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五十七章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著


  黄澍一家人于十七日夜间移居北城墙上,露宿在北门附近。高名衡和各大现任官吏和乡宦之家也都逃到北城墙上。北城墙上挤满了逃避水灾的人,军民混杂,呼喊啼哭之声不断。只有高名衡等几个封疆大吏,有兵丁和奴仆护卫,所占地方不与百姓混杂,秩序稍好。陈永福和他的家属逃到西北城角,他的将士们带着家眷同他在一起,占了一段比较干燥的地方,因为有很多兵丁保护,秩序也比别处稍好。

  周王没有出来。当天夜间,高名衡和黄澍都曾派人去请周王火速逃上城墙。但王府的金银宝物太多,一时运走不及,等太监和宫女刚刚将重要东西包扎停当,大水已经把紫禁城包围起来,所以周王和他的家属好几百人,包括那些郡王和奉国将军之家,都一起上了紫禁城头。紫禁城有五丈高,同大城一样,所以逃在城头上也还安全。

  天明以后,也就是十八日早晨,高名衡请几个重要的文武官员前来议事。黄澍等人都来了,只有陈永福没有到,派了自己手下的一个赞画和一员副将前来。他事前知道黄澍等有“壬癸之计”,派兵丁以军用名义控制了城内州桥附近河里仅有的两只小船,如今正忙于抢救他的将士。

  高名衡在城头占的地方,临时由亲兵奴仆们搭了两个布篷,一个布篷住着女眷,一个布篷是他自住的地方。几个亲信幕僚也同他住在一起。帐篷里既没有床,也没有桌子,只是地上摊了羊毛毡和麦秸稿荐①。前来议事的大官们就拥挤在这布篷中席地而坐。大家都十分委顿,脸上、衣服上到处是黄泥,平日那种官场风度一丝儿也见不到了。

  ①麦秸稿荐——用麦秸做的床垫子。

  高名衡心中很抱怨黄澍和严云京的“壬癸之计”,但是说不出口来。因为他自己也曾默许过这一条毒计,如今开封已经淹毁了,如果他说出来,黄澍反咬一口,会将罪责全推到他的身上。他低着头沉默片刻,叹息说道:“如今要赶快差人到北岸求救。这是最关紧要的第一桩事。我身为朝廷封疆大臣,守土有责,原应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死在这里并不足情,但周王殿下及数百口宫眷必须救出去,官绅军民必须救出去。至于这次开封被淹,我将以一身承担,决不使他人受过。”说话的时候,他看来十分诚恳,眼泪簌簌下流。

  黄澍说道:“昨天早晨,卑职已差家人李勇、柳体直二人泅水过河请救,请大人放心。”

  高名衡问道:“如此大水,茫茫无边,如何能够到达北岸?”

  黄澍回答:“请大人放心。他们都是卑职的家乡人,深习水性,各人又都抱了一根木头。现在水面虽阔,但水在城外散开以后,猛力大减,又没有北风,估计他们可以渡过河去。纵然中途淹死一个,另一个也可到达北岸。”

  高名衡望一望别的官员,只见大家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都没有一个人说话。

  他无可奈何地说:“我们只好等候着吧。我想侯督师大人和严巡按大人不会不想法来救我们。”

  有位官员说道:“抚台大人所言极是。北岸各文武大员奉旨来救开封,如今开封被淹,他们决不会袖手旁观,说不定昨天就在准备如何前来相救的事。尤其是侯督师,他自己是河南人,岂能不救?”

  大家听了,纷纷点头。会议到此,就在无可奈何中结束了。

  在黄河北岸,众文武大员直到十七日中午才知道大水淹没了开封全城。自从秘密掘了河堤之后,严云京和卜从善就非常关心开封安危和城外闯、曹人马被淹情况,不断地派出小船去打探消息。十六日那天,黄水还没有进城,他们庆幸自己立了大功。但因城外水还在涨,所以也不敢过分高兴。十七日这天,他们得到了开封被淹的禀报,十分害怕。严云京和卜从善商量了一下,就放出谣言,说是李自成派人掘了河堤。卜从善又把那天晚上指挥掘堤的几个军官叫来,要他们严令部下,不许乱说一字;谁敢乱说,定斩不饶。同时他们感到百思不解的是:黄水并不是直冲开封北门,而是经过北门外边,向东流去,北门是关闭着的,为着守城,封得很牢,何以黄水能冲进去?

  mpanel(1);驻在封丘的众多文武官员,对于水淹开封全都十分震惊。特别伤心的是新到来的监军御史王燮。他跟严云京不一样。掘堤的秘计他一点也不知道。那天晚上他正在一百里外视察数千新到的援兵。他虽不是河南人,却同开封有着特殊的关系。半年以前他还是祥符县的知县。李自成两次进攻开封,他都是守城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曾经拼死拼活地同闯、曹大军恶战,使开封幸免失陷。也正因为他守开封立了大功,所以由知县升任御史,派来封丘监军。他没有想到,过去开封不曾在他的手中失陷,如今却被黄水淹没。他站在黄河岸上,向南瞭望,不禁嚎陶大哭。同僚们明白他的特殊感情,都从一旁劝他。他哭着说:“我辈奉圣旨救援开封,开封之围不但没有解,反而遭到水淹。设若周王殿下有虞,我们如何对得住朝廷?又如何对得住开封全城的官绅军民!”

  严云京在他旁边恨恨地说:“没料到闯贼如此狠毒,围攻不成,竟然决河灌城!”

