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削平藩镇
讨刘辟,除李琦
宪宗施政图治,“志平潜叛”,削平藩镇。
永贞元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病死,支度副使刘辟自为留后,阻兵自守,并要求朝廷同意他兼领三川(即西川、东川、山南西道)。宪宗不许。刘辟发兵围东川节度使李康于梓州,对抗朝廷。宪宗旋即命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将步骑五千为前军,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将步骑二千为次军;与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共同讨伐刘辟。高崇文克成都,擒刘辟,解至长安并族党诛之。既平辟,宰臣入贺,宪宗目示杜黄裳说:“此卿之功也!”杜黄裳是坚决主张讨刘辟、削平藩镇的。
铲除镇海李琦。元和二年夏,“蜀既平,藩镇惕息,多求入朝”①,镇海节度使李琦亦不自安,请求入朝。宪宗下诏征调,拜右仆射。会入朝,李琦又称疾不至。门下侍郎、翰林学士武元衡主张削藩,以为不可放纵。宪宗也认为应行威令。冬十月,诏征李琦为尚书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为镇海节度使。李琦不受征,宪宗削除李琦宦爵及属籍(淮安王神通后代),以淮南节度使王锷统诸道兵为招讨处置使,征宣武、义宁、武昌兵,并淮南、宣歙兵俱出宣州,江西兵出信州,浙东兵出杭州,以讨之。执李琦,械送京师,乃并其子师回腰斩之。并籍没李琦资财,赐浙西百姓,代当年租赋。
收魏博
元和七年(812)八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依故事,立其子怀谏为副大使,知军务。怀谏十一岁,不能主军,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等人。宪宗与宰相议魏博事,宪宗欲以左龙武大将军薛平为郑滑节度使,控制魏博。宰相李绛建议利用藩镇自身的矛盾收魏博:“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皆分兵以隶诸将,不使专在一人,恐其权任太重,乘间而谋己故也。……军府大权必有所归,……彼不依朝廷之援以自存,则立为邻道所■粉矣。故臣以为不必用兵,可坐待魏博之自归也。……此所谓不战而屈人兵也。”宪宗称善。既而,魏博兵变,牙内兵马使田兴早晨入军府,士卒数千人大噪,环绕田兴而拜,请求田兴为留后,田兴惊讶地仆倒在地,众人仍不散,久之,田兴见势不可免,乃谓众人说:“汝肯听吾言乎?”皆曰:“惟命!”田兴部署:“勿犯副大使,守朝廷法令,申版籍,请官吏,然后可。”皆曰:“诺!”田兴乃杀蒋士则等十余人,迁怀谏于外。①冬十月,魏博监军将这种状况向朝廷作了报告,宪宗以田兴为魏博节度使。李绛又建议:“魏博五十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魏、博、见、卫、澶、相)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宪宗即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免租赋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
魏博归朝廷,引起河北、山东、淮西等强藩的巨大震惊。
平淮西
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也称彰义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以父病闻于朝,自领军务。
宪宗自平蜀,即欲取淮西。宰相李吉甫也力主取淮西,“淮西非如河北,四无党援,国家宿存数十万兵以备之。失今不取,复难图矣”①。宪宗先礼后兵,遣工部员外郎李君何吊祭。吴元济不迎敕使,发兵四出,屠舜阳,焚叶,掠鲁山、襄城,关东震骇,李君何不得入而还。宪宗决意讨淮西,冬十月,以忠武节度副使李光颜为节度使。以严绶为申、光、蔡招抚使,督诸道兵讨吴元济,命内常侍知省事崔潭峻监其军。又笼络强藩,十年(815)春正月,加韩弘守司徒。弘镇宣武,十余年不入朝,颇以兵力自负,朝廷方倚其形势以制吴元济。命宣武等十六道讨吴元济。光颜又奏破淮西兵于南顿。
