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岳飞
第一节 岳飞
早年的抗金活动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①。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②。
宣和四年(1122)初,岳飞初次从军。同年十月,在北宋攻辽战争中,曾到达辽燕京(今北京)城下,见到高大的城墙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误认为这是金初起时的著名战略要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这也可能是当时不少人共有的误解,以至于十多年后已是大将的岳飞,还对部属说过“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的豪言壮语③。宋军攻辽战败退军,适值父亲岳和病死,岳飞随即回到家乡守丧。靖康元年(1126)冬,又到相州应募从军为刘浩部属。同年十二月,康王赵构在相州建立大元帅府,刘浩所部成为大元帅府最早的基本部队之一。次年五月,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此后不久,作为小军官的岳飞,奏请宋高宗回都城开封领导抗金战争,以越职上奏罪名而被夺军职。
建炎元年(1127)六月,张所任河北招抚使,置司北京(今河北大名东)。七月,张所离开“行在”南京赴任。但直到八月中旬末,张所“今留京师,以招集将佐,故尚未行”至北京①,岳飞投张所部下从军。张所“一见,与臣(岳飞)言两河、燕、云利害,适偶契合。臣自白身借补修武郎、閤门宣赞舍人,充中军统领,寻又升统制”②。岳飞隶属于都统制王彦。
九月,王彦所部攻占新乡(今属河南)县城,但随即遭金军围攻,王彦兵溃突围后,组织义军(八字军)抗金。岳飞则率所部独立行动,后虽向王彦谢罪,但未再被接纳。岳飞遂投东京留守宗泽,由于岳飞曾擅自脱离主将王彦管辖,“犯法将刑,泽一见奇之,曰:此将材也。会金人攻汜水,泽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飞大败金而还,遂升飞为统制,飞由是知名”③。
建炎二年六月,宗泽病死,杜充继任东京留守,岳飞成为杜充的部属,在胙城(今延津东北)、汜水关等地战胜金兵;又先后在开封、陈州(今淮阳)等地,击败王善、曾成、孔彦舟等部。建炎三年,以功屡升“授真刺史”①,成为中级武官。六月,岳飞随杜充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杜充任右相兼江淮宣抚使守建康。十二月,金军于马家渡(今南京西南)渡江南下,杜充派都统制陈淬率统制岳飞等将士2万抗击金军,以王■领兵1万余人策应。陈淬、岳飞与金军激战十余合,直战到天黑胜负未分,王■首先率部逃跑,宋军遂即溃散,都统制陈淬战死,岳飞率部退屯钟山(今南京城东紫金山)。这是岳飞,也是南宋军队首次正面与完颜宗弼(兀术)统率的金军主力作战。此战为“建炎三大战”的首次重大战役。虽然由于主要将领王■在胜负未分之际率军先逃,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但在宋金战争史具有独特的意义,那就是宋军终于敢与金军主力正面作战,因为“建炎、绍兴初,诸将未尝敢与虏(金军)战也”。除此次建康之战及次年的白原、富平两次战役外,“其它率望风奔溃,盖未尝接战也”②。
金军占领建康,岳飞率部退至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境内,又转移至宜兴,宜兴成为岳飞所部此后一段时间的根据地。建炎四年五月,金军渡江北撤,岳飞邀击后撤的金军于静安镇(今江苏南京西北)渡口,前建康府通判钱需也率乡兵从侧面袭击金军,金军大败,岳飞、钱需收复建康城。岳飞后率部回宜兴,不久即归属张俊节制。
此时,南宋“假(借)权宜以收群盗”,设置镇抚使。“上供财赋权免三年,余听帅臣(镇抚使)移用,更不从朝廷应副,军兴听从便宜。……许以能捍御外寇(金军),显立大功,特与世袭”①。在金军接战的江淮、江汉地区普遍设置镇抚使,这是利用“群盗”守土抗金的地方军区。在南宋又将实力较小的地方军政长官也改任为镇抚使时,张俊没有将岳飞所部归并入神武右军,而是推荐岳飞出任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岳飞率部赴泰州,奉命出援楚州时,于承州(今高邮)击败金军,但大将张俊、刘光世并不出兵,势单力薄的岳飞只得退守泰州。十一月,又渡江退往江阴后,奉命防江。十二月,岳飞受命从张俊讨伐李成。
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绍兴元年(1131),李成在岳飞等军追击下归附伪齐。张用也在岳飞招降后,向张俊投降。此次平寇,岳飞战功第一;七月,岳飞改任神武右副军统制,所部也由杂牌军成为南宋朝廷直系军的一部分,但岳飞的地位尚低,当时东南大将号称“刘(光世)、韩(世忠)、张(俊)、辛(企忠)”。同年十二月,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忠罢职,由岳飞取代辛企忠,时年29岁的岳飞开始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绍兴二年,岳飞任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马步军总管,讨伐曹成。曹成在岳飞所部追击下向韩世忠投降。七月,岳飞奉命移屯江州(今江西九江),其时刘光世、韩世忠所部各有4万人,张俊有3万人,岳飞所部也已达二万三四千人,成为南宋第四支重要军事力量。
绍兴三年,岳飞镇压了吉州(今吉安)、虔州(今赣州)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八月,岳飞在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朝见宋高宗时受到奖励,随后任江西沿江制置使,置司江州。九月下旬中,岳飞被任为江南西路、舒(今安徽潜山)、蕲(今湖北蕲春东北)州制置使,成为与鄂州王■、池州刘光世、镇江韩世忠,共同负责长江中下游的四支主力部队之一。
原神武后军的长官巨师古因不伏韩世忠的节制,于绍兴三年六月被除名、编管广州后,部属被拨隶其他将领。同月,岳飞所部由神武副军升改为神武后军。
收复襄、邓六郡 镇压杨么起义
绍兴四年五月,因金与伪齐南犯,岳飞兼任黄州、复(今天门)州、汉阳军、德安府(今安陆)制置使,随即收复被伪齐占领的郢州(今钟祥)、襄阳(今襄樊襄阳区)、唐州(今河南唐河);六月,部将牛皋攻克随州(今属湖北);七月,部将张宪、董先等又攻克邓州(今属河南),南宋后以新收复地区设置襄阳府路。岳飞以功建节,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时年32岁。同时改任湖北路、荆(今江陵)、襄、潭州制置使。同年九月,金和伪齐联军大举南下,直扑两淮,十二月,进攻庐州时,高宗诏令岳飞驰援,岳飞派部将张宪、牛皋率兵2000进援庐州,敌军战败奔溃。