  卜从善也顿着脚说:“我就担心闯瞎子会下此毒手,可惜我们的将士驻在黄河北岸,无从防守黄河南岸。”

  王燮对于黄河决口的原因,内心是很怀疑的,但现在顾不得细究原因,便问严云京如何去救开封。严云京说:“我已经吩咐下边人赶快准备船只。”

  王文焦急万分,说:“准备船只的事,必须马上动手。下边人遇事拖沓惯了,恐怕一时办不好。这事一刻也拖延不得,由我亲自料理吧。”

  严云京说:“王大人倘能亲自料理,再好不过,我同王大人一起坐船前去。”

  王燮说:“严大人可以留在北岸继续准备船只。我先带一批船只走吧,先救出周王殿下及官眷要紧。”

  严云京说:“是否先向督师大人禀明,看督师大人如何吩咐?”

  王燮说:“好,我此刻就同严大人一起去禀明督师大人。”

  于是他吩咐手下人先去备船,自己便同严云京一起骑马去督师行辕。

  在督师行辕中,侯恂已经知道开封被淹,也是十分震惊,他特别害怕的是决口的秘密会泄露出去,连累到他。几年的监狱生活,他已尝尽了苦味,只要想到崇祯脾气暴躁,对大臣毫不宽容,他就浑身发寒。他想,“壬癸之计”是他默许的,至少他未阻止,倘若严云京把罪责推到他的身上,他不惟会重新入狱,而且性命难保。

  他绕屋篱徨一阵,回想着几天前他同严云京的谈话,其实并没有对掘堤之事明确表示同意,只是说了一句“你们斟酌去办,老夫实乏善策”,此外并无一张纸片落在严云京手里。最后他想这事还是相互袒护为上策,只要皇上不认真追究,大家都可平安无事。

  正在这时,王燮和严云京一起来到行辕,向他禀告营救开封之事。他催促他们赶快派出船只到开封去接周王、宫眷和高名衡等重要官员,其余官绅军民也要尽量救出。

  王燮对于黄河决口之事心存怀疑,乘机说道:“我们奉旨救汴,未见寸功。今日汴梁全城被淹,真是无面目再见朝廷,下官惟有以一死以谢皇上。”

  侯恂听出来他的话中有话,默不做声。

  严云京叹口气说:“黄河决口虽系天灾,历代难免,但我们身居北岸,无力照管,也算一半是人谋不臧①。倘若周王一家性命不保,唉唉,不惟监军大人无面目再见朝廷,我是河南封疆大臣,也惟有以一死谢河南百姓。”

  ①臧——善,好。

  侯恂说:“河南是学生桑梓之地,学生又奉命督师,如今开封被淹,主要罪责应由学生担当。眼下派船救开封周王殿下及官绅百姓要紧,以后之事另作商量。”

  王燮说:“我已经在准备十几条大船,并准备了两船粮食,请大人放心。我现在心中感到奇怪的是:开封久困之下,城门必然堵塞很严,黄水如何能够进城?何况闯贼必欲得到开封,而开封早已粮尽,破城只在旦夕,为什么他要掘黄河淹没开封?且听探子禀报,黄河决口之后,流贼移营不及,淹死甚众。有人说死了一万多,有人说死了二三万。既是闯贼掘堤,何以粗心如此?”

  严云京心惊肉跳,强作镇静,捻着胡须说道:“据学生两次派人去探,确是闯贼派人掘开口子,先掘朱家寨,后掘马家寨,两口并决,水势凶猛,因此才将北门冲开。”

  侯们想用话岔开,赶快接着说:“开封一带河身高过城墙,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以本朝来说,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县黑洋山下,向东南流经开封城东北五里处,成了一条大河,往下去同淮河汇在一起。那一次开封城发发可危,幸而洪水没有人城。到了洪武三十一年,黄河又决了口子,冲塌土城,从北门流人城中,各衙门和民房,有的淹没,有的冲塌,城内大水很久都不曾干。到了永乐九年,黄河又从西北三十里处决口,也就是现在的马家寨、朱家寨之间,朝廷没有办法,就在黄河北岸掘一道新河,把水导人黄河故道。以后正统年间,黄河又涨,又改了河道。所以现在不能说一定是闯贼掘开口子,也不能说不是他掘开口子。据学生看来,八成是天灾。天顺五年的时候,黄水也冲进开封,所以开封城门被冲毁的事在本朝就有过两次。天顺五年那一次,周王及各郡王全都逃离开封,避居邻县。城中官民也都移居城上,等待水退。”

  王燮说:“从天顺以后,护堤有了经验,黄水不再淹没开封,已经一百几十年了。”

  侯恂说:“虽然以后堤防有法,开封不再被淹,可是去年十二月闯贼围困开封,到今年正月下旬才离开。四月间又来围困开封,困了它半年之久。往年官府督率军民,每年修堤防汛,未雨绸缨。今年省城陷于围困,不能修堤护堤,九月初连着下了十多天大雨,黄河暴涨,终于将堤岸冲开口子,这也不是人力所能防止的。所以应该说,或是闯贼掘堤,出于人祸,或是河水自己决口,纯属天灾。二者必居其一,尚待查明。如今不是谈论开封如何被淹的时候,还请二位速速派船到开封救人要紧。”

  当时因为黄河已经改流,从封丘到柳园渡,河水很快地变得很浅,有些地方露出沙洲,所以原来停在封丘附近的大船都已移到西边三十里以上的地方,只有小船仍在封丘岸边停留。

  王燮来到岸边,一面命小船速往对岸柳园渡等候,一面带着仆从、兵丁骑马奔向西去,在封丘城西南三十多里处上了大船。船上已经装好一百多石粮食,二三百兵丁。趁着有西北风,所有船只一时起锚,向东南扬帆疾驶。

