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传叙述萧何、曹参两位汉初贤相之为人为政及事迹。萧何、曹参都是刘邦的老战友和部下。萧何在楚汉相争中,为刘邦划良策,守关中,大力支援前线,立下大功;为相贯彻“与民休息”政策,安定天下。曹参在楚汉相争中,建有战功;继萧何为相守而不失,有“萧规曹随”之誉。萧何与张良、韩信,史称汉初三杰,各有所长及建树。刘邦称帝后,让群臣议功,众说不一;刘邦以萧何功居第一,使众称服。司马迁与班固对此颇有微意,后世论史者也有分歧。观点之异,关键在于立场不同,《史记》将萧何、曹参分列二世家。《汉书》则将二人合于一传;补足萧何劝汉王养民致贤、收用巴蜀、还定三秦以图天下的建议,以显萧何功之不凡;传末“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之论,是历史经验重要的总结。
&萧何,沛人也(1)。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2)。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徭)咸阳,吏皆送奉(俸)钱三(3),何独以五(4)。秦御史监郡者(5),与从事辨(办)之(6)。何乃给泗水卒史事(7),第一(8)。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9),得毋行。
(1)沛:县名。今江苏沛县。(2)文毋害:谓精通律令文而不深刻害人。主吏椽:县令的属吏。(3)送奉钱三:谓送俸钱的十分之三为赆。奉:同“俸”。(4)以五:以俸钱的十分之五为赆。(5)监郡:监察郡县。(6)从事:御史的属官。(7)泗水:郡名。治相县(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卒史:小吏。(8)第一:谓考核成绩最好。(9)固请:坚决辞谢之意。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1),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臧(藏)之。(2)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1)丞:官名。长官的助手。(2)丞相御史:指丞相与御史大夫两府。
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1)。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约:“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拒)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2)?”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3)。语曰‘天汉’(4),其称甚美。夫能屈于一人之下,而信(伸)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入,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5)。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语在《信传》。
(1)谢之得解:谓向其认错才得以和解。(2)愈:胜也。(3)咎:灾祸。(4)天汉:大河。(5)进:推荐之意。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1)。为令约束(2),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3);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4)。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尝兴关中卒(5),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1)栋阳: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2)为令:《史记》作“为法令”,文义较明。(3)可许以从事:谓准许其奏请,依从其行事。(4)以闻:谓将所办之事汇报。(5)兴:征发。
汉三年,与项羽相距(拒)京、索间(1),上数使使劳苦丞相(2)。鲍生谓何曰:“今王暴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3),上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悦)。
(1)京:县名。在今河南荥阳南。索: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2)劳苦:慰劳。(3)胜兵:言能够当兵。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1),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披)坚执兵(2),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3),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4);至如萧何,发纵(踪)指示,功人也(5)。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商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君臣后皆莫敢言。
(1)酂:县名。在今湖北均县东南。(2)披坚执兵:披着铠甲,执着武器。(3)顾:犹反。(4)功狗:谓猎狗之功。(5)功人:谓指挥打猎的人之功。
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挠功臣多封何(1),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2),进曰:“群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拒)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3),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现)粮(4),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亲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5),入朝不趋(6)。上曰:“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待鄂君乃得明。”于是因鄂秋故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封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徭)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7)”。
(1)桡:屈也。这里是委屈之意。(2)关内侯:秦爵名。第十九级。(3)跳身:轻身走出。(4)无现粮:谓缺粮。(5)赐带剑履上殿:古时上殿朝见皇帝,必须解剑脱鞋。赐带剑履上殿,是特殊优待。(6)不趋:不俯身快走。(7)赢:犹多。
陈稀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语在《信传》。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1)。诸君皆贺,召平独吊(2)。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东陵瓜”,从召平始也。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3),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悦)。
(1)卫:护卫。(2)吊:吊丧,这里是表示悲伤之意。(4)淮阴:指淮阴侯韩信。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1),悉所有佐军(2),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孜孜得民和(3)。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4)?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悦)。
(1)拊循:抚慰,勉励。(2)尽所有:谓以全部物资。(3)胡:何也。(4)贳貣:赊贷,乞求。自污:谓自己败坏声名。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1),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2)!”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3)。”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4),弃(5),愿令民得入田(6),毋收稿为兽食(7)。”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8),为请吾苑!”乃下何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9),前问曰:“相国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10),有善归主,有恶自予。今相国多受贾竖金,为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拒)楚数岁,陈豨、黥布反时,陛下自将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11)。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夫李斯之分过(12),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上不择(13)。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14)。上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1)道遮行:拦路。(2)利民:谓夺利于民。(3)谢:这里是谢罪之意。(4)上林:上林苑。(5)弃:荒芜之意。(6)田:谓种田。(7)稿:禾杆。(8)贾人:商人。(9)王卫尉:卫尉王氏,不知其名。(10)秦皇帝:指秦始皇。
(11)摇足:变动之意。(12)分过:分担过错。(13)怿(yì):喜悦。(14)徒跣:光着脚,表示认罪。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1),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2)!”
