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取益州和争荆州
刘焉、刘璋在益州
刘备取得荆州四郡,初步站住了脚步,但形势仍是很困难的。诸葛亮后来曾形容在荆州时的形势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三国志·蜀志·法正传》)而且取得荆州,只是实现了刘备雄图的第一步。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方略,是要“跨有荆、益”。现在已占有荆州,第二步就该跨据益州了。
这时,刘焉,刘璋父子统治益州已二十来年。灵帝时,刘焉历任刺史、太守、宗正、太常。他曾向灵帝建议,选派清名重流到地方上去当州牧,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他原来希望到交址去。后来听侍中董扶说:“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三国志·蜀志·刘焉传》),便改求益州。刘焉在当时也属于“海内清名之士”(《三国志·蜀志·刘焉传》注引《续汉书》),又是皇家宗室。益州上层人士对于他当州牧是欢迎的。广汉人侍中董扶,巴西人太仓令赵韪都去官随刘焉回益州。刘焉走到荆州时,益州人马相、赵祗领导益州人民起义,自号黄巾,旬月之间,攻杀益州刺史郤俭,连破广汉、蜀郡、犍为三郡,有众万余。益州从事贾龙率家兵攻破黄巾军,迎刘焉到益州。
刘焉到益州后,与当地豪族关系紧张。他杀豪族王咸、李权等十余人,欲以立威,但结果适得其反。犍为太守任歧和迎接刘焉入蜀的贾龙,都起兵反对他。任歧和贾龙都是蜀郡人。任歧、贾龙都被刘焉打败杀死,刘焉也失去了益州人对他的支持。
赵韪原是跟随刘焉入蜀的。刘焉死,他以益州大吏的身份推荐刘璋为益州刺史。但后来赵韪也因反对刘璋而被杀。
汉末以来,很多北方人流入益州。这些流人与益州土著之间难免有些矛盾。刘焉、刘璋曾利用流人势力来抑制益州豪族。据《英雄记》记载:“先是,南阳、三辅入流入益州数万家,(璋)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人侵暴旧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阙,益州颇怨。赵韪素得人心,璋委任之。韪因民怨谋叛,乃厚赂荆州请和。阴结州中大姓,与俱起兵还击璋。蜀郡、广汉、犍为皆应韪。璋驰入成都城守。东州人畏韪,咸同心并力助璋,皆殊死战,遂破反者,进攻韪于江州。韪将庞乐、李异反杀韪军,斩韪。”(《三国志·蜀志·刘二牧传》注引)
益州豪族大姓对刘璋不满,时思叛乱。刘璋暗弱,缺乏明断,不能控制局势。在刘备入益州前,益州的形势就是这样。
刘备取成都
曹操吞并荆州、江南的计划受挫以后,乃改而谋取关中。建安十六年,曹操声称要付伐张鲁,进兵汉中。明眼人都会看出这是欲盖弥彰,因为当时占据关中的是韩遂、马超。如进兵汉中,关中是必经之路。不先取韩遂、马超,是不能进兵汉中的。韩遂、马超是知道曹操的意图的,遂联合起来,反对曹操。
曹操进兵关中,用计离间马超、韩遂,大破关中诸军,韩遂、马超逃往凉州。曹操遂占有关中,留夏侯渊屯长安。之后,曹操并不急于进攻汉中,反而于建安十七年和十九年两次出兵东征孙权。只是在东征无功后,才于建安二十年进攻汉中。
建安十六年曹操声称进攻汉中,对益州豪族阴谋反对刘璋却有大用处。他们抓住这个机会,要把刘备引进益州来,达到驱逐刘璋的目的。刘璋的别驾从事张松对他说:“刘豫州(指刘备),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刘璋听了张松的话,派法正去荆州请刘备带兵入蜀征伐张鲁。刘备当然求之不得,遂安排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守荆州,自己带领庞统、黄忠等入蜀。庞统,当时被称作“风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
刘备到涪(今四川绵阳境),刘璋来会。张松、法正、庞统都劝刘备在会上袭取刘璋。刘备不肯,说:“此大事,不可仓卒”。(《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自己是被请来的,没有助人讨张鲁,先把主人杀掉,这是丧失人心的事。为收一时之利而失掉人心,刘备不干。刘璋盛情接待刘备,给兵给饷,使他北讨张鲁。