  到了靠近南岸的地方,才发现从朱家寨到马家寨之间的一段堤上,有许多百姓和闯营将士还没来得及退走,而船要去开封,必须从朱家寨的缺口通过。王燮手下人员看见堤上的义军在向船上注视,便请示是否就从朱家寨缺口进去。王曼严厉地说道:“如今流贼大军已经被淹,有何可怕?不从朱家寨缺口进去,大船如何去救开封?走!不许停留!有退缩者斩!只要到达开封,每个船夫,每个将士都有重赏,决不食言。”

  说了之后,他自己立在船头,指挥船只向朱家寨的缺口冲去。他命将船上的火器、弓弩准备好,必要时一面作战,一面冲过。

  留在大堤上的义军将领是马世耀。十五日那天夜间,他接到闯王和谷英的将令,要他赶快撤走,避免被洪水隔断。但是当时有一部分河工也在堤上,他不能扔下他们独自率兵退走。还有一些朱家寨的老弱妇女,哭哭啼啼,奔向堤来。在纷乱中,他为着救护百姓,迟了一步,从马家寨灌人的洪水已经隔断了撤走的道路。所以他就带着三四百名义军同老百姓一起被困在堤上。三天来他们同大军不通消息,不晓得阎李寨老营是否被淹,倒是听说往东去有许多义军的营盘,因为移营不及被水淹了。他们从阎李寨出发时,并没有带粮食,也没有带干粮,原来想着天明以后会从老营送来吃的东西。被水围困以后,从附近逃上来的百姓多少带了一些粮食,要分给义军。但马世耀不肯多要,知道百姓粮食也不多。幸而他和亲兵们来的时候骑了几匹战马,这时只好杀马而食,等着闯王派人来救。他们不但饥饿,而且疲倦,因为白天黑夜都要巡逻,担心这一段堤岸被水冲毁。

  当他们看见扬帆而来的二十多条大船后,起初觉得十分诧异:难道这些船要冲进朱家寨的缺口么?马世耀立刻把他的三四百人马召集起来,说道:“这一群官兵分明是去开封的,也说不定要来夺我们这一段河堤。不管怎么样,我们要跟他们决一死战。有会水的弟兄请站出来,倘若敌船靠到堤边,就跳上船去;倘若能够夺得一条大船,我们就有办法了。”

  他自己会水,他准备由自己带领会水的弟兄去夺大船,同时他把会使火器的弟兄和善射弓箭的弟兄也都作了布置。

  这时,船队已经驶近,王文站在第一条大船上,大声叫道:“不管敌人如何,我们一定要冲过缺口。只要过了缺口,到达开封,每人赏五两银子,决不食言!”

  他说完以后,船队顺着缺口的激流,乘着刚增大了的北风,箭一般地向缺口驶去。

  马世耀在堤上一看船驶得这么快,知道夺取大船的想法落空,就下令立即施放火器和弓箭。于是堤上登时火器点燃、弓弩齐发,炮声与呐喊声响成一片。王燮的船队并不恋战,一面向堤上施放火器,一面飞速地冲过缺口,向东而去。

  柳园渡是黄河的一个重要渡口,原有一条南北小街,如今街的南段已经没人黄水之中,北边的一段连着黄河堤,仍然露出水面。老百姓也没有逃走。十五日夜间,当白鸣鹤率领五百骑兵奔到这里时,卜从善已经将朱家寨的河堤掘开了。天明以后,朱家寨以东的守堤义军和民工共两三千人,都退到柳园渡。民工都是开封郊区的农民,看见洪水滔天,一个个村庄被淹,在柳园渡的街上和堤上大哭。后来陆续散去,各自逃生;有不少想浮水回村中救出自己的亲人,在半路或被水浪冲走或筋疲力尽而淹死。驻在柳园渡的义军首领是刘体纯,加上新来的自鸣鹤一股,共约两千多人,如今都听他指挥。刘二虎派多人探路,知道无路可走,但不能在柳园渡堤上等着饿死。到了十七日上午,他整队顺河堤往东南退去,仍然队伍整齐,旗帜不乱。柳园渡的百姓们对刘体纯和他的手下弟兄印象很好,望着他们的背影都放心不下。一个开饭铺的老头哺哺地说:“到处都是大水,他们顺河堤要逃往哪儿?唉,他们也够遭殃了!”

  当王燮的船队来到柳园渡时,义军已经退去一天了。他正在向老百姓询问开封情况,恰巧黄澍的仆人李勇泅水来到这里,向王燮禀报了开封水淹的情况,并说他出来时是两个人,那个伙计中途被浪冲走,不知生死。王燮又问了周王和封疆大吏的情况,知道都未淹死,心中感到欣慰,他又问道:“北门如何冲开的?”

  李勇实际已经风闻了事情的内情,但是他不敢说出,却回答说:“小人只听说是大水冲开的,别的一概不知。”

  王燮心中一团疑云,但来不及详细询问,便立刻命令二十几条大船乘风扬帆,向开封北门驶去。

  这时黄澍等大群官绅和兵了百姓,正在盼望有人来救,忽见二十几只大船扬帆,疾驶而来,大家立刻拥到城垛边,向北凝望。有人叫道:“好啦好啦,北岸派船来啦!”

  “谢天谢地!”