淮西战事连着山东、河北割据势力的存亡,吴元济纵兵抗衡,王承宗、李师道暗中配合,给予政治声援和军事援助,淮西之役,是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吴元济遣使求救于恒、郓,于是王承宗、李师道数上表请赦免吴元济。宪宗不答应,李师道遣大将率二千人趋寿春,声言助官军讨吴元济,实际上在军事上制肘官军。李师道又派刺客数十人,发盗数十人攻河阳转运院,杀伤十余人,烧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于是人情恇惧。群臣多请罢兵,宪宗坚决削藩,不许罢兵。诸军讨淮西久未有功,五月,宪宗遣中丞裴度诣行营宣慰,察用兵形势。裴度还朝,分析了淮西必胜的形势,并推荐李光颜为将。不久,李光颜败淮西兵于时曲(陈州殷水县西南),淮西兵大溃。李师道又派出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和裴度。结果,武元衡被刺死,裴度头受伤坠沟中,因毡帽厚,得不死。京城因此大骇。朝士未晓不敢出门。早朝,宪宗在御殿久等,班犹未齐。诏中外所在搜捕,于是京城大索。朝臣有的请求罢裴度的官,表示退让,以安恒、郓之心,宪宗愤怒地说:“若罢度官,是奸谋得成,朝廷无复纲纪,吾用度一人,足破二贼。”①裴度伤好以后,宪宗召裴度入宫对话,以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裴度向宪宗进策:“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朝廷业已讨之,两河藩镇跋扈者,将视此为高下,不可中止。”②宪宗与裴度在削藩见解上完全一致。
十一年六月,蔡州行营唐邓节度使高霞寓讨淮西大败于铁城,仅以身免。中外骇愕,宰相入见,多劝宪宗罢兵,宪宗却坚定地说:“胜负兵家之常,今但论用兵方略,察将帅之不胜任者易之,兵食不足者助之耳。岂得以一将失利,遽议罢兵耶?!”当时举朝皆言罢兵,只有裴度“言贼不可赦”,宪宗于是独用裴度之言。
元和十二年,官军讨淮蔡,四年不克,“度支供饷,不胜其弊,诸将玩寇相视,未有成功”,宪宗也很惆怅,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无言,宪宗问裴度,度回答:“臣请自往督战。”宪宗亲自为裴度送行,以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充淮西宣慰处置使,以刑部侍郎马总为宣慰副使,右庶子韩愈为彰义行军司马。度驰赴前线,实行元帅事,以郾城为治所。当时,诸道军中皆有中使监阵,进退不由主将,胜则先使献捷,不利则陵挫百端。裴度当即奏请免去监军,诸将始得专军事,战复有功。裴度治军,“军法严肃,号令画一,以是出战皆捷”③。
十月十四日,唐随邓节度使李愬自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祐、李宪将牙队三千人为前锋,李进诚将三千人为后军,出军东行,直奔吴元济营垒蔡州。“时大风雪,旌旗裂”,李愬冒着风雪,率军日夜兼行,于十五日“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①。官军从天而降,迅速攻下蔡州城,吴元济穷蹙请降。吴元济被槛车送往京师,十一月斩首。淮西割据三十多年后,复归唐皇朝统治。
进讨李师道
淮西平,宪宗削藩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朝廷处于优势,官军得以集中兵力进攻河北山东藩镇。
十三年(818)春正月,以淮西平,李师道忧惧,不知所为。遣使奉表,请使长子入侍,并献沂、密、海三州。宪宗受降,并遣左常侍李逊诣郓州宣慰。
王承宗惧,求告于田弘正(即魏博田兴),请以二子为质并献德、棣二州,输租税,请官吏。田弘正为之奏请,宪宗准许归降朝廷。夏四月,魏博遣送王承宗子知感、知信及德棣二州图印至京师。
李师道在兵危巢倾的严重形势下,先降后悔。朝廷宣慰李逊至郓州,李师道大陈兵戈以迎之,继而表言军情不听纳质割地。宪宗决意发兵讨李师道。五月以忠武节度使李光颜为义成节度使,自许州徙镇滑州。秋七月,下制罪状李师道,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兵共讨之,以宣歙观察使王遂为供军使。朝廷兴师讨李师道,韩弘惧,九月自将兵击李师道,围曹州。十一月,裴度指挥田弘正将全师自杨刘渡河,距郓州四十里筑垒,贼中大震。十四年春正月,韩弘拔考城,杀二千余人。武宁节度使李愬拔台(唐属兖州)。田弘正奏败淄青兵于东河,杀万余人。又奏败平卢兵于阳谷。二月,李愬败平卢兵于沂州,拔丞县(唐蓝陵县)。李师道闻官军侵逼,发民治郓州城堑,修守备,役及妇人,民情益恐惧怨恨。终于发生李师道军中兵变自溃。李师道部下率兵反叛,攻下郓城,捕索师道与二子置牙门外隙地,皆斩之。刘悟将师道父子三首遣使送田弘正营。弘正大喜,露布以闻。淄青等十二州皆平。宪宗削藩获得很大胜利,自代宗广德以来,垂六十年,藩镇跋扈,河南、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赋税,至此,尽遵朝廷约束。
①《资治通鉴》卷二三四,宪宗元和二年。
①《资治通鉴》卷二三四,宪宗元和七年。
①《资治通鉴》卷二三四,宪宗元和九年。
①②《资治通鉴》卷二三九,宪宗元和十年。
③《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
①《资治通鉴》卷二四○,宪宗元和十二年。
