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郭崇韬周德威
第一节 郭崇韬
运筹决胜
郭崇韬(?—926),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隶李克修帐下为亲信。他处理昭义镇(治潞州,今长治)的具体事务,廉洁干练,颇有口碑。李克修死后,他任李克用主管联络事务的典谒,办事很得力,应对机敏,升任河东教练使。
李存勗继位为晋王后,郭崇韬更受器重,由中门副使升为中门使,参管机要,艰难战伐,无所不从。天祐十八年(后梁龙德元年,921)他跟随李存勗讨伐镇州(今河北正定)的张文礼,久攻不下。这时定州(今属河北)的王都为救张文礼勾引契丹进到新乐(今新乐东北),晋军动摇,打算撤围,李存勗犹豫未决。郭崇韬认为契丹只为王都利诱而来,并不是真心来救张文礼,其前锋稍一受挫,必定逃跑无疑。正可乘新近打败后梁军心大振之机,威震塞北!李存勗采纳了他的意见,果然打败了契丹。
李存勗称帝后,郭崇韬被任为兵部尚书、枢密使,权超宰相。
梁将王彦章攻破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后进围杨刘(今山东东阿东北),李存勗判断有误,引兵出战打了败仗。向郭崇韬问计,他指出王彦章围杨刘的目的在于夺回郓州(今东平西北),如果在下游以呼应郓州为名建立堡垒,那么他必来争夺,这样就可以分散其兵力后战而胜之。李存勗依计而行,果然大败王彦章。
梁将康延孝降唐,郭崇韬随即与之密谈,探知了梁的虚实和用兵意图。他力排诸将放弃郓州与梁以河为界罢兵的议论,坚决主张直捣大梁(今河南开封)。他对李存勗说:“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①李存勗照此办理,结果只用了8天功夫就灭了后梁。郭崇韬获赐铁券,拜侍中、成德军节度使(治镇州,今正定)为使相,继续担任枢密使,进封赵郡公。
位兼将相
郭崇韬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而位兼将相,处理事务又无所回避,这就与李存勗所信任的宦官和伶人产生了矛盾。他与宦官李绍宏之间关系紧张,想要功成身退,他的部属指出他已处于骑虎难下的局面,一旦失势就难以自安。于是他听从部属的意见,请立李存勗的宠妃刘氏为皇后以求中宫之助,然后又请求罢去所任枢密使职,恢复唐朝由宦官担任此职的制度。可是李存勗坚决不准他辞职,他只好留任。他提出的有关“天下利害”的25条措施,李存勗也都予以照办。后来李存勗调李嗣源任成德军节度使,让郭崇韬移镇忠武军(治同州,今陕西大荔),他再三辞让,获准后,留在朝中任侍中、枢密使。
李存勗禁不住宦官的怂恿,打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切谏他以天下为心,毋忘创业之难,希望取消造楼计划。李存勗不听,宦官又从中挑拨,君臣间的关系也紧张起来。河南县令罗贯为人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因而得罪了宦官、伶人以及河南尹张全义。张全义派人在刘皇后处诋毁罗贯,宦官又在李存勗面前落井下石。郭崇韬素知罗贯正直,竭力为其辩护,李存勗竟至自关殿门把郭崇韬拒之门外,罗贯终于被杀。
西平前蜀后被害
同光三年(925)李存勗决定伐蜀,选择带兵将领时,郭崇韬想藉此立大功来稳定自己被宦官等动摇的地位,就建议由李存勗年幼的长子魏王李继岌出任元帅。李存勗明白其用意,就决定以李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以郭崇韬为招讨使作为李继岌的副手而实际处理伐蜀的军政事务。这次军事行动郭崇韬以《孙子兵法》“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原则制订了先取凤州(今陕西凤县)、三泉(今四川广元东北)等地的作战计划,进展顺利,6万唐军所到之处,蜀将望风迎降,前后70天就兵临成都,前蜀后主王衍出降。
