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马殷高季兴
第一节 马殷
经营湖南
马殷(852—930),字霸图,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年轻时做过木工。在蔡州(今汝南)时应募从军,成为秦宗权部下孙儒的裨将,随孙儒渡淮攻下广陵(今江苏扬州东北)。孙儒在宣州(今属安徽)围攻杨行密战死后,众无所归,推刘建峰为帅,以马殷为先锋,转攻江西,连占洪(今江西南昌)、鄂(今湖北武汉)、潭(今湖南长沙)、桂(今桂阳)等州,占领湖南之地。乾宁元年(894)唐僖宗任命刘建峰为湖南节度使,马殷为马步军都指挥使。
乾宁三年,刘建峰为部下所杀。当时马殷正统兵攻打邵州(今湖南邵阳),潭州遂推行军司马张佶为帅。张佶入府时乘马跌伤,对诸将说:“马公勇而有谋,宽厚乐善,吾所不及,真乃主也。”①于是从邵州前线迎回马殷,共拥为帅。唐廷也即任命他为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
此后数年间,马殷派秦彦晖、李琼等攻下连(今属广东)、邵、郴(今属湖南)、衡(今衡阳)、道(今道县西)、永(今属湖南)等6州,到光化三年(899)尽有湖南地区。桂管(治今广西桂林)观察使刘士政担心马殷军继续南下,派陈可璠等扼守全义岭,马殷所派使者受阻于边境,于是派李琼等以7000兵攻之,俘刘士政。于是又尽占桂管所属各州。天复元年(901),唐廷任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
建立楚国
马殷所据湖南地区,东有杨行密,北有成汭,南有刘,强敌环伺,很不稳定。他问计于谋士高郁,高郁分析说:“成汭地狭兵寡,不足为吾患,而刘志在五管而已。杨行密,孙儒之仇,虽以万金交之,不能得其欢心。然尊王仗顺,霸者之业也。今宜内奉朝廷以求封爵而外夸邻敌,然后退修兵农,畜力而有待尔。”①马殷听从他的意见,采取联络中原,藉以对抗周围强敌的策略。朱温进入关中控制唐廷时,杨行密曾遣使到潭州,建议马殷与己联合共讨朱氏。马殷权衡利害后谢绝杨氏而依附于朱温。天祐元年(904),杨行密将在其身边任黑云指挥使的马殷之弟马賨礼送回潭州,马賨劝马殷结好杨氏,“殷作色曰:‘杨王不事天子,一旦朝廷致讨,罪将及吾,汝置此论,勿为吾祸。’”②当杨行密派刘存等围攻鄂州杜洪时,马殷即派兵援鄂州。杜洪败死后刘存等攻马殷,双方激战甚烈,刘存等战死,马殷部夺取了岳州(今湖南岳阳)。
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即位。马殷遣使修贡,朱温即以马殷为侍中兼中书令,封为楚王。这时占据荆南的高季兴截断汉口道路,拦截马殷的贡使。马殷派许德勋攻讨,高季兴被迫求和,从而稳定了北面的局势。杨行密的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吕师周前来投靠,马殷大喜,立即任命他为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兵攻伐岭南。占领昭(今广西平乐)、贺(今贺县)、梧(今属广西)、蒙(今蒙山)、龚(今平南)、富(今昭平)等州,控制今广西的东北大部地区。
随着马殷势力的壮大,引起占据朗州(今湖南常德)的雷彦恭的恐慌,雷彦恭召杨吴派兵进攻平江(今属湖南),结果反被许德勋击败。马殷派兵进攻朗州,雷彦恭东逃杨吴。马殷占领朗州后,澧(今澧县)、辰(今沅陵)、溆(今黔阳)等州均皆归附。于是马殷请升朗州为永顺军,表张佶为节度使。开平四年,又请依唐太宗为秦王时受天策上将的先例,加天策上将军之号。朱温同意后,马殷即开天策府,置官属,以其弟马賨、马存为左右相,以廖光图等为十八学士。“总制二十余州,自署官吏,征赋不供”①。后梁“末帝时,加马殷武昌、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洪鄂四面行营都统”②。
偃武息民
