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收复长安,藩镇得势
李怀光的反叛,使唐朝刚缓和的局势又转恶化,不少唐官投降了朱泚。甚至马燧也感到绝望,撤回了救兵。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李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力挽狂澜,表现了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当时李怀光、朱泚两股反叛势力联同一气,李晟以孤军处在两个强敌之间,内无粮食,外无救兵,仅仅以忠义激励将士们,虽然势单力薄,但锐气不衰。
而李怀光的部下有许多人不愿意跟随其反叛。他的部将李景略劝他“取长安,杀朱泚,散军还诸道,单骑诣行在,如此,臣节亦未亏,功名犹可保”。他最终没能听从,内部很不稳定。后来朱泚对他态度很傲慢,彼此之间产生了隔阂,还有的将士逃离了他而投降了李晟。李怀光内忧部下兵变,外怕李晟袭击,于是领兵向东投奔河中。
李晟“修城隍、缮甲兵”,征收渭北粮草,做好了进攻长安的物质准备,同时,骆元光的华州军、尚可孤的神策军、戴休颜的奉天军,韩游瓖的邠宁军等相继来到,都接受李晟指挥,军势为之大振。
德宗到梁州后,由于山南土地贫瘠,百姓穷困,自安史之乱以来遭到盗贼的抢掠,户口减少了一大半,虽然控制十五州,租赋不如中原的几个县。当德宗的车驾一到,粮食供应出现困难。因而德宗想要西去成都。朝臣严震奏告德宗说:“山南地接京畿,李晟方图收复,藉六军以为声援。若幸西川,则晟未有收复之期也。”众人议论不决,适逢李晟上奏表指出,陛下驻扎在汉中,可以维系众人之心,形成消灭叛贼的有利形势。“迁都岷、峨,则士庶失望,虽有猛将谋臣,无所施矣!”①德宗去成都的想法才作罢。严震则千方百计征收财赋,使百姓不至于贫困而供应又能得到保证。
兴元元年四月,加任李晟为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五月,李晟大规模列兵,向将士们宣布要收复京城长安。为了保护百姓的安全和皇城的完好无损,李晟制定了从宫苑北部进攻,直捣叛军腹心的策略。五月二十二日,尚可孤在蓝田击败朱泚的叛军,五月二十五日夜间,李晟把军队从东渭桥转移到光泰门外,逼近京城。大批叛军攻上前来,被官军打得大败,李晟军乘胜进入光泰门,斩杀叛军数以千计。五月二十八日,李晟派遣牙前将史万顷率领步兵直抵苑墙,已开苑墙二百步,叛军树栅栏堵住,官军不能前进,后史万顷率军拔去栅栏而入,骑兵随后进击,叛军大败。追击到白华门,朱泚、姚令言率领一万多叛军逃跑。李晟收复了京城,官军号令严明,秋毫无犯,长安秩序安定。与此同时,浑瑊与戴休颜也在咸阳击败叛军三千,韩游瓖则率军追击朱泚到泾州。六月,李晟将收复京城的文告送到梁州,进呈给德宗。德宗感激涕零,群臣表示祝贺。德宗加任李晟为司徒,兼中书令。朱泚、姚令言逃往泾州,泾州田希鉴闭门不纳,姚令言被士卒所杀。朱泚后又逃往彭原,被其部将韩旻所杀,把首级传送到梁州。七月,德宗车驾回到长安,至此,历时九个月的朱泚之乱才告平息。
李怀光到河中后,无所施展。德宗回到长安后,李怀光曾派他的儿子向朝廷表示谢罪,请束身归朝。德宗考虑到他有奉天解围之功,想要赦免他的罪过。于是下诏授予李怀光太子太保的官爵,允许他从其部下中选择功劳大的一人统领他的部众。德宗派遣给事中孔巢父前往河中宣布诏令,但李怀光不接受诏令,孔巢父也被他的部下杀害。德宗就派浑瑊、马燧围攻河中,贞元元年(785)八月,李怀光兵败自杀。
由于泾原兵变、朱泚叛乱,唐与河北藩镇的矛盾居于次要地位。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则利用王武俊和朱滔的矛盾,劝说王武俊归顺朝廷。德宗在奉天被围困时,派人向田悦、王武俊、李纳说明,可以赦免他们的罪过,并给以优厚的官爵,使他们归顺朝廷。三人看到割据的地位可以得到承认,就秘密向朝廷表示归顺的诚心。兴元元年(784)春,德宗下罪己诏,宣布大赦天下。诏令中说:“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咸以勋旧,继守藩维,朕抚驭乖方,致其疑惧,皆由上失其道而下罹其灾。一切并与洗涤,复其爵位,待之如初。”除朱泚之外,“并从原宥”。这个诏书虽然不能根本改变藩镇割据的状况,但对于缓和与河北各藩镇的矛盾,把矛头集中指向朱泚、消灭朱泚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王武俊、田悦、李纳见到赦诏,都自去王号,上表谢罪。德宗任命王武俊为恒冀深赵节度使,李纳为平卢节度使,田悦早已为魏博节度使,此时,特加检校左仆射官号。朱滔因与朱泚相呼应,出兵南下,和田悦发生矛盾,而攻打魏博,后被李抱真和王武俊击败而一蹶不振,退回幽州。贞元元年(785)朱滔病死,将士们拥立刘怦为主帅,朝廷就任命刘怦为幽州、平卢节度使。贞元二年(786)李希烈被部将陈仙奇所杀,陈仙奇归降朝廷,朝廷任命他为淮西节度使。后来吴少诚又杀死了陈仙奇,自为留后,朝廷就又任命他为淮西留后。德宗对藩镇的战争,最后以承认藩镇既得利益的妥协政策而宣告结束。
①《资治通鉴》卷二三○,德宗兴元元年。