刘备北到葭萌关(今四川昭化南)。但他没有进兵去讨张鲁,而是按兵不动,“厚树恩德,以收众心”(《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建安十七年,曹操征孙权,孙权向刘备求救。刘备要赶回荆州,请刘璋助兵助饷。但这次,刘璋却很冷漠,给兵给饷不及刘备希望的一半。
张松听说刘备要回荆州,忙写信给刘备:“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张松的哥哥广汉太守张肃知道了这事,报告给刘璋。刘璋杀掉张松,下令各关城防范刘备。刘备到蜀经年,已得到益州一些人的支持。现在又得到曲在刘璋的借口,便回师进攻成都。诸葛亮在荆州得到消息后,留关羽守荆州,亲率张飞、赵云入蜀,攻下白帝、江州(今重庆)、江阳(今泸州),与刘备合围成都。建安十九年,刘璋降。
汉中是益州北方门户,对取得益州的刘备来说,汉中是必争之地。汉中也是关中长安的屏障,曹操也要争汉中。建安二十年,曹操征张鲁。
刘备取汉中
张鲁在汉中已二十多年。他利用宗教在汉中进行统治。他信奉的宗教,叫“五斗米道”,因信教的人都要出五斗米,所以就称五斗米道了。《后汉书·刘焉传》称张鲁“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三国志·魏志·张鲁传》,鹤作鸪)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陵传子衡,衡传张鲁。”(《三国志·张鲁传》略同)五斗米道,是道教天师道的一支。东汉后期兴起的道教,最早的传播地大约是青、徐各州的滨海地区①。自汉至南北朝,天师道之传布多与此滨海地区有关系。张鲁一家原是“沛国丰人也”(《三国志·魏志·张鲁传》)。张陵到蜀,乃是客居。丰沛离东海不远,张鲁一家的五斗米道是从东方带去的。
张鲁原任刘焉督义司马。刘焉派张鲁和别部司马张脩将兵入汉中,攻杀汉中太守而占有其地。后来张鲁又杀了张脩①。刘璋以张鲁不顺,尽杀其母及家室。张鲁遂脱离刘璋,割据汉中。
张鲁在汉中的统治,只设宗教职,称祭酒、大祭酒,不置官吏。《三国志·魏志·张鲁传》载:“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农民受剥削,生活普遍贫困,他们的理想,就是平均主义,只求生活上都能过得去。张鲁义舍,义米肉,是符合农民要求的。不置长吏,少些官吏,农民所受的剥削是会相对地减轻些的。因此,农民对张鲁的统治,是“便乐之”的。
曹操自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出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征张鲁,张鲁降。曹操以夏侯渊为征西将军,留守汉中。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进兵汉中,与夏侯渊相持经年。二十四年正月,刘备部将黄忠大破渊军于定军山,并斩渊。曹操率兵争汉中。刘备据险固守不战。曹操军攻不能取,战士多逃亡,曹操不得已放弃汉中,五月撤军东归。刘备遂占有汉中。这年七月,刘备自立为汉中王。
这时,是刘备最盛的时期。他东边占有荆州,西边占有益州,北边占有汉中,完全实现了《隆中对》所说的跨有荆、益的形势。
刘孙失和与荆州之争
诸葛亮入蜀后,留关羽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间,关羽以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率大军攻曹仁于樊城。曹仁派于禁、庞德屯樊北,与樊城为犄角之势。八月间,大霖雨汉水泛滥,于禁等七军被淹。于禁等登高避水。关羽乘大船进攻。于禁降,庞德被擒,不降而死。樊城发发可危。陆浑人民杀县吏,南附关羽,关羽皆加官号,给兵,使扰乱曹军后方。有的记载说:这时,自许以南,往往遥应关羽。关羽威震华夏,曹操曾一度考虑徒许都以避其锋。
关羽是三国名将,当时人称关羽、张飞为“万人敌”。但此人孤高自傲,孙权曾遣使为子求婚于羽女,但关羽“辱骂其使,不许婚”(《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注引《典略》)。关羽在荆州违背了诸葛亮《隆中对》中“结好孙权”的策略。关羽出兵攻樊城,留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关羽的主要助手,但《关羽传》中称他们“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在当时的曹、刘、孙三角形势中,只有刘、孙联合,才能敌得住曹的压力,才能存在。曹操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比刘、孙任何一方大得多,刘、孙不联合就敌不住。刘、孙两方面的有识之士,对此也是都有认识的。诸葛亮、鲁肃在这方面是代表人物。刘备,孙权也都能这样作。