绍兴五年二月,岳飞升领镇宁军、崇信军两镇节度使,声望地位已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老将相近。岳飞的神武后军长官官衔也由统制升为都统制,并被任命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镇压杨么起义军成为主要任务。岳飞率部于五月下旬初进抵鼎州(今湖南常德),对杨么起义军采取剿抚两手政策,杨么部将黄佐首先率部出降,被岳飞派回湖中招降和攻击起义军。黄佐击破周伦水寨,取得了进剿起义军的首次胜仗。右相兼都督诸军事张浚前来湖湘督战,五月末,张浚接到诏令要回朝布置防备金、伪齐南犯。张浚即把岳飞召到潭州,要他作暂停进攻或长期围困起义军的打算,而岳飞“请除来往三程,以八日之内,俘诸囚于都督之庭”①。六月初,岳飞派任士安进攻杨钦大寨,自率大军遂接应,杨钦战败投降。六月中旬初,岳飞又攻破杨么起义军基地夏诚大寨,杨么战败投水自杀,夏诚被俘,终于如期镇压了杨么起义。岳飞以功加检校少保、进封开国公。岳飞的部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数万原起义军成为岳飞的战士,几支官军也归并为岳飞的部属。十二月初一日,岳飞升为招讨使。次日,南宋进行军事改制,废神武军号改称行营护军,不设都统制,由宣抚使、招讨使直接指挥。岳飞所部改称后护军,中军统制王贵兼提举一行事务,前军统制张宪兼同提举一行事务,需要时可以代替岳飞指挥部队作战。南宋这次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所统辖的五支最主要的部队,统编为行营五护军,成为朝廷主力军,分布在宋金战争的全线,改变了南宋初年的无序状态,岳飞所部扼守长江中流及汉水流域,成为金军、伪齐军南犯时难于逾越的钢铁长城。
北伐中原
绍兴六年三月,右相兼都督诸军事张浚部置抗金事宜,在长江中下流采取进攻的态势,岳飞升任湖北、京西宣抚副使(不设宣抚使,宣抚副使即是长官),置司襄阳。岳飞在行营五护军统帅中不仅是最年轻、资历最浅、最晚建节的高级将领,也是最后一个升任宣抚副使,但已确立了岳飞作为“中兴四将”之一及在南宋诸将中的应有地位。同年夏秋,岳飞军长驱进入伪齐统治区,部将牛皋攻占镇汝军(当是今河南鲁山),王贵攻占卢氏(今属河南)、虢略(今灵宝)、朱阳(今灵宝西南)、栾川(今属河南)等县,又西进攻占商州(今属陕西)、商洛(今丹凤西北)、洛南(今属陕西)等地,杨再兴攻占长水县(今河南洛宁西南),虽由于军粮供应困难而退军,但沉重地打击了伪齐的统治。
面对南宋进攻态势,伪齐在谋求与金联军侵宋遭金拒绝后,自行发兵侵宋,主要矛头仍然直指两淮,并让部分士兵穿着金军服装,制造伪齐与金朝联合侵宋的假相。然而热中于派系斗争,致力于扶植二程理学、打击王安石新学的左相赵鼎,惊慌失措,不与在前方的右相张浚商议,急忙命令诸将退而守江,并调遣岳飞移屯江州进行防守,岳飞不顾眼病加重两眼昏花的情况,急忙抽调部队东下。南侵的伪齐军主力于藕塘(今定远东南)被宋军打得大败,两淮伪齐军随即全线败退。但伪齐乘岳飞抽调兵力东下,江汉地区防守力量削弱的情况下,伪齐与金朝集中兵力,攻击此前不久被岳飞部将收复的商州、虢州以及邓州、唐州、信阳军等地,各地守军奋力抗击。十一月中旬,岳飞回到鄂州后立即渡江北上,部将牛皋、王贵、董先等先后击败伪齐军,并攻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城下,由于所带军粮不多,难于持久攻城,遂自蔡州主动退兵返回防区。
绍兴七年二月,岳飞的武阶官升为最高的太尉,职衔也升为宣抚使。三月,刘光世被罢兵权,宋高宗原已诏令将刘光世所部划归岳飞统辖,但既遭到新任枢密使秦桧的反对,宰相兼都督的张浚又想将刘光世所部收归都督府,任命刘光世的部将王德为左护军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由于王德位微望轻不足以居郦琼之上,同年七月,郦琼裹胁4万人投降伪齐。由于宰相张浚处置失当,不仅使岳飞扩充军队以加强抗金实力的愿望落空,也造成了南宋最大的一次兵变事件。
绍兴七年(金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十一月,金废伪齐。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南宋与金首次议和。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三月,金将原伪齐辖区划归南宋。岳飞虽持反对态度,在上表中称:“唾手燕云,正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首以称藩。”宰相(独相)秦桧“见之切齿”①。但岳飞依旧因议和而援例升官,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
这年夏季的一天一阵骤雨之后,岳飞在鄂州衙署凭栏远眺,但见滔滔大江滚滚东流,心潮汹涌澎湃,不胜感慨,前些时他上表反对议和时的心情,此时更为激烈,发为心声,高声吟唱了后来成为千古绝唱的《满江红》②: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五月,金毁约犯宋,面对金军的全面进攻,宋高宗被迫抗金。六月初的顺昌(今安徽阜阳)保卫战,刘锜击败金军主帅宗弼的精锐部队,遏制了金军南犯的矛头。岳飞此时已官进少保、职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当顺昌形势严峻时,岳飞奉诏进援,岳飞曾派张宪、姚政率部赶往顺昌。
当宋高宗被迫应战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帅虽都加了河南北诸路招讨使,但实际只要求诸军抵挡而非进攻。所以,随即派遣官员以计议军事的身份分别前往三大帅处,传达宋高宗的意图。当前往岳飞处的计议军事李若虚,带着宋高宗的“御札”赶到湖北、京西宣抚司所在地鄂州时,岳飞早已依照既定计划率部北伐中原,李若虚追到德安府(今安陆)才见到岳飞,除了转交宋高宗的“御札”外,还告诉岳飞“兵不可轻动,宜班师。飞不从。是时诸军皆已进发,若虚曰:‘面得上(高宗)旨,不可轻动,既已进发,若见不可进,则当以诏还。矫诏之罪,若虚当任之。’飞许诺,遂进兵”①。岳飞开始了空前的,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北伐的军事行动。
六月间,救援顺昌的张宪、姚政,由于刘锜已打败金军,张宪、姚政即转向西北攻取蔡州,西路的牛皋攻取鲁山(今属河南)。闰六月间,张宪、傅选等打败金军韩常后收复颍昌(今许昌),张宪又与牛皋等打败从开封来援的金军并收复陈州(今淮阳),金军企图重新夺取颍昌,又被驻守部队董先、姚政等击败,郝晸又收复郑州,姚政也收复中牟(今属河南),前锋距离金军指挥中心只有几十里。七月初,郝晸在忠义军李兴等配合下,收复宋西京洛阳。正当前线不断取得胜利之时,金军侦察到岳飞的指挥部郾城(今属河南)只有少量骑兵驻守,金军主帅宗弼(兀术)亲率精锐骑兵1.5万,自开封奔袭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飞的指挥中心。经过一场恶战,倚以屡胜宋军的拐子马(侧翼骑兵)、铁浮图(铁塔兵,指重装骑兵),都被打得大败,金军终于不支而退。但宗弼仍不断企图进攻郾城,岳飞亲自率军出战,杀败金军。小商桥(郾城北)之战,杨再兴、杨兰、高林等以少敌众,英勇战死,张宪率援军赶至,再次大败金军。宗弼又改而攻击颍昌以切断岳飞与前方部队的联系,经过大半天的恶战,也被守城的将士打得大败。还可能有一支小部队一直进到离开封45里的朱仙镇(今开封西南)一带,并打败了金兵①。此次岳飞北伐中原,金军遭到沉重打击。“撼山易,撼岳家军难”②,是金军对岳飞部队的高度评价。
