾。方令内侍连盆捧来,献于李璟道:“幸不辱命,已取得松江鲈鱼四尾。陛下可命御厨速速作羹,前来醒酒。”
李璟见他这般天气,居然钓得鲜鱼,心内也觉诧异!却故意说道:“朕这池内,本来养着许多鲈鱼,被你钓将起来,怎么谎朕是松江鲈鱼呢?”景升笑道:“陛下休要胡赖,无论什么地方的鲈鱼,只得两腮;独有松江鲈鱼,乃是四腮。陛下不信,请仔细一看,便知臣言不谬了。”
李璟听了,即令将鱼取过,详细观看,果然都是四腮,方才相信景升的法术真是高妙,从此更加敬礼,加封为“紫霄真人”,当命之宿于宫中。李璟戏谓之道:“卿是神仙,亦有男女之情么?”景升奏道:“神仙有男女之情。臣非神仙,故心如死灰枯木,不知何为男女之情。”李璟意欲试之,留他宿于殿中,夜间命美貌宫人前往就之。谁知他呼呼大睡,任凭如何摇撼,只是不醒。宫人叫唤了半日,见他愈加熟睡,只得去告知李璟。李璟命人再去按其私处,看是如何,宫人奉命而往,将景升私处,扪弄不已,初按时阳具翘然,再三扪搎,已缩至小腹,恍如无物。宫人大为惊异!举手尽力推之,随手坠于床下,声如玩铁。至天明,始欠伸而起,笑着说道:“一场大梦,坠在床下也没有觉得。”李璟闻之,颇为惊怪!
又有耿先生者,乃女道士也。玉貌乌爪,尝著碧霞帔,往来江淮地方,为人医治疾病,颇知灵异。宋齐邱闻其名,荐入宫中,尝于李璟之前,颠倒四时花木为戏,言人祸福,其应若响。宫人重之,皆称为耿先生。一日,南海地方,贡龙脑浆,说是很能补益身体。李璟便用龙脑浆调入酒内,赐一盏于耿先生。耿先生谢了恩,一饮而尽,说道:“这个酒并不见得好。”李璟道:“你说这酒不好,要怎么样的才好呢?”耿先生道:“若得龙脑少许,我能制之。”李璟即命内侍取了许多龙脑,要耿先生制造起来。耿先生遂用缫帛做成一囊,把龙脑装入囊中,悬在一个玻璃瓶中。不过片刻工夫,已听得瓶内有滴沥之声。过了一会,开瓶看时,龙脑已尽成浆,流入瓶内。耿先生道:“贮于瓶内,至明日用之,香气必较南海所进者尤为佳妙。”
李璟至明日发现,果然贮着半瓶龙脑浆,芬芳馥郁,馨烈异常,与南海所贡者,大不相同。李璟大喜!命内侍谨密收藏,常常调酒饮之,香沁肺腑。
李璟又于大雪之时,命耿先生献技,其时正在围炉御寒,耿先生就庭中取雪,置于飞红的炭火里面,初经投入,灰埃飞起。耿先生手执火箝,徐徐将近灰四面壅盖住了。过了一刻,从炉中倾倒出来,投入里面的雪,已经变成一块铜了,又拿来放在地上,待到火气退尽,取起观看,却是一铤纹银,银之下面,还现出垂酥滴乳之状。李璟见了,不生惊喜!便要求耿先生,多化些银两出来,以济国用。耿先生连连摇头道:“这事不敢奉诏,若多化了银两,必干天谴。非但贫道获罪,便是陛下也有不便。”后人读史至此,也作宫词一首,咏谭景升与耿先生道:裘衫杳渺去青城,无复金门羽客迎;别试承浆熔雪手,内廷重款耿先生。
那谭景升后来辞别了李璟,飘然而去,径入蜀之春城山,不复再见,相传以为成仙而去,所以这首诗的首二句,说是“裘衫杳渺去青城,无复金门羽客迎”,乃是说谭景升成仙而去,不复溷迹尘世的意思。耿先生在内廷供奉了数年,也就辞了李璟,不知去向,这也不在话下。
单说那李璟在位,专尚浮靡。江南本是个文弱之邦,再加李璟崇尚文词,用韩熙载、冯延巳等人为相。那冯延巳本是李璟藩邸的旧僚,为元帅府书记时,即以文采风流,为李璟所器重,曾填《谒金门》词一阕,见称于世。其词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栏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李璟见了冯延巳这阕词儿,深为称扬,说他作得很好。平常时候,两人互相谈论填词之法。李璟尝和延巳调笑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延巳答道:“臣的词句虽好,还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句子,来得警策哩!”李璟听了,心下大悦!遂以延巳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延巳既相,专门拈弄笔墨,不以政事为意,尝作乐府百余阕,其中有一章名《长命女》,词道: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冯延巳所作的乐府,都是些风云月露之词,儿女私情之事,若说经济之学,治国之方,连梦也不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宰相,怎么不要启文弱之风,失人民之望呢?