但在刘、孙联合中,荆州问题始终是个疙瘩。赤壁之战后,围绕着借荆州的问题孙、刘之间发生了争斗。孙权给陆逊的一封信中,曾评论鲁肃:“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三国志·吴志·鲁肃传》)鲁肃索荆州时责备关羽说:“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同上)孙权、鲁肃所说的借地,借的是江北江陵南郡。赤壁战后,曹操留曹仁守江陵。周瑜围江陵经年,到建安十四年,曹仁弃江陵走,周瑜取得江陵,“权以瑜为南郡太守”(《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次年,周瑜死,鲁肃代瑜领兵,以程普领南郡太守,鲁肃、程普俱屯江陵。鲁肃劝孙权以江陵即南郡借刘备,鲁肃改屯陆口,程普改领江夏太守。孙权以荆州借刘备,借的就是江陵南郡,并不是刘备占有的荆州都是孙权借给的。刘备取得益州后,建安二十年,孙权曾与刘备争荆州,结果两家妥协,中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刘备。孙权以南郡换取了长沙、江夏、桂阳。按理借荆州这问题也该解决了,但孙权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等机会要夺占刘备的全份荆州,这已不是还和借的问题了,而是要占有荆州的问题了。
荆州问题的纠缠,并不是借与还的道义问题,而是军事形势上的实质性的斗争。荆州在谁手里,军事上的地理优胜条件就掌握在谁手里。荆州对于蜀汉进取中原,极为重要,对于孙吴保卫江东也是非常重要。荆州为军家必争的要区,刘、孙在荆州问题上的难以和解,是客观形势所造成的。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间,关羽大军北上攻樊,后方江陵、公安空虚。这是孙权夺荆州的好机会。
鲁肃死后,吕蒙接替鲁肃屯陆口。关羽北攻樊,吕蒙上疏孙权说:“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吕蒙遂假称病重,孙权也明令召吕蒙回建业治病。关羽信以为真,把留在江陵、公安的军队调出一部分赴襄阳。
孙权得到消息,即令吕蒙进兵。吕蒙到寻阳(今江西九江)把精兵埋伏在船仓里,伪装商人船只,昼夜兼行,遂到南郡。士仁、麋芳不战而降。关羽战士家属,尽在江陵,吕蒙都好生款待,问所不足,疾病给医药,饥寒赐衣粮。关羽听得江陵被孙权偷袭,从前线撤回。将士听到家中平安,生活很好,都不愿跟关羽打仗。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败走麦城,至漳乡(今湖北荆门西),被孙权军队擒获,杀死,孙权取得荆州。孙权在偷袭荆州前,已与曹操暗中联络。孙权遣使向曹操称臣。曹操并没有作皇帝,孙权上书称臣,弄得曹操对人说:“是儿欲踞吾著火炉上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魏略》语)取荆州后,曹操以天子名义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死,子曹丕继承魏王位。这年十月,曹丕作了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消息传到成都,刘备以献帝已遇害,于次年四月(221 )也即皇帝位于成都,改元章武。史称蜀国为蜀汉。
章武元年(221),刘备率师伐吴,与孙权争夺荆州。刘备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诸军,自己亲率大军自江南缘山截岭,树栅连营军于夷道猇亭(今湖北宜昌北)。孙、刘两军相峙数月,最后,陆逊以火攻,烧刘军营,连破四十余营,大败刘军。刘备夜遁,逃归白帝(今四川奉节)。