  当大船离北城还有半里之遥时,黄澍已经认出那在第一条船上站立的官员就是王燮。他感到大出意外,原以为严云京会来,现在竟是王燮先来。在前两次固守开封之战中,他都与王燮共事。在围城中听说王燮受委派为侯恂的监军,他不免在心中略有醋意,认为王文升得太快。如今故人相见,不觉热泪横飞,他自然地不称王燮为“老爷”①,而是扬手高叫:

  ①老爷——知县只能称老爷,不能称大人。王燮如今是督师的监军,故官场中应称他为大人。

  “王大人!王大人!”

  别人听见他叫,也认出了王燮,于是城头上纷纷发出激动的呼喊声:“王老爷!王老爷!”

  “王大人!王大人!……”

  王燮坐的大船首先落下白帆,放倒桅杆。后边的大船也都跟着落下船帆,放下桅杆。船队鱼贯进人月城门和北门,然后向右转去,靠近城墙里边。登城的礓嚓子作了临时停靠的码头。王燮就从这青砖疆嚓子登上城头。黄澍等人早就等候在台阶口。黄澍和王燮来不及行礼,两人就一把拉住手,哽咽得说不出话。

  后来还是王燮先问了一句:“周王殿下何在?”

  “周王殿下在紫禁城城头上,宫眷安然无恙。两天来一府数百口露宿城头,等待河北来救。”

  “抚台大人如何?”

  “抚台大人和镇台大人同在北城,一切无恙,只是仆人兵了也有逃不及淹死的。”

  王燮没有再问,匆匆向高名衡所在地方走去。别的官员也都在那里。王燮见了高名衡,赶快施礼。高名衡来不及还礼,就拉住了王燮的手,一面流泪,一面说道:

  “你来得好,来得好。大家都在盼望北岸来救。来得好,来得好。”

  王燮看见开封城中一片大水,各位官员士绅都露宿城头,狼狈不堪,一阵伤心,不觉痛哭。众官员也都失声痛哭起来。王燮一面揩泪,一面说道:“我们身为臣子,死何足惜,眼下先救周王殿下要紧。”

  高名衡等都说:“说得极是,先救周王殿下要紧。”

  于是王燮用船载了众官员,驶到紫禁城。其时周王等人正手扶城垛,等待来救。

  等众官员攀上城头以后,周王才在几个内臣的搀扶下,在城门楼前檐下的一把椅子上坐下,等候众官。众官来到城楼前边,分班向他跪下行礼,他不觉站了起来,向前踉跄着走了几步,抓住高名衡的手痛哭失声。文武官员见周王痛哭,也都重新哭起来。城头上的众多宫眷、奴仆和侍卫的兵丁也都欷歔流泪,泣不成声。王燮抢前一步,对周王说道:“职臣奉命监军河北,本当纠集人马,过河杀贼,无奈几路人马不能到齐,刘泽清一触即溃,许定国不战自溃,还有山西副总兵周遇吉也是不战自溃,所以来到黄河北岸的只有卜从善、白祁政两个总兵,人马单薄,不能过河来救。臣日夜焦急,无计可施,致开封有今日之灾。纵然粉身碎骨,不足赎臣之罪。到底黄河如何两口并决,微臣至今尚不清楚。”

  周王想回护黄澍,叹口气说:“这是天数啊!不然何以开封不陷于贼手,而陷于黄水呢?天数,天数,在劫难逃啊!”

  黄澍立刻纠正周王说:“殿下,这都是流贼掘河啊。先掘朱家寨,后掘马家寨。

  两口并决,致使开封全城淹没。”

  高名衡看见王燮的神色,似乎并不同意黄澍的话,怕在周王和众官前发生争执,赶快插言说:“既是天灾,也是贼祸。如今这些话都不必再说了,速速护送王爷殿下和宫眷渡到河北,才是要紧。如今流贼知道开封被淹,说不定会驾船前来劫掠。

  千万不要在此耽搁。”

  王燮立即指挥二十几条大船,先将周王和各郡王、奉国将军等以及全体宫眷约六百余人送上大船,然后将一些职位高的文武大官也送上大船。大船不够,正好百余条小船此时也进了北门,泊在城墙里边,一些地位稍低的官员和一些有名的乡宦士绅就上了小船,自然一共也装不了多少人。正在这时,忽然传来谣言,说李自成要派人驾船来开封城中,掳掠妇女,杀戮百姓。于是乎大家都惊慌起来,哭哭叫叫,争喊着“救命”。有些官绅赶快向黄澍的随从递上金银珠宝,请求让他们上船逃命。

  也有些人虽然地位不高,或早已解了官职,因为行了贿,也在第一批上了小船。

  这时王燮派人在城上传呼:从今天起不断地要派船接运官绅百姓,渡往河北,请大家不要惊慌,也不要抢着上船。经这么传呼之后,虽然人们半信半疑,但纷乱的情况好了一些。特别是因为王燮这个人在开封官绅百姓中名声较好,一般人都认为他比黄澍正派得多。

  在大家抢着上船的当儿,李光壂带着两名仆人,匆匆忙忙从东北城角赶来,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看见黄澍已在船上,他高声叫道:“黄老爷救我!黄老爷救我!我的家小都在城上!”

  黄澍乘的是最后一条大船,听见李光垦呼救,心中迟疑了一下。按说他同李光壂在患难时期一直共事,应该让李光壂带着家小挤上船来;可是忽然又一想:李光垦的家小还在东北城角,万一耽误了时光,真的李自成派兵前来截杀,岂不晚了?

