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下册)

第六十九章夏景宗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六十九章 夏景宗

  夏景宗(1003—1048),即李元昊,小字嵬理(“嵬理”,党项语“珍惜富贵”之意)。后更名曩霄。祖继迁,父德明,母为银州党项大族之女卫慕氏。

   第一节 志在王霸

  元昊生于宋咸平六年(1003)五月初五日。他出生的次年,祖父李继迁在同吐蕃首领潘罗支的作战中,身中流矢,伤重死去,由其父李德明继立为夏州定难军留后。其后,德明奉行联辽睦宋之策,使党项夏州李氏政权在和平的环境中得到迅速发展。

  青少年时期的元昊“圆面高准,身长五尺余”,“好衣长袖绯衣,冠黑冠,佩弓矢”。他出行时“从卫步卒张青盖。出乘马,以二旗引,百余骑自从”。元昊自幼喜读兵书,对当时行世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他颇具文才,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又懂佛学,尤倾心于治国安邦的法律著作;善于思考、谋划,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有独到之处,《宋史》称其“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能创制物始”①。这造就了元昊,使之成为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的一代英才。宋朝边帅曹玮,亦赞叹元昊:“真英雄也。”

  少年时代的元昊,对李德明实行的睦宋政策,特别是同宋朝的经济贸易,不能理解。一次德明派遣使臣到宋朝用马匹换取物品,因所得不合心意,盛怒之下把使臣斩首。元昊劝诫德明说:“吾戎人本从事鞍马,今以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杀之,则人谁肯为我用乎?”②元昊长大成人后,对德明的和宋政策,特别是向宋朝称臣十分不满,并多次规劝德明不再臣服宋朝。他对德明说:“吾部落实繁,财用不足。苟失众,何以守邦?不若以所得俸赐,招养蕃族,习练弓矢。小则四行征讨,大则侵夺封疆,上下丰盈,于计为得。”德明答道:“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不以为然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③表现了青年元昊的方刚气概!

  宋天圣六年(1028)五月,德明派元昊攻甘州(今甘肃张掖)。甘州回鹘可汗夜落纥可汗出逃,甘州首战成功。元昊攻取甘州之后,又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出奇兵突袭西凉(今甘肃武威)。隶属于甘州回鹘的沙州(今甘肃敦煌)回鹘分部瓜州王曹贤顺归附德明,又重返瓜州(今甘肃安西)。这时元昊被立为太子,元昊生母卫慕氏立为后。天圣七年,德明又向辽朝为元昊请婚,辽兴宗封宗室女为兴平公主,嫁给元昊。明道元年(1032)德明死,元昊继位,积极准备建国称帝。为了巩固后方和惩罚吐蕃唃厮啰归附宋朝,于同年七月发动对吐蕃河湟地区的进攻,攻占了猫牛城(今青海大通县)。景祐二年(元昊广运元年,1035),元昊乘唃厮啰发生内乱,出兵进攻宗哥带星岭诸城寨,进围青唐城,与唃厮啰部将安子罗战,苦斗二百余日。元昊撤军渡宗哥河时,被安子罗军击溃败逃。同年十二月,元昊亲率大军进至河湟,又一次败于唃厮啰。次年十二月,当元昊击败河西回鹘,完全占领河西走廊,又想窥视陇蜀之时,恐宋朝利用吐蕃诸部族图其后路,于是率领大军循阿干河,攻破兰州诸羌,进军马衔山(今甘肃临洮北),于瓦川会筑城镇守,以断绝吐蕃和宋朝的通路。这时唃厮啰发生内乱,元昊乘机以重赂行间,并诱使磨毡角的谋主、首领郢城俞龙归附。郢城俞龙带领万余人投降元昊,后来又把女儿嫁给元昊的儿子宁令(号梁王)为妻。元昊从同唃厮啰部将安子罗旷日持久的作战中脱身出来后,又率军西攻瓜州回鹘,直抵沙州,又回师占领肃州(今甘肃酒泉)。至此,元昊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结束了甘州回鹘对河西的统治。

   第二节 为帝图皇

  宋明道元年(1032)十月,元昊在兴州(今宁夏银川)继承了夏国王位。

  德明死后,辽兴宗耶律宗真以“婚好之谊”派出宣徽南院使、朔方节度使萧从顺,潘州观察使郑文囿到兴州,封元昊为夏国王。宋朝则派出以工部郎中杨告,礼宾副使朱允中为正副旌节官告使,授封元昊为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爵西平王。但元昊对宋、辽的封爵都不感兴趣,他在接待宋朝使臣时,不以臣礼事宋,对宋仁宗封赐的诏书,遥立不跪拜。勉强受诏,则心内愤愤,环顾左右大臣说:“先王大错,有如此国,而犹臣拜于人耶!”①既而利用设宴招待宋使臣的机会,在宴厅后传出锻砺兵器的铿锵之声,给宋使制造精神威慑;在礼仪上又故意刁难宋使,意在激怒宋朝,挑起事端。

