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史天泽
史天泽(1202—1275),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其曾祖史伦,因筑室发土得金而有财,逢金季乱世,建家塾,招学者,纳豪士,济艰困,以侠义著称,在河北诸郡组织清乐社四十余个,每社近千人,成为地方上一大豪强。其祖父史成硅、父亲史秉直,均继承家业家风。1213年木华黎征伐河北、山东时,史秉直率数千人到涿州(今河北涿县)降附。木华黎命史秉直管领降人家属,驻屯在霸州(今河北霸县),任其长子史天倪为千户,三子史天泽为帐前总领。史秉直又招附十余万家,迁于北方;1214年,从木华黎攻北京(今辽宁宁城西北),克之,授北京“行尚书六部事”(按:即管领政务的官员),此后遂移家于北京①。史天倪在清乐社成员中选壮勇万人为义兵,号清乐军,以从兄史天祥为先锋。在木华黎麾下,史氏一家屡建战功。
1220年,木华黎在占有河东多数地方后折而经略河北西路,金真定经略使武仙归降。木华黎以史天倪为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行府事,武仙副之。史天倪劝木华黎禁止剽掠,致使河北金将士归降者增多。1221至1224年间,史天倪转战于河北、山东与山西各地。1225年,武仙的党羽据西山腰水、铁壁二寨叛,史天倪将叛军剿杀。武仙谋作乱,设宴邀天倪而杀之。事变发生时,史天泽正护送母亲北归。府僚追到燕京告变,史天泽即南还,行抵满城,招集到许多士马。孛鲁得到事变消息后,命史天泽袭兄职为都元帅,并派笑乃■将蒙古军三千赴援。
史天泽与笑乃■合势进攻卢奴。武仙骁将葛铁枪拥众万人拒战,史天泽奋战败之,生擒葛铁枪。接着,史天泽连下中山(今河北定县)、无极(今河北无极)、赵州(即沃州,治今河北赵县)等地,并于当年六月收复真定。不久,宋大名总管彭义斌与武仙联合,谋取真定,仍未成功;史天泽且斩杀彭义斌,勇名大振。彭义斌亡,南宋从此尽失河朔。数月后,武仙潜结内应,夜里斩关入城,史天泽东奔藁城求得董俊援兵,且笑乃■军也赶到,旋即收复。笑乃■欲杀叛人,史天泽说:“他们都是被胁迫而为,并无该杀之罪。”在他的劝说之下全予释放。接着史天泽攻克武仙盘踞的西山抱犊等寨,武仙遁去。史军南下,进克相州(治今河南安阳)、卫州(治今河南汲县)。史天泽以真定为中心,任用原金朝治下的儒士和官员,缮城壁,修武备,招集流散,存恤穷困,几年之间,颇有治绩。他在这里成为一大汉人世侯。
1229年,窝阔台即大汗位,朝议设立三大元帅分统汉军,遂立三万户,任史天泽为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1230年冬,武仙复屯兵于卫州,史天泽围而攻之,金将完颜合达率十万军来援,仍无济于事,武仙逃逸,卫州收复。而后,天泽受命在东线削弱金的防守力量。1232年春,窝阔台由白坡渡河,诏史天泽出兵河南相会,兵至,三峰山之战已获大捷,遂奉命略地汴京以东,招降睢州(今睢县)、泰康(今太康)、柘城、瓦岗等地。1233年正月,金帝自汴京出奔,先渡河而北至黄龙岗,令完颜白撒西袭新乡、卫州,史天泽率轻骑进援获胜。金帝乘船东下,进入归德(今商丘)。撒吉思不花不听史天泽劝告,在睢阳背水而营,全军覆没。金帝再逃入蔡州(今汝南),蒙古各路军队会集进攻,史天泽在北路结筏潜渡汝水血战立功。蔡州城破,金帝自缢而死。
金亡后,史天泽回到真定。当时,赋税苛重,尤其是为了交纳赋税,借贷西域商人的债银,一年以本加倍算利,以后每年连息加倍计算,称为“羊羔利”。史天泽奏请官偿一本息而止,得到中书令耶律楚材的支持,且普遍推行。1238至1239年间,真定一带遇到蝗灾,百姓又借债贡赋,积至银一万三千余锭,史天泽倾其家资,其属下官吏也争相效法,代偿债银。他又奏请以中户为军户,上下户为民户,按贫富定赋额,获准后布告诸路,为定制。真定达鲁花赤忙哥撒儿率领的数万蒙古军散处各地蹂躏庄稼,史天泽也奏准使蒙古军徙居岭北,保护了农耕生产。