正当岳飞大获全胜,宋朝原首都开封收复在即,宋高宗、秦桧不仅不支持岳飞的抗金战争,恰恰相反,而是要岳飞措置班师。此时张俊、韩世忠、杨沂中、刘锜等军已先奉诏退兵,岳飞如果不退兵,将面临单独抗击全部金军的险恶形势,岳飞只得也退兵。
千古奇冤
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金军再次渡淮南犯,在岳飞奉诏进援还未到达的情况下,宋金“柘皋之战”,杨沂中、刘锜大败金军。杨沂中、王德随后虽因轻敌在濠州遭金军伏击而败,但金军毕竟还是渡淮北撤,说明只就抵抗金军的南犯而言,依靠刘锜、杨沂中、王德等将领也已足以应付。四月,借口柘皋之捷,论功行赏,三大将被收兵权,同时罢宣抚使,韩世忠、张俊升任枢密使,岳飞升任枢密副使。而更大的阴谋是,秦桧对坚持抗金最力的韩世忠、岳飞进行陷害。秦桧首先将矛头指向韩世忠。胡纺首先向秦桧秘告,韩世忠亲校耿著企图鼓动兵变,以迎韩世忠回楚州重掌军权。秦桧立即逮捕耿著并严刑拷打,阴谋以此陷害韩世忠。岳飞和张俊奉命前往楚州按阅韩世忠军马时,岳飞得知耿著的冤狱并随即写信告诉韩世忠,由于得到宋高宗的庇护,终于使秦桧陷害韩世忠的阴谋落空。岳飞又反对剥夺刘锜的兵权,更加深了秦桧对岳飞的仇恨。当金朝表示和谈的意图时,岳飞仍不顾安危上奏反对求和,秦桧在加快求和的过程中,也加快了迫害岳飞的步伐。同年八月,岳飞已感到形势的险恶,自请免职,随即被罢去枢密副使,但并没有能延缓秦桧陷害岳飞的步伐。九月,一起类似陷害韩世忠的阴谋终于发生,秦桧党羽指使岳飞部将王俊,向都统制王贵“告副都统张宪谋据襄阳为变,……冀朝廷还岳飞复掌兵”。王贵立即向枢密使张俊报告,张宪随即被逮捕,后又诬陷“张宪供通为收岳飞处文字后谋反”①。岳飞及子岳云即被投入大理寺狱审讯,秦桧决心杀岳飞以警告所有敢于反对求和者。金军主帅宗弼在给秦桧的信中指出:“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②。这既可能实有其事,也有可能是秦桧编造,借以促使宋高宗下杀岳飞的决心。秦桧派御史中丞何铸审讯岳飞,岳飞脱衣露出少年时母亲姚太夫人刺写在背上的“尽忠报国”,“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③。秦桧见何铸不治岳飞谋反罪,就改派万俟■审讯岳飞。十二月,岳飞终于被定为谋叛罪。已经退闲的“韩世忠不能平,以问秦桧,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怫然曰:‘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④一代英豪岳飞,终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于大理寺狱,时年39岁;子岳云、部将张宪被处死刑,家产籍没,家属都被发配往广南、福建路居住。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在金帝完颜亮南犯的形势下,才将“岳飞、张宪子孙家属,令见管州并放令逐便”⑤。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后,追复了岳飞少保、两镇节度使、开国公等官衔、爵位;岳飞的夫人李氏、岳云的夫人巩氏追复封号,岳云、岳雷、岳霖追复官衔,岳震、岳霭(后改霆)及岳云、岳雷之子也补授官;岳飞又依礼改葬,岳云祔葬,岳飞的冤狱终于得到昭雪。岳飞于淳熙五年(1178)被追谥为武穆,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宝庆元年(1225)又追谥为忠武,此前还追赠为太师。著作有后人所编《岳忠武王文集》。
第二节 岳云张宪
岳云
岳云(1119—1142),字应祥,岳飞长子,刘氏所生,(岳飞次子雷,亦为刘氏所生),但在岳飞长期离家抗金后,刘氏已改嫁。岳飞、岳雷随祖母姚氏居住。建炎四年(1130)初,岳飞进驻宜兴,将离散多年的母亲及二子接来宜兴后,岳飞又娶李氏。岳云“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记载不无夸张,很可能是岳飞将长子岳云托付给爱将张宪照看,张宪出战时带着岳云,岳云虽然年少,但主将岳飞的长子临阵,确能起到鼓舞将士斗志的作用。从此,岳“飞征伐,未尝不与”①。绍兴三年(1133)九月,岳云随已任神武副军都统制的岳飞朝见宋高宗,虽“年尚少,上亦以战袍,戎器赐之”②,随后被授保义郎、阁门祗候,开始正式成为军官。
岳云“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③,在绍兴四年收复襄、邓的战役中,先随牛皋攻下随州,又随张宪攻占邓州;绍兴五年平定杨么起义军的战役中也建立战功,但岳飞都不报功请赏。绍兴六年,岳飞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岳云任宣抚副使司书写机宜文字,在进攻伪齐商州、虢州、蔡州等战役中,再次建立战功,但岳飞在上报的“本职功状内合乞推恩等第”的人员中,仍未将岳云列入。南宋朝廷在对此战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时,岳云也“特转三官”时,岳飞一再上书辞免,并指出被列入“事状”中,斩将陷敌立有奇功的将领只升一级,而子岳云升三级,“非所以示将士大公至正之道”①。
绍兴十年的北伐战争时,金军袭击郾城失败后,岳飞对岳云说:金军“犯郾城,屡失利,必回锋以攻颍昌,汝宜速以背嵬(亲军)援王贵”。金军主帅宗弼(兀朮)果然以10万大军攻颍昌,由于守城宋军不过3万,众寡悬殊,主将王贵怯战,在岳云督促下,王贵以董先、胡清守城,王贵自与岳云出城西迎战,岳云以所统背嵬军的骑兵冲击敌阵、步军分列左右两翼继进;王贵、岳云率军自辰至午,血战半日,胜负未分,董先、胡清率生力军出城参战,金军大败而逃。岳云“体被百余创,甲棠为赤”②,以功升为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成为中级武官。
绍兴十一年八月,岳飞被罢枢密使以宫观奉朝请时,岳云也被授宫观闲差。同年十月,秦桧制造陷害岳飞冤案时,诬陷岳“云与(张)宪书,令措置使(岳)飞还军”,因为完全是无中生有,就“且言其书已焚”。韩世忠诘责秦桧,秦桧也只能说:岳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当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时,岳云与张宪同被处斩,岳云死时才23岁。
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岳云被追复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官衔,并以礼附葬岳飞墓;妻巩氏也追复恭人封号,二子岳甫、岳申授官。嘉泰四年(1204),岳云被追赠武康军节度使。