  在正式称帝建国前,元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文化措施。首先废除唐、宋“赐”给党项王族拓跋氏的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号“兀卒”。宋明道二年(1033),改宋建元明道为“显道”,以避父讳,次年,自建元开运,又改广运。改元显道的这年(1032)三月,元昊向境内党项部族下达了“秃发令”。他率先自秃其发,即剃光头顶,穿耳戴重环饰。强令部族人民一律执行,限期三日,有不从者处死。一时党项部民争相秃发。在服饰上,元昊“衣白窄衫,毡冠红里,冠顶后垂红结绶”②。官员则按等级职别规定服饰。庶民百姓,只准穿青绿色的衣服,以别贵贱。

  其次是在他继位之后即着手创制一种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即西夏文字。他在戎马倥偬中,还亲自筹划和主持创制文字的工作,命大臣野利仁荣等整理演绎,编纂成12卷。有的史书记载称之为“蕃书”。元昊下令尊为“国字”颁行,凡纪事尽用蕃书。又设立“蕃字院”,以传授学习,推广使用。在对辽、宋朝往来的文书中,都使用两种文字书写。此外,元昊对党项族原来的礼乐制度深受唐、宋的影响,不以为然。他对大臣野利仁荣说:“王者制礼作乐,道在宜民。蕃俗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若唐宋之缛节繁音,吾无取焉。”①他锐意改革,提倡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讲求实效的精神来指导礼乐改革,在“吉凶、嘉宾、宗祀、燕享”诸场合中,“裁礼之九拜为三拜,革乐之五音为一音”②。简化了礼乐制度,下令照此遵行,有不遵守者,格杀勿论。

  元昊还在建国称帝之前,在政治、军事制度方面已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建设。政权机构的建置,基本上是仿照中原的制度。元昊显道二年(1033)五月,升兴州为兴庆府,定都城。元昊仿宋朝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与宋朝大同小异的中央与地方官制体系。元昊十分重视军队的建设,在取得河西走廊之后,着手整顿军队,在原有部落军事组织的基础上,建设正规的军事制度。如规定成丁年龄,“抄”的组织,“正军”与“负赡”的任务与条件;军队的装备、设施;以步兵、骑兵为主,辅以炮兵、“擒生军”,侍卫亲军等的多兵种。为了战争和军政建设的需要,便于调兵遣将,采用地方军区性质的“监军司”设置,把军事指挥机构与地域性的防卫措施结合起来。仿宋朝军事单位“厢”、“军”制度,把全境划分为左、右两厢,共设有十二个监军司,各立军名,规定驻地,设置军事首领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等职。在全境广布兵员,重点是护卫首都兴庆府和对宋、辽的防卫上。对河西走廊肃州、甘州的吐蕃和回鹘聚居地区,升郡设府,置以重兵,镇抚并用,加强统治。元昊在继位后经过短短的六年时间,完成了建国的各项准备工作,一个“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的党项政权已具规模。

   第三节 称帝建国

  夏元昊大庆三年(宋景祐五年,1038)十月十一日,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在兴庆府南郊筑坛,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史称西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并大封群臣,追谥祖父和父母谥号、庙号、墓号。又封野利氏为宪成皇后,立子宁明为皇太子。谐西凉府祀神。次年正月,元昊以臣子的身份,遣使到宋给宋仁宗上表,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皇朝的关系及其功劳,说明其建国称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

  得到的回应是可想而知的,宋朝不愿承认元昊的帝位,并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宋朝在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高官捉拿元昊,或献其首级。元昊在摸清了宋朝的态度之后,频繁派出细作到边境刺探军情,煽诱宋朝境内的党项人和汉人附夏。公开断绝了夏同宋朝的使节往来,向宋朝送去“嫚书”,在“嫚书”中指责宋朝背信弃义,挖苦宋军腐败无能。又借辽朝的势力威胁宋朝,最后还表明夏国仍愿同宋朝和好之意。元昊向宋朝递“嫚书”意在激怒宋朝,把图谋对宋朝发动的战争的责任归于宋朝。夏宋之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