灭金以后,史天泽继续参加蒙古代宋的战事。1235年,从皇子曲出攻枣阳(今属湖北枣阳),他先登力战而克。继攻襄阳(今湖北襄樊),他驱二舟勇士直捣峭石滩,破宋守军犄角之势。1237年冬,他从宗王口温不花围攻光州(今河南潢川),连破其外城、子城;再攻复州(今湖北天门),请督四十勇士攻破宋舟三千连成的“栅”,敌惧而降。又攻寿春(今安徽寿县),史天泽独当一面,击败夜出斫营的宋兵,乘势连下滁州(今安徽滁县)、盱眙(今属盱眙)和宝应(今属江苏)等淮东州县。这些征战,“虽会诸道兵共事,其伐谋制胜,敌忾树功,未尝不在群帅之右”①。1241年,史天泽引侄史楫见窝阔台,因原系奉诏承袭兄天倪之职,请解职还授与楫,窝阔台嘉其让官,别任史楫为真定兵马都总管。
1252年春,史天泽入觐蒙哥大汗,受赐卫州五城为分邑。当时,“汉地不治”,地方官的暴虐,苛重的征派,使许多地方再次发生人口流散、土地荒芜的现象。在邢州(治今河北邢台)、京兆以及最后从金国夺取的河南,这些情况尤其严重。忽必烈受命主持漠南汉地军国重事,即以史天泽为河南经略使。史天泽到任后,“选贤才,居幕府,以清其源;置提领,布郡县,以察奸弊。均赋税以苏疲困,更钞法以通有无,设行仓以给军饷,人始免攘夺矣。立边城以遏寇冲,民皆得以保全矣。诛奸恶以肃官吏,立屯田保甲以实边鄙。利则兴之,害则去之,不一二年而河南大治”①。又以侄史权、史枢戍唐州、邓州屯田,逼宋襄、樊。1257年,蒙哥对忽必烈产生猜忌,派阿兰答儿、刘太平等到陕西、河南钩考钱谷。阿兰答儿对河南官员罗织罪名,但史天泽以勋旧而独见优容,史天泽说:“我是经略使,是非功罪,理当我责,今舍我而罪余人,心何能安。”于是许多人得到开释。
1258年,史天泽从蒙哥伐宋,攻入西蜀。第二年夏,兵围合州(今四川合川)的钓鱼山,攻而不下。宋将吕文德挥船千余,溯嘉陵江而上,蒙古军迎战于三槽山(在今合川县南)西,不利。史天泽奉命抵御,分军为两翼,跨江注射,亲率舟师顺流纵击,夺宋舰百余艘,三战三捷,追至重庆而还。七月,蒙哥在前线受伤后去世,史天泽和群臣奉灵柩北还。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首召史天泽,问以治国安民之术。史天泽上疏,建议“立省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督诸路,霈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奉秩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庶能上下丕应,内外休息”(《元史·史天泽传》)。忽必烈命他到长江中游撤回军队,事毕,授他为河南宣抚使,不久兼江淮诸翼军马经略使。
中统二年五月,他受任为中书右丞相,遂将先前所说治国安民之术次第施行。他主持中书省,定省规十条,使政务运作井然有序。1252年括户百万有余,此时诸色占役者已过大半,他奏准悉予罢除。税粮和科差,他坚持以统一的标准征派。他在大臣们中间协调弥合,发挥各人的作用,自称“天泽武臣,何克负荷。但物务未安者,老夫通译其间,为诸君条达耳。相则何敢当。”认为自己只是充当诸宰臣与皇帝间通译(用蒙古语上传下达)的角色①。他善于“体时顺势,通变制宜”,使汉法在特殊的条件下得以推行。论者以为“中统至元初治”的出现,史天泽出力甚多。
这年九月,史天泽扈从忽必烈北征阿里不哥,十一月,在昔木土脑儿地方大败阿里不哥。
中统三年二月,山东李璮发动变乱,从益都率军进据济南。忽必烈先命宗王哈必赤总督诸军南向讨伐;四月,增派史天泽专征,诸将皆受节度。史天泽到达济南,对哈必赤说:“李璮诡计多端,又有精兵,不宜与他硬拚,应当长期围困。”于是,指挥各路将士开河筑环城,将李璮困在济南。七月时,济南城中粮绝,军心溃散出降,李璮投大明湖自尽未遂而被俘。史天泽、张柔、严忠济等立即将李璮在军前处死。接着,大军东行,益都闻风而降。
李璮之变发生后,有人究其原因,以为汉人世侯之权太重。史天泽于是奏称:“兵民之权,不可并于一门,行之请自臣家始。”这年十二月,忽必烈在各路实行军民分职,史氏子侄解除兵权者达十七人。不久,其右丞相之职也被免去。
至元三年(1266)二月,忽必烈以史天泽为枢密副使。四年六月,复以史天泽为中书左丞相。五年九月,仍以史天泽为枢密副使。六年,诏命史天泽与驸马忽剌出主持进攻襄阳军务,第二年因病回燕京。至八年正月,史天泽告老,未获允准;五月,受任为平章军国重事,特许仅预问大事。