后梁亡,马殷又向后唐称臣纳贡。庄宗李存勗授马殷太师、兼尚书令、楚王。“庄宗平蜀,殷大惧,表求致仕,庄宗下玺书慰劳之”。明宗李嗣源即位,马殷又遣使修贡,得加官守尚书令。“天成二年(927),请建行台。明宗封殷楚国王,有司言无封国王礼,请如三公用竹册,乃遣尚书右丞李序持节以竹册封之”①。“殷始建国,立宫殿,置百官,皆如天子,或微更其名。翰林学士曰文苑学士,知制诰曰知辞制,枢密院曰左右机要司,群下称之曰殿下,令曰教”②。
从乾宁三年任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算起,马殷统治湖南地区35年,基本上实行“保境息民”的政策。吴楚之间几经兵革,均是吴国发动进攻所致。对于荆南,也只进行有限战争而已:后唐天成三年,楚将王环大破荆南兵于刘郎洑(在今湖北石首境内),乘胜进逼江陵,却在同意高季兴的求和后班师。对于此事,“楚王殷让环不遂取荆南,环曰:‘江陵在中朝及吴、蜀之间,四战之地也,宜存之以为吾捍蔽。’殷悦”③。
马殷在其统治区内,“不征商旅,由是四方商旅幅凑。湖南地多铅铁,殷用军都判官高郁策,铸铅铁为钱,商旅出境,无所用之,皆易他货而去,故能以境内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国以富饶。湖南民不事桑蚕,郁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杼大盛”④。马殷对中原朝廷“岁贡不过所产茶茗而已。乃自京师至襄(今湖北襄樊)、唐(今河南泌阳)、郢(今湖北京山)、复(今沔阳)等州,置邸务以卖茶,其利十倍……又令民自造茶以通商旅,而收其算,岁入万计。由是地大力完,数邀封爵”①。
后唐长兴元年(930)十一月,马殷病死,年79岁,谥武穆。子马希声袭位,称遗命去建国之制,复藩镇之旧。后以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
周行逢
周行逢,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出身农家,年轻时贫贱无行,“尝坐事黥,隶辰州(今沅陵)铜阬”。后应募为静江军卒,与王进逵、潘叔嗣、张文表等人结为“十兄弟”,在十人中最有谋略,成为马希萼部的军校。
后周广顺元年(951),马希萼等降于南唐,楚政权灭亡。周行逢随王进逵成为占据朗州的刘言部将。次年,刘言命王进逵等攻南唐灭楚的大将边镐,收复长沙等地;命周行逢率别部攻益阳(今属湖南),杀南唐兵2000余人,擒其将李建期等。广顺三年,后周升朗州为武平军,以刘言为节度使,以王进逵为武安军节度使(治长沙府)。周行逢被任命为集州(今四川南江)刺史,担任王进逵的行军司马。当王进逵与刘言之间矛盾激化时,周行逢为王进逵出谋划策,袭杀了刘言。
显德元年(954),后周太祖郭威即以王进逵为武平军节度使,镇朗州;以周行逢为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事。“是岁,湖南大饥,民食草木实。武清节度使知潭州事周行逢开仓以赈之,全活甚众”①。显德三年,潘叔嗣杀王进逵,自量不能服众,便派人到潭州迎请周行逢入主武陵。“行逢入武陵,或请以潭州与叔嗣,行逢曰:‘叔嗣杀主帅,罪当死,以其迎我,未忍杀尔。若与武安,是吾使之杀王公也。’召以为行军司马。叔嗣怒,称疾不至。行逢怒曰:‘是又欲杀我矣!’乃佯以武安与之,召使至府受命,至则杀之”②。
周行逢在任武清节度使知潭州事期间,因他“起于微贱,知民间疾苦,励精为治,严而无私,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约束简要,其自奉甚薄。或讥其太俭,行逢曰:‘马氏父子,穷奢极靡,不恤百姓,今子孙乞食于人,又足效乎?’”③后周世宗于显德三年,“秋七月辛卯朔,以周行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行逢既总湖湘,乃矫前人之弊,留心民事,悉除马氏横赋。贪吏猾民为民害者,皆去之。择廉平吏为刺史、县令。朗州民夷杂居,刘言、王进逵旧将多骄横,行逢一以法治之,无所宽假,众怨怼且惧。有大将与其党十余人谋作乱,行逢知之,大会诸将于座中擒之。数曰:‘吾恶衣粝食,充实府库,正为尔曹,何负而反?今日之会,与汝诀也。’立挝杀之。”④他“每遣人伺察郡县守宰,有聚饮偶语者,必逮捕下狱,以谋反诛”⑤。他的妻子严氏⑥曾谏他用法太严,于己不利,他不纳。严氏就离开他回乡隐居,再三劝谕也不肯返回。