(1)百岁:谓死。讳死的说法。(2)恨:这里是遗憾之意。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僻)处,为家不治垣屋(1)。曰:“令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1)垣屋:围墙。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子禄嗣,薨,无子。高后乃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力筑阳侯(1)。孝文元年,罢同,更封延为酂侯。薨,子遗嗣。薨,无子。文帝复以遗弟则嗣,有罪免。景帝二年,制诏御史:“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2)。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其以武阳县户二千封何孙嘉为列侯(3)。”嘉,则弟也。薨,子胜嗣,后有罪免。武帝元狩中(4),复下诏御史:“以酂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孙庆为酂侯,布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也。”庆,则子也。薨,子寿成嗣,坐为太常牺牲瘦免(5)。宣帝时,诏丞相御史求问萧相国后在者,得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复下诏以酂户二千封建世为酂侯。传子至孙获,坐使奴杀人减死论。成帝时,复封何玄孙之子南■长喜为酂侯(6)。传子至曾孙,王莽败乃绝。
(1)筑阳:县名。在今湖北谷城。(2)为:经营之意。(3)武阳县:在今四川彭山县东。(4)元狩:武帝年号(前122——前117)。(5)太常:官名。掌宗庙礼仪。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等。(6)南■长喜:南■县(在今河北巨鹿县北)县长萧喜。
曹参,沛人也。秦时为狱掾(1),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2)。高祖为沛公也,参以中涓从(3)。击胡陵、方与(4),攻秦监公军(5),大破之。东下薛(6),击泗水守军薛郭西(7)。复攻胡陵,取之。徒守方与。方与反为魏(8),击之。丰反为魏(9),攻之。赐爵七大夫(10)。北击司马欣军砀东(11),取狐父、祁善置(12)。又攻下邑以西(13),至虞(14),击秦将章邯车骑(15)。攻辕戚及亢父(16),先登。迁为五大夫(17)。北救东阿(18),击章邯军,陷陈(阵),追至濮阳(19)。攻定陶(20),取临济(21)。南救雍丘(22),击李由军(23),破之,杀李由,虏秦候一人(24)。章邯破杀项梁也,沛公与项羽引兵而东。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25),将砀郡兵。于是乃封参执帛(26),号曰建成君。迁为戚公(27),属砀郡。
(1)狱掾:掌管刑狱的小吏。(2)豪吏:有一定的地位和声望的官吏。(3)中涓:侍从之臣。(4)胡陵:县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南。方与:县名。在今山东鱼台县西。(5)监公:监泗水郡的御史,名平,“公”乃尊称。参考《高帝纪》与《夏侯婴传》。(6)薛:县名。在今山东微山县东北。(7)泗水:郡名。治胡县(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守军:郡守所率之军。(8)魏:指秦末魏王魏咎。(9)丰:邑名。在今江苏丰县。(10)七大夫:秦爵名,第七级。 (11)司马欣:秦将,后降于项羽。砀:县名。 在今安徽砀山县。(12)狐父:邑名。在今安徽砀山县南。祁:邑名。在今安徽砀山县西北。善置:驿站名,属于祁。(13)下邑:县名。在今安徽 砀山县东。(14)虞:县名。在今河南虞城县北。(15)章邯:秦将,后投 降于项羽。(16)辕戚:《史记》作“爱戚”,县名。在今山东嘉祥县南。亢父:县名。在今山东济宁市南。(17)五大夫:秦爵名,第五级。(18)东 阿:邑名。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之阿城镇。(19)濮阳:县名。在今河南 濮阳县西南。(20)定陶:县名。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21)临济:县名。在今河南封丘县东。(22)雍丘:县名。在今河南杞县。(23)李由: 秦三川郡守,李斯之子。(24)候:即军候,武职名。(25)砀郡:郡治砀 县(在今安徽砀山县南)。(26)执帛:战国时楚国的爵名。(27)戚公:戚县的县令。
其后从攻东郡尉军(1),破之成武南(2)。击王离军成阳南,又攻杠里(3),大破之。追北(4),西至开封(5),击赵贲军(6),破之,围赵贲开封城中。西击秦将杨熊军于曲遇(7),破之,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8)。迁为执珪(9)。从西攻阳武(10),下辕辕、缑氏(11),绝河津(12)。击赵责军尸北(13),破之。从南攻犨(14),与南阳守战阳城郭东(15),陷陈(阵),取宛(16),虏,定南阳郡。从西攻武关、峣关(17),取之。前攻秦军蓝田南(18),又夜击其北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破秦。
(1)东郡:郡治濮阳(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尉:郡尉。(2)王离:秦将,王剪之孙。成阳:县名。今山东菏泽东北。(3)杠里:邑名。地点不详。(4)追北:追击败军。(5)开封: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南。(6)赵贲(bēn):秦将。(7)曲遇:邑名。在今河南中牟县西。(8)司马:武职名。御史:官名。主管纠察。(9)执珪:战国时楚国最高的爵名。(10)阳武:县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11)辕:邑名。在河南偃师县东南。缑(gōu)氏:县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12)河津:黄河渡口。这里指平阴津,在今河南孟津县东。(13)尸:尸乡。在今河南偃师县西。(14)■(chóu):县名。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15)南阳:郡名。治宛县(在今河南南阳市)。(zhi):吕。阳城:县名,在今河南方城县。(16)宛:县名,在今河南南阳市。(17)武关:关名,在今陕西商南县东南。峣关:又名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18)蓝田:县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
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1),迁为将军。从还定三秦(2),攻下辨、故道、雍、(3)。击章平军于好畤南(4),破之,围好颭,取壤乡(5)。击三秦军壤东及高栎(6),破之。复围章平,平出好峙走。因击赵贲、内史保军(7),破之。东取咸阳,更名曰新城。参将兵守景陵二十三日(8),三秦使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赐食邑于宁秦(9)。以将军引兵围章邯废丘(10);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11)。至河内(12),下修武(13),度(渡)围津(14),东击龙且、项佗定陶(15),破之。东取肠、萧、彭城(16)。击项籍军,汉军大败走。参以中尉围取雍丘。王武反于外黄(17),程处反于燕(18),往击,尽破之。柱天侯反于衍氏(19),进破取衍氏。击羽婴于昆阳(20),追至叶(21)。还攻武强(22),因至荥阳(23)。参自汉中为将军中尉,从击诸侯及项王,败,还至荥阳(24)。