  而且,他虽然跟李光壂共事以来,过从亲密,但今后他黄澍不会再到开封来做官,与李光壂不会再打交道了;果真李自成的军队来了,李光壂被杀,反而可使“壬癸之计”少一个人泄露出去。这些想法都是在转眼间翻腾到心头的。他随即大声答道:

  “请老兄稍等一等!如今船上实在挤不下多的人。我马上就派船来,今夜一定将老兄和宝眷接往河北。我在河北等候!”

  黄澍说完,这最后一条大船就驶离城边。不一会儿,大大小小的船只纷纷出了北门。李光壂大为失望。虽然他相信黄河北岸还会继续派船接运开封绅民,但听了黄澍的答话,总觉得像是望梅止渴,不由得在心里恨恨地骂道:“反正你用不着我李某了啊!”

  船队的影子渐渐远去。城头上、屋脊上、树梢上一片哭声和叹息。

  王燮因为来的时候在朱家寨决口几乎被义军截住,如今要送周王和官绅北去,便不敢再从朱家寨决口走了。他让大小船只都到柳园渡抛锚,从老百姓家里找了几把椅子出来,请周王、王妃和郡王们坐上,命人抬着上了河岸。那些地位低的姬妾和宫女们只好踏着黄水和泥沙,艰难地跟在后边走。经过这半天耽搁,在柳园渡和封丘之间,河水更加小了,几乎连小船都很难通过。周王和王妃上了小船后,有人撑篙,有人拉纤,小船才勉强向北而去。宫女们和地位低的姬妾只好在泥沙中艰难步行。官绅们也只好这样。黄河滩上,真像出现了一幅流民图,昔日的王孙公子、达官贵人,今天都成了难民。后来周王看了实在不忍,要王燮无论如何将官眷用船运到河北。在王燮的尽力安排下,才在黄昏时候使所有的宫眷都到了黄河北岸。

  侯恂率领严云京、卜从善、白祁政等众多文武大员在岸上恭迎周王。向周王行礼之后,周王和高名衡等封疆大吏,有的乘轿子,有的乘马,乱哄哄地进人封丘城去。

  走了一阵,乱兵便开始趁着黄昏,掳掠周王的宫女。有的宫女大声呼救,被周王听见,从轿子里向外望了一眼,无力相救,暗暗地叹了口气。侯恂和严云京都装作没有听见。王燮骑在马上,望了卜从善和白祁政一眼,希望他们出来阻止,但两位总兵官都装作没有看见,策马向前奔去。当周王、巡抚等快进封丘城门的时候,又听见背后远处有宫女哭喊的声音。这时黄昏的暗影更重了,层层暮色笼罩着黄河北岸和封丘城。

  黄河决口之后,闯、曹二营的人马,有的因为移营不及,有的因为抢救军粮和辎重,被黄水淹没,损失了一万多人,骡马也损失了数百匹,虽然困在朱家寨堤上的马世耀和几百弟兄已经救回,可是刘体纯和自鸣鹤约近三千人杳无消息。到了九月二十一日,大军才来到开封西南几十里以外,朱仙镇和中牟之间,立好营寨。而闯王和曹操的老营都驻在尉氏县境。

  李岩和田见秀的人马都有损失。在撤退的时候,李俊因为不忍看着一个村中的妇女儿童全被淹死,率领一批将士抢救出了几十个人。他自己虽会游泳,但因黄水来得太猛,他几乎被大水冲走,幸而有几个水性好的将士拼死相救,帮助他脱离了那股激流,又抓到一块木头,才慢慢地到了干处。

  二十一日下午,李岩的全部人马共三千余人才撤到朱仙镇北边二十里处扎营。

  除刘体纯尚无消息外,这是最后撤离危险区的人马,也是驻在离黄水最近处的一个营盘。

  这天夜里,李自成派人将他叫到老营议事,直到二十二日凌晨,他才回到自己营盘。顾不得休息,他就向李侔、李俊等将领传达了大元帅的命令:要他们这一营人担负抢救开封难民的工作。这是因为考虑到他们多是杞县和开封周围的人,对开封城比较熟悉,其中许多人都识得水性。同时间王还告诉他:已经传令全军,凡是水性好的将士都征集起来,归他指挥,务必在三天之内,将开封城中的难民都救出来,有地方去的难民立即给粮遣散,没有地方去的就在朱仙镇收容起来,设立粥厂。

  闯王还答应另外派一些医生到朱仙镇,抢救那些奄奄待毙的有病难民。

  城中没有淹死的难民除救往河北的以外,尚有两三万人留在城头、屋脊和上街一带。几天来不断有土匪和流氓驾着木筏或船只,进入城中,大肆抢劫,掳掠妇女。

  还有明朝的总兵官白祁政奉命救开封难民,他的将士也和土匪差不多。所以李岩要救难民,就必须对这些官军和土匪流氓加以剿除或驱赶出城。这就需要准备大量的船只。可是船从哪儿来呢?从朱仙镇到尉氏县境,虽然也有一些河流,但平日水流很小,船只很少,而且与黄水无水路可通。有一条流过朱仙镇南边的河是从郑州来的贾鲁河,虽有一些船只,也不能进人黄水。

  李岩要运载将士和粮食进人开封,必须首先解决木筏和船只的难题。可是这一带都是平原,树木在大军停留数月之后,大部分已被砍做柴烧,望去是光秃秃的。

  不得已只好拆除民房。但这一带由于战争频繁,房屋也破坏得很厉害。一般小的民宅,木料也小,不一定管用,而且得拆毁多少民房才能扎成一只木筏啊!李岩兄弟反复合计,觉得至少得有二三百只木筏才能管用。每只木筏上要有十几个兵丁,一面驾筏,一面随时用火器、弓箭同敌人作战。除木筏外,至少要二三百条木船,有的船专门运载难民,有的船运载将士,保护木筏和运载难民的船。然而这些船只到哪儿去弄来呢?