周行逢“为治严整,不徇私党,躬履俭约,以率群下”①。他的女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与之农具而遣之”②。
北宋建隆三年(962)十月,周行逢病死,其子周保权继立领军务。次年二月,宋师平荆湖。
第二节 高季兴
后梁荆南节度使
高季兴(858—928),本名季昌,避后唐庄宗祖父李国昌讳,改名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幼年时为汴梁商人李七郎家僮。朱温收李七郎为养子,赐姓名为朱友让,在其家见到高长相特别,便令朱友让将其收为养子,于是也改姓为朱。
后来,高季兴成为朱温的牙将,由制胜军使升迁为毅勇指挥使。天复元年(901),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等劫持到凤翔(今属陕西)投靠李茂贞。次年朱温围攻凤翔,李茂贞坚壁不出,日久不能下。众将议论打算撤兵,只有高季兴不同意。他分析形势提出破敌策略说:“天下豪杰窥此举者一岁矣,今岐人已惫,破在旦夕,而大王之所虑者,闭壁以老我师,此可以诱致之也。”③朱温采纳了他的主张,随即命他招募勇士马景实施诱敌出壁之计,结果大败李茂贞,迫使其交出唐昭宗求和,高季兴从此知名。天复三年,被任为宋州刺史。后又跟随朱温攻破青州(今山东益都),再立军功,改任颍州(今安徽阜阳)防御使,并且复姓高氏。
唐末,朱温攻下江陵(今湖北荆沙),以高季兴为荆南留后,镇守江陵。“荆南旧统八州,乾符(874—879)以来,寇乱相继,诸州皆为邻道所据,独余江陵”50000528_1209_0①。高季兴到任时的江陵城,“井邑不完,季兴招葺离散,流民归复,梁祖嘉之”②。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任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注意招致人才,以倪可福、鲍唐为将,梁震、司空薰、王保义、孙光宪为谋士。梁震为唐末进士,归蜀途中为高季兴所留,礼遇备至,而梁震耻受高氏官职,提出只“以白衣侍樽俎”的要求,高季兴也即应允,“以为谋主,呼曰先辈”③。开平中,高季兴攻破朗州(今湖南常德),击败雷彦恭有功,加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时高季兴开始修筑江陵的内城外垒,并且“厚敛于民,招聚亡命”④,进一步积蓄实力,俟机扩张。
朱温死后,后梁国势日益衰弱。高季兴先是出兵攻归(今湖北秭归)、峡(今宜昌)二州,结果为蜀将王宗寿所败;随后又以“助梁击晋”为名袭击襄州(今襄樊),结果为梁将孔勍所败,他便断绝给后梁的贡赋。梁末帝当时忙于应付北方,对他采取优容政策,于贞明元年(915)封他为渤海王,并赐给衮冕剑佩,而他直到贞明三年才恢复贡赋。
后唐南平王
同光元年(923),后梁灭亡。后唐庄宗进入洛阳,下诏慰谕高季兴促其表明态度。司空薰等都劝高季兴入朝,梁震认为梁、唐世为仇敌,作为梁室故臣的高氏朝见后唐新主有被扣的危险,劝他取消此行。高季兴不听,入朝于洛阳,结果李存勗果然想要扣留他,幸得郭崇韬劝李存勗应推信义于华夏,高“季兴以身述职,为诸侯率,宜加恩礼,以讽动来者”。李存勗才“厚礼而遣之”①。过后李存勗又反悔,密诏襄州的刘训在中途将其截留,结果由于高季兴提前离开襄州而侥幸逃出虎口。
这次入朝,高季兴亲身探知后唐朝廷的虚实,断定李存勗不可能有大作为。他对近属说,李存勗“百战以取河南,对功臣夸手抄《春秋》,又曰:‘我于手指上得天下。’其自矜伐如此,而荒于游畋,政事多废,吾可无忧矣!”②在洛阳期间,李存勗待之甚厚,从容问曰:‘朕欲用兵于吴蜀,二国何先?’季兴以蜀道险难取,乃对曰:‘吴地薄民贫,克之无益,不如先伐蜀。蜀土富饶,又主荒民怨,伐之必克。克蜀之后,顺流而下,取吴如反掌耳’。”③高季兴的本意是想把后唐这个强大的威胁力量引向易守难攻的蜀地去消耗时日和兵力,不想前蜀政权不堪一击,被郭崇韬一举消灭。“高季兴闻蜀亡,方食,失匕箸,曰:‘是老夫之过也。’”梁震曰:‘不足忧也。唐主得蜀益骄,亡无日矣,安不知其不为吾福!’”④同光三年,后唐封高季兴为南平王,从此他的这一割据政权就以南平为正式称号。