(1)汉中:郡名。治南郑(在今陕西汉中市东)。(2)三秦:指项羽在分封于关中地区的雍、塞、翟三个王国。(3)下辨:县名。在今甘肃成县西北。故道: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两南。雍:县名。在今陕西凤翔县南。(tái):县名。在今陕西武功县西。(4)好畤(zhì):县名。在今陕西乾县东。(5)壤乡:乡名。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6)高栎:乡名。在壤乡附近。(7)内史:官名。此是雍王国的内史。保:人名。(8)景陵:有说是县名,地点不明。(9)宁秦:汉高帝八年改名华阴,县名。在今陕西华阴县东。
(10)废丘:县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南。(11)临晋关:又称蒲津关。在今陕西大荔县东,黄河西岸。(12)河内:地区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豫、冀、晋三省相接的一片地区。(13)修武:县名。在今河南获嘉县。
(14)围津:又称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东北。(15)龙且(jū):齐人,项羽部将。(16)萧:县名。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彭城:县名。在今江苏徐州市。(17)王武:汉将。外黄:县名。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南。(18)程处:汉将。燕:县名。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19)衍氏:邑名。在今河南郑州市北。(20)昆阳:县名。在今河南叶县。(21)叶:县名。在今河南叶县西南。(22)武强:县名。在今河南郑州市东北。(23)荥阳:县名。在今河南荥阳县。(24)还至荥阳:《史记》在此句下有“凡二岁”三字。
汉二年,拜为假左丞相(1),入屯兵关中。月余,魏王豹反(2),以假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孙遫东张(3),大破之。因攻安邑(4),得魏将王襄。击魏工于曲阳(5),追至东垣(6),生获魏王豹。取平阳(7),得豹母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县。赐食邑平阳。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于邬东(8),大破之,斩夏说。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9),击成安君陈余,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公于邬城中。戚公出走,追斩之。乃引兵诣汉王在所。韩信已破赵,为相国,东击齐,参以左丞相属焉。攻破齐历下军(10),遂取临淄(11)。还定济北郡(12),收著、漯阴、平原、鬲、卢(13)。已而从韩信击龙且军于上假密(14),大破之,斩龙且,虏亚将周兰(15)。定齐郡,凡得七十县。得故齐王田广相田光,其守相许章,及故将军田既。韩信立为齐王,引兵东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
(1)假:古时代理或暂设的职务称“假”。(2)魏王豹:魏豹,魏国贵族的后裔。(3)韩信:即淮阴侯韩信。东张:邑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北。(4)安邑:县名。在今山西夏县西北。(5)曲阳:邑名。可能在曲沃之阳,在今山西曲沃县南。(6)东垣:即垣县。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7)平阳:县名。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8)夏说:原是陈余为代王时的代相国。邬:县名。在今山西介休县东北。(9)井陉:县名。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
(10)历下:邑名。在今山东济南市西。(11)临淄:县名。在今山东临淄县北。(12)济北郡:郡治博阳(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13)著:县名。在今山东济阳县西。漯阴:县名。在今山东禹城东。平原:县名。在今山东平原县南。鬲(gé):县名。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南。卢:县名。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14)上假密:即高密,县名。在今山东高密县西。(15)亚将:次将。
汉王即皇帝位,韩信徙为楚王,参归相印焉。高祖以长子肥为齐王(1),而以参为相国。高祖六年,与诸侯剖符(2),赐参爵列侯,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世世勿绝。
(1)肥:即齐悼惠王刘肥,刘邦长子。(2)剖符:将符分为两半,朝廷与受封者各执一半,以为信物。
参以齐相国击陈稀将张春,破之。黥布反,参从悼惠王将车骑十二万(1),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南至蕲(2),还定竹邑、相、萧、留(3)。
(1)悼惠王:即齐悼惠王刘肥。(2)蕲(qí):县名。在今安徽宿县南。(3)竹邑:邑名。在今安徽宿县北。相:县名。在今安徽淮阳市西北。留:县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参功,凡下二国(1),县百二十二;得王二人(2),相三人(3),将军六人(4),大莫嚣、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5)。
(1)二国:指魏与齐,(2)王二人:指魏豹、田广。(3)相三人:指夏说、田光、许章,(4)将军六人:指李由、王襄、戚公、龙且、周兰、田既。(5)大莫嚣:《史记》作“大莫敖”,战国时楚之卿号。时近战国,故有令尹、莫敖之官或号。
孝惠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1),参尽召长老诸先生(2),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3),善治黄老言(4),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5),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1)富于春秋:谓年轻。(2)长老诸先生:有蒯通、东廓先生、梁石君等,见《蒯通传》。(3)胶西:郡名。治高密(在今山东高密西)。(4)黄老言:指道家的学说。(5)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老子》五十七章有“我好静而民自正”句。
萧何薨,参闻之,告舍人趣(促)治行(1),“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嘱)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2),慎勿扰也(3)。”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好人安所容乎?吾是以先之。”