与孙权争荆州,刘备部下有不同意见。赵云就是不主张争荆州的,他对刘备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付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诸葛亮只于军败之后,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三国志·蜀志·法正传》)看来诸葛亮也是不同意代吴的。刘备的失败,就连魏帝曹丕也有所预料,《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载:“帝(曹丕)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从地理形势看,从巫到夷道猇亭,约三百里,从秭归到夷道猇亭,不过百余里,所谓“连营七百余里”,不知如何算法。陆逊以火攻取胜,亦不知如何攻法。这些,旧史都不能详。
为了争荆州,孙权曾与曹操联络,上书称臣,并接受曹操的封爵,这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客观形势是,吴、蜀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强敌——曹魏,唇亡齿寒,吴、蜀重修联盟,才是图存的必然决策。于是,在吴、蜀打了一大规模的战役后,孙权遣使臣到白帝向刘备求和。刘备到此已无力量与孙权争荆州,也就接受孙权和议。222年,孙权与曹魏绝。223年,刘备死。诸葛亮继续执行东和孙吴的方略。229年,孙权即皇帝位,国号吴,建都建业(今南京),改元黄龙。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稳定。
①参看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区之关系》,原刊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三本第四分册,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寅恪文集》之二《金明馆丛稿初编》。
①《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熹平中,妖贼大起,……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脩。…后角被诛,脩亦亡。及鲁在汉中,因其民信奉脩,遂增饰之。”所记与《三国志·魏志·张鲁传》、《后汉书·刘焉传》皆不同。裴松之认为:“张脩应是张衡,非《典略》之失,则传写之误。”
刘焉、刘璋在益州
刘备取得荆州四郡,初步站住了脚步,但形势仍是很困难的。诸葛亮后来曾形容在荆州时的形势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三国志·蜀志·法正传》)而且取得荆州,只是实现了刘备雄图的第一步。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方略,是要“跨有荆、益”。现在已占有荆州,第二步就该跨据益州了。
这时,刘焉,刘璋父子统治益州已二十来年。灵帝时,刘焉历任刺史、太守、宗正、太常。他曾向灵帝建议,选派清名重流到地方上去当州牧,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他原来希望到交址去。后来听侍中董扶说:“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三国志·蜀志·刘焉传》),便改求益州。刘焉在当时也属于“海内清名之士”(《三国志·蜀志·刘焉传》注引《续汉书》),又是皇家宗室。益州上层人士对于他当州牧是欢迎的。广汉人侍中董扶,巴西人太仓令赵韪都去官随刘焉回益州。刘焉走到荆州时,益州人马相、赵祗领导益州人民起义,自号黄巾,旬月之间,攻杀益州刺史郤俭,连破广汉、蜀郡、犍为三郡,有众万余。益州从事贾龙率家兵攻破黄巾军,迎刘焉到益州。
刘焉到益州后,与当地豪族关系紧张。他杀豪族王咸、李权等十余人,欲以立威,但结果适得其反。犍为太守任歧和迎接刘焉入蜀的贾龙,都起兵反对他。任歧和贾龙都是蜀郡人。任歧、贾龙都被刘焉打败杀死,刘焉也失去了益州人对他的支持。
赵韪原是跟随刘焉入蜀的。刘焉死,他以益州大吏的身份推荐刘璋为益州刺史。但后来赵韪也因反对刘璋而被杀。
汉末以来,很多北方人流入益州。这些流人与益州土著之间难免有些矛盾。刘焉、刘璋曾利用流人势力来抑制益州豪族。据《英雄记》记载:“先是,南阳、三辅入流入益州数万家,(璋)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人侵暴旧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阙,益州颇怨。赵韪素得人心,璋委任之。韪因民怨谋叛,乃厚赂荆州请和。阴结州中大姓,与俱起兵还击璋。蜀郡、广汉、犍为皆应韪。璋驰入成都城守。东州人畏韪,咸同心并力助璋,皆殊死战,遂破反者,进攻韪于江州。韪将庞乐、李异反杀韪军,斩韪。”(《三国志·蜀志·刘二牧传》注引)