称臣于吴
同光三年,后唐出兵伐蜀时,高季兴表请以本道兵自取夔(今重庆奉节东)、忠(今重庆忠县)、万(今重庆万县)、归、峡等州,于是后唐就任他为峡路东南面招讨使,可是他并不出兵。等到后唐灭了前蜀,“得蜀金帛四十余万,自峡而下,而庄宗之难作。季兴闻京师有变,乃悉邀留蜀物,而杀其使者韩珙等十余人”①。
后唐明宗李嗣源入立后,高季兴请求将夔、忠等州为属郡,遭拒后又屡请,才勉强答应,但刺史仍要由后唐朝廷派员委任。高季兴得寸进尺,“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②。朝廷不许。他就乘夔州刺史潘炕罢官之机派兵突袭占领州城。后唐派西方邺去接任刺史,高季兴拒而不纳,双方关系紧张,加之李嗣源查问40余万蜀物下落时,高季兴答称:“(韩)珙等舟行下峡,涉数千里,欲知覆溺之故,自宜按问水神。”李嗣源大怒,“制削夺季兴官爵,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训为南面招讨使,知荆南行府事,忠武节度使夏鲁奇为副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东川节度使董璋充东南面招讨使,新夔州刺史西方邺副之,将蜀兵下峡,仍会湖南军三面进攻。”“高季兴坚壁不战,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后来由于“江陵卑湿,复值久雨,粮道不继,将士疾疫,刘训亦寝疾”。另派孔循攻江陵又不克,李嗣源才下令撤军。高季兴则“请举镇自附于吴”,吴的权臣徐温不务远略,“受其贡物,辞其称臣”①。到徐温死后的天成三年(928),“高季兴复请藩于吴,吴进季兴爵秦王”②。李嗣源诏令楚王马殷进讨,马殷派许德勋将兵攻荆南,高季兴战败,被迫求和。这年十二月,高季兴病死,终年71岁,后唐谥曰武信。吴主以其子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
①《资治通鉴》卷260,乾宁三年四月。
①《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马殷传》。
②《资治通鉴》卷265,天祐元年十二月。
①《旧五代史》卷133《马殷传》。
②《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马殷传》。
①《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马殷传》。
②《资治通鉴》卷276,天成二年八月。
③《资治通鉴》卷276,天成三年三月。
④《资治通鉴》卷274,同光三年十二月。
①《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马殷传》。
①《资治通鉴》卷292,显德元年十一月。
②《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周行逢传》。
③《资治通鉴》卷292,显德元年十一月。
④《资治通鉴》卷293,显德三年七月。
⑤路振:《九国志》卷11《周行逢传》。
⑥《资治通鉴》作邓氏,今从《新五代史》。
①路振:《九国志》卷11《周行逢传》。
②《十国春秋》卷70《周行逢传》。
③《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①《资治通鉴》卷266,开平元年五月。
②《旧五代史》卷133《高季兴传》。
③《资治通鉴》卷267,开平二年十月。
④《旧五代史》卷133《高季兴传》。
①《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②《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③《资治通鉴》卷272,同光元年十一月。
①《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②《资治通鉴》卷275,天成二年二月。
①《资治通鉴》卷275,天成二年二月、三月、四月、五月。
②《资治通鉴》卷276,天成三年六月。