讨刘辟,除李琦
宪宗施政图治,“志平潜叛”,削平藩镇。
永贞元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病死,支度副使刘辟自为留后,阻兵自守,并要求朝廷同意他兼领三川(即西川、东川、山南西道)。宪宗不许。刘辟发兵围东川节度使李康于梓州,对抗朝廷。宪宗旋即命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将步骑五千为前军,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将步骑二千为次军;与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共同讨伐刘辟。高崇文克成都,擒刘辟,解至长安并族党诛之。既平辟,宰臣入贺,宪宗目示杜黄裳说:“此卿之功也!”杜黄裳是坚决主张讨刘辟、削平藩镇的。
铲除镇海李琦。元和二年夏,“蜀既平,藩镇惕息,多求入朝”①,镇海节度使李琦亦不自安,请求入朝。宪宗下诏征调,拜右仆射。会入朝,李琦又称疾不至。门下侍郎、翰林学士武元衡主张削藩,以为不可放纵。宪宗也认为应行威令。冬十月,诏征李琦为尚书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为镇海节度使。李琦不受征,宪宗削除李琦宦爵及属籍(淮安王神通后代),以淮南节度使王锷统诸道兵为招讨处置使,征宣武、义宁、武昌兵,并淮南、宣歙兵俱出宣州,江西兵出信州,浙东兵出杭州,以讨之。执李琦,械送京师,乃并其子师回腰斩之。并籍没李琦资财,赐浙西百姓,代当年租赋。
收魏博
元和七年(812)八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依故事,立其子怀谏为副大使,知军务。怀谏十一岁,不能主军,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等人。宪宗与宰相议魏博事,宪宗欲以左龙武大将军薛平为郑滑节度使,控制魏博。宰相李绛建议利用藩镇自身的矛盾收魏博:“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皆分兵以隶诸将,不使专在一人,恐其权任太重,乘间而谋己故也。……军府大权必有所归,……彼不依朝廷之援以自存,则立为邻道所■粉矣。故臣以为不必用兵,可坐待魏博之自归也。……此所谓不战而屈人兵也。”宪宗称善。既而,魏博兵变,牙内兵马使田兴早晨入军府,士卒数千人大噪,环绕田兴而拜,请求田兴为留后,田兴惊讶地仆倒在地,众人仍不散,久之,田兴见势不可免,乃谓众人说:“汝肯听吾言乎?”皆曰:“惟命!”田兴部署:“勿犯副大使,守朝廷法令,申版籍,请官吏,然后可。”皆曰:“诺!”田兴乃杀蒋士则等十余人,迁怀谏于外。①冬十月,魏博监军将这种状况向朝廷作了报告,宪宗以田兴为魏博节度使。李绛又建议:“魏博五十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魏、博、见、卫、澶、相)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宪宗即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免租赋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
魏博归朝廷,引起河北、山东、淮西等强藩的巨大震惊。
平淮西
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也称彰义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以父病闻于朝,自领军务。
宪宗自平蜀,即欲取淮西。宰相李吉甫也力主取淮西,“淮西非如河北,四无党援,国家宿存数十万兵以备之。失今不取,复难图矣”①。宪宗先礼后兵,遣工部员外郎李君何吊祭。吴元济不迎敕使,发兵四出,屠舜阳,焚叶,掠鲁山、襄城,关东震骇,李君何不得入而还。宪宗决意讨淮西,冬十月,以忠武节度副使李光颜为节度使。以严绶为申、光、蔡招抚使,督诸道兵讨吴元济,命内常侍知省事崔潭峻监其军。又笼络强藩,十年(815)春正月,加韩弘守司徒。弘镇宣武,十余年不入朝,颇以兵力自负,朝廷方倚其形势以制吴元济。命宣武等十六道讨吴元济。光颜又奏破淮西兵于南顿。
