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中古时代·元时期(上册)

第十三章中外关系 第一节高丽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十三章 中外关系

  第一节 高丽

  十世纪初,新罗王朝衰微,朝鲜半岛又分裂为三国。918年,后高句丽将领王建推翻其王自立,建国号高丽,定都松岳(开城),先后并、灭新罗和后百济,完成统一。王氏高丽典章制度皆仿唐朝,与宋、辽、金朝都有频繁交往。到第23代高丽王王■(高宗,1213—1259年在位)时,蒙古兴起于中国北方。

  1216年,东京(辽阳)一带的反蒙契丹贵族金山等率部窜入高丽,攻城夺地,四处寇掠。1218年,成吉思汗以追剿契丹叛人为名遣哈真、札剌率军进入高丽。王■命其枢密院使赵冲等领兵与蒙古军共灭契丹寇,遂与蒙古相约“两国永为兄弟”,每年遣使通贡。①但此后蒙古统治者连年遣使到高丽索取贡物,诛求无厌。如1221年使者著古与奉皇太弟斡赤斤命至高丽,索贡獭皮一万领,细绸三千匹,细苎二千匹,绵一万斤,墨一千只,笔百管,纸十万张,以及其他诸物②。蒙古使者骄横贪婪,任意要索“撒花”,激起高丽人的愤怒。1225年,著古与在索贡归国途中被人杀死,两国关系随之断绝。

  1231年,窝阔台命撒礼塔统兵侵入高丽,其麟州都领洪福源降,导蒙古军攻陷此境四十余城,进围王京。蒙古使者持诏入城,诘责高丽杀使之事,令其投降①;又索取“好金银、好珠子”及其他大量贡物,并命送王公大臣之子女来献。王■遣弟侹至蒙古帅营请降,以大量金、银、衣、马、器皿为献,撒礼塔许之,乃置京府州县达鲁花赤72人于其境②,1232年初,班师还。二月,蒙使都旦(契丹人)至王京,声称来“都统高丽国事”,竟欲入居王宫。因蒙古屡逼纳贡和进送王公贵人子女,■遣使奉表入朝,并致书撒礼塔申述难以应办的原因,撒礼塔怒拘使者,其逃回者遂传言蒙古将再举入侵③。七月,■依从权臣崔■的决策迁都江华岛,遣人往北境诸城杀达鲁花赤,令人民入山下海躲避,对蒙古采取了抵抗的态度。八月,撒礼塔奉旨再征高丽,洪福源收北境州县遗民来附,遂长驱直入王京,遣使到江华岛诘责高丽王抗命迁都,令其出陆。撒礼塔领兵继续南下攻掠各地,拔南京(今汉城),十二月,进至处仁城,被守城者射死。蒙军遭到高丽军民的抗击,又失主帅,不得不撤回,留福源屯西京(平壤)。1233年,窝阔台诏谕王■,数其拒命、杀使、迁都、不上民数等五“罪”④,高丽不理,仍乘势出兵收复西京等地,洪福源领降民逃居辽、沈间。1235年,窝阔台遣唐古与洪福源等领兵入高丽,自此连续多年抄掠各地。1239年,召还唐古军,诏命王■入朝,■遣王族佺代他赴蒙古朝见。1241年,■又以王族綧称己子,与贵族子弟10人入质于蒙古(綧后居辽东,领高丽降民)。其后双方使节仍频频往来,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关系。

  1247年,贵由以高丽“岁贡不入”为由又遣军入侵,次年还。1253年,蒙哥以诸王也古统兵大举入侵高丽,迫令王■出陆迎降,■不得已派次子淐入朝。蒙哥仍不满意,1254年初,召还也古,以札剌儿带为征东元帅代之。这一年,蒙古军在高丽肆行杀掠,“所掳男女,无虑二十六万六千八百余人,杀戮者不可胜计,所经州郡,皆为煨烬”①。此后札剌儿带军连年留屯高丽,多次出兵攻掠其南境各地和进逼江华岛对岸,坚持以国王出陆迎降和派王太子入朝为退兵条件。高丽朝中意见不一,迁延至1258年,数代专揽国政的权臣崔氏被推翻,才决定遣太子倎入朝。1259年,倎赴四川军前朝见,至六盘山,闻蒙哥死而止。忽必烈由鄂州北上,倎迎谒于汴梁,随从同往开平。1260年二月,高丽来报老王已故(王■死于上年六月),赵良弼和廉希宪都建议宜立■为王,遣送还国,彼必感恩臣服,是可以不烦兵而得其国②。忽必烈纳其言,立即派兵护送王■回国继位,令他“完复旧疆,安尔田畴,保尔家室”,“永为东藩”,并宣布对以前反抗过蒙古的高丽官吏、军民,“罪无轻重咸赦除之”。忽必烈即位后,又传旨允准王倎的请求:撤回留屯其境的蒙古军和送还被掳的高丽人。并授予王僙封册、虎符和高丽国王印。