第一节 马殷
经营湖南
马殷(852—930),字霸图,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年轻时做过木工。在蔡州(今汝南)时应募从军,成为秦宗权部下孙儒的裨将,随孙儒渡淮攻下广陵(今江苏扬州东北)。孙儒在宣州(今属安徽)围攻杨行密战死后,众无所归,推刘建峰为帅,以马殷为先锋,转攻江西,连占洪(今江西南昌)、鄂(今湖北武汉)、潭(今湖南长沙)、桂(今桂阳)等州,占领湖南之地。乾宁元年(894)唐僖宗任命刘建峰为湖南节度使,马殷为马步军都指挥使。
乾宁三年,刘建峰为部下所杀。当时马殷正统兵攻打邵州(今湖南邵阳),潭州遂推行军司马张佶为帅。张佶入府时乘马跌伤,对诸将说:“马公勇而有谋,宽厚乐善,吾所不及,真乃主也。”①于是从邵州前线迎回马殷,共拥为帅。唐廷也即任命他为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
此后数年间,马殷派秦彦晖、李琼等攻下连(今属广东)、邵、郴(今属湖南)、衡(今衡阳)、道(今道县西)、永(今属湖南)等6州,到光化三年(899)尽有湖南地区。桂管(治今广西桂林)观察使刘士政担心马殷军继续南下,派陈可璠等扼守全义岭,马殷所派使者受阻于边境,于是派李琼等以7000兵攻之,俘刘士政。于是又尽占桂管所属各州。天复元年(901),唐廷任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
建立楚国
马殷所据湖南地区,东有杨行密,北有成汭,南有刘,强敌环伺,很不稳定。他问计于谋士高郁,高郁分析说:“成汭地狭兵寡,不足为吾患,而刘志在五管而已。杨行密,孙儒之仇,虽以万金交之,不能得其欢心。然尊王仗顺,霸者之业也。今宜内奉朝廷以求封爵而外夸邻敌,然后退修兵农,畜力而有待尔。”①马殷听从他的意见,采取联络中原,藉以对抗周围强敌的策略。朱温进入关中控制唐廷时,杨行密曾遣使到潭州,建议马殷与己联合共讨朱氏。马殷权衡利害后谢绝杨氏而依附于朱温。天祐元年(904),杨行密将在其身边任黑云指挥使的马殷之弟马賨礼送回潭州,马賨劝马殷结好杨氏,“殷作色曰:‘杨王不事天子,一旦朝廷致讨,罪将及吾,汝置此论,勿为吾祸。’”②当杨行密派刘存等围攻鄂州杜洪时,马殷即派兵援鄂州。杜洪败死后刘存等攻马殷,双方激战甚烈,刘存等战死,马殷部夺取了岳州(今湖南岳阳)。
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即位。马殷遣使修贡,朱温即以马殷为侍中兼中书令,封为楚王。这时占据荆南的高季兴截断汉口道路,拦截马殷的贡使。马殷派许德勋攻讨,高季兴被迫求和,从而稳定了北面的局势。杨行密的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吕师周前来投靠,马殷大喜,立即任命他为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兵攻伐岭南。占领昭(今广西平乐)、贺(今贺县)、梧(今属广西)、蒙(今蒙山)、龚(今平南)、富(今昭平)等州,控制今广西的东北大部地区。
随着马殷势力的壮大,引起占据朗州(今湖南常德)的雷彦恭的恐慌,雷彦恭召杨吴派兵进攻平江(今属湖南),结果反被许德勋击败。马殷派兵进攻朗州,雷彦恭东逃杨吴。马殷占领朗州后,澧(今澧县)、辰(今沅陵)、溆(今黔阳)等州均皆归附。于是马殷请升朗州为永顺军,表张佶为节度使。开平四年,又请依唐太宗为秦王时受天策上将的先例,加天策上将军之号。朱温同意后,马殷即开天策府,置官属,以其弟马賨、马存为左右相,以廖光图等为十八学士。“总制二十余州,自署官吏,征赋不供”①。后梁“末帝时,加马殷武昌、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洪鄂四面行营都统”②。
偃武息民
后梁亡,马殷又向后唐称臣纳贡。庄宗李存勗授马殷太师、兼尚书令、楚王。“庄宗平蜀,殷大惧,表求致仕,庄宗下玺书慰劳之”。明宗李嗣源即位,马殷又遣使修贡,得加官守尚书令。“天成二年(927),请建行台。明宗封殷楚国王,有司言无封国王礼,请如三公用竹册,乃遣尚书右丞李序持节以竹册封之”①。“殷始建国,立宫殿,置百官,皆如天子,或微更其名。翰林学士曰文苑学士,知制诰曰知辞制,枢密院曰左右机要司,群下称之曰殿下,令曰教”②。