郭崇韬素来痛恨宦官,伐蜀过程中曾对李继岌说将来李继岌继位为帝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①。引起随营的监军宦官李从袭、李廷安、吕知柔等的切齿愤恨。当李存勗派宦官向延嗣到成都慰劳伐蜀大军时,郭崇韬没有按照当时的礼仪到郊外迎接。向延嗣大怒,就和李从袭等一起构陷郭崇韬,罗织的罪名是贪污和有异志。
有异志问题的依据只是蜀人曾列状向李继岌请求把郭崇韬留在当地为帅,所以纯属诬陷;贪污问题则郭崇韬确有失检点之处:本来他很有清廉的声誉,进入洛阳后开始接受各地的赂遗,有人提醒他,他说自己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并不希罕这些礼品。又说送礼的都是后梁旧将,如果拒收反而会使这些人于心不安,说不定会重新反叛为敌。这样的辩解显得强辞夺理而又苍白无力,至于他说“藏余私室,无异公帑”①,则更是荒唐。尽管后来当李存勗举行郊祀大典时他把所藏礼品全都献了出来,但这种做法终究不能说是稳妥的。在平定前蜀过程中,他又接受降将的赂遗,其子郭廷诲也广收馈赠,将珍宝运回洛阳府第。宦官们指他贪污也就并非平白无故了。李存勗本来就对他心存芥蒂,现在听说他打算留蜀不归和占有了蜀之妓乐珍玩,便怒形于色,立即派宦官马彦珪前往蜀地查看实情,如郭崇韬听命回师则罢,否则就与李继岌商量处置。马彦珪认为这个命令不够明确,就去向刘皇后请示。刘皇后对郭崇韬当年请求册立她为皇后并不感恩,相反在宦官和张全义等人的影响下对他并无好感,就下教令给李继岌,让他在蜀地处死郭崇韬。李继岌虽然觉得没有皇帝的诏书只以皇后教令不便擅杀,但在宦官们的挑拨下终于答应,同光四年(926)正月,郭崇韬在奉命前去议事时被杀。他的五个儿子也在各地先后被诛,家产被籍没。直到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时才诏令归葬,赐还其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旧宅给他的两个孙子。
第二节 周德威
后周良将
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人。身长面黑,状貌魁伟,笑不改容,凛然有肃杀之气。为人勇而多智,能远望烟尘料知兵势敌数。唐末为李克用骑将,渐升至铁林军使。跟随李克用击败王行瑜后,升任检校左仆射、衙内指挥使。当梁、晋对垒之时,周阳五之勇闻名天下。
光化二年(899)三月,朱温派氏叔琮进逼太原,一直打到榆次(今属山西)、洞涡驿(今清徐东)等地,梁军中传令道:“能生得周阳五者为刺史。”外号陈夜叉的梁将陈章口出狂言打算活捉周德威以邀功,李克用要周德威当心此人。因陈章经常骑白马穿朱甲,周德威便要部下见到白马朱甲的敌将就假装败退,他自己则化装成士兵夹杂在行伍之中。等到陈章出来挑战,部下依约退走,陈章中计急追,周德威从后挥锤击中陈章将其活捉。
天祐三年(906),朱温派兵攻刘仁恭的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时,晋王李克用为援燕而派周德威率5万大军攻取潞州(今山西长治)进行牵制。得手后周德威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内外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这时攻燕的梁军转而争夺潞州,建夹城围之。晋军守将李嗣昭坚守围城,周德威率军救潞州,在夹城外与后梁军对峙经年。李克用临终前向李存勗表示担心周德威与李嗣昭两人之间的矛盾会影响相互配合。李存勗继位并杀李克宁之后,从前线召回手握重兵的周德威。周德威表示对故主的高度忠诚后跟随李存勗南攻梁军,破夹城解了潞州之围,与李嗣昭欢好如初。周德威因功升任振武节度使(治朔州,今朔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使相。