张 宪
张宪(?—1142),岳飞心腹将领。建炎四年(1130)岳飞接回母亲及儿子岳云、岳雷后,即将长子岳云托给张宪照管。绍兴元年,岳飞奉命受张俊节制讨伐李成时,统领张宪以兵驻守徽州(今安徽歙县)。同年十二月,岳飞任神武副军都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绍兴二年,岳飞讨伐曹成,曹成自道州(今湖南道县)南下贺州(今广西贺县),并以兵扼守莫邪关(今地不详),前军统制张宪率部攻关,军士郭进与旗头奋勇登关,张宪遂攻占关城。曹成又率残部奔窜连州(今广东连县),岳飞“遂遣本司统制官张宪追赶掩杀,收复连州”①,曹成在岳飞追击下向韩世忠投降。曹成部将“郝政率众走沅州,首被白布,为成报仇,号白巾贼,宪一鼓擒之”②,郝政(晸)降于张宪。曹成部将杨再兴,在莫邪关战役中,杀死岳飞部将韩顺夫;张宪率军追杀时,杨再兴又杀岳飞之弟岳翻。此时,再次被张宪追杀,杨再兴无路可逃,跳入深涧中,“张宪欲杀之,再兴曰:‘愿执我见岳公’。遂受缚”③,杨再兴后成为岳飞部下勇将。
绍兴三年三月,岳飞奉诏镇压虔州、吉州地区农民起义,“分遣统领官张宪取一路,王贵取一路”,并“躬亲统率军马取一路,约期会合迎敌”①。四月,张宪与王贵攻击起义军彭友、李满所部,彭友、李满被俘,虔、吉地区起义被平定。同年九月,张宪进官武略大夫、吉州刺史,成为中级武官。
绍兴四年五月,岳飞出兵攻取被伪齐占领的襄、邓六郡。张宪先在牛皋、岳云的助攻下,攻占随州,生俘伪齐知州王嵩。张宪又与王万、董先收复邓州;大败伪齐及金兵于唐州北,又收复唐州。在岳飞收复襄、邓六郡中,张宪也立了重大战功。同年冬,金与伪齐联军入侵两淮,进攻庐州,岳飞派张宪、牛皋救庐州,击退联军。
绍兴七年三月,宋高宗拟将刘光世旧部划归岳飞统辖,因张浚、秦桧的反对而作罢。岳飞气愤之下,就报请解职为母守孝,未得高宗允许,就“以本军事务官张宪摄事”②。张宪作为岳飞的心腹,临时代理管理军中事务。绍兴八年正月,伪齐蔡州提辖白安时杀金兵,胁持知州刘永寿携军民降宋,岳飞也派张宪等前往受降。
绍兴十年夏,刘锜据顺昌抗击金军,岳飞奉诏救援,即派张宪与姚政率兵赴援,张宪等赶到时金军已败退。张宪遂转而折向西北,袭取蔡州;大败韩常所部金军,占领颍昌,东进再攻占淮宁府。杨再兴抗击金兵于小商桥,激战阵亡后,张宪领援兵继至,金军被打得大败而逃。张宪率徐庆等将领,又大败金兵于临颍东北。张宪在此次北伐中原的战役中屡立战功。
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罢宣抚使改任枢密副使,张宪改任鄂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九月,在秦桧迫害岳飞的过程中,作为岳飞爱将的张宪首当其冲。当时张宪离开鄂州正前往镇江的枢密行府向枢密使张俊报告事务,前军副统制王俊受枢密使张俊指使,即向都统制王贵诬“告副都统张宪谋据襄阳为变”①,王贵立即向枢密使张俊报告。当张宪到达镇江随即被逮捕入狱。虽然枢密行府属吏王应求向张俊说明枢密院无权进行审案,但张俊“不听,亲行鞫炼,……宪被掠无全肤,竟不伏”②。但张俊诬称张宪收到岳云书信,命张宪设法使岳飞回军主持军务。张宪被械赴行在临安,下大理寺狱。同年十二月,当岳飞被赐死时,张宪与岳云被处斩刑,家属发配往岭外居住,家产被籍没。绍兴三十一年十月,张宪家属与岳飞家属同时允许任便居住。乾道元年(1165),张宪追复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官衔,四子也各补官,张宪冤案也终于得到昭雪。嘉泰四年(1204),张宪追赠宁远军承宣使。
①本章参考邓广铭《岳飞传》(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②《三朝北盟会编》卷27引《岳侯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③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下称《金佗稡编》或《金佗续编》),中华书局1989年版。《金佗续编》卷14《忠愍谥议》,参见卷27黄元振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建炎元年八月乙亥。
②《金佗稡编》卷11《乞以明堂恩奏张所男宗本奏》。
③《宋史》卷360《宗泽传》。
①《宋史》卷365《岳飞传》。按宋制以武阶官而带承宣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衔,通常称遥郡、遥领、借补,仍以武阶官叙品级;而称正任、真授等,则是除落阶官衔,而以承宣使、刺史等官衔叙品级。
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19《建炎三大战》。
①《宋史》卷167《职官志·镇抚使》。
①《金佗稡编》卷6;《行实编年》卷3,绍兴五年五月。
①《三朝北盟会编》卷192。
②《满江红》词为岳飞所作,系据邓广铭先生的意见,参见《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
①《三朝北盟会编》卷202,绍兴十年六月二十二日。
①关于朱仙镇之战,首见于岳珂所撰(顾杞撰草稿)《行实编年》,其他记载均出于此。邓广铭《〈鄂王行实编年〉中所记朱仙镇之捷及有关岳飞奉诏班师诸事考辨》(《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认为纯系岳珂杜撰;王曾瑜则认为实有其事(参见《金佗稡编》卷8有关注释)。撰者以为岳珂(或顾杞)所记当得自传闻,并非全系空穴来风,但传说或岳珂已将此战之规模及效果夸大,故作如上叙述。
②《宋史》卷365《岳飞传》。
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1,绍兴十一年九月癸卯;卷142,十月戊寅。
②《金佗稡编》卷20《吁天辨诬通叙》。
③《宋史》卷380《何铸传》。
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巳。
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3,绍兴三十一年十月丁卯。
①《宋史》卷365《岳云传》。又本传以岳云为岳飞养子,误。参见《金佗稡编》卷9《诸子遗事·岳云传》的王曾瑜考证。
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8,绍兴三年九月庚由。
③《宋史》卷365《岳云传》。而《金佗稡编·诸子遗事·岳云传》等作铁锤,王曾瑜在注释的考证中认为应是铁椎枪。
①《金佗稡编》卷14,《家集》卷5《辞男云转三官札子》。
②《宋史》卷365《岳云传》。
①《金佗稡编》卷19,《家集》卷10《追赶曹成捷报中省状》。
②《宋史》卷368《张宪传》。
③《宋史》卷368《杨再兴传》。
①《金佗稡编》卷19,《家集》卷10《虔州捷报申省状》。
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2,绍兴七年七月丁卯。
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1,绍兴十一年九月癸卯。
②《宋史》卷368《张宪传》。