  王僙(不久改名禃,高丽元宗,1260—1274年在位)嗣位后,多次或亲身入朝,或派世子愖入朝,又频频遣使入贡。但高丽权臣势力仍盛,出陆还都之事一再拖延,又以战乱之后民生凋敝为由请求暂免置驿、籍户、出军、输粮等臣服国应履行的义务。忽必烈出于当时形势需要,对高丽采取怀柔政策,给予宽容。至元六年(1269)六月,高丽权臣林衍发动政变,逼禃让位于王弟淐。时世子愖入朝未归,闻变,诉之于忽必烈。忽必烈命从王綧、洪茶丘(福源子)所管高丽民户中签军马三千从愖“赴其国难”,并下诏责林衍擅废立,召其来朝;命头辇哥国王与赵璧行省于东京,以兵压境。十一月,林衍被迫恢复了王禃的王位,禃随即入朝,于是蒙古军停发。当林衍废立时,高丽西北面兵马使营吏崔坦聚众起事,以诛林衍、复前王为号召,杀西京留守及州县官,以西北境60城归附蒙古。至元七年(1270)正月,诏改西京为东宁府(后改东宁路),划慈悲岭为界,以坦为总管,遣忙哥都为安抚高丽使率兵镇之。禃请求归还其地,不许。至元二十七年(1290)始罢东宁路,还属高丽①。至元七年二月,禃至燕京,为了取得忽必烈的信任和保持王位,上书请下嫁公主于其世子,又主动要求派兵助其讨灭权臣、还都旧京,并请置达鲁花赤。忽必烈命东京行省头辇哥国王和平章赵璧率军护送禃还居王京,以脱朵儿为高丽国达鲁花赤,至于请婚一事则待其国安定后再议。五月,禃与头辇哥等至王京,发榜宣布还都,传令召林衍和迁江华岛吏民回京。时林衍已死,子惟茂继掌国政,欲抗命不从,被拥护还都的朝臣所杀,于是妃嫔、官民人等相继离岛迁回王京。守备江华的“三别抄”(左、右及神义别抄。“别抄”是权臣当国时挑选骁勇之士组成的特别部队,成立于蒙古入侵之初)力图阻止还都,被王禃下令解散,其首领裴仲孙另立王族温为王,率部退据珍岛,成为叛军,至元八年被蒙古和高丽军击破。其余部在金通精率领下遁入耽罗岛,据有其地,至元十年被平定,元置耽罗国招讨司辖之(后改置军民都达鲁花赤总管府,又改为军民安抚司,成宗即位后,还属高丽)。