天祐七年(后梁开平四年,910)秋,朱温派王景仁率众7万击赵王王镕,王镕向李存勗求援。李存勗命周德威率部先屯赵州(今河北赵县),然后他自率一部出赞皇(今属河北)与之相会后,在柏乡(今属河北)附近与后梁军对垒。后梁军人多势众,装备豪华精良。晋军兵少,望之颇有怯意。周德威一面对部众鼓舞士气说:“此汴、宋佣贩儿,徒饰其外耳,其中不足惧也!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另一面他对李存勗说:“梁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李存勗认为己方千里奔袭利在速战,等到对方知我虚实,仗就难打了。周德威指出战场地形不利骑兵作战,不能用己之长击彼之短。李存勗听后很不高兴,周德威又通过宦官去作说明,终于使李存勗同意退兵至鄗邑(今高邑),选择有利于骑兵作战的平原浅草地带与梁军展开决战。周德威又分析后梁军轻装远袭即使带粮也不可能多,决定在后梁军人马俱饥的下午未申之时发起冲击,结果晋军大获全胜,从鄗邑一直追到柏乡,梁军闻风丧胆,横尸数十里,王景仁仅率十余骑逃生。这一仗,周德威很好地坚持了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和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用兵原则,取得了梁晋争战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胜利。① 捐躯胡柳
柏乡大捷之后,周德威又曾奉命攻破刘守光的幽州(今北京),亲手活捉刘守光的骁将单廷珪,并俘获了刘氏父子,他升为检校侍中、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
天祐十二年(梁贞明元年,915),当李存勗与后梁将刘在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对峙时,刘乘虚长途奔袭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周德威闻讯从幽州率千骑西救。军至土门(今河北鹿泉),得知刘到乐平(今山西昔阳)后改变计划率军东进,他料得刘必去占领临清(今河北临西)断晋军粮道。于是率军急追到南宫(今属河北),“遣骑擒其斥候者数十人,断腕而纵之使言曰‘周侍中已据临清矣!’”①刘正惊疑其用兵之速,放慢了行军速度。周德威乘机于第二天抢先进入临清,保住了晋军的生命线,保证了李存勗最终击败刘。
天祐十四年(917)三月,契丹入侵新州(今涿鹿),周德威率军迎战不利,退保范阳城(今北京)。契丹攻城达200天之久,周德威昼夜督军防御,终于未被攻破,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次年,周德威率燕兵3万南下,与镇(今正定)、定(今属河北)等州军队随李存勗渡河进军临濮(今山东鄄城西),打算直趋汴梁(今河南开封)。十二月二十三日,驻军于胡柳陂(今濮阳东)。次日晨谍报梁军到,李存勗问周德威如何打法,周德威“常务持重以挫人之锋,故其用兵,常伺敌之隙以取胜”①,他分析战场形势,因为地近汴梁,梁军必然决一死战,力量不可低估,必须利用己方先到而敌军后至的条件以逸待劳。他主张大部队可暂按兵不动,先派骑兵骚扰使梁军难以安营扎寨,待其疲劳时再发动进攻就可战而胜之。这本是十分正确的战术安排,可是“勇而好战”的李存勗不听,率领亲军立即迎战。周德威无奈,只好跟随出战,对他的儿子说:“吾不知其死所矣!”结果这一仗,李存勗开头取得小胜,可不久后梁军就攻击晋军辎重,辎重兵败,奔入周德威军中造成混乱,被后梁军所乘,周德威父子力战阵亡。李存勗后悔痛哭道:“丧我良将,吾之咎也。”②李存勗称帝时,追赠周德威太师;李嗣源继位后加赠他太尉;石敬瑭建晋称帝时,又追封他为燕王。
①《新五代史》卷24《郭崇韬传》。
①《新五代史》卷24《郭崇韬传》。
①《旧五代史》卷57《郭崇韬传》。
①《资治通鉴》卷269,贞明元年七月。
①《新五代史》卷25《周德威传》。
②《旧五代史》卷56《周德威传》。