第一节 岳飞
早年的抗金活动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①。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②。
宣和四年(1122)初,岳飞初次从军。同年十月,在北宋攻辽战争中,曾到达辽燕京(今北京)城下,见到高大的城墙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误认为这是金初起时的著名战略要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这也可能是当时不少人共有的误解,以至于十多年后已是大将的岳飞,还对部属说过“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的豪言壮语③。宋军攻辽战败退军,适值父亲岳和病死,岳飞随即回到家乡守丧。靖康元年(1126)冬,又到相州应募从军为刘浩部属。同年十二月,康王赵构在相州建立大元帅府,刘浩所部成为大元帅府最早的基本部队之一。次年五月,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此后不久,作为小军官的岳飞,奏请宋高宗回都城开封领导抗金战争,以越职上奏罪名而被夺军职。
建炎元年(1127)六月,张所任河北招抚使,置司北京(今河北大名东)。七月,张所离开“行在”南京赴任。但直到八月中旬末,张所“今留京师,以招集将佐,故尚未行”至北京①,岳飞投张所部下从军。张所“一见,与臣(岳飞)言两河、燕、云利害,适偶契合。臣自白身借补修武郎、閤门宣赞舍人,充中军统领,寻又升统制”②。岳飞隶属于都统制王彦。
九月,王彦所部攻占新乡(今属河南)县城,但随即遭金军围攻,王彦兵溃突围后,组织义军(八字军)抗金。岳飞则率所部独立行动,后虽向王彦谢罪,但未再被接纳。岳飞遂投东京留守宗泽,由于岳飞曾擅自脱离主将王彦管辖,“犯法将刑,泽一见奇之,曰:此将材也。会金人攻汜水,泽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飞大败金而还,遂升飞为统制,飞由是知名”③。
建炎二年六月,宗泽病死,杜充继任东京留守,岳飞成为杜充的部属,在胙城(今延津东北)、汜水关等地战胜金兵;又先后在开封、陈州(今淮阳)等地,击败王善、曾成、孔彦舟等部。建炎三年,以功屡升“授真刺史”①,成为中级武官。六月,岳飞随杜充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杜充任右相兼江淮宣抚使守建康。十二月,金军于马家渡(今南京西南)渡江南下,杜充派都统制陈淬率统制岳飞等将士2万抗击金军,以王■领兵1万余人策应。陈淬、岳飞与金军激战十余合,直战到天黑胜负未分,王■首先率部逃跑,宋军遂即溃散,都统制陈淬战死,岳飞率部退屯钟山(今南京城东紫金山)。这是岳飞,也是南宋军队首次正面与完颜宗弼(兀术)统率的金军主力作战。此战为“建炎三大战”的首次重大战役。虽然由于主要将领王■在胜负未分之际率军先逃,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但在宋金战争史具有独特的意义,那就是宋军终于敢与金军主力正面作战,因为“建炎、绍兴初,诸将未尝敢与虏(金军)战也”。除此次建康之战及次年的白原、富平两次战役外,“其它率望风奔溃,盖未尝接战也”②。
金军占领建康,岳飞率部退至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境内,又转移至宜兴,宜兴成为岳飞所部此后一段时间的根据地。建炎四年五月,金军渡江北撤,岳飞邀击后撤的金军于静安镇(今江苏南京西北)渡口,前建康府通判钱需也率乡兵从侧面袭击金军,金军大败,岳飞、钱需收复建康城。岳飞后率部回宜兴,不久即归属张俊节制。
此时,南宋“假(借)权宜以收群盗”,设置镇抚使。“上供财赋权免三年,余听帅臣(镇抚使)移用,更不从朝廷应副,军兴听从便宜。……许以能捍御外寇(金军),显立大功,特与世袭”①。在金军接战的江淮、江汉地区普遍设置镇抚使,这是利用“群盗”守土抗金的地方军区。在南宋又将实力较小的地方军政长官也改任为镇抚使时,张俊没有将岳飞所部归并入神武右军,而是推荐岳飞出任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岳飞率部赴泰州,奉命出援楚州时,于承州(今高邮)击败金军,但大将张俊、刘光世并不出兵,势单力薄的岳飞只得退守泰州。十一月,又渡江退往江阴后,奉命防江。十二月,岳飞受命从张俊讨伐李成。
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绍兴元年(1131),李成在岳飞等军追击下归附伪齐。张用也在岳飞招降后,向张俊投降。此次平寇,岳飞战功第一;七月,岳飞改任神武右副军统制,所部也由杂牌军成为南宋朝廷直系军的一部分,但岳飞的地位尚低,当时东南大将号称“刘(光世)、韩(世忠)、张(俊)、辛(企忠)”。同年十二月,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忠罢职,由岳飞取代辛企忠,时年29岁的岳飞开始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绍兴二年,岳飞任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马步军总管,讨伐曹成。曹成在岳飞所部追击下向韩世忠投降。七月,岳飞奉命移屯江州(今江西九江),其时刘光世、韩世忠所部各有4万人,张俊有3万人,岳飞所部也已达二万三四千人,成为南宋第四支重要军事力量。
绍兴三年,岳飞镇压了吉州(今吉安)、虔州(今赣州)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八月,岳飞在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朝见宋高宗时受到奖励,随后任江西沿江制置使,置司江州。九月下旬中,岳飞被任为江南西路、舒(今安徽潜山)、蕲(今湖北蕲春东北)州制置使,成为与鄂州王■、池州刘光世、镇江韩世忠,共同负责长江中下游的四支主力部队之一。
原神武后军的长官巨师古因不伏韩世忠的节制,于绍兴三年六月被除名、编管广州后,部属被拨隶其他将领。同月,岳飞所部由神武副军升改为神武后军。
收复襄、邓六郡 镇压杨么起义
绍兴四年五月,因金与伪齐南犯,岳飞兼任黄州、复(今天门)州、汉阳军、德安府(今安陆)制置使,随即收复被伪齐占领的郢州(今钟祥)、襄阳(今襄樊襄阳区)、唐州(今河南唐河);六月,部将牛皋攻克随州(今属湖北);七月,部将张宪、董先等又攻克邓州(今属河南),南宋后以新收复地区设置襄阳府路。岳飞以功建节,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时年32岁。同时改任湖北路、荆(今江陵)、襄、潭州制置使。同年九月,金和伪齐联军大举南下,直扑两淮,十二月,进攻庐州时,高宗诏令岳飞驰援,岳飞派部将张宪、牛皋率兵2000进援庐州,敌军战败奔溃。