  王禃还都后,即遣使为世子愖请婚,并命愖两次入朝。至元十一年(1274)五月,忽必烈以亲女忽都鲁揭里迷失下嫁王愖。不久禃死,诏遣愖归国袭位,授“驸马高丽国王”(后改名昛,又改名昛,高丽忠烈王,1274—1308年在位)。在他之后直到元朝末年的六代高丽王,除忠穆、忠定二王死于未成年时外,也都娶元公主(虽然都是宗王之女,但按元制亦称公主)。通过这种政治性的婚姻联结,元朝达到了进一步控制高丽的目的,自联姻后未再发生重大反元事件。公主在高丽享有极高地位和很大权力,广泛参与政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高丽王也得以凭借驸马身份提高在元廷和本国的地位,终元一代保持了本国的局部主权①。从至元七年王禃还都起,元朝就设置了高丽国达鲁花赤常驻王京,其后又以忻都、洪茶丘领东征元帅府军驻镇高丽。十五年,王賰入朝,奏告元军特别是洪茶丘部扰民乱政,请求召还,忽必烈从其请,并罢置高丽国达鲁花赤。十七年,为再举进攻日本,立行省(征东行省,又称征日本行省),仍以高丽为基地聚兵、造船、屯粮。王賰请求授他行省丞相之职,“行省凡大小军情公事必与我商量然后施行”,忽必烈即予允准,授为中书左丞相行征东省事。征日失败后,行省罢。二十年,复立征东行省,仍授賰征东行省左丞相,与丞相阿塔海共同规划再举征日事。其后征日计划未能实行,而征东行省建制则仍保留,成为统辖高丽的机构,但元朝不派行省官,就以高丽国王为行省丞相,得自辟僚属;高丽原有的政权机构和各项制度也基本不变。大德三年(1299),哈散出使高丽回朝,言王昛(即王賰)不能服众,朝廷应派官共同治理,平章暗都剌奏请增置行省官,遂遣阔里吉思为征东行省平章,耶律希逸为左丞,直接参与掌管高丽政务。五年初,经王昛一再请求,罢朝廷所置官。以后没有再改变高丽政制,元朝册立每代高丽王时均授予征东行省丞相职衔,使自治其国,“有宗庙蒸尝以奉其先也,有百官布列以率其职也,其刑赏号令专行其国,征赋则尽是三韩之壤,唯所用之,不入天府”①。可见征东行省的性质与元朝国内地方一级政区各行省是不同的。当然,高丽对元朝仍需履行藩属国义务如纳贡、质子、置驿等,元朝统治者仍不时以种种理由干预其国政,直接或间接地压迫和剥削高丽人民。

  至大元年(1308)王昛死,世子謜(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生,蒙古名益智礼不花,高丽忠宣王)继位,改名璋。皇庆二年(1313),璋传位于世子焘(蒙古懿妃生,蒙古名阿剌讷忒失里,高丽忠肃王),自己则以驸马身份留居大都,封沈王,后又将沈王封爵传给侄子暠。王璋在大都筑万卷堂,“以书史自娱”,其府中有不少高丽文士侍从,并与赵孟頫、姚燧、阎复、元明善等元朝著名文臣常有交往。他在继位前居元廷时曾参与拥立武宗,退位后仍不免卷入朝廷政争,延祐七年(1320)英宗即位后,被流放到吐蕃萨斯迦“学佛”,泰定帝即位后始召还。

  沈王暠得宠于英宗,谋夺高丽王位,屡在元廷指控王焘,导致元朝对高丽国政的进一步干预。至治三年(1323),王暠的党羽柳清臣等上书中书省,请立省于高丽,比内地,元朝为了稳定东藩,未予采纳①。但王焘屡受沈王之党的攻击和元廷的质讯,不得不于至顺元年(1330)请求传位于世子祯(蒙古名普塔失里,高丽忠惠王)。祯品行恶劣,继位后荒淫无度,至顺二年即被罢黜,其父焘复位。后至元五年(1339)焘死,祯复位,仍暴虐荒淫,至正三年(1343)被元廷押解流放到揭阳,次年初,行至岳阳病死(或云被毒死)。元以其子昕(亦怜真班公主生,蒙古名八思麻朵儿只,高丽忠穆王)继为高丽王,时仅八岁。至正八年,昕死,元朝以祯庶子蚳继位(蒙古名迷思监朵儿只,高丽忠定王)。十一年,诏废蚳,别立祯弟祺为高丽王(改名颛,蒙古名伯颜帖木儿,高丽恭愍王)。时奇皇后之兄辙恃势得任高丽政丞(国相),专横跋扈,颛甚愤之,至正十六年,乘元朝困于国内农民起义之机,诛奇辙及其党羽,停用至正年号,并发兵攻元境,夺回双城等地。元朝声称要进行讨伐,又罢黜王颛而另立逃亡大都的王璋庶子塔思帖木儿为高丽王,但均无力付之实施,不得不宣布恢复颛王位。从至正十九年起,红巾军一部由辽东多次进入其境攻城略地,二十一年陷其王京,颛南迁以避之。次年,高丽军收复王京,击溃红巾军,其余部退回辽东。但王氏高丽至此也已衰微不堪,30年后被在与红巾军作战中兴起而逐渐掌握大权的李成桂所取代。