从乾宁三年任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算起,马殷统治湖南地区35年,基本上实行“保境息民”的政策。吴楚之间几经兵革,均是吴国发动进攻所致。对于荆南,也只进行有限战争而已:后唐天成三年,楚将王环大破荆南兵于刘郎洑(在今湖北石首境内),乘胜进逼江陵,却在同意高季兴的求和后班师。对于此事,“楚王殷让环不遂取荆南,环曰:‘江陵在中朝及吴、蜀之间,四战之地也,宜存之以为吾捍蔽。’殷悦”③。
马殷在其统治区内,“不征商旅,由是四方商旅幅凑。湖南地多铅铁,殷用军都判官高郁策,铸铅铁为钱,商旅出境,无所用之,皆易他货而去,故能以境内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国以富饶。湖南民不事桑蚕,郁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杼大盛”④。马殷对中原朝廷“岁贡不过所产茶茗而已。乃自京师至襄(今湖北襄樊)、唐(今河南泌阳)、郢(今湖北京山)、复(今沔阳)等州,置邸务以卖茶,其利十倍……又令民自造茶以通商旅,而收其算,岁入万计。由是地大力完,数邀封爵”①。
后唐长兴元年(930)十一月,马殷病死,年79岁,谥武穆。子马希声袭位,称遗命去建国之制,复藩镇之旧。后以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
周行逢
周行逢,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出身农家,年轻时贫贱无行,“尝坐事黥,隶辰州(今沅陵)铜阬”。后应募为静江军卒,与王进逵、潘叔嗣、张文表等人结为“十兄弟”,在十人中最有谋略,成为马希萼部的军校。
后周广顺元年(951),马希萼等降于南唐,楚政权灭亡。周行逢随王进逵成为占据朗州的刘言部将。次年,刘言命王进逵等攻南唐灭楚的大将边镐,收复长沙等地;命周行逢率别部攻益阳(今属湖南),杀南唐兵2000余人,擒其将李建期等。广顺三年,后周升朗州为武平军,以刘言为节度使,以王进逵为武安军节度使(治长沙府)。周行逢被任命为集州(今四川南江)刺史,担任王进逵的行军司马。当王进逵与刘言之间矛盾激化时,周行逢为王进逵出谋划策,袭杀了刘言。
显德元年(954),后周太祖郭威即以王进逵为武平军节度使,镇朗州;以周行逢为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事。“是岁,湖南大饥,民食草木实。武清节度使知潭州事周行逢开仓以赈之,全活甚众”①。显德三年,潘叔嗣杀王进逵,自量不能服众,便派人到潭州迎请周行逢入主武陵。“行逢入武陵,或请以潭州与叔嗣,行逢曰:‘叔嗣杀主帅,罪当死,以其迎我,未忍杀尔。若与武安,是吾使之杀王公也。’召以为行军司马。叔嗣怒,称疾不至。行逢怒曰:‘是又欲杀我矣!’乃佯以武安与之,召使至府受命,至则杀之”②。
周行逢在任武清节度使知潭州事期间,因他“起于微贱,知民间疾苦,励精为治,严而无私,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约束简要,其自奉甚薄。或讥其太俭,行逢曰:‘马氏父子,穷奢极靡,不恤百姓,今子孙乞食于人,又足效乎?’”③后周世宗于显德三年,“秋七月辛卯朔,以周行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行逢既总湖湘,乃矫前人之弊,留心民事,悉除马氏横赋。贪吏猾民为民害者,皆去之。择廉平吏为刺史、县令。朗州民夷杂居,刘言、王进逵旧将多骄横,行逢一以法治之,无所宽假,众怨怼且惧。有大将与其党十余人谋作乱,行逢知之,大会诸将于座中擒之。数曰:‘吾恶衣粝食,充实府库,正为尔曹,何负而反?今日之会,与汝诀也。’立挝杀之。”④他“每遣人伺察郡县守宰,有聚饮偶语者,必逮捕下狱,以谋反诛”⑤。他的妻子严氏⑥曾谏他用法太严,于己不利,他不纳。严氏就离开他回乡隐居,再三劝谕也不肯返回。