(1)舍人:王公贵族的门客。治行:整理行装。(2)狱市:指刑狱与集市。寄:托也。(3)慎勿扰:意谓谨慎稳当而不可粗暴干扰,以免出岔子。
始参微时(1),与萧何善,及为宰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2),一遵何之约束。择郡国吏长大(3),讷于文辞,谨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4)。吏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辄斥去之。日夜饮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5),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6),度之欲有言(7),复饮酒,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1)微时:微贱之时。(2)举事:犹言行事。(3)长大:指年令长大。(4)丞相史:丞相的属官。(5)不事事:言不办丞相之事。(6)醇酒:味道浓厚的美酒。(7)之:犹其。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1),无如何(2),乃请参游后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3)。乃反取酒张坐饮(4),大歌呼与相和。
(1)从吏:常随从之吏。(2)无如何:意谓不能制止。(3)幸:希望。按:查办。(4)张坐饮:张设坐席而饮。
参见人之有细过(1),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1)细过:小的过失。
参子窋为中大夫(1)。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钦)(2)?”乃谓窋曰:“女(汝)归,试私从容问乃父曰:‘高帝新弃群臣(3),帝富于春秋,君为相国,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然无言吾告女(汝)也。”窋既洗沐归(4),时间(5),自从其所谏参(6)。参怒而答之二百(7),曰:“趣(促)入侍,天下事非乃所当言也(8)。”至朝时,帝让参曰(9):“与窋胡治乎(10)?乃者我使谏君也(11)。”参免冠谢曰(12):“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皇帝(13)?”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参曰:“陛下观参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皇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14),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1)中大夫:官名。掌议论,属郎中令。(2)岂少朕欤:难道嫌我年轻吗?(3)高帝新弃群臣:谓高帝去世不久。是一种讳言。(4)洗沐:谓休假。汉时官吏五天一休假,料理私生活,如洗澡、梳理头发。(5)时:犹伺。间:空隙。(6)自从其所:犹言自出其意。(7)笞:杖击或鞭打。(8)乃:你。(9)让:责备。(10)与窋胡治:犹言与窋何干。意谓与窋无关。胡:何也。治:为也。(11)乃者:那时。(12)免冠:脱帽,古人免冠以示谢罪。(13)孰与:何如。(14)垂拱:垂衣拱手。不干什么事之意。
参为相国三年,薨,谥曰懿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1);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2),民以宁壹。”
(1)讲若画一:和协整齐如一。讲:颜注“讲,和也。”(2)载其清靖:谓行其清静之治。载:行也。靖:安定。
窋嗣侯,高后时至御史大夫。传国至曾孙襄,武帝时为将军,击匈奴,薨。子宗嗣,有罪,完为城旦(1)。至哀帝时,乃封参玄孙之孙本始为平阳侯(2),二千户,王莽时薨。子宏嗣(3),建武中先降河北(4),封平阳侯。至今八侯(5)。
(1)完:古时一种较轻的刑罚。城旦:罚作城御寇四岁刑。(2)孙本始:钱大昕据《功臣表》指出本始乃曹参之玄孙之玄孙。此“孙”字上脱一“玄”字。(3)嗣:王先谦据《表》“建武二年,侯宏嗣,以本始子举兵佐军,绍封”之文,以为“嗣”字,当在下文“封平阳侯”之上。(4)建武:东汉光武帝年号(公元25——55年)。(5)今:指班固之世。
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1),当时录录未有奇节(2)。汉兴,依日月之末光(3),何以信谨守管钥,参与韩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4),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1)刀笔吏:指办理文书的小吏。
(2)录录:同“碌碌”,平庸。
(3)依日月之末光:意渭适值汉初兴的时机。
(4)位冠:谓居于首位。
&萧何,沛人也(1)。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2)。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徭)咸阳,吏皆送奉(俸)钱三(3),何独以五(4)。秦御史监郡者(5),与从事辨(办)之(6)。何乃给泗水卒史事(7),第一(8)。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9),得毋行。
(1)沛:县名。今江苏沛县。(2)文毋害:谓精通律令文而不深刻害人。主吏椽:县令的属吏。(3)送奉钱三:谓送俸钱的十分之三为赆。奉:同“俸”。(4)以五:以俸钱的十分之五为赆。(5)监郡:监察郡县。(6)从事:御史的属官。(7)泗水:郡名。治相县(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卒史:小吏。(8)第一:谓考核成绩最好。(9)固请:坚决辞谢之意。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1),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臧(藏)之。(2)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1)丞:官名。长官的助手。(2)丞相御史:指丞相与御史大夫两府。
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1)。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约:“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拒)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2)?”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3)。语曰‘天汉’(4),其称甚美。夫能屈于一人之下,而信(伸)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入,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5)。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语在《信传》。