淮西战事连着山东、河北割据势力的存亡,吴元济纵兵抗衡,王承宗、李师道暗中配合,给予政治声援和军事援助,淮西之役,是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吴元济遣使求救于恒、郓,于是王承宗、李师道数上表请赦免吴元济。宪宗不答应,李师道遣大将率二千人趋寿春,声言助官军讨吴元济,实际上在军事上制肘官军。李师道又派刺客数十人,发盗数十人攻河阳转运院,杀伤十余人,烧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于是人情恇惧。群臣多请罢兵,宪宗坚决削藩,不许罢兵。诸军讨淮西久未有功,五月,宪宗遣中丞裴度诣行营宣慰,察用兵形势。裴度还朝,分析了淮西必胜的形势,并推荐李光颜为将。不久,李光颜败淮西兵于时曲(陈州殷水县西南),淮西兵大溃。李师道又派出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和裴度。结果,武元衡被刺死,裴度头受伤坠沟中,因毡帽厚,得不死。京城因此大骇。朝士未晓不敢出门。早朝,宪宗在御殿久等,班犹未齐。诏中外所在搜捕,于是京城大索。朝臣有的请求罢裴度的官,表示退让,以安恒、郓之心,宪宗愤怒地说:“若罢度官,是奸谋得成,朝廷无复纲纪,吾用度一人,足破二贼。”①裴度伤好以后,宪宗召裴度入宫对话,以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裴度向宪宗进策:“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朝廷业已讨之,两河藩镇跋扈者,将视此为高下,不可中止。”②宪宗与裴度在削藩见解上完全一致。
十一年六月,蔡州行营唐邓节度使高霞寓讨淮西大败于铁城,仅以身免。中外骇愕,宰相入见,多劝宪宗罢兵,宪宗却坚定地说:“胜负兵家之常,今但论用兵方略,察将帅之不胜任者易之,兵食不足者助之耳。岂得以一将失利,遽议罢兵耶?!”当时举朝皆言罢兵,只有裴度“言贼不可赦”,宪宗于是独用裴度之言。
元和十二年,官军讨淮蔡,四年不克,“度支供饷,不胜其弊,诸将玩寇相视,未有成功”,宪宗也很惆怅,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无言,宪宗问裴度,度回答:“臣请自往督战。”宪宗亲自为裴度送行,以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充淮西宣慰处置使,以刑部侍郎马总为宣慰副使,右庶子韩愈为彰义行军司马。度驰赴前线,实行元帅事,以郾城为治所。当时,诸道军中皆有中使监阵,进退不由主将,胜则先使献捷,不利则陵挫百端。裴度当即奏请免去监军,诸将始得专军事,战复有功。裴度治军,“军法严肃,号令画一,以是出战皆捷”③。
十月十四日,唐随邓节度使李愬自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祐、李宪将牙队三千人为前锋,李进诚将三千人为后军,出军东行,直奔吴元济营垒蔡州。“时大风雪,旌旗裂”,李愬冒着风雪,率军日夜兼行,于十五日“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①。官军从天而降,迅速攻下蔡州城,吴元济穷蹙请降。吴元济被槛车送往京师,十一月斩首。淮西割据三十多年后,复归唐皇朝统治。
进讨李师道
淮西平,宪宗削藩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朝廷处于优势,官军得以集中兵力进攻河北山东藩镇。
十三年(818)春正月,以淮西平,李师道忧惧,不知所为。遣使奉表,请使长子入侍,并献沂、密、海三州。宪宗受降,并遣左常侍李逊诣郓州宣慰。
王承宗惧,求告于田弘正(即魏博田兴),请以二子为质并献德、棣二州,输租税,请官吏。田弘正为之奏请,宪宗准许归降朝廷。夏四月,魏博遣送王承宗子知感、知信及德棣二州图印至京师。
李师道在兵危巢倾的严重形势下,先降后悔。朝廷宣慰李逊至郓州,李师道大陈兵戈以迎之,继而表言军情不听纳质割地。宪宗决意发兵讨李师道。五月以忠武节度使李光颜为义成节度使,自许州徙镇滑州。秋七月,下制罪状李师道,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兵共讨之,以宣歙观察使王遂为供军使。朝廷兴师讨李师道,韩弘惧,九月自将兵击李师道,围曹州。十一月,裴度指挥田弘正将全师自杨刘渡河,距郓州四十里筑垒,贼中大震。十四年春正月,韩弘拔考城,杀二千余人。武宁节度使李愬拔台(唐属兖州)。田弘正奏败淄青兵于东河,杀万余人。又奏败平卢兵于阳谷。二月,李愬败平卢兵于沂州,拔丞县(唐蓝陵县)。李师道闻官军侵逼,发民治郓州城堑,修守备,役及妇人,民情益恐惧怨恨。终于发生李师道军中兵变自溃。李师道部下率兵反叛,攻下郓城,捕索师道与二子置牙门外隙地,皆斩之。刘悟将师道父子三首遣使送田弘正营。弘正大喜,露布以闻。淄青等十二州皆平。宪宗削藩获得很大胜利,自代宗广德以来,垂六十年,藩镇跋扈,河南、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赋税,至此,尽遵朝廷约束。
①《资治通鉴》卷二三四,宪宗元和二年。
①《资治通鉴》卷二三四,宪宗元和七年。
①《资治通鉴》卷二三四,宪宗元和九年。
①②《资治通鉴》卷二三九,宪宗元和十年。
③《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
①《资治通鉴》卷二四○,宪宗元和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