第一节 郭崇韬
运筹决胜
郭崇韬(?—926),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隶李克修帐下为亲信。他处理昭义镇(治潞州,今长治)的具体事务,廉洁干练,颇有口碑。李克修死后,他任李克用主管联络事务的典谒,办事很得力,应对机敏,升任河东教练使。
李存勗继位为晋王后,郭崇韬更受器重,由中门副使升为中门使,参管机要,艰难战伐,无所不从。天祐十八年(后梁龙德元年,921)他跟随李存勗讨伐镇州(今河北正定)的张文礼,久攻不下。这时定州(今属河北)的王都为救张文礼勾引契丹进到新乐(今新乐东北),晋军动摇,打算撤围,李存勗犹豫未决。郭崇韬认为契丹只为王都利诱而来,并不是真心来救张文礼,其前锋稍一受挫,必定逃跑无疑。正可乘新近打败后梁军心大振之机,威震塞北!李存勗采纳了他的意见,果然打败了契丹。
李存勗称帝后,郭崇韬被任为兵部尚书、枢密使,权超宰相。
梁将王彦章攻破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后进围杨刘(今山东东阿东北),李存勗判断有误,引兵出战打了败仗。向郭崇韬问计,他指出王彦章围杨刘的目的在于夺回郓州(今东平西北),如果在下游以呼应郓州为名建立堡垒,那么他必来争夺,这样就可以分散其兵力后战而胜之。李存勗依计而行,果然大败王彦章。
梁将康延孝降唐,郭崇韬随即与之密谈,探知了梁的虚实和用兵意图。他力排诸将放弃郓州与梁以河为界罢兵的议论,坚决主张直捣大梁(今河南开封)。他对李存勗说:“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①李存勗照此办理,结果只用了8天功夫就灭了后梁。郭崇韬获赐铁券,拜侍中、成德军节度使(治镇州,今正定)为使相,继续担任枢密使,进封赵郡公。
位兼将相
郭崇韬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而位兼将相,处理事务又无所回避,这就与李存勗所信任的宦官和伶人产生了矛盾。他与宦官李绍宏之间关系紧张,想要功成身退,他的部属指出他已处于骑虎难下的局面,一旦失势就难以自安。于是他听从部属的意见,请立李存勗的宠妃刘氏为皇后以求中宫之助,然后又请求罢去所任枢密使职,恢复唐朝由宦官担任此职的制度。可是李存勗坚决不准他辞职,他只好留任。他提出的有关“天下利害”的25条措施,李存勗也都予以照办。后来李存勗调李嗣源任成德军节度使,让郭崇韬移镇忠武军(治同州,今陕西大荔),他再三辞让,获准后,留在朝中任侍中、枢密使。
李存勗禁不住宦官的怂恿,打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切谏他以天下为心,毋忘创业之难,希望取消造楼计划。李存勗不听,宦官又从中挑拨,君臣间的关系也紧张起来。河南县令罗贯为人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因而得罪了宦官、伶人以及河南尹张全义。张全义派人在刘皇后处诋毁罗贯,宦官又在李存勗面前落井下石。郭崇韬素知罗贯正直,竭力为其辩护,李存勗竟至自关殿门把郭崇韬拒之门外,罗贯终于被杀。
西平前蜀后被害
同光三年(925)李存勗决定伐蜀,选择带兵将领时,郭崇韬想藉此立大功来稳定自己被宦官等动摇的地位,就建议由李存勗年幼的长子魏王李继岌出任元帅。李存勗明白其用意,就决定以李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以郭崇韬为招讨使作为李继岌的副手而实际处理伐蜀的军政事务。这次军事行动郭崇韬以《孙子兵法》“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原则制订了先取凤州(今陕西凤县)、三泉(今四川广元东北)等地的作战计划,进展顺利,6万唐军所到之处,蜀将望风迎降,前后70天就兵临成都,前蜀后主王衍出降。
