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和基本政策

(十七)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实践 作者:刘向东


  对外开放20多年来,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忠实贯彻执行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舞台。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业到服务业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国民经济由封闭和半封闭状态走向开放型经济。外经贸管理体制改革朝着“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方向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口岸由原来的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等少数几个,已增加到今天的海陆空一类口岸240多个,关税平均总水平由40%以上降低到15%,非关税措施也大幅度减少,人民币实现了贸易经常项下的可兑换。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破除许多旧的思想框框束缚,开辟了利用外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技术出口、对外投资、接受援助等新领域;对外贸易渠道拓宽,方式更加灵活;援外方式不断改进,正向互利合作发展;技术贸易实现引进和输出的双向发展,整个对外经济贸易形成了商品、资金、技术、劳务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局面,外经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正由经营许可制向全面自主登记制转变,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共同参与的空前活跃的大经贸格局。对外经贸关系迅速拓展,目前,我国已同世界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关系,同绝大多数国际经济组织特别是联合国发展系统发展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参与了许多区域性经济组织及单项商品国际组织的合作,形成了双边、多边经贸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我国在对外经贸合作中,重合同、守信用,坚持以质取胜,国际信誉和合作水平大为提高。对外开放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扩大,避免了以往的大起大落,1979年到1999年,年均保持了9%以上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外贸易进出口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3606亿美元,增长16.5倍,其中出口由97亿美元增加到1949亿美元,增长19.1倍;进口由109亿美元增加到1657亿美元,增长14.2倍。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1999年的第9位。国家外汇储备由几亿美元增加到1547亿美元。利用外资从无到有,实际使用资金累计达到4500亿美元,兴办外商投资项目34万多个,已有18.2万多家开业,年直接投资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异军突起,累计完成营业额696亿美元,1998年起完成营业额每年都在100亿美元以上,成为国际承包市场一支生力军。其他各项对外经济合作都得到长足的全面发展。

  对外开放、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概括起来是:

  1、扩大了资源的配置范围,拓宽了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更为广泛,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其经济现代化所需的全部资源和技术,必须通过国际间的交换,利用两种资源(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储量很不平衡,有的资源探明储量很少,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的由于资金技术等问题不能解决,难以充分供应。这些都需要通过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来解决。比如钢铁工业,我国富铁矿储量少,开采投资大,周期长;钢铁工业的技术比较落后。我们通过进口外国的铁矿砂,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使我国的钢产量超过1亿多吨,成为世界产钢大国,钢材品种增加,质量提高,除供应国内需要,还可出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作物生长需要的钾肥,我国储量很少;生产技术又比较复杂,也是通过国际间交换合作解决的。还有木材、铜等。我国出口已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利用外资“八五”计划期间年均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1%,“九五”期间最高年份达15%。尤其是对外经济贸易业务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的牵动力增强。我国出口近些年牵动国民经济增长平均在2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增加值、出口值、财政收入、外汇储备的贡献率都高于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几年,国内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国民经济增速放慢;又遇到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在扩大内需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发展对外经济合作,成功地化解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为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不发展国际交换与合作,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经济是很难有今天这样局面的。

  2、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益。每个国家,不论大小、贫富,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也有自己的相对劣势。我国的相对优势是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勤奋智慧;市场广阔,具有潜力;某些资源丰富,某些产业和科研力量有一定基础。但是,我国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设施和技术比较落后,资金严重不足。我们利用优势条件吸引外来投资,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了我国的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建起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机械、电子、石化、汽车和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使我国生产能力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得到发挥,真正成为国家的宝贵财富。实行对外开放后,我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开辟了发挥我国劳动力优势的广阔天地。多年来,加工贸易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占出口总额的55%以上,提供了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已开业的18.2万家三资企业就业的人达2000万人;在外执行承包劳务合同的人员每年超过30多万人;从事一般外贸出口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人员还要多。这不仅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使一些地方和人员先富起来。

  3、吸取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在较高的起点上跨越式发展,形成后发优势。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我们要用100年的时间,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用了300多年时间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因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有比较优势,可以调动全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善于采取对外开放政策,通过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吸取和借鉴人类共同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发、创新,赶上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我国航天、造船、石化、家电、汽车以及纺织、轻工等行业的发展就可充分说明。特别是在对外交流和合作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吸收了许多现代化的知识、经营管理方式和经验,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赶超世界先进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无形巨大力量。这也是我国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

  4、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对外经济贸易是国家经济实力的综合反映,是联系各国间利益关系的纽带。我国经济实力和与各国、各地区的利害关系是通过对外经济贸易体现出来的。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使别的国家、地区对我国依赖加大,又使我国的实力明显反映出来,其他国家对我采取不友好措施,首先要考虑对自身的损害;在冷战结束,各国转向以综合国力竞争为主的今天,经济合作关系日益成为巩固外交关系的重要因素;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有利于我国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了解和友好关系,创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良好外部环境,制约别国对我采取敌视损害行动,有利于国家的安全。我国冲破帝国主义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打破其发动的经济制裁,恢复我国在许多国际组织的合法地位和权益,我国在许多重大国际活动中取得的巨大成功,都是很好的例证。

  5、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内地和香港、澳门间的经济贸易发展,为香港、澳门的平稳过度,主权顺利回归创造了条件。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加深了台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也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台湾经济发展和前途命运离不开祖国大陆,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我国同世界各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也有利于遏制台湾当局的“弹性外交”,促使其放弃台独幻想,回到祖国和平统一的道路上来。

  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是无比正确的。具有最鲜明时代特征的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将永放光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