周行逢“为治严整,不徇私党,躬履俭约,以率群下”①。他的女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与之农具而遣之”②。
北宋建隆三年(962)十月,周行逢病死,其子周保权继立领军务。次年二月,宋师平荆湖。
第二节 高季兴
后梁荆南节度使
高季兴(858—928),本名季昌,避后唐庄宗祖父李国昌讳,改名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幼年时为汴梁商人李七郎家僮。朱温收李七郎为养子,赐姓名为朱友让,在其家见到高长相特别,便令朱友让将其收为养子,于是也改姓为朱。
后来,高季兴成为朱温的牙将,由制胜军使升迁为毅勇指挥使。天复元年(901),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等劫持到凤翔(今属陕西)投靠李茂贞。次年朱温围攻凤翔,李茂贞坚壁不出,日久不能下。众将议论打算撤兵,只有高季兴不同意。他分析形势提出破敌策略说:“天下豪杰窥此举者一岁矣,今岐人已惫,破在旦夕,而大王之所虑者,闭壁以老我师,此可以诱致之也。”③朱温采纳了他的主张,随即命他招募勇士马景实施诱敌出壁之计,结果大败李茂贞,迫使其交出唐昭宗求和,高季兴从此知名。天复三年,被任为宋州刺史。后又跟随朱温攻破青州(今山东益都),再立军功,改任颍州(今安徽阜阳)防御使,并且复姓高氏。
唐末,朱温攻下江陵(今湖北荆沙),以高季兴为荆南留后,镇守江陵。“荆南旧统八州,乾符(874—879)以来,寇乱相继,诸州皆为邻道所据,独余江陵”50000528_1209_0①。高季兴到任时的江陵城,“井邑不完,季兴招葺离散,流民归复,梁祖嘉之”②。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任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注意招致人才,以倪可福、鲍唐为将,梁震、司空薰、王保义、孙光宪为谋士。梁震为唐末进士,归蜀途中为高季兴所留,礼遇备至,而梁震耻受高氏官职,提出只“以白衣侍樽俎”的要求,高季兴也即应允,“以为谋主,呼曰先辈”③。开平中,高季兴攻破朗州(今湖南常德),击败雷彦恭有功,加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时高季兴开始修筑江陵的内城外垒,并且“厚敛于民,招聚亡命”④,进一步积蓄实力,俟机扩张。
朱温死后,后梁国势日益衰弱。高季兴先是出兵攻归(今湖北秭归)、峡(今宜昌)二州,结果为蜀将王宗寿所败;随后又以“助梁击晋”为名袭击襄州(今襄樊),结果为梁将孔勍所败,他便断绝给后梁的贡赋。梁末帝当时忙于应付北方,对他采取优容政策,于贞明元年(915)封他为渤海王,并赐给衮冕剑佩,而他直到贞明三年才恢复贡赋。
后唐南平王
同光元年(923),后梁灭亡。后唐庄宗进入洛阳,下诏慰谕高季兴促其表明态度。司空薰等都劝高季兴入朝,梁震认为梁、唐世为仇敌,作为梁室故臣的高氏朝见后唐新主有被扣的危险,劝他取消此行。高季兴不听,入朝于洛阳,结果李存勗果然想要扣留他,幸得郭崇韬劝李存勗应推信义于华夏,高“季兴以身述职,为诸侯率,宜加恩礼,以讽动来者”。李存勗才“厚礼而遣之”①。过后李存勗又反悔,密诏襄州的刘训在中途将其截留,结果由于高季兴提前离开襄州而侥幸逃出虎口。
这次入朝,高季兴亲身探知后唐朝廷的虚实,断定李存勗不可能有大作为。他对近属说,李存勗“百战以取河南,对功臣夸手抄《春秋》,又曰:‘我于手指上得天下。’其自矜伐如此,而荒于游畋,政事多废,吾可无忧矣!”②在洛阳期间,李存勗待之甚厚,从容问曰:‘朕欲用兵于吴蜀,二国何先?’季兴以蜀道险难取,乃对曰:‘吴地薄民贫,克之无益,不如先伐蜀。蜀土富饶,又主荒民怨,伐之必克。克蜀之后,顺流而下,取吴如反掌耳’。”③高季兴的本意是想把后唐这个强大的威胁力量引向易守难攻的蜀地去消耗时日和兵力,不想前蜀政权不堪一击,被郭崇韬一举消灭。“高季兴闻蜀亡,方食,失匕箸,曰:‘是老夫之过也。’”梁震曰:‘不足忧也。唐主得蜀益骄,亡无日矣,安不知其不为吾福!’”④同光三年,后唐封高季兴为南平王,从此他的这一割据政权就以南平为正式称号。
称臣于吴