(1)谢之得解:谓向其认错才得以和解。(2)愈:胜也。(3)咎:灾祸。(4)天汉:大河。(5)进:推荐之意。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1)。为令约束(2),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3);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4)。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尝兴关中卒(5),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1)栋阳: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2)为令:《史记》作“为法令”,文义较明。(3)可许以从事:谓准许其奏请,依从其行事。(4)以闻:谓将所办之事汇报。(5)兴:征发。
汉三年,与项羽相距(拒)京、索间(1),上数使使劳苦丞相(2)。鲍生谓何曰:“今王暴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3),上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悦)。
(1)京:县名。在今河南荥阳南。索: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2)劳苦:慰劳。(3)胜兵:言能够当兵。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1),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披)坚执兵(2),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3),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4);至如萧何,发纵(踪)指示,功人也(5)。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商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君臣后皆莫敢言。
(1)酂:县名。在今湖北均县东南。(2)披坚执兵:披着铠甲,执着武器。(3)顾:犹反。(4)功狗:谓猎狗之功。(5)功人:谓指挥打猎的人之功。
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挠功臣多封何(1),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2),进曰:“群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拒)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3),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现)粮(4),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亲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5),入朝不趋(6)。上曰:“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待鄂君乃得明。”于是因鄂秋故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封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徭)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7)”。
(1)桡:屈也。这里是委屈之意。(2)关内侯:秦爵名。第十九级。(3)跳身:轻身走出。(4)无现粮:谓缺粮。(5)赐带剑履上殿:古时上殿朝见皇帝,必须解剑脱鞋。赐带剑履上殿,是特殊优待。(6)不趋:不俯身快走。(7)赢:犹多。
陈稀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语在《信传》。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1)。诸君皆贺,召平独吊(2)。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东陵瓜”,从召平始也。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3),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悦)。
(1)卫:护卫。(2)吊:吊丧,这里是表示悲伤之意。(4)淮阴:指淮阴侯韩信。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1),悉所有佐军(2),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孜孜得民和(3)。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4)?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悦)。
(1)拊循:抚慰,勉励。(2)尽所有:谓以全部物资。(3)胡:何也。(4)贳貣:赊贷,乞求。自污:谓自己败坏声名。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1),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2)!”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3)。”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4),弃(5),愿令民得入田(6),毋收稿为兽食(7)。”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8),为请吾苑!”乃下何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9),前问曰:“相国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10),有善归主,有恶自予。今相国多受贾竖金,为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拒)楚数岁,陈豨、黥布反时,陛下自将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11)。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夫李斯之分过(12),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上不择(13)。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14)。上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1)道遮行:拦路。(2)利民:谓夺利于民。(3)谢:这里是谢罪之意。(4)上林:上林苑。(5)弃:荒芜之意。(6)田:谓种田。(7)稿:禾杆。(8)贾人:商人。(9)王卫尉:卫尉王氏,不知其名。(10)秦皇帝:指秦始皇。
(11)摇足:变动之意。(12)分过:分担过错。(13)怿(yì):喜悦。(14)徒跣:光着脚,表示认罪。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1),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2)!”