那韩熙载更是放诞风流,不修帷薄,以其颇擅文章,名闻京洛。李昪僭号,任为秘书郎,令事李璟。璟既嗣位,益力口恩体,授为兵部尚书。江东人士,重其文章,载金帛以求其铭志碑记的,不绝于道。又因为李璟代撰文章,所获赏赐,不计其数,熙载遂大治府第,蓄养宾客;后堂姬妾,多至四十余人;婢女侍儿,披罗曳缔;歌童舞伎,分立成行。熙载退朝之后,声乐满前,左拥右抱,饮酒取乐,酒醉饭饱,便挟着心爱的姬妾,当庭宣淫,也不避人。平常时节,对于姬妾媵侍,不加防闲,听其任意出入外斋,与宾客生徒,杂处其间,谑浪调笑,无所不至;姬妾们尝在大庭广众,以手探宾客的私处,议论阳具之大小,以为笑乐;熙载当面看了,恬不为怪。
熙载又有一种古怪脾气,所有替人做铭志碑记的谢仪,及李璟赏赍的金银财帛,到了他的手内,便完全分散于歌姬妾侍。
自己不名一钱,甚至三餐不继,饮食断绝,便穿了破烂不堪的衣服,装成鸠形鹄面,乞丐的样子,手托瓦钵,向歌姬院内,沿门乞食;这些侍妾歌姬,看熙载前来乞食,故意把些残羹冷炙,吃剩的食物打发于他。熙载并不嫌其为残余之物,居然大嚼起来,吃罢了时,便拍手大笑,十分快乐!侍女们待他笑罢,方才取过汤来,代为梳洗,献上衣襟,替他穿戴。熙载待她们服侍着穿戴已毕,便又大排筵宴,自己居中高坐,姬妾旁坐陪侍,歌童舞伎,分列左右,左舞右歌,管弦丝竹之声,洋洋盈耳。歌舞既毕,遂令歌童舞伎,各各脱去衣服,一丝不挂,男女追逐为戏。熙载看得高兴起来,连举数觥,颓然醉倒,方由姬妾们左右扶持,回归寝室,安然睡觉。每日总是如此,若有一日不向歌姬们乞食,心内便觉不快,晚间睡觉,也不能安枕了。
韩熙载身为南唐大员,放诞不羁到这个样子,哪里还能整理国事,安辑人民呢?
所以周世宗时节,举兵南下,势如破竹,竟把全淮之地,尽行取去,李璟出于无奈,只得削号称臣,遵奉周之正朔了。
至宋太祖受禅,诏书来至江南,李璟自知地蹙兵弱,万难以一隅之地,抗拒中原。遂即臣事宋廷,十分恭顺。但太祖是个雄才大略之主,登基以后,志在削平诸国,统一天下!李璟虽然称臣降服,江南地方,未入版图,时刻不忘,意欲起兵征讨;又因李璟很是恭顺,毫无间隙,未便兴这无名之师。遂想出一个计较,托言中原扰乱多年,书籍均已散佚,诏谕李璟,欲遣翰林学士承旨陶榖,至江南抄录各种书籍,以备修书之用;实则使陶榖借抄录书籍为名,暗中窥探江南虚实,为将来兴兵攻取江南的地方。李璟奉了太祖的旨意,哪敢不遵,即上表奏称国中所有之书,均已预备齐集,恭候天使驾临敝国,听凭抄录。太祖接了李璟的表文,即令陶毂奉使而去;并暗中嘱咐他窥探江南的动静。陶榖奉了旨意,择日登程。
有宋臣李献,与南唐韩熙载,乃是文字之交,两下时有书信往来,相得甚欢。
李献见陶榖已遵旨前赴江南,遂暗中寄书于韩熙载道:“五柳公骄甚,若抵江南,宜善待之。”陶榖到了江南,见过李璟及文武臣僚,果然以大国使人自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且自夸廉隅整饬,操守清廉。李璟与诸大臣,见这样旁若无人之概,心内甚是讨厌,却因他是天朝使臣,不得不以礼相待。当时摆了盛筵,与陶榖洗尘接风,席间都是南唐大臣,如宋齐邱、冯延巳、徐铉、韩熙载等,列坐相陪。李璟因敬重陶榖,命宫中承值的歌姬,出来奏乐侑酒。那陶榖偏有做出岸然道貌,十分清高的样子,对于这些歌姬,连正眼也不瞧一瞧。宋齐邱和韩熙载,见他如此拘谨,心内甚是好笑!