绍兴五年二月,岳飞升领镇宁军、崇信军两镇节度使,声望地位已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老将相近。岳飞的神武后军长官官衔也由统制升为都统制,并被任命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镇压杨么起义军成为主要任务。岳飞率部于五月下旬初进抵鼎州(今湖南常德),对杨么起义军采取剿抚两手政策,杨么部将黄佐首先率部出降,被岳飞派回湖中招降和攻击起义军。黄佐击破周伦水寨,取得了进剿起义军的首次胜仗。右相兼都督诸军事张浚前来湖湘督战,五月末,张浚接到诏令要回朝布置防备金、伪齐南犯。张浚即把岳飞召到潭州,要他作暂停进攻或长期围困起义军的打算,而岳飞“请除来往三程,以八日之内,俘诸囚于都督之庭”①。六月初,岳飞派任士安进攻杨钦大寨,自率大军遂接应,杨钦战败投降。六月中旬初,岳飞又攻破杨么起义军基地夏诚大寨,杨么战败投水自杀,夏诚被俘,终于如期镇压了杨么起义。岳飞以功加检校少保、进封开国公。岳飞的部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数万原起义军成为岳飞的战士,几支官军也归并为岳飞的部属。十二月初一日,岳飞升为招讨使。次日,南宋进行军事改制,废神武军号改称行营护军,不设都统制,由宣抚使、招讨使直接指挥。岳飞所部改称后护军,中军统制王贵兼提举一行事务,前军统制张宪兼同提举一行事务,需要时可以代替岳飞指挥部队作战。南宋这次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所统辖的五支最主要的部队,统编为行营五护军,成为朝廷主力军,分布在宋金战争的全线,改变了南宋初年的无序状态,岳飞所部扼守长江中流及汉水流域,成为金军、伪齐军南犯时难于逾越的钢铁长城。
北伐中原
绍兴六年三月,右相兼都督诸军事张浚部置抗金事宜,在长江中下流采取进攻的态势,岳飞升任湖北、京西宣抚副使(不设宣抚使,宣抚副使即是长官),置司襄阳。岳飞在行营五护军统帅中不仅是最年轻、资历最浅、最晚建节的高级将领,也是最后一个升任宣抚副使,但已确立了岳飞作为“中兴四将”之一及在南宋诸将中的应有地位。同年夏秋,岳飞军长驱进入伪齐统治区,部将牛皋攻占镇汝军(当是今河南鲁山),王贵攻占卢氏(今属河南)、虢略(今灵宝)、朱阳(今灵宝西南)、栾川(今属河南)等县,又西进攻占商州(今属陕西)、商洛(今丹凤西北)、洛南(今属陕西)等地,杨再兴攻占长水县(今河南洛宁西南),虽由于军粮供应困难而退军,但沉重地打击了伪齐的统治。
面对南宋进攻态势,伪齐在谋求与金联军侵宋遭金拒绝后,自行发兵侵宋,主要矛头仍然直指两淮,并让部分士兵穿着金军服装,制造伪齐与金朝联合侵宋的假相。然而热中于派系斗争,致力于扶植二程理学、打击王安石新学的左相赵鼎,惊慌失措,不与在前方的右相张浚商议,急忙命令诸将退而守江,并调遣岳飞移屯江州进行防守,岳飞不顾眼病加重两眼昏花的情况,急忙抽调部队东下。南侵的伪齐军主力于藕塘(今定远东南)被宋军打得大败,两淮伪齐军随即全线败退。但伪齐乘岳飞抽调兵力东下,江汉地区防守力量削弱的情况下,伪齐与金朝集中兵力,攻击此前不久被岳飞部将收复的商州、虢州以及邓州、唐州、信阳军等地,各地守军奋力抗击。十一月中旬,岳飞回到鄂州后立即渡江北上,部将牛皋、王贵、董先等先后击败伪齐军,并攻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城下,由于所带军粮不多,难于持久攻城,遂自蔡州主动退兵返回防区。
绍兴七年二月,岳飞的武阶官升为最高的太尉,职衔也升为宣抚使。三月,刘光世被罢兵权,宋高宗原已诏令将刘光世所部划归岳飞统辖,但既遭到新任枢密使秦桧的反对,宰相兼都督的张浚又想将刘光世所部收归都督府,任命刘光世的部将王德为左护军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由于王德位微望轻不足以居郦琼之上,同年七月,郦琼裹胁4万人投降伪齐。由于宰相张浚处置失当,不仅使岳飞扩充军队以加强抗金实力的愿望落空,也造成了南宋最大的一次兵变事件。
绍兴七年(金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十一月,金废伪齐。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南宋与金首次议和。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三月,金将原伪齐辖区划归南宋。岳飞虽持反对态度,在上表中称:“唾手燕云,正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首以称藩。”宰相(独相)秦桧“见之切齿”①。但岳飞依旧因议和而援例升官,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
这年夏季的一天一阵骤雨之后,岳飞在鄂州衙署凭栏远眺,但见滔滔大江滚滚东流,心潮汹涌澎湃,不胜感慨,前些时他上表反对议和时的心情,此时更为激烈,发为心声,高声吟唱了后来成为千古绝唱的《满江红》②: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五月,金毁约犯宋,面对金军的全面进攻,宋高宗被迫抗金。六月初的顺昌(今安徽阜阳)保卫战,刘锜击败金军主帅宗弼的精锐部队,遏制了金军南犯的矛头。岳飞此时已官进少保、职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当顺昌形势严峻时,岳飞奉诏进援,岳飞曾派张宪、姚政率部赶往顺昌。
当宋高宗被迫应战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帅虽都加了河南北诸路招讨使,但实际只要求诸军抵挡而非进攻。所以,随即派遣官员以计议军事的身份分别前往三大帅处,传达宋高宗的意图。当前往岳飞处的计议军事李若虚,带着宋高宗的“御札”赶到湖北、京西宣抚司所在地鄂州时,岳飞早已依照既定计划率部北伐中原,李若虚追到德安府(今安陆)才见到岳飞,除了转交宋高宗的“御札”外,还告诉岳飞“兵不可轻动,宜班师。飞不从。是时诸军皆已进发,若虚曰:‘面得上(高宗)旨,不可轻动,既已进发,若见不可进,则当以诏还。矫诏之罪,若虚当任之。’飞许诺,遂进兵”①。岳飞开始了空前的,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北伐的军事行动。
六月间,救援顺昌的张宪、姚政,由于刘锜已打败金军,张宪、姚政即转向西北攻取蔡州,西路的牛皋攻取鲁山(今属河南)。闰六月间,张宪、傅选等打败金军韩常后收复颍昌(今许昌),张宪又与牛皋等打败从开封来援的金军并收复陈州(今淮阳),金军企图重新夺取颍昌,又被驻守部队董先、姚政等击败,郝晸又收复郑州,姚政也收复中牟(今属河南),前锋距离金军指挥中心只有几十里。七月初,郝晸在忠义军李兴等配合下,收复宋西京洛阳。正当前线不断取得胜利之时,金军侦察到岳飞的指挥部郾城(今属河南)只有少量骑兵驻守,金军主帅宗弼(兀术)亲率精锐骑兵1.5万,自开封奔袭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飞的指挥中心。经过一场恶战,倚以屡胜宋军的拐子马(侧翼骑兵)、铁浮图(铁塔兵,指重装骑兵),都被打得大败,金军终于不支而退。但宗弼仍不断企图进攻郾城,岳飞亲自率军出战,杀败金军。小商桥(郾城北)之战,杨再兴、杨兰、高林等以少敌众,英勇战死,张宪率援军赶至,再次大败金军。宗弼又改而攻击颍昌以切断岳飞与前方部队的联系,经过大半天的恶战,也被守城的将士打得大败。还可能有一支小部队一直进到离开封45里的朱仙镇(今开封西南)一带,并打败了金兵①。此次岳飞北伐中原,金军遭到沉重打击。“撼山易,撼岳家军难”②,是金军对岳飞部队的高度评价。