益州豪族大姓对刘璋不满,时思叛乱。刘璋暗弱,缺乏明断,不能控制局势。在刘备入益州前,益州的形势就是这样。
刘备取成都
曹操吞并荆州、江南的计划受挫以后,乃改而谋取关中。建安十六年,曹操声称要付伐张鲁,进兵汉中。明眼人都会看出这是欲盖弥彰,因为当时占据关中的是韩遂、马超。如进兵汉中,关中是必经之路。不先取韩遂、马超,是不能进兵汉中的。韩遂、马超是知道曹操的意图的,遂联合起来,反对曹操。
曹操进兵关中,用计离间马超、韩遂,大破关中诸军,韩遂、马超逃往凉州。曹操遂占有关中,留夏侯渊屯长安。之后,曹操并不急于进攻汉中,反而于建安十七年和十九年两次出兵东征孙权。只是在东征无功后,才于建安二十年进攻汉中。
建安十六年曹操声称进攻汉中,对益州豪族阴谋反对刘璋却有大用处。他们抓住这个机会,要把刘备引进益州来,达到驱逐刘璋的目的。刘璋的别驾从事张松对他说:“刘豫州(指刘备),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刘璋听了张松的话,派法正去荆州请刘备带兵入蜀征伐张鲁。刘备当然求之不得,遂安排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守荆州,自己带领庞统、黄忠等入蜀。庞统,当时被称作“风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
刘备到涪(今四川绵阳境),刘璋来会。张松、法正、庞统都劝刘备在会上袭取刘璋。刘备不肯,说:“此大事,不可仓卒”。(《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自己是被请来的,没有助人讨张鲁,先把主人杀掉,这是丧失人心的事。为收一时之利而失掉人心,刘备不干。刘璋盛情接待刘备,给兵给饷,使他北讨张鲁。
刘备北到葭萌关(今四川昭化南)。但他没有进兵去讨张鲁,而是按兵不动,“厚树恩德,以收众心”(《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建安十七年,曹操征孙权,孙权向刘备求救。刘备要赶回荆州,请刘璋助兵助饷。但这次,刘璋却很冷漠,给兵给饷不及刘备希望的一半。
张松听说刘备要回荆州,忙写信给刘备:“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张松的哥哥广汉太守张肃知道了这事,报告给刘璋。刘璋杀掉张松,下令各关城防范刘备。刘备到蜀经年,已得到益州一些人的支持。现在又得到曲在刘璋的借口,便回师进攻成都。诸葛亮在荆州得到消息后,留关羽守荆州,亲率张飞、赵云入蜀,攻下白帝、江州(今重庆)、江阳(今泸州),与刘备合围成都。建安十九年,刘璋降。
汉中是益州北方门户,对取得益州的刘备来说,汉中是必争之地。汉中也是关中长安的屏障,曹操也要争汉中。建安二十年,曹操征张鲁。
刘备取汉中
张鲁在汉中已二十多年。他利用宗教在汉中进行统治。他信奉的宗教,叫“五斗米道”,因信教的人都要出五斗米,所以就称五斗米道了。《后汉书·刘焉传》称张鲁“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三国志·魏志·张鲁传》,鹤作鸪)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陵传子衡,衡传张鲁。”(《三国志·张鲁传》略同)五斗米道,是道教天师道的一支。东汉后期兴起的道教,最早的传播地大约是青、徐各州的滨海地区①。自汉至南北朝,天师道之传布多与此滨海地区有关系。张鲁一家原是“沛国丰人也”(《三国志·魏志·张鲁传》)。张陵到蜀,乃是客居。丰沛离东海不远,张鲁一家的五斗米道是从东方带去的。
张鲁原任刘焉督义司马。刘焉派张鲁和别部司马张脩将兵入汉中,攻杀汉中太守而占有其地。后来张鲁又杀了张脩①。刘璋以张鲁不顺,尽杀其母及家室。张鲁遂脱离刘璋,割据汉中。
张鲁在汉中的统治,只设宗教职,称祭酒、大祭酒,不置官吏。《三国志·魏志·张鲁传》载:“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农民受剥削,生活普遍贫困,他们的理想,就是平均主义,只求生活上都能过得去。张鲁义舍,义米肉,是符合农民要求的。不置长吏,少些官吏,农民所受的剥削是会相对地减轻些的。因此,农民对张鲁的统治,是“便乐之”的。