郭崇韬素来痛恨宦官,伐蜀过程中曾对李继岌说将来李继岌继位为帝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①。引起随营的监军宦官李从袭、李廷安、吕知柔等的切齿愤恨。当李存勗派宦官向延嗣到成都慰劳伐蜀大军时,郭崇韬没有按照当时的礼仪到郊外迎接。向延嗣大怒,就和李从袭等一起构陷郭崇韬,罗织的罪名是贪污和有异志。
有异志问题的依据只是蜀人曾列状向李继岌请求把郭崇韬留在当地为帅,所以纯属诬陷;贪污问题则郭崇韬确有失检点之处:本来他很有清廉的声誉,进入洛阳后开始接受各地的赂遗,有人提醒他,他说自己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并不希罕这些礼品。又说送礼的都是后梁旧将,如果拒收反而会使这些人于心不安,说不定会重新反叛为敌。这样的辩解显得强辞夺理而又苍白无力,至于他说“藏余私室,无异公帑”①,则更是荒唐。尽管后来当李存勗举行郊祀大典时他把所藏礼品全都献了出来,但这种做法终究不能说是稳妥的。在平定前蜀过程中,他又接受降将的赂遗,其子郭廷诲也广收馈赠,将珍宝运回洛阳府第。宦官们指他贪污也就并非平白无故了。李存勗本来就对他心存芥蒂,现在听说他打算留蜀不归和占有了蜀之妓乐珍玩,便怒形于色,立即派宦官马彦珪前往蜀地查看实情,如郭崇韬听命回师则罢,否则就与李继岌商量处置。马彦珪认为这个命令不够明确,就去向刘皇后请示。刘皇后对郭崇韬当年请求册立她为皇后并不感恩,相反在宦官和张全义等人的影响下对他并无好感,就下教令给李继岌,让他在蜀地处死郭崇韬。李继岌虽然觉得没有皇帝的诏书只以皇后教令不便擅杀,但在宦官们的挑拨下终于答应,同光四年(926)正月,郭崇韬在奉命前去议事时被杀。他的五个儿子也在各地先后被诛,家产被籍没。直到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时才诏令归葬,赐还其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旧宅给他的两个孙子。
第二节 周德威
后周良将
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人。身长面黑,状貌魁伟,笑不改容,凛然有肃杀之气。为人勇而多智,能远望烟尘料知兵势敌数。唐末为李克用骑将,渐升至铁林军使。跟随李克用击败王行瑜后,升任检校左仆射、衙内指挥使。当梁、晋对垒之时,周阳五之勇闻名天下。
光化二年(899)三月,朱温派氏叔琮进逼太原,一直打到榆次(今属山西)、洞涡驿(今清徐东)等地,梁军中传令道:“能生得周阳五者为刺史。”外号陈夜叉的梁将陈章口出狂言打算活捉周德威以邀功,李克用要周德威当心此人。因陈章经常骑白马穿朱甲,周德威便要部下见到白马朱甲的敌将就假装败退,他自己则化装成士兵夹杂在行伍之中。等到陈章出来挑战,部下依约退走,陈章中计急追,周德威从后挥锤击中陈章将其活捉。
天祐三年(906),朱温派兵攻刘仁恭的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时,晋王李克用为援燕而派周德威率5万大军攻取潞州(今山西长治)进行牵制。得手后周德威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内外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这时攻燕的梁军转而争夺潞州,建夹城围之。晋军守将李嗣昭坚守围城,周德威率军救潞州,在夹城外与后梁军对峙经年。李克用临终前向李存勗表示担心周德威与李嗣昭两人之间的矛盾会影响相互配合。李存勗继位并杀李克宁之后,从前线召回手握重兵的周德威。周德威表示对故主的高度忠诚后跟随李存勗南攻梁军,破夹城解了潞州之围,与李嗣昭欢好如初。周德威因功升任振武节度使(治朔州,今朔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使相。