  有元一代,中国与高丽的经济、文化关系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有很大的发展。来元高丽人比以往各代都多,其中有不少精通汉文的文人学者和高僧,他们与中国文人交往密切,相互切磋唱和,元人文集中此类诗文屡见不鲜。高丽早有儒学,学者皆知孔孟之书。元世祖前期,程朱之学才在中国北方兴盛,还未传入高丽。高丽儒士白颐正在大都得而学之,东还后,李齐贤等首先从他师受。至元二十六年,元置高丽国儒学提举司,以其本国著名学者安珦为提举,珦从高丽王入朝,得朱子书,十分钦慕,晚年常挂朱子像以致敬,遂自号“晦轩”①。理学于是传入高丽。高丽名臣李齐贤②长期在元陪侍王璋,广泛结交元廷著名儒臣文士,学问大进,有《益斋集》传世,被认为是高丽时代的优秀古典作品,其中有不少歌咏中国历史、景物和风俗民情的诗篇。元仁宗恢复科举后,高丽(征东行省)依制选送士人参加会试,即使未能及第,元廷亦授予官职,或归国即可凭此资历而获显官;亦有举进士者,如元统元年(1333)进士李谷御试对策“大为读卷官所赏”,擢汉、南人榜第二甲第八名,即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③。有不少入元为质子的高丽世家子弟或其他侨寓人员后来出仕于元朝,或竟世代留居不返。元代有大量中国文化典籍输入高丽。如延祐元年(1314)高丽王焘遣官赴元购书,得经籍10800卷而还;元仁宗又赐书籍4371册(17000卷),皆宋秘阁所藏者①。此外,佛、道、医、卜各类人员的交往也很多。

  元与高丽的经济交流,除数量相当大的贡赐物品外,民间贸易往来也甚为发达。元时木棉由中国传入高丽,传为佳话。据载,至正二十三年(1363)高丽人文益渐使元,取棉籽十余枚归,令人种植,虽仅一枚得生,但得籽百余枚,于是年年加种,又有一胡僧教以缫织之术,于是棉花种植与棉布纺织不到十年就遍于全国②。

  

  ①《高丽史》卷二三《高宗世家》壬辰年十一月答蒙古官人书;卷一○三《赵冲传》、《金就砺传》。

  ②同上卷二二《高宗世家》。

  ①窝阔台诏书全文载《高丽史》卷二三,为硬译白话文体。

  ② 72名达鲁花赤的配置情况不明,当是置于所攻取之北境诸城。参见箭内亘:《蒙古之高丽经略》《(蒙古史研究》页471)。

  ③见《高丽史》卷二三《高宗世家》壬辰年九月、十一月答蒙古官人书。

  ④《元高丽纪事》记载此诏最详。

  ①《高丽史》卷二四《高宗世家》。

  ②赵良弼的建议见《高丽史》卷二五《元宗世家》;廉希宪的建议见《元史》卷四《世祖纪》,卷一二六《廉希宪传》,唯记于世祖即位之后则不确。

  ①参见池内宏:《高丽元宗朝的废立事件与蒙古占领高丽西北境》,《白鸟博士 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1925年。西北境(东宁路)地还属高丽事,见《高丽 史》卷三十《忠烈王世家》,卷一三○《崔坦传》。

  ①参见萧启庆:《元丽关系中的王室婚姻与强权政治》,《元代史新探》,页231—262。

  ①姚燧:《高丽沈王诗序》,《牧庵集》卷三。

  ①《高丽史》卷一二五《柳清臣传》。据《元史》卷一七八《王约传》载,至治三年“朝廷议罢征东省,立三韩省,制式如他省”,命中书省讨论,王约言其不可,应守世祖旧制,丞相拜住称善,遂不行。立三韩省之议当即出于柳清臣。

  ①《高丽史》卷一○六《白文节传》;卷一○五《安珦传》。

  ②《高丽史》卷一一○有其传。

  ③《元统元年进士录》;陈旅:《送李仲父使征东省序》,《安雅堂集》卷四。《高丽史》卷一○九《李谷传》谓其为文典雅高古,有《稼亭集》行世。

  ①《高丽史》卷三七《忠肃王世家》。

  ②《李朝实录·太祖康献大王实录》七年六月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