曹操自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出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征张鲁,张鲁降。曹操以夏侯渊为征西将军,留守汉中。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进兵汉中,与夏侯渊相持经年。二十四年正月,刘备部将黄忠大破渊军于定军山,并斩渊。曹操率兵争汉中。刘备据险固守不战。曹操军攻不能取,战士多逃亡,曹操不得已放弃汉中,五月撤军东归。刘备遂占有汉中。这年七月,刘备自立为汉中王。
这时,是刘备最盛的时期。他东边占有荆州,西边占有益州,北边占有汉中,完全实现了《隆中对》所说的跨有荆、益的形势。
刘孙失和与荆州之争
诸葛亮入蜀后,留关羽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间,关羽以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率大军攻曹仁于樊城。曹仁派于禁、庞德屯樊北,与樊城为犄角之势。八月间,大霖雨汉水泛滥,于禁等七军被淹。于禁等登高避水。关羽乘大船进攻。于禁降,庞德被擒,不降而死。樊城发发可危。陆浑人民杀县吏,南附关羽,关羽皆加官号,给兵,使扰乱曹军后方。有的记载说:这时,自许以南,往往遥应关羽。关羽威震华夏,曹操曾一度考虑徒许都以避其锋。
关羽是三国名将,当时人称关羽、张飞为“万人敌”。但此人孤高自傲,孙权曾遣使为子求婚于羽女,但关羽“辱骂其使,不许婚”(《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注引《典略》)。关羽在荆州违背了诸葛亮《隆中对》中“结好孙权”的策略。关羽出兵攻樊城,留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关羽的主要助手,但《关羽传》中称他们“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在当时的曹、刘、孙三角形势中,只有刘、孙联合,才能敌得住曹的压力,才能存在。曹操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比刘、孙任何一方大得多,刘、孙不联合就敌不住。刘、孙两方面的有识之士,对此也是都有认识的。诸葛亮、鲁肃在这方面是代表人物。刘备,孙权也都能这样作。
但在刘、孙联合中,荆州问题始终是个疙瘩。赤壁之战后,围绕着借荆州的问题孙、刘之间发生了争斗。孙权给陆逊的一封信中,曾评论鲁肃:“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三国志·吴志·鲁肃传》)鲁肃索荆州时责备关羽说:“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同上)孙权、鲁肃所说的借地,借的是江北江陵南郡。赤壁战后,曹操留曹仁守江陵。周瑜围江陵经年,到建安十四年,曹仁弃江陵走,周瑜取得江陵,“权以瑜为南郡太守”(《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次年,周瑜死,鲁肃代瑜领兵,以程普领南郡太守,鲁肃、程普俱屯江陵。鲁肃劝孙权以江陵即南郡借刘备,鲁肃改屯陆口,程普改领江夏太守。孙权以荆州借刘备,借的就是江陵南郡,并不是刘备占有的荆州都是孙权借给的。刘备取得益州后,建安二十年,孙权曾与刘备争荆州,结果两家妥协,中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刘备。孙权以南郡换取了长沙、江夏、桂阳。按理借荆州这问题也该解决了,但孙权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等机会要夺占刘备的全份荆州,这已不是还和借的问题了,而是要占有荆州的问题了。
荆州问题的纠缠,并不是借与还的道义问题,而是军事形势上的实质性的斗争。荆州在谁手里,军事上的地理优胜条件就掌握在谁手里。荆州对于蜀汉进取中原,极为重要,对于孙吴保卫江东也是非常重要。荆州为军家必争的要区,刘、孙在荆州问题上的难以和解,是客观形势所造成的。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间,关羽大军北上攻樊,后方江陵、公安空虚。这是孙权夺荆州的好机会。
鲁肃死后,吕蒙接替鲁肃屯陆口。关羽北攻樊,吕蒙上疏孙权说:“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吕蒙遂假称病重,孙权也明令召吕蒙回建业治病。关羽信以为真,把留在江陵、公安的军队调出一部分赴襄阳。