  从开封往东南到睢州有一条运河通称惠济河,这惠济河从前可以通到开封城内。

  开封城内的州桥就是惠济河上的一座桥。如今惠济河被黄水淹没了,从开封到陈留北郊一直到睢州一带,一片汪洋。原来惠济河里的船只已被闯营征集了很多,大部分停在陈留县境。义军从东南几个州县征集来的粮草,都是用船只沿着惠济河运到开封附近。如今水来得这么猛,这么大,这些船只都不知驶到哪儿去了。李岩同李佯商量一阵,决定派几支骑兵小队奔往陈留一带,寻找船只。

  到了二十五日下午,所需要的大小船只从陈留境内的各个地方来到朱仙镇以北,在洪水边一个指定的地方停泊。新扎的木筏也在那里集合。每一条船和每一只木筏上都载着于粮,还备有凉开水,因为开封城内的水尽是黄水,到处漂浮着死尸,已经腐烂,不能饮用。从各营征集来的识水将士连同李岩自己的将士共有五六千人,又经过挑选,只用了三四千人,分为两批,轮换着去营救难民。第一批一千多人在二十五日晚上都上了船和木筏。他们将从两个方向进人城内:一队由李侔率领,从南城进去;另一队由李岩和李俊率领,从繁塔寺、禹王台这一带过去,从宋门进入城内。每一队下面又分成很多哨,哨下边又分小队,每小队都配备有一条大船、二三条小船和一二只木筏,每条船的船头都插一面“闯”字小旗。船夫大部分都是原来的,答应事完之后,由大元帅多多发给赏赐。

  出发之前,李岩在水边召集大小首领,向他们说明这一次去救开封难民的办法和重大意义。他没有想到他的父母之邦、河南首府竟然毁于一旦,所以心情十分激动。他想,如果闯王在八月下旬攻城,大概不会有今日之事。但这话他只能藏在心里,不能露出一字。

  对大小首领们作了简短的训话以后,李岩挥动手中旗帜,登时响了三声号炮,数百条船只和大小木筏,直向开封方向进发。

  王从周和张德耀被分在李作率领的船队里。他们俩在半月前就认识了。

  张德耀从东城墙跳下后,城上的箭没有射中他,可是他自己摔伤了,又被一块砖头打伤脊背,另一块砖头打中后脑勺,当时就晕倒在城壕旁边,过了好久,慢慢醒来,才忍受着疼痛和饥饿,涉水过了城壕,往郊外爬去。幸好在天明时候遇见了田见秀的巡逻骑兵,将他救到了繁塔寺。在治伤期间,他听到了王从周的故事,知道从周找到的亲戚数口就是他的妹妹、嫂嫂和侄儿、侄女。于是他赶快托人带口信给从周,要同他见面。王从周立刻骑马前来看他。因为是在战1545争时期的不平常情况下见面,所以格外亲切。郎舅两个在一起盘桓了一天。

  从那以后,每隔一两天,从周就来看一次德耀。前天闯王传谕,凡是会驾船的、水性好的,都挑出来去开封城搭救难民。他们都报了名。来到李岩营中后,从周担任小头目,德耀就分在他的小队里。

  他们两人共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在城内找到成仁。据德耀盘算,他们的娘早已饿死,决不会看见洪水人城;成仁只有三十出头年纪,一定会在洪水来到之前爬上屋脊,或抓住一块木头,逃出性命。到底逃在什么地方,没法猜到。

  王从周的小队被分给李侔指挥,不从宋门人城,也不去鼓楼和南土街一带,而是穿过南城,分成若干队,去西城门和西北城角(西南城角和南城全被淹没),将困在城上的难民救出。张德耀对这条路线很为失望,因为它离成仁住家的地方太远了。

  进城以后,他们看见黄水中到处漂着大人和小孩的尸体,尸体都肿得很大,发出臭气,上面布满了苍蝇。他们的船只和木筏从尸体旁边经过时,苍蝇“嗡”的一声飞了起来,随即又贪恋地飞回尸体上。

  城内已经发生了战斗,许多地方传来炮声和厮杀声。王从周的小队也遇到两船土匪,一条大船,一条小船。小船被他们用鸟枪打中,敌人一阵慌乱,船就翻了。

  大船同他们对射了一阵箭,赶快逃走。他们一面救人,一面向西城墙驶去,寻找登城的地方。

  李岩率着另一支船队,经过繁塔寺附近,又经过禹王台北边。繁塔大半截露在水上,大殿的屋脊和寺门的上部也露在水上,有些百姓逃在塔上和殿脊上,尚未饿死,被他们救了下来。禹王台如今像一个孤岛一样,四面被黄水围困。九仙堂的屋脊也露出水面。那孤岛上和九仙堂屋脊上都有逃生的人,看见了船只和木筏大声呼救。李岩没有在这里停留,只派一条小船去向难民们送了干粮,告诉他们等船队返回时再来接他们。

  当小船驶去的时候,李岩在大船上举目望去,许多往事涌上心头,历历如在眼前。就在前年秋天,他同陈举人等一群社友曾在这里举行社会,饮酒赋诗,没料到从那以后再也不曾来过。就在这两年之内,人事沧桑,恍若隔世。他的家已经毁了,发妻杨氏死去将近两年,祖宗坟墓再也没有机会祭扫。想到这些,他禁不住满怀凄怆,不忍多看,催促船队赶快往宋门撑去。