(1)百岁:谓死。讳死的说法。(2)恨:这里是遗憾之意。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僻)处,为家不治垣屋(1)。曰:“令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1)垣屋:围墙。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子禄嗣,薨,无子。高后乃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力筑阳侯(1)。孝文元年,罢同,更封延为酂侯。薨,子遗嗣。薨,无子。文帝复以遗弟则嗣,有罪免。景帝二年,制诏御史:“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2)。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其以武阳县户二千封何孙嘉为列侯(3)。”嘉,则弟也。薨,子胜嗣,后有罪免。武帝元狩中(4),复下诏御史:“以酂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孙庆为酂侯,布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也。”庆,则子也。薨,子寿成嗣,坐为太常牺牲瘦免(5)。宣帝时,诏丞相御史求问萧相国后在者,得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复下诏以酂户二千封建世为酂侯。传子至孙获,坐使奴杀人减死论。成帝时,复封何玄孙之子南■长喜为酂侯(6)。传子至曾孙,王莽败乃绝。
(1)筑阳:县名。在今湖北谷城。(2)为:经营之意。(3)武阳县:在今四川彭山县东。(4)元狩:武帝年号(前122——前117)。(5)太常:官名。掌宗庙礼仪。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等。(6)南■长喜:南■县(在今河北巨鹿县北)县长萧喜。
曹参,沛人也。秦时为狱掾(1),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2)。高祖为沛公也,参以中涓从(3)。击胡陵、方与(4),攻秦监公军(5),大破之。东下薛(6),击泗水守军薛郭西(7)。复攻胡陵,取之。徒守方与。方与反为魏(8),击之。丰反为魏(9),攻之。赐爵七大夫(10)。北击司马欣军砀东(11),取狐父、祁善置(12)。又攻下邑以西(13),至虞(14),击秦将章邯车骑(15)。攻辕戚及亢父(16),先登。迁为五大夫(17)。北救东阿(18),击章邯军,陷陈(阵),追至濮阳(19)。攻定陶(20),取临济(21)。南救雍丘(22),击李由军(23),破之,杀李由,虏秦候一人(24)。章邯破杀项梁也,沛公与项羽引兵而东。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25),将砀郡兵。于是乃封参执帛(26),号曰建成君。迁为戚公(27),属砀郡。
(1)狱掾:掌管刑狱的小吏。(2)豪吏:有一定的地位和声望的官吏。(3)中涓:侍从之臣。(4)胡陵:县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南。方与:县名。在今山东鱼台县西。(5)监公:监泗水郡的御史,名平,“公”乃尊称。参考《高帝纪》与《夏侯婴传》。(6)薛:县名。在今山东微山县东北。(7)泗水:郡名。治胡县(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守军:郡守所率之军。(8)魏:指秦末魏王魏咎。(9)丰:邑名。在今江苏丰县。(10)七大夫:秦爵名,第七级。 (11)司马欣:秦将,后降于项羽。砀:县名。 在今安徽砀山县。(12)狐父:邑名。在今安徽砀山县南。祁:邑名。在今安徽砀山县西北。善置:驿站名,属于祁。(13)下邑:县名。在今安徽 砀山县东。(14)虞:县名。在今河南虞城县北。(15)章邯:秦将,后投 降于项羽。(16)辕戚:《史记》作“爱戚”,县名。在今山东嘉祥县南。亢父:县名。在今山东济宁市南。(17)五大夫:秦爵名,第五级。(18)东 阿:邑名。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之阿城镇。(19)濮阳:县名。在今河南 濮阳县西南。(20)定陶:县名。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21)临济:县名。在今河南封丘县东。(22)雍丘:县名。在今河南杞县。(23)李由: 秦三川郡守,李斯之子。(24)候:即军候,武职名。(25)砀郡:郡治砀 县(在今安徽砀山县南)。(26)执帛:战国时楚国的爵名。(27)戚公:戚县的县令。
其后从攻东郡尉军(1),破之成武南(2)。击王离军成阳南,又攻杠里(3),大破之。追北(4),西至开封(5),击赵贲军(6),破之,围赵贲开封城中。西击秦将杨熊军于曲遇(7),破之,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8)。迁为执珪(9)。从西攻阳武(10),下辕辕、缑氏(11),绝河津(12)。击赵责军尸北(13),破之。从南攻犨(14),与南阳守战阳城郭东(15),陷陈(阵),取宛(16),虏,定南阳郡。从西攻武关、峣关(17),取之。前攻秦军蓝田南(18),又夜击其北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破秦。
(1)东郡:郡治濮阳(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尉:郡尉。(2)王离:秦将,王剪之孙。成阳:县名。今山东菏泽东北。(3)杠里:邑名。地点不详。(4)追北:追击败军。(5)开封: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南。(6)赵贲(bēn):秦将。(7)曲遇:邑名。在今河南中牟县西。(8)司马:武职名。御史:官名。主管纠察。(9)执珪:战国时楚国最高的爵名。(10)阳武:县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11)辕:邑名。在河南偃师县东南。缑(gōu)氏:县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12)河津:黄河渡口。这里指平阴津,在今河南孟津县东。(13)尸:尸乡。在今河南偃师县西。(14)■(chóu):县名。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15)南阳:郡名。治宛县(在今河南南阳市)。(zhi):吕。阳城:县名,在今河南方城县。(16)宛:县名,在今河南南阳市。(17)武关:关名,在今陕西商南县东南。峣关:又名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18)蓝田:县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