饮至天晚席散,陶榖向李璟谢了筵,送至馆驿里面安歇。
到了次日,陶榖请命于李璟,往史馆中抄录书籍。史馆里面,原有南唐的许多翰林在内,陶榖抄录之暇,便与众翰林闲谈,渐渐的说到韩熙载身上。陶榖便大发议论,讥韩熙载乞食歌姬,失大臣之体。作臣的人,有文无行,实不足取。众人见他信口雌黄,心中虽然不服,也未便与他争执,只得嘿嘿无言而散,陶榖自归馆驿去了。
早有人把他讥弹的话,前往报知韩熙载。熙载听了,不觉怒道:“我因他是天朝大臣,故此好好看待,他竟敢这样无礼,挑削我的短处;我若不设个计策处治他一番,如何知我南唐的厉害呢?”当下又转念道:“那陶榖在本国的时候,想必也是目中无人,和同僚官员不能相协,所以李献寄书给我,说‘五柳公骄甚,宜善待之。’他这‘宜善待之’四字,分明是句双关话,表面是嘱我好好的看承陶榖,不可怠慢,暗中却是叫我置个善策,处治了他,以儆其骄的意思;我若不用计治服陶榖,也要被李献所笑了。但是那陶榖做出目不斜视,耳不旁听的样子,我却怎么样处治他呢?”独自一人,沉吟了半日,心内已打定了一个主意。
次日便进宫朝见李璟,熙载本是李璟藩邸之旧人,所以君臣之间甚是融洽。参拜已毕,李璟便赐熙载一旁坐下,谈了些国家政务,就说到陶榖身上。李璟语言之下,也有些嗔怪陶榖骄傲太甚的意思。熙载乘机奏道:“陶榖在史馆抄书,竟在大庭广众,议论我朝大臣的短处,那种狂妄的情形,真正可恨!”李璟怒道:“他既自谓学识优长,怎么在人国内可以议论人家的大臣呢?也太不知道理了,若不是上国的使臣,朕定降罪于他。”熙载道:“臣想宋主忽地派遣陶榖来到江南,名虽抄录书籍,暗中实据窥探内情之意,若不略略给些厉害于他,必谓江南无人,愈加看轻我朝了。”李璟闻言,不禁连连点头道:“卿言甚是有理!朕也疑心宋主百忙中怎么要抄录起书籍来呢?就是要修辑前代史乘,我国已经奉了他的正朔,总算是南北一家了,何妨降道诏书,命我国把书籍进呈,何用派人前来抄录呢?内中含有别情,不言可知了。但是陶榖为人,虽甚狂妄,并没什么过失,怎样的才可以给他些厉害呢?况且又是宋主差来的使臣,倘若得罪了他,于宋主面上,又难免不好看。”
熙载道:“陛下所虑,固是不谬,但臣的意思,也并不要使他十分下不来台,只令他犯点儿风流罪过,把他的嘴堵塞住了,也就罢了。”李璟道:“陶榖这人,十分正经,大有非礼不言,非礼不视的气概。卿如何使他犯风流罪过呢?”熙载道:“臣观陶璟的为人,外清高而内多欲。他的操守是很容易败坏的。
臣已思得一计,只要如此如此。待事成之后,陛下再邀他赴宴,当着筵宴之前,再这样的一番施为,既不破他的面,使之不能下台,又使他暗中惭愧,受了捉弄,只怯在肚里吃苦,口中却说不出来。岂不很好么?“李璟说:”此计固妙!但是知陶榖可能上钩?卿且去施展起来,看他如何。“熙载奉了命令,辞退出宫,回至府中,唤了个上等歌伎,名唤秦蒻兰的,吩咐了一番言语。秦蒻兰听了吩咐,遂即换了一身旧衣服,熙载又把驿卒张三传来,把计划说个明白,叫他领了秦蒻兰前往驿中,照计而行,不得有误。驿卒唯唯连声道:“小人理会得,包管不会误事。”熙载大喜道:“此事成功,我当奏知国主,赏个官儿与你做。”驿卒张三,叩头拜谢,暗暗的带了秦蒻兰,到驿中安排起来。我且按下不提。