  由于南城没人水中,所以流出来门的水势已经平缓。进了宋门以后,船队就沿着宋门大街前往鼓楼,因为他们听说鼓楼上有数百人,一些流氓正在那里将人肉卖钱。船只经过菜根香酱菜园前时,李岩看见房子已经全部淹没在水中,虽然这一家商号和自己在开封的其他家产,自从起义之后就全被官府充公,可是他对菜根香仍然特别留恋。现在这里的水特别深,一点屋脊都看不到了。忽然他在半静止的水面上看见一块漂浮着的匾额,上面竟是他亲手题的“后乐堂”三个字。他感慨地叹息一声,也无意命人将匾额捞出,就催促船队速行。船一阵风似的继续向前驶去。他曾想去汤府附近看看,但举目遥望,那一带也是茫茫大水,只剩下少数高楼屋脊,上面已经没有人了。他心头一酸,没有停留,继续向西。

  李岩的船队分成五路救人。他自己亲自率领的十条大船、十五条小船和两只木筏在东岳庙杀死了一群强盗,夺得了一只木筏,救了东岳庙大殿脊上的人,然后再继续往西。当船队停在鼓楼旁边时,他听见上边有凄惨的哀号和求饶声,赶快率领二十多名将士登上鼓楼救人。在台阶的尽头处,冷不防遇上抵抗,有五个男人手持刀剑向他砍来,几乎将他砍伤。幸而他的随从们武艺都十分精熟,在仓猝间拔出武器迎战;李岩来不及拔出宝剑,一飞脚踢中了当面大汉的右腕,使大汉的钢刀飞出几尺以外。他的随从们很快将五个坏人全都杀死,又冲上鼓楼,将无处逃走的三个坏人抓到。鼓楼上的难民有一百多人,多是老弱妇女,全被这八个坏人控制起来,搜走钱财,想杀就杀。鼓楼上没有粮食,用锅煮人肉充饥。全体难民虽然没人认识李岩,但是看出来他必是李闯王的一员重要将领,环跪在他的周围痛哭,求他救命。

  李岩命亲兵将那三个人立时斩首,投尸水中,并将难民们送上大船和木筏。这时他忽然注意到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孩好生面善,似乎在哪儿见过,却一时想不起来。有一个仆人模样的老年人紧紧拉着那个孩子,随大家一起往外走。李岩忍不住问道:

  “这是谁家的孩子?”

  那仆人赶快站住,恭敬地悲声回答:“回将军老爷,实不敢隐瞒,他是中牟张府的小主人,如今一家人只剩下他一个了!”

  李岩的心中一动,又问:“可是张林宗先生府上的?”

  仆人惊问:“老爷,你是……?”

  李岩说:“你不必问我。我认识林宗先生,往年也曾登门求教。你家这位小主人的眼睛、鼻子颇像林宗先生,所以我一见就觉得好似见过。林宗先生现在何处?”

  仆人常听人言讲,杞县李公子投了闯王,此时恍然大悟,不敢问明,赶快跪下磕头,说道:“请老爷恕小人眼拙,竟不记得了。黄水进城之后……”

  “不要哭,慢慢讲。”

  李岩听了张民表淹死的经过以后,不觉顿足叹息,连说“可惜!可惜!”他吩咐一个亲兵,将他们主仆二人搀扶下去,安置在他自己乘坐的大船上。他又对张民表的仆人说道:“林宗先生是中州名士,故旧门生很多。倘若你们回中牟不能存身,可以到张先生的故旧门生处暂避一时。再过数年,天下大定,一切就会好了。”

  人们都上船以后,李岩仍同两个亲兵留在鼓楼前的平台上,凭着栏杆,望着满城大水,到处漂着死尸,不觉满怀悲怆,几乎痛哭。他走进鼓楼,从锅灶前拾起一根木柴余烬,在墙上迅速写诗二句:

  洪水滔滔兮汁京沦丧,百姓沉没兮我心悲伤!

  他投下木柴余烬,转身退出,挥泪走下鼓楼。

  这时王从周的小队船只和木筏已经在钟楼旁边停下,救了几十个难民,其中有的快饿死了,有的快病死了。他们把这一批难民放在筏上,先给了一些干粮,又给了每人一碗凉开水,嘱咐他们慢慢地吃下去。在这些难民中,张德耀认出一个老婆子,原是成仁家的近邻,去年才搬到钟楼附近来住。这婆子见了德耀,如同见了亲人一般。德耀赶忙问她是否知道成仁的下落。婆子说:“我们钟楼上有人看见他同别人坐在一只木筏上,往西城那边去了。”

  德耀和从周听了这话,顿时心中萌起一线希望,立刻率领这一小队船和木筏往西城撑去。

  张成仁此刻确实还在西城墙上。他没有害病,也没有饿死,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起初他吃的是自己带的一点杂粮,后来有的人病死了,他和别的活着的人就将死者的存粮又分了,将死者的衣服也剥下来穿上。九月下旬的开封天气已经颇有寒意,尤其夜间更是霜风刺骨。由于穿了死人的衣服,他得以抗住寒冷。白祁政的兵船曾到这里来过,把那些有钱、有名的人都救走了,剩下的都是穷人。官兵也问过成仁:“你有银子没有?有银子就上船,送你到河北;没有银子就别想上船。”张成仁身上虽然带着张民表给他的银子,但他还想留着以后到兰阳去找他的妻子、儿女和妹妹,所以不肯交出来。他想,既然天天有船来,迟早总要救出去的。