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1),迁为将军。从还定三秦(2),攻下辨、故道、雍、(3)。击章平军于好畤南(4),破之,围好颭,取壤乡(5)。击三秦军壤东及高栎(6),破之。复围章平,平出好峙走。因击赵贲、内史保军(7),破之。东取咸阳,更名曰新城。参将兵守景陵二十三日(8),三秦使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赐食邑于宁秦(9)。以将军引兵围章邯废丘(10);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11)。至河内(12),下修武(13),度(渡)围津(14),东击龙且、项佗定陶(15),破之。东取肠、萧、彭城(16)。击项籍军,汉军大败走。参以中尉围取雍丘。王武反于外黄(17),程处反于燕(18),往击,尽破之。柱天侯反于衍氏(19),进破取衍氏。击羽婴于昆阳(20),追至叶(21)。还攻武强(22),因至荥阳(23)。参自汉中为将军中尉,从击诸侯及项王,败,还至荥阳(24)。
(1)汉中:郡名。治南郑(在今陕西汉中市东)。(2)三秦:指项羽在分封于关中地区的雍、塞、翟三个王国。(3)下辨:县名。在今甘肃成县西北。故道: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两南。雍:县名。在今陕西凤翔县南。(tái):县名。在今陕西武功县西。(4)好畤(zhì):县名。在今陕西乾县东。(5)壤乡:乡名。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6)高栎:乡名。在壤乡附近。(7)内史:官名。此是雍王国的内史。保:人名。(8)景陵:有说是县名,地点不明。(9)宁秦:汉高帝八年改名华阴,县名。在今陕西华阴县东。
(10)废丘:县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南。(11)临晋关:又称蒲津关。在今陕西大荔县东,黄河西岸。(12)河内:地区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豫、冀、晋三省相接的一片地区。(13)修武:县名。在今河南获嘉县。
(14)围津:又称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东北。(15)龙且(jū):齐人,项羽部将。(16)萧:县名。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彭城:县名。在今江苏徐州市。(17)王武:汉将。外黄:县名。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南。(18)程处:汉将。燕:县名。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19)衍氏:邑名。在今河南郑州市北。(20)昆阳:县名。在今河南叶县。(21)叶:县名。在今河南叶县西南。(22)武强:县名。在今河南郑州市东北。(23)荥阳:县名。在今河南荥阳县。(24)还至荥阳:《史记》在此句下有“凡二岁”三字。
汉二年,拜为假左丞相(1),入屯兵关中。月余,魏王豹反(2),以假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孙遫东张(3),大破之。因攻安邑(4),得魏将王襄。击魏工于曲阳(5),追至东垣(6),生获魏王豹。取平阳(7),得豹母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县。赐食邑平阳。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于邬东(8),大破之,斩夏说。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9),击成安君陈余,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公于邬城中。戚公出走,追斩之。乃引兵诣汉王在所。韩信已破赵,为相国,东击齐,参以左丞相属焉。攻破齐历下军(10),遂取临淄(11)。还定济北郡(12),收著、漯阴、平原、鬲、卢(13)。已而从韩信击龙且军于上假密(14),大破之,斩龙且,虏亚将周兰(15)。定齐郡,凡得七十县。得故齐王田广相田光,其守相许章,及故将军田既。韩信立为齐王,引兵东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
(1)假:古时代理或暂设的职务称“假”。(2)魏王豹:魏豹,魏国贵族的后裔。(3)韩信:即淮阴侯韩信。东张:邑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北。(4)安邑:县名。在今山西夏县西北。(5)曲阳:邑名。可能在曲沃之阳,在今山西曲沃县南。(6)东垣:即垣县。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7)平阳:县名。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8)夏说:原是陈余为代王时的代相国。邬:县名。在今山西介休县东北。(9)井陉:县名。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
(10)历下:邑名。在今山东济南市西。(11)临淄:县名。在今山东临淄县北。(12)济北郡:郡治博阳(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13)著:县名。在今山东济阳县西。漯阴:县名。在今山东禹城东。平原:县名。在今山东平原县南。鬲(gé):县名。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南。卢:县名。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14)上假密:即高密,县名。在今山东高密县西。(15)亚将:次将。
汉王即皇帝位,韩信徙为楚王,参归相印焉。高祖以长子肥为齐王(1),而以参为相国。高祖六年,与诸侯剖符(2),赐参爵列侯,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世世勿绝。
(1)肥:即齐悼惠王刘肥,刘邦长子。(2)剖符:将符分为两半,朝廷与受封者各执一半,以为信物。
参以齐相国击陈稀将张春,破之。黥布反,参从悼惠王将车骑十二万(1),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南至蕲(2),还定竹邑、相、萧、留(3)。
(1)悼惠王:即齐悼惠王刘肥。(2)蕲(qí):县名。在今安徽宿县南。(3)竹邑:邑名。在今安徽宿县北。相:县名。在今安徽淮阳市西北。留:县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参功,凡下二国(1),县百二十二;得王二人(2),相三人(3),将军六人(4),大莫嚣、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5)。