单说陶榖在史馆里面,抄录六朝的书籍。他本奉了太祖之命,要窥探江南虚实,表面上却把抄书当作很要紧的事情,每日清晨便赴史馆,直到晚上,方才回至馆驿安息。在史馆之中,除了抄书以外,便和那些在史馆值班的翰林,谈论些学问掌故。
那些翰林倒也随问随答,很觉亲近。陶榖便故意的谈些现在的时事,慢慢的要探他们的口风。哪知这些翰林,早经李璟嘱咐过了,在陶榖面前,不准谈论本国事情。因此陶榖和他们谈及时事,他们都守口如瓶,一些口风也不肯吐露出来。陶榖见了这般情形,也没有法想,只得一天一天度将过去。
早已过了两个多月,陶榖已把一部六朝书籍抄毕,拟在馆驿休息几日,再往史馆,抄录它种书籍。这日清晨起身,坐在房内,忽见有个人影,在窗前晃摇不定,好似在那里偷觑自己一般。陶榖疑惑道:“什么人在窗前偷觑呢?”便从座中起立,步至窗前,向外一看,谁知不看犹可,这一看,竟把陶榖的魂灵儿飞去半天,呆呆的立在那里,动也不动了。原来窗前偷觑的,乃是一个美貌女子,年约十七八岁,身上虽是穿的破旧衣服,却生得体态轻盈,风神独绝,一双俏眼,觑着窗上,向里面偷看不已。陶榖遇见妇女,任是怎样的美貌。他总是正颜厉色的,绝不动心。偏偏今天见了这个女子,竟会神魂飘荡,把持不定起来,立在窗前,两眼发直,只是射在那女子粉颊上面,连瞬也不瞬一瞬。那女子十分乖觉,见陶榖向自己呆呆看着,急把粉颈一低,忙移莲步,好似惊鸿一瞥,翩然而逝,已去得无影无踪了。
陶榖看看女子去了,方才慢慢的把飞去的魂灵儿收将回来,心内想道:“我在这驿馆里住了两月有余,只因忙着抄录书籍,朝出晚归,有这样神仙般的女子在左近,也不知道。今天若不在馆中休息,岂非当面错过么。但是这个女子,不知是甚等的人,却出落得如此美貌,看她身上的衣服甚是破旧,想是贫苦人家的女儿。我生平对于女色漠不关心,今天见了此女,竟是神魂飘荡,难以自持,须要想个法儿,和她暗通款曲,方了心头之愿。只是女子已去了,又不知她的姓名住处,怎样和她亲近呢?惟有巴望她再来窗前偷觑,我方好细细的询问。”
陶榖独自一人,在馆中思念那个女子,望她再到窗前偷看,不料那女子并不前来。陶榖心头闷闷不乐!要想抛将开去,谁知刚才抛去,又上心来,一日之间,神魂若失,连饮食也无心去吃。直到天色已晚,闷闷的饮了两杯酒,始终没见女子前来窥觑,心内很觉有些感触,在房中踱来踱去,填成《醉落魄》词一阕道:杏朱黛粉,露毕凝碧轻烟润。纱窗深掩凭谁问。隔个栏干,远抵天涯恨。别时但愿心头印,见时但愿眉头近。此生便算衿裯分。密约除非,梦里寻芳信。
陶榖填就这词,取过笔墨笺纸,就灯写了,看过一遍,背着手,在房中高声吟哦。正诵着“隔个栏干,远抵天涯恨”,忽听帘钩叮当,两扇门儿,“呀”的一声,推了开来。陶榖猛听得有人推门,不觉吃了一惊,连忙回头看时,正是日间在窗外偷觑的女子,悄悄的推开门儿,侧身入内,向着陶榖微微一笑,低声说道:“好一个‘隔个栏干,远抵天涯恨’,却不料君须眉如戟,居然如此风雅。妾阅人多矣!
今日见君之容,听君所填之词,一往情深,风韵独绝,妾心竟难自持,故不避嫌疑,效红拂之投李靖,文君之奔司马。望君勿以唐突见责,实为万幸!”
不知陶榖听了女子的话,怎样回答,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