  今天的阳光特别温暖。张成仁靠在城垛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正睡得很踏实,忽然被炮声惊醒,随后听见几个地方都响起了炮声和呐喊厮杀之声。他大吃一惊,睁开眼睛,爬起来一看,只见官军的船只正在同另外的船只作战。他的眼力很好,远远地看见另外来的船只很多,每条船上都插着“闯”字小旗。近来他暗恨官军,倾心闯王,不料他所期待的事儿果然来了。同伴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闯王的船是来救百姓的,有的说是来抢劫的,也有的说是来捉拿官绅的。张成仁因为听香兰说过李闯王的人马多么仁义,所以默不插言,看着打仗,暗中希望闯王的船只赶快将官兵杀退,好将他们救走。

  正在这时,两条官军的大船靠到城边,吆喝他们赶快上船。他们不敢违抗,都上了船。船上已有不少难民,正在一个一个地被逼着搜身,搜出了一些首饰和散碎银子。官军也来搜成仁,搜出了他的银子。他跪下哀求,说他只有这一点救命银子,要靠这做盘缠,去找妻子儿女。可是官军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骂了一句,把银子拿走了。他还要再求,看见有的难民已被官军推下水去,便不敢吭声了。这时,官军又去解他背上的小包,他赶紧说明那里面没有银子,都是他喜欢读的闱墨和时文选本以及他在历次考场上做的文章。

  官军根本不听,就把包裹撕开来看。张成仁正感无奈,忽见插着“闯”字小旗的两条大船和几条小船,后边跟着两只木筏向这边冲来,已经近了。他突然眼睛一亮,心中惊呼:“那不是德耀么?!”他又瞪着眼睛一看,看清楚那站在第一条大船头上的果然就是德耀,他的弟弟!他不管身旁官军,大声呼喊:“德耀救我!德耀快来!德耀快来!德耀快来啊!德耀——”

  最后一声还没有落音,突然被一脚踢下水去。他很快沉落水底,又冒出一次头来,就再也没有力气挣扎了。

  德耀站在船头,正在向另外一条兵船放箭,忽然听见有声音唤他,好熟悉的声音啊!他赶快转过头来,看见几个难民都被踢下水去,其中一个分明是他的哥哥。

  他恍然明白那呼唤他的就是哥哥的声音,赶紧对身旁的王从周说:“我的哥哥被官兵踢下水去了,快救!快救!”

  王从周吩咐弓弩齐射,火器手施放鸟铳,准备把官兵的船只赶走,再下水救人。

  官兵不敢恋战,也向这边施放了一阵箭和鸟铳,掉转船头逃走。在对射中,德耀中箭,伤在左胸,突地倒了下去。王从周一面俯下身去抱住德耀,一面下令:“船撑快一点,追那只王八蛋船,追!追!”船飞快地向敌船追去。敌船的官兵害怕了,把所有的难民都推下水去,船身减轻,终于逃走了。王从周吩咐将船停下来,抢救德耀;又命一条小船去打捞成仁。

  德耀躺在从周怀里,眼睛紧闭着。他中了两支箭,一支正中在左胸上边。从周拔出箭来,血向外汩汩地流着。从周连声呼唤:“张哥!张哥!”

  德耀没有做声。从周又连着呼喊几声,德耀才慢慢地睁开眼睛,但眼神已经失去了光彩。他不断地打量从周,好像已经认不清了,慢慢将双眼闭了起来。从周听见他声音模糊地、断断续续地说道:“嫂子!……我,我不能看见你们,你跟小宝们了!……嫂子,我哥死了!你同小宝们在哪儿?德秀……跟你在一起么?……”

  王从周哭叫:“张哥!德耀哥!我是从周!你不要死啊!我会请老神仙赶快救你,你不要死呀!”

  张德耀忽然重新睁开眼睛,眼光也稍微亮了。他定睛望着从周,望了片刻,随即干裂的嘴唇动了几下,有气无力地说道:“从周,我活不成了。打过了这一仗,你千万到兰阳县,把嫂嫂他们接出来,带到闯王营中也好,带到汝宁府也好,你就同我妹妹赶快成亲吧。我的嫂嫂年纪还轻,你要当亲嫂嫂看待,把她养老送终。我这话你可记清了?”

  从周哭着说:“德耀哥,我一定记清。你放心,我一定记清。”

  德耀又艰难地说道:“一家人都死绝了,两门头只守着一根孤苗,就是我的那个侄儿,你要把他抚养成人。”

  说完这句话,他的眼又合了起来。从周再呼唤也呼唤不醒了。从周站起来,掩面痛哭。这时那条小船已经回来,告诉他成仁的尸首没有打捞起来。他抹了一把眼泪,命令他的小船队往西门追去,剿杀官兵。他站在船头,环顾周围,但见滔滔洪水,到处漂着尸首。有的人是刚刚从船上中了弓箭或炮火倒在水中的,鲜血染红了黄水。

  李岩在周王府午朝门与巡抚衙门之间遇到两起抢劫的官兵,打翻了三条白祁政的兵船,其余逃掉了。他听见近西门处有呐喊声和火器声,随即率领几条快船赶来。

  等他到了王从周小队的作战地方,看见敌兵已被赶跑,水面上平静无事。他登上西城楼,纵目四望,看不见洪水边际。他想着这几天闯王忙于安顿人马,面色憔悴,心思沉重,还不曾有工夫计议别的问题。他站在城头,望了一阵,心中问道:“开封全城沉没,下一步大军将往何处立脚?”

  他暗暗地发出来一声叹息,没人听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