  从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至五年,元昊向宋朝发动了多次进攻,较大规模的战争主要有三次:即天授礼法延祚三年正月延州(今陕西延安)附近的三川口战役;四年二月,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东南六盘山地区的好水川战役;五年秋,镇戎军西北的定川砦战役。三大战役,都以元昊大获全胜告终。故在定川砦大捷之后,元昊踌躇满志,有声称“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之语。而当宋军战场惨败的消息传到东京时,宰相吕夷简连连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元昊对宋朝的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给夏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如由于战争爆发,宋朝停止了对夏国大宗银、绢、钱的“岁赐”;关闭了边境榷场,禁止夏国所产青白盐入境,使夏国不仅失去了直接的经济实惠,境内的粮食、绢帛、布匹、茶叶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奇缺,物价昂贵,“国中为‘十不如’之谣以怨之”①。连年战争使夏国民穷财尽,人怨沸腾,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加剧,境内部族人民纷纷起而反抗,或逃奔宋朝。夏国兵力到战后已处于“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的境地,元昊再发动战争是十分困难的。同时元昊也认识到战胜地广人众的宋朝绝非易事。宋朝在战略上的优势是夏国望尘莫及的。基于以上原因,元昊向宋朝试探求和。最终促成夏宋议和的重要原因是这个时期宋、辽、夏三者关系的新变化。元昊同辽为“甥舅之亲”,奉行倚辽抗宋之策;辽则利用夏宋对立,向宋讨价还价,从中渔利,甚至以牺牲夏国利益从宋朝得到实惠,这引起了元昊的不满。夏辽之间其时又发生争夺领属部落的纠纷,导致关系恶化,联盟开始破裂。元昊感到处境孤立,为免除两面受敌,也必须同宋朝媾和。

  从夏天授礼法延祚六年(1043)正月到次年六月,夏宋双方使臣经过了持续一年多的频繁往来,在“岁赐,割地、不称臣、弛盐禁,至京市易、自立年号、更兀卒称为吾祖,巨细凡十一事”②等问题上,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了协议。宋朝用每年25.5万银、绢、茶赐夏国,允许恢复榷场,同意西夏使臣在宋京城馆驿从事买卖。元昊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然宋朝每遣使到夏国,只准他们居住在宥州(今陕西靖边),不允许进入夏国都城,以避免夏国用臣礼接待宋使,维护元昊“帝其国中自若也”的形象。

  元昊从祖父李继迁时与辽结为姻亲。其父李德明时又为元昊向辽圣宗请婚,辽景福元年(1031)十二月,辽兴宗姐姐兴平公主嫁给元昊,辽封元昊为驸马都尉,晋爵夏国公,又封夏国王。元昊一向同兴平公主感情不合,夏辽双方常因辽境党项部族叛逃问题引发纠纷,关系日趋紧张。在宋夏战争中,辽兴宗因宋朝之败,欲挟夏讹宋,也促成了夏宋和谈的实现。其时,辽欲图破坏宋夏和约,遭到宋朝拒绝,辽兴宗决定出兵讨伐夏国。辽重熙十三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十月,辽兴宗亲率骑兵10万,分三路渡过黄河,深入夏境,长驱直入400里。元昊率左厢军迎战于贺兰山北,兵败退守贺兰山中。元昊知不可力敌,乃向辽兴宗谢罪请和。元昊在兴宗未答应求和之际,连续向后撤退三次,凡百余里。“每退必赭其地”,断其粮草,辽因许和。但元昊有意拖延时日,陷辽军于危困饥饿之时,纵兵突袭辽营,被辽军掩杀钳夹。正在难解难分之时,忽然狂风骤起,飞沙扬尘,暗无天日,辽军被沙迷目,阵中大乱。元昊乘机猛攻辽军驻地德胜寺南壁,辽军大溃。元昊军俘获辽驸马都尉萧胡覩和近臣数十人,辽兴宗仅跟从数骑逃出。元昊在取得同辽作战的胜利之后,立刻遣使同辽讲和,同时又向宋朝献俘。显示了元昊在对宋、辽关系的处理上,善于把握时机,进退有度。

   第四节 千秋功罪

  元昊终其一生,可以用“文治武功”四个字概括。征服回鹘、吐蕃,统一河西的战争,对北宋与辽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他的赫赫武功;建国前后实施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显示了他治理国家的才能。元昊在建国前仿宋朝制度建立起一整套职官制度,元昊称帝后,于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九月,又改革官制,仿宋制增设“总理庶务”的尚书令。又改宋朝的二十四司为十六司,隶尚书省,分理六曹。参照唐、宋典式与宋宫廷制度建立朝贺礼仪与宫廷制度,夏国官制自此渐趋完备。文化建设方面,中央国家机构中设“蕃学”,由野利仁荣主持翻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汉文典籍为西夏文。学习宋朝“科目取士”的办法,通过“蕃学”培养人才,选拔官吏。元昊“晓浮图学”,受父亲德明的影响十分崇奉佛教。继位后与其父一样向宋朝献马求赐佛经,并向吐蕃、回鹘、西域各国及印度访求高僧和汉、藏、梵文经典,组织僧侣翻译、演释。元昊称帝后,在境内广修佛教寺院,如兴庆府的戒坛寺、高台寺、承天寺等,在这里贮经、译经。又下令规定每年四季的首月初一日为“圣节”,令官员百姓到寺院礼神拜佛。元昊不惜耗费人力物力建造宫苑、陵寝,他在兴庆府和天都山都建有宫苑,兴庆府修建的避暑宫“逶迤数里,亭榭台池,并极其盛”。在贺兰山东麓建造的离宫,长达“数十里,台阁高十余丈”。传说为元昊时始建的西夏王陵,位于兴庆府西贺兰山东麓,方圆数十里。