孙权得到消息,即令吕蒙进兵。吕蒙到寻阳(今江西九江)把精兵埋伏在船仓里,伪装商人船只,昼夜兼行,遂到南郡。士仁、麋芳不战而降。关羽战士家属,尽在江陵,吕蒙都好生款待,问所不足,疾病给医药,饥寒赐衣粮。关羽听得江陵被孙权偷袭,从前线撤回。将士听到家中平安,生活很好,都不愿跟关羽打仗。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败走麦城,至漳乡(今湖北荆门西),被孙权军队擒获,杀死,孙权取得荆州。孙权在偷袭荆州前,已与曹操暗中联络。孙权遣使向曹操称臣。曹操并没有作皇帝,孙权上书称臣,弄得曹操对人说:“是儿欲踞吾著火炉上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魏略》语)取荆州后,曹操以天子名义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死,子曹丕继承魏王位。这年十月,曹丕作了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消息传到成都,刘备以献帝已遇害,于次年四月(221 )也即皇帝位于成都,改元章武。史称蜀国为蜀汉。
章武元年(221),刘备率师伐吴,与孙权争夺荆州。刘备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诸军,自己亲率大军自江南缘山截岭,树栅连营军于夷道猇亭(今湖北宜昌北)。孙、刘两军相峙数月,最后,陆逊以火攻,烧刘军营,连破四十余营,大败刘军。刘备夜遁,逃归白帝(今四川奉节)。
与孙权争荆州,刘备部下有不同意见。赵云就是不主张争荆州的,他对刘备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付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诸葛亮只于军败之后,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三国志·蜀志·法正传》)看来诸葛亮也是不同意代吴的。刘备的失败,就连魏帝曹丕也有所预料,《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载:“帝(曹丕)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从地理形势看,从巫到夷道猇亭,约三百里,从秭归到夷道猇亭,不过百余里,所谓“连营七百余里”,不知如何算法。陆逊以火攻取胜,亦不知如何攻法。这些,旧史都不能详。
为了争荆州,孙权曾与曹操联络,上书称臣,并接受曹操的封爵,这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客观形势是,吴、蜀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强敌——曹魏,唇亡齿寒,吴、蜀重修联盟,才是图存的必然决策。于是,在吴、蜀打了一大规模的战役后,孙权遣使臣到白帝向刘备求和。刘备到此已无力量与孙权争荆州,也就接受孙权和议。222年,孙权与曹魏绝。223年,刘备死。诸葛亮继续执行东和孙吴的方略。229年,孙权即皇帝位,国号吴,建都建业(今南京),改元黄龙。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稳定。
①参看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区之关系》,原刊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三本第四分册,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寅恪文集》之二《金明馆丛稿初编》。
①《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熹平中,妖贼大起,……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脩。…后角被诛,脩亦亡。及鲁在汉中,因其民信奉脩,遂增饰之。”所记与《三国志·魏志·张鲁传》、《后汉书·刘焉传》皆不同。裴松之认为:“张脩应是张衡,非《典略》之失,则传写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