(1)二国:指魏与齐,(2)王二人:指魏豹、田广。(3)相三人:指夏说、田光、许章,(4)将军六人:指李由、王襄、戚公、龙且、周兰、田既。(5)大莫嚣:《史记》作“大莫敖”,战国时楚之卿号。时近战国,故有令尹、莫敖之官或号。
孝惠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1),参尽召长老诸先生(2),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3),善治黄老言(4),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5),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1)富于春秋:谓年轻。(2)长老诸先生:有蒯通、东廓先生、梁石君等,见《蒯通传》。(3)胶西:郡名。治高密(在今山东高密西)。(4)黄老言:指道家的学说。(5)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老子》五十七章有“我好静而民自正”句。
萧何薨,参闻之,告舍人趣(促)治行(1),“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嘱)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2),慎勿扰也(3)。”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好人安所容乎?吾是以先之。”
(1)舍人:王公贵族的门客。治行:整理行装。(2)狱市:指刑狱与集市。寄:托也。(3)慎勿扰:意谓谨慎稳当而不可粗暴干扰,以免出岔子。
始参微时(1),与萧何善,及为宰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2),一遵何之约束。择郡国吏长大(3),讷于文辞,谨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4)。吏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辄斥去之。日夜饮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5),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6),度之欲有言(7),复饮酒,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1)微时:微贱之时。(2)举事:犹言行事。(3)长大:指年令长大。(4)丞相史:丞相的属官。(5)不事事:言不办丞相之事。(6)醇酒:味道浓厚的美酒。(7)之:犹其。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1),无如何(2),乃请参游后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3)。乃反取酒张坐饮(4),大歌呼与相和。
(1)从吏:常随从之吏。(2)无如何:意谓不能制止。(3)幸:希望。按:查办。(4)张坐饮:张设坐席而饮。
参见人之有细过(1),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1)细过:小的过失。
参子窋为中大夫(1)。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钦)(2)?”乃谓窋曰:“女(汝)归,试私从容问乃父曰:‘高帝新弃群臣(3),帝富于春秋,君为相国,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然无言吾告女(汝)也。”窋既洗沐归(4),时间(5),自从其所谏参(6)。参怒而答之二百(7),曰:“趣(促)入侍,天下事非乃所当言也(8)。”至朝时,帝让参曰(9):“与窋胡治乎(10)?乃者我使谏君也(11)。”参免冠谢曰(12):“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皇帝(13)?”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参曰:“陛下观参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皇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14),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1)中大夫:官名。掌议论,属郎中令。(2)岂少朕欤:难道嫌我年轻吗?(3)高帝新弃群臣:谓高帝去世不久。是一种讳言。(4)洗沐:谓休假。汉时官吏五天一休假,料理私生活,如洗澡、梳理头发。(5)时:犹伺。间:空隙。(6)自从其所:犹言自出其意。(7)笞:杖击或鞭打。(8)乃:你。(9)让:责备。(10)与窋胡治:犹言与窋何干。意谓与窋无关。胡:何也。治:为也。(11)乃者:那时。(12)免冠:脱帽,古人免冠以示谢罪。(13)孰与:何如。(14)垂拱:垂衣拱手。不干什么事之意。
参为相国三年,薨,谥曰懿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1);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2),民以宁壹。”
(1)讲若画一:和协整齐如一。讲:颜注“讲,和也。”(2)载其清靖:谓行其清静之治。载:行也。靖:安定。
窋嗣侯,高后时至御史大夫。传国至曾孙襄,武帝时为将军,击匈奴,薨。子宗嗣,有罪,完为城旦(1)。至哀帝时,乃封参玄孙之孙本始为平阳侯(2),二千户,王莽时薨。子宏嗣(3),建武中先降河北(4),封平阳侯。至今八侯(5)。
(1)完:古时一种较轻的刑罚。城旦:罚作城御寇四岁刑。(2)孙本始:钱大昕据《功臣表》指出本始乃曹参之玄孙之玄孙。此“孙”字上脱一“玄”字。(3)嗣:王先谦据《表》“建武二年,侯宏嗣,以本始子举兵佐军,绍封”之文,以为“嗣”字,当在下文“封平阳侯”之上。(4)建武:东汉光武帝年号(公元25——55年)。(5)今:指班固之世。
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1),当时录录未有奇节(2)。汉兴,依日月之末光(3),何以信谨守管钥,参与韩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4),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1)刀笔吏:指办理文书的小吏。
(2)录录:同“碌碌”,平庸。
(3)依日月之末光:意渭适值汉初兴的时机。
(4)位冠:谓居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