同光三年,后唐出兵伐蜀时,高季兴表请以本道兵自取夔(今重庆奉节东)、忠(今重庆忠县)、万(今重庆万县)、归、峡等州,于是后唐就任他为峡路东南面招讨使,可是他并不出兵。等到后唐灭了前蜀,“得蜀金帛四十余万,自峡而下,而庄宗之难作。季兴闻京师有变,乃悉邀留蜀物,而杀其使者韩珙等十余人”①。
后唐明宗李嗣源入立后,高季兴请求将夔、忠等州为属郡,遭拒后又屡请,才勉强答应,但刺史仍要由后唐朝廷派员委任。高季兴得寸进尺,“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②。朝廷不许。他就乘夔州刺史潘炕罢官之机派兵突袭占领州城。后唐派西方邺去接任刺史,高季兴拒而不纳,双方关系紧张,加之李嗣源查问40余万蜀物下落时,高季兴答称:“(韩)珙等舟行下峡,涉数千里,欲知覆溺之故,自宜按问水神。”李嗣源大怒,“制削夺季兴官爵,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训为南面招讨使,知荆南行府事,忠武节度使夏鲁奇为副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东川节度使董璋充东南面招讨使,新夔州刺史西方邺副之,将蜀兵下峡,仍会湖南军三面进攻。”“高季兴坚壁不战,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后来由于“江陵卑湿,复值久雨,粮道不继,将士疾疫,刘训亦寝疾”。另派孔循攻江陵又不克,李嗣源才下令撤军。高季兴则“请举镇自附于吴”,吴的权臣徐温不务远略,“受其贡物,辞其称臣”①。到徐温死后的天成三年(928),“高季兴复请藩于吴,吴进季兴爵秦王”②。李嗣源诏令楚王马殷进讨,马殷派许德勋将兵攻荆南,高季兴战败,被迫求和。这年十二月,高季兴病死,终年71岁,后唐谥曰武信。吴主以其子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
①《资治通鉴》卷260,乾宁三年四月。
①《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马殷传》。
②《资治通鉴》卷265,天祐元年十二月。
①《旧五代史》卷133《马殷传》。
②《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马殷传》。
①《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马殷传》。
②《资治通鉴》卷276,天成二年八月。
③《资治通鉴》卷276,天成三年三月。
④《资治通鉴》卷274,同光三年十二月。
①《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马殷传》。
①《资治通鉴》卷292,显德元年十一月。
②《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周行逢传》。
③《资治通鉴》卷292,显德元年十一月。
④《资治通鉴》卷293,显德三年七月。
⑤路振:《九国志》卷11《周行逢传》。
⑥《资治通鉴》作邓氏,今从《新五代史》。
①路振:《九国志》卷11《周行逢传》。
②《十国春秋》卷70《周行逢传》。
③《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①《资治通鉴》卷266,开平元年五月。
②《旧五代史》卷133《高季兴传》。
③《资治通鉴》卷267,开平二年十月。
④《旧五代史》卷133《高季兴传》。
①《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②《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③《资治通鉴》卷272,同光元年十一月。
①《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②《资治通鉴》卷275,天成二年二月。
①《资治通鉴》卷275,天成二年二月、三月、四月、五月。
②《资治通鉴》卷276,天成三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