正当岳飞大获全胜,宋朝原首都开封收复在即,宋高宗、秦桧不仅不支持岳飞的抗金战争,恰恰相反,而是要岳飞措置班师。此时张俊、韩世忠、杨沂中、刘锜等军已先奉诏退兵,岳飞如果不退兵,将面临单独抗击全部金军的险恶形势,岳飞只得也退兵。
千古奇冤
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金军再次渡淮南犯,在岳飞奉诏进援还未到达的情况下,宋金“柘皋之战”,杨沂中、刘锜大败金军。杨沂中、王德随后虽因轻敌在濠州遭金军伏击而败,但金军毕竟还是渡淮北撤,说明只就抵抗金军的南犯而言,依靠刘锜、杨沂中、王德等将领也已足以应付。四月,借口柘皋之捷,论功行赏,三大将被收兵权,同时罢宣抚使,韩世忠、张俊升任枢密使,岳飞升任枢密副使。而更大的阴谋是,秦桧对坚持抗金最力的韩世忠、岳飞进行陷害。秦桧首先将矛头指向韩世忠。胡纺首先向秦桧秘告,韩世忠亲校耿著企图鼓动兵变,以迎韩世忠回楚州重掌军权。秦桧立即逮捕耿著并严刑拷打,阴谋以此陷害韩世忠。岳飞和张俊奉命前往楚州按阅韩世忠军马时,岳飞得知耿著的冤狱并随即写信告诉韩世忠,由于得到宋高宗的庇护,终于使秦桧陷害韩世忠的阴谋落空。岳飞又反对剥夺刘锜的兵权,更加深了秦桧对岳飞的仇恨。当金朝表示和谈的意图时,岳飞仍不顾安危上奏反对求和,秦桧在加快求和的过程中,也加快了迫害岳飞的步伐。同年八月,岳飞已感到形势的险恶,自请免职,随即被罢去枢密副使,但并没有能延缓秦桧陷害岳飞的步伐。九月,一起类似陷害韩世忠的阴谋终于发生,秦桧党羽指使岳飞部将王俊,向都统制王贵“告副都统张宪谋据襄阳为变,……冀朝廷还岳飞复掌兵”。王贵立即向枢密使张俊报告,张宪随即被逮捕,后又诬陷“张宪供通为收岳飞处文字后谋反”①。岳飞及子岳云即被投入大理寺狱审讯,秦桧决心杀岳飞以警告所有敢于反对求和者。金军主帅宗弼在给秦桧的信中指出:“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②。这既可能实有其事,也有可能是秦桧编造,借以促使宋高宗下杀岳飞的决心。秦桧派御史中丞何铸审讯岳飞,岳飞脱衣露出少年时母亲姚太夫人刺写在背上的“尽忠报国”,“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③。秦桧见何铸不治岳飞谋反罪,就改派万俟■审讯岳飞。十二月,岳飞终于被定为谋叛罪。已经退闲的“韩世忠不能平,以问秦桧,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怫然曰:‘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④一代英豪岳飞,终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于大理寺狱,时年39岁;子岳云、部将张宪被处死刑,家产籍没,家属都被发配往广南、福建路居住。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在金帝完颜亮南犯的形势下,才将“岳飞、张宪子孙家属,令见管州并放令逐便”⑤。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后,追复了岳飞少保、两镇节度使、开国公等官衔、爵位;岳飞的夫人李氏、岳云的夫人巩氏追复封号,岳云、岳雷、岳霖追复官衔,岳震、岳霭(后改霆)及岳云、岳雷之子也补授官;岳飞又依礼改葬,岳云祔葬,岳飞的冤狱终于得到昭雪。岳飞于淳熙五年(1178)被追谥为武穆,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宝庆元年(1225)又追谥为忠武,此前还追赠为太师。著作有后人所编《岳忠武王文集》。
第二节 岳云张宪
岳云
岳云(1119—1142),字应祥,岳飞长子,刘氏所生,(岳飞次子雷,亦为刘氏所生),但在岳飞长期离家抗金后,刘氏已改嫁。岳飞、岳雷随祖母姚氏居住。建炎四年(1130)初,岳飞进驻宜兴,将离散多年的母亲及二子接来宜兴后,岳飞又娶李氏。岳云“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记载不无夸张,很可能是岳飞将长子岳云托付给爱将张宪照看,张宪出战时带着岳云,岳云虽然年少,但主将岳飞的长子临阵,确能起到鼓舞将士斗志的作用。从此,岳“飞征伐,未尝不与”①。绍兴三年(1133)九月,岳云随已任神武副军都统制的岳飞朝见宋高宗,虽“年尚少,上亦以战袍,戎器赐之”②,随后被授保义郎、阁门祗候,开始正式成为军官。
岳云“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③,在绍兴四年收复襄、邓的战役中,先随牛皋攻下随州,又随张宪攻占邓州;绍兴五年平定杨么起义军的战役中也建立战功,但岳飞都不报功请赏。绍兴六年,岳飞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岳云任宣抚副使司书写机宜文字,在进攻伪齐商州、虢州、蔡州等战役中,再次建立战功,但岳飞在上报的“本职功状内合乞推恩等第”的人员中,仍未将岳云列入。南宋朝廷在对此战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时,岳云也“特转三官”时,岳飞一再上书辞免,并指出被列入“事状”中,斩将陷敌立有奇功的将领只升一级,而子岳云升三级,“非所以示将士大公至正之道”①。
绍兴十年的北伐战争时,金军袭击郾城失败后,岳飞对岳云说:金军“犯郾城,屡失利,必回锋以攻颍昌,汝宜速以背嵬(亲军)援王贵”。金军主帅宗弼(兀朮)果然以10万大军攻颍昌,由于守城宋军不过3万,众寡悬殊,主将王贵怯战,在岳云督促下,王贵以董先、胡清守城,王贵自与岳云出城西迎战,岳云以所统背嵬军的骑兵冲击敌阵、步军分列左右两翼继进;王贵、岳云率军自辰至午,血战半日,胜负未分,董先、胡清率生力军出城参战,金军大败而逃。岳云“体被百余创,甲棠为赤”②,以功升为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成为中级武官。
绍兴十一年八月,岳飞被罢枢密使以宫观奉朝请时,岳云也被授宫观闲差。同年十月,秦桧制造陷害岳飞冤案时,诬陷岳“云与(张)宪书,令措置使(岳)飞还军”,因为完全是无中生有,就“且言其书已焚”。韩世忠诘责秦桧,秦桧也只能说:岳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当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时,岳云与张宪同被处斩,岳云死时才23岁。
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岳云被追复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官衔,并以礼附葬岳飞墓;妻巩氏也追复恭人封号,二子岳甫、岳申授官。嘉泰四年(1204),岳云被追赠武康军节度使。
张 宪