李怀光的反叛,使唐朝刚缓和的局势又转恶化,不少唐官投降了朱泚。甚至马燧也感到绝望,撤回了救兵。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李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力挽狂澜,表现了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当时李怀光、朱泚两股反叛势力联同一气,李晟以孤军处在两个强敌之间,内无粮食,外无救兵,仅仅以忠义激励将士们,虽然势单力薄,但锐气不衰。
而李怀光的部下有许多人不愿意跟随其反叛。他的部将李景略劝他“取长安,杀朱泚,散军还诸道,单骑诣行在,如此,臣节亦未亏,功名犹可保”。他最终没能听从,内部很不稳定。后来朱泚对他态度很傲慢,彼此之间产生了隔阂,还有的将士逃离了他而投降了李晟。李怀光内忧部下兵变,外怕李晟袭击,于是领兵向东投奔河中。
李晟“修城隍、缮甲兵”,征收渭北粮草,做好了进攻长安的物质准备,同时,骆元光的华州军、尚可孤的神策军、戴休颜的奉天军,韩游瓖的邠宁军等相继来到,都接受李晟指挥,军势为之大振。
德宗到梁州后,由于山南土地贫瘠,百姓穷困,自安史之乱以来遭到盗贼的抢掠,户口减少了一大半,虽然控制十五州,租赋不如中原的几个县。当德宗的车驾一到,粮食供应出现困难。因而德宗想要西去成都。朝臣严震奏告德宗说:“山南地接京畿,李晟方图收复,藉六军以为声援。若幸西川,则晟未有收复之期也。”众人议论不决,适逢李晟上奏表指出,陛下驻扎在汉中,可以维系众人之心,形成消灭叛贼的有利形势。“迁都岷、峨,则士庶失望,虽有猛将谋臣,无所施矣!”①德宗去成都的想法才作罢。严震则千方百计征收财赋,使百姓不至于贫困而供应又能得到保证。
兴元元年四月,加任李晟为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五月,李晟大规模列兵,向将士们宣布要收复京城长安。为了保护百姓的安全和皇城的完好无损,李晟制定了从宫苑北部进攻,直捣叛军腹心的策略。五月二十二日,尚可孤在蓝田击败朱泚的叛军,五月二十五日夜间,李晟把军队从东渭桥转移到光泰门外,逼近京城。大批叛军攻上前来,被官军打得大败,李晟军乘胜进入光泰门,斩杀叛军数以千计。五月二十八日,李晟派遣牙前将史万顷率领步兵直抵苑墙,已开苑墙二百步,叛军树栅栏堵住,官军不能前进,后史万顷率军拔去栅栏而入,骑兵随后进击,叛军大败。追击到白华门,朱泚、姚令言率领一万多叛军逃跑。李晟收复了京城,官军号令严明,秋毫无犯,长安秩序安定。与此同时,浑瑊与戴休颜也在咸阳击败叛军三千,韩游瓖则率军追击朱泚到泾州。六月,李晟将收复京城的文告送到梁州,进呈给德宗。德宗感激涕零,群臣表示祝贺。德宗加任李晟为司徒,兼中书令。朱泚、姚令言逃往泾州,泾州田希鉴闭门不纳,姚令言被士卒所杀。朱泚后又逃往彭原,被其部将韩旻所杀,把首级传送到梁州。七月,德宗车驾回到长安,至此,历时九个月的朱泚之乱才告平息。
李怀光到河中后,无所施展。德宗回到长安后,李怀光曾派他的儿子向朝廷表示谢罪,请束身归朝。德宗考虑到他有奉天解围之功,想要赦免他的罪过。于是下诏授予李怀光太子太保的官爵,允许他从其部下中选择功劳大的一人统领他的部众。德宗派遣给事中孔巢父前往河中宣布诏令,但李怀光不接受诏令,孔巢父也被他的部下杀害。德宗就派浑瑊、马燧围攻河中,贞元元年(785)八月,李怀光兵败自杀。
由于泾原兵变、朱泚叛乱,唐与河北藩镇的矛盾居于次要地位。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则利用王武俊和朱滔的矛盾,劝说王武俊归顺朝廷。德宗在奉天被围困时,派人向田悦、王武俊、李纳说明,可以赦免他们的罪过,并给以优厚的官爵,使他们归顺朝廷。三人看到割据的地位可以得到承认,就秘密向朝廷表示归顺的诚心。兴元元年(784)春,德宗下罪己诏,宣布大赦天下。诏令中说:“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咸以勋旧,继守藩维,朕抚驭乖方,致其疑惧,皆由上失其道而下罹其灾。一切并与洗涤,复其爵位,待之如初。”除朱泚之外,“并从原宥”。这个诏书虽然不能根本改变藩镇割据的状况,但对于缓和与河北各藩镇的矛盾,把矛头集中指向朱泚、消灭朱泚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王武俊、田悦、李纳见到赦诏,都自去王号,上表谢罪。德宗任命王武俊为恒冀深赵节度使,李纳为平卢节度使,田悦早已为魏博节度使,此时,特加检校左仆射官号。朱滔因与朱泚相呼应,出兵南下,和田悦发生矛盾,而攻打魏博,后被李抱真和王武俊击败而一蹶不振,退回幽州。贞元元年(785)朱滔病死,将士们拥立刘怦为主帅,朝廷就任命刘怦为幽州、平卢节度使。贞元二年(786)李希烈被部将陈仙奇所杀,陈仙奇归降朝廷,朝廷任命他为淮西节度使。后来吴少诚又杀死了陈仙奇,自为留后,朝廷就又任命他为淮西留后。德宗对藩镇的战争,最后以承认藩镇既得利益的妥协政策而宣告结束。
①《资治通鉴》卷二三○,德宗兴元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