天祐七年(后梁开平四年,910)秋,朱温派王景仁率众7万击赵王王镕,王镕向李存勗求援。李存勗命周德威率部先屯赵州(今河北赵县),然后他自率一部出赞皇(今属河北)与之相会后,在柏乡(今属河北)附近与后梁军对垒。后梁军人多势众,装备豪华精良。晋军兵少,望之颇有怯意。周德威一面对部众鼓舞士气说:“此汴、宋佣贩儿,徒饰其外耳,其中不足惧也!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另一面他对李存勗说:“梁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李存勗认为己方千里奔袭利在速战,等到对方知我虚实,仗就难打了。周德威指出战场地形不利骑兵作战,不能用己之长击彼之短。李存勗听后很不高兴,周德威又通过宦官去作说明,终于使李存勗同意退兵至鄗邑(今高邑),选择有利于骑兵作战的平原浅草地带与梁军展开决战。周德威又分析后梁军轻装远袭即使带粮也不可能多,决定在后梁军人马俱饥的下午未申之时发起冲击,结果晋军大获全胜,从鄗邑一直追到柏乡,梁军闻风丧胆,横尸数十里,王景仁仅率十余骑逃生。这一仗,周德威很好地坚持了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和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用兵原则,取得了梁晋争战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胜利。① 捐躯胡柳
柏乡大捷之后,周德威又曾奉命攻破刘守光的幽州(今北京),亲手活捉刘守光的骁将单廷珪,并俘获了刘氏父子,他升为检校侍中、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
天祐十二年(梁贞明元年,915),当李存勗与后梁将刘在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对峙时,刘乘虚长途奔袭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周德威闻讯从幽州率千骑西救。军至土门(今河北鹿泉),得知刘到乐平(今山西昔阳)后改变计划率军东进,他料得刘必去占领临清(今河北临西)断晋军粮道。于是率军急追到南宫(今属河北),“遣骑擒其斥候者数十人,断腕而纵之使言曰‘周侍中已据临清矣!’”①刘正惊疑其用兵之速,放慢了行军速度。周德威乘机于第二天抢先进入临清,保住了晋军的生命线,保证了李存勗最终击败刘。
天祐十四年(917)三月,契丹入侵新州(今涿鹿),周德威率军迎战不利,退保范阳城(今北京)。契丹攻城达200天之久,周德威昼夜督军防御,终于未被攻破,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次年,周德威率燕兵3万南下,与镇(今正定)、定(今属河北)等州军队随李存勗渡河进军临濮(今山东鄄城西),打算直趋汴梁(今河南开封)。十二月二十三日,驻军于胡柳陂(今濮阳东)。次日晨谍报梁军到,李存勗问周德威如何打法,周德威“常务持重以挫人之锋,故其用兵,常伺敌之隙以取胜”①,他分析战场形势,因为地近汴梁,梁军必然决一死战,力量不可低估,必须利用己方先到而敌军后至的条件以逸待劳。他主张大部队可暂按兵不动,先派骑兵骚扰使梁军难以安营扎寨,待其疲劳时再发动进攻就可战而胜之。这本是十分正确的战术安排,可是“勇而好战”的李存勗不听,率领亲军立即迎战。周德威无奈,只好跟随出战,对他的儿子说:“吾不知其死所矣!”结果这一仗,李存勗开头取得小胜,可不久后梁军就攻击晋军辎重,辎重兵败,奔入周德威军中造成混乱,被后梁军所乘,周德威父子力战阵亡。李存勗后悔痛哭道:“丧我良将,吾之咎也。”②李存勗称帝时,追赠周德威太师;李嗣源继位后加赠他太尉;石敬瑭建晋称帝时,又追封他为燕王。
①《新五代史》卷24《郭崇韬传》。
①《新五代史》卷24《郭崇韬传》。
①《旧五代史》卷57《郭崇韬传》。
①《资治通鉴》卷269,贞明元年七月。
①《新五代史》卷25《周德威传》。
②《旧五代史》卷56《周德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