张宪(?—1142),岳飞心腹将领。建炎四年(1130)岳飞接回母亲及儿子岳云、岳雷后,即将长子岳云托给张宪照管。绍兴元年,岳飞奉命受张俊节制讨伐李成时,统领张宪以兵驻守徽州(今安徽歙县)。同年十二月,岳飞任神武副军都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绍兴二年,岳飞讨伐曹成,曹成自道州(今湖南道县)南下贺州(今广西贺县),并以兵扼守莫邪关(今地不详),前军统制张宪率部攻关,军士郭进与旗头奋勇登关,张宪遂攻占关城。曹成又率残部奔窜连州(今广东连县),岳飞“遂遣本司统制官张宪追赶掩杀,收复连州”①,曹成在岳飞追击下向韩世忠投降。曹成部将“郝政率众走沅州,首被白布,为成报仇,号白巾贼,宪一鼓擒之”②,郝政(晸)降于张宪。曹成部将杨再兴,在莫邪关战役中,杀死岳飞部将韩顺夫;张宪率军追杀时,杨再兴又杀岳飞之弟岳翻。此时,再次被张宪追杀,杨再兴无路可逃,跳入深涧中,“张宪欲杀之,再兴曰:‘愿执我见岳公’。遂受缚”③,杨再兴后成为岳飞部下勇将。
绍兴三年三月,岳飞奉诏镇压虔州、吉州地区农民起义,“分遣统领官张宪取一路,王贵取一路”,并“躬亲统率军马取一路,约期会合迎敌”①。四月,张宪与王贵攻击起义军彭友、李满所部,彭友、李满被俘,虔、吉地区起义被平定。同年九月,张宪进官武略大夫、吉州刺史,成为中级武官。
绍兴四年五月,岳飞出兵攻取被伪齐占领的襄、邓六郡。张宪先在牛皋、岳云的助攻下,攻占随州,生俘伪齐知州王嵩。张宪又与王万、董先收复邓州;大败伪齐及金兵于唐州北,又收复唐州。在岳飞收复襄、邓六郡中,张宪也立了重大战功。同年冬,金与伪齐联军入侵两淮,进攻庐州,岳飞派张宪、牛皋救庐州,击退联军。
绍兴七年三月,宋高宗拟将刘光世旧部划归岳飞统辖,因张浚、秦桧的反对而作罢。岳飞气愤之下,就报请解职为母守孝,未得高宗允许,就“以本军事务官张宪摄事”②。张宪作为岳飞的心腹,临时代理管理军中事务。绍兴八年正月,伪齐蔡州提辖白安时杀金兵,胁持知州刘永寿携军民降宋,岳飞也派张宪等前往受降。
绍兴十年夏,刘锜据顺昌抗击金军,岳飞奉诏救援,即派张宪与姚政率兵赴援,张宪等赶到时金军已败退。张宪遂转而折向西北,袭取蔡州;大败韩常所部金军,占领颍昌,东进再攻占淮宁府。杨再兴抗击金兵于小商桥,激战阵亡后,张宪领援兵继至,金军被打得大败而逃。张宪率徐庆等将领,又大败金兵于临颍东北。张宪在此次北伐中原的战役中屡立战功。
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罢宣抚使改任枢密副使,张宪改任鄂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九月,在秦桧迫害岳飞的过程中,作为岳飞爱将的张宪首当其冲。当时张宪离开鄂州正前往镇江的枢密行府向枢密使张俊报告事务,前军副统制王俊受枢密使张俊指使,即向都统制王贵诬“告副都统张宪谋据襄阳为变”①,王贵立即向枢密使张俊报告。当张宪到达镇江随即被逮捕入狱。虽然枢密行府属吏王应求向张俊说明枢密院无权进行审案,但张俊“不听,亲行鞫炼,……宪被掠无全肤,竟不伏”②。但张俊诬称张宪收到岳云书信,命张宪设法使岳飞回军主持军务。张宪被械赴行在临安,下大理寺狱。同年十二月,当岳飞被赐死时,张宪与岳云被处斩刑,家属发配往岭外居住,家产被籍没。绍兴三十一年十月,张宪家属与岳飞家属同时允许任便居住。乾道元年(1165),张宪追复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官衔,四子也各补官,张宪冤案也终于得到昭雪。嘉泰四年(1204),张宪追赠宁远军承宣使。
①本章参考邓广铭《岳飞传》(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②《三朝北盟会编》卷27引《岳侯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③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下称《金佗稡编》或《金佗续编》),中华书局1989年版。《金佗续编》卷14《忠愍谥议》,参见卷27黄元振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建炎元年八月乙亥。
②《金佗稡编》卷11《乞以明堂恩奏张所男宗本奏》。
③《宋史》卷360《宗泽传》。
①《宋史》卷365《岳飞传》。按宋制以武阶官而带承宣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衔,通常称遥郡、遥领、借补,仍以武阶官叙品级;而称正任、真授等,则是除落阶官衔,而以承宣使、刺史等官衔叙品级。
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19《建炎三大战》。
①《宋史》卷167《职官志·镇抚使》。
①《金佗稡编》卷6;《行实编年》卷3,绍兴五年五月。
①《三朝北盟会编》卷192。
②《满江红》词为岳飞所作,系据邓广铭先生的意见,参见《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
①《三朝北盟会编》卷202,绍兴十年六月二十二日。
①关于朱仙镇之战,首见于岳珂所撰(顾杞撰草稿)《行实编年》,其他记载均出于此。邓广铭《〈鄂王行实编年〉中所记朱仙镇之捷及有关岳飞奉诏班师诸事考辨》(《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认为纯系岳珂杜撰;王曾瑜则认为实有其事(参见《金佗稡编》卷8有关注释)。撰者以为岳珂(或顾杞)所记当得自传闻,并非全系空穴来风,但传说或岳珂已将此战之规模及效果夸大,故作如上叙述。
②《宋史》卷365《岳飞传》。
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1,绍兴十一年九月癸卯;卷142,十月戊寅。
②《金佗稡编》卷20《吁天辨诬通叙》。
③《宋史》卷380《何铸传》。
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巳。
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3,绍兴三十一年十月丁卯。
①《宋史》卷365《岳云传》。又本传以岳云为岳飞养子,误。参见《金佗稡编》卷9《诸子遗事·岳云传》的王曾瑜考证。
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8,绍兴三年九月庚由。
③《宋史》卷365《岳云传》。而《金佗稡编·诸子遗事·岳云传》等作铁锤,王曾瑜在注释的考证中认为应是铁椎枪。
①《金佗稡编》卷14,《家集》卷5《辞男云转三官札子》。
②《宋史》卷365《岳云传》。
①《金佗稡编》卷19,《家集》卷10《追赶曹成捷报中省状》。
②《宋史》卷368《张宪传》。
③《宋史》卷368《杨再兴传》。
①《金佗稡编》卷19,《家集》卷10《虔州捷报申省状》。
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2,绍兴七年七月丁卯。
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1,绍兴十一年九月癸卯。
②《宋史》卷368《张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