  西夏建国后,农、牧业并重,在朝廷机构中设“农田司”、“群牧司”为管理机构。元昊重视水利建设,他主持疏通原有灌溉系统,又开筑新的渠道,如修筑由青铜峡至今平罗县境长达200余里的灌渠工程,后人称为“昊王渠”。元昊时,夏国以畜牧产品作为对外贸易的主要输出品和贡品。如天授礼法延祚九年(1046),宋朝每年通过保安军和镇戎军榷场,向夏国购进马2000匹,羊1万只。元昊在夏州(今陕西靖边)东70里处设立铁冶务,管理铁矿开采冶炼,用以制造农具和兵器。西夏的青白盐驰名于世,元昊建国后,对盐业开采实行垄断,元昊曾要求宋朝每年从夏国买进青盐10万石,所谓西夏“数州之地,财用所出,并仰给青盐”①。

  元昊十分重视招揽人才和使用人才,他效法祖父继迁“曲延儒士”;且用人唯贤,甚至国家重要官职“皆分命蕃汉人为之”②。宋朝大臣也不得不承认“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元昊还特别注意招揽重用原宋朝来夏的失意知识分子、文臣武将,“或授以将帅,或任之公卿,推诚不疑,倚为谋主”③。如宋朝华州人张元、吴昊在宋朝“累举不第”,科场失意后投奔元昊,元昊“以为谋主,凡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导之”。

  元昊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杀虐。如此的性格给他的事业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损害。元昊继位后,为了排除异己,防止外戚篡权,实行“峻诛杀”政策,为立国称帝扫清道路。元昊开运元年(1034)十月,母族卫慕氏首领卫慕山喜密谋杀害元昊,被元昊察觉,山喜一族人都被溺死河中。元昊又用药酒毒死母后卫慕氏,尽诛卫慕氏族人。大庆二年(1037)九月,元昊叔父,左厢监军使嵬名山遇因劝元昊勿进攻宋朝事不被采纳,遂叛逃宋朝后又被执送回夏国,元昊将其父子一族尽皆处死。元昊生性多疑,出兵善用疑计,又易中敌人离间之计。元昊的心腹重臣野利旺荣、野利遇乞兄弟,是元昊野利后的兄长,分统夏国明堂左厢与天都右厢,野利旺荣称野利王,野利遇乞称天都王。二将善用兵,有谋略,他们统领的“山界”士兵以善战著称。在元昊对宋朝作战的三川口、好水川两大战役中,击败宋将刘平、石元孙、任福等人,也多有二将之谋划,宋朝边帅对野利二将恨之入骨,早欲去之而后快。宋将种世衡巧设离间之计,使元昊轻易地杀害了二将。

  元昊好色,妻妾成群,犹喜强夺他人之妻。据传妻室(后妃)凡七娶,一说五娶,实际有八人之多。顺次为:卫慕氏、耶律氏、野利氏、索氏、都罗氏、咩迷氏、没■氏、没藏氏。其中没■氏本已给太子宁令哥择为妻室,元昊见她貌美,竟自纳为妃,称为“新皇后”。没藏氏本重臣野利遇乞妻,野利遇乞被元昊赐死,没藏氏出家为尼,后元昊访野利氏遗口,迎没藏氏入宫与之私通,被野利后发现,令没藏氏到戒坛寺出家为尼,赐号没藏大师,元昊经常到寺中幽会。后没藏氏生子谅祚,收养于没藏氏兄国相没藏讹庞家中。元昊将国事委以没藏讹庞,自己与诸妃到贺兰山离宫享乐。没藏氏兄妹开始策划危害太子宁令哥,改立谅祚为太子的阴谋。其时因野利后失宠被废,太子宁令哥爱妻被夺,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正月初一日,没藏讹庞用借刀杀人之计唆使宁令哥刺杀元昊。没藏讹庞又以谋叛罪捕捉宁令哥及其母野利氏处死。元昊死后,没藏讹庞以谅祚为元昊嫡嗣继立为帝。元昊终年46岁,在位17年。谥武烈皇帝,庙号景宗。

  

  ①以上引文均见《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②沈括:《梦溪笔谈》卷9;《宋史》卷291《王鬷传》。

  ③《西夏书事》卷11。

  ①沈括:《梦溪笔谈》卷25。

  ②《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①《西夏书事》卷11、12。

  ②《西夏书事》卷11、12。

  ①《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①《包拯集》卷9《论杨守素》。

  ②《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4,宝元二年九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