至元十年二月,宋吕文焕以襄阳降元;四月,忽必烈决定大举代宋。十一年三月,诏改荆湖枢密院为行中书省,伯颜、史天泽并为左丞相,率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史天泽行至郑州(治今钟祥)遇疾,返还襄阳,随即又回到真定。忽必烈遣其子史杠与御医驰视,史天泽临死奏言:“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死后,元世祖诏赠太尉,谥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立庙。
史天泽及其家族是蒙元初期河北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汉地世侯的首要代表,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了大功。他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唯一的官至右丞相高位的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他与当时的多数世侯不同,他从未奉仕于金或宋,而在归附蒙古以后则一心相随到底。旧史称他“临大节,论大事,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立论多出人意”,“出将入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人以比于郭子仪、曹彬云”(《元史·史天泽传》)。他四十以后始折节读书,酷嗜《资治通鉴》。他好贤乐善,金亡后归依的名士颇多,他均待以宾礼,并在一起讲究经史,推明治道。他对赋诗和写杂剧也有兴趣,与一些杂剧作家来往密切,元初真定杂剧的兴盛当与他的支持有关。
史天泽有子八人,名格、樟、棣、杠、杞、梓、楷、彬①,均官至要职。
①《史秉直神道碑》,《乾隆永清县志》所收《永清文献》。
①苏天爵:《丞相史忠武王》,《元朝名臣事略》卷七。
①苏天爵:《丞相史忠武王》,《元朝名臣事略》卷七。
①王恽:《中堂事记》,《秋涧集》卷八一。
①《新元史》卷一三八《史天泽传》列八人之名,无彬,有构。
史天泽(1202—1275),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其曾祖史伦,因筑室发土得金而有财,逢金季乱世,建家塾,招学者,纳豪士,济艰困,以侠义著称,在河北诸郡组织清乐社四十余个,每社近千人,成为地方上一大豪强。其祖父史成硅、父亲史秉直,均继承家业家风。1213年木华黎征伐河北、山东时,史秉直率数千人到涿州(今河北涿县)降附。木华黎命史秉直管领降人家属,驻屯在霸州(今河北霸县),任其长子史天倪为千户,三子史天泽为帐前总领。史秉直又招附十余万家,迁于北方;1214年,从木华黎攻北京(今辽宁宁城西北),克之,授北京“行尚书六部事”(按:即管领政务的官员),此后遂移家于北京①。史天倪在清乐社成员中选壮勇万人为义兵,号清乐军,以从兄史天祥为先锋。在木华黎麾下,史氏一家屡建战功。
1220年,木华黎在占有河东多数地方后折而经略河北西路,金真定经略使武仙归降。木华黎以史天倪为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行府事,武仙副之。史天倪劝木华黎禁止剽掠,致使河北金将士归降者增多。1221至1224年间,史天倪转战于河北、山东与山西各地。1225年,武仙的党羽据西山腰水、铁壁二寨叛,史天倪将叛军剿杀。武仙谋作乱,设宴邀天倪而杀之。事变发生时,史天泽正护送母亲北归。府僚追到燕京告变,史天泽即南还,行抵满城,招集到许多士马。孛鲁得到事变消息后,命史天泽袭兄职为都元帅,并派笑乃■将蒙古军三千赴援。
史天泽与笑乃■合势进攻卢奴。武仙骁将葛铁枪拥众万人拒战,史天泽奋战败之,生擒葛铁枪。接着,史天泽连下中山(今河北定县)、无极(今河北无极)、赵州(即沃州,治今河北赵县)等地,并于当年六月收复真定。不久,宋大名总管彭义斌与武仙联合,谋取真定,仍未成功;史天泽且斩杀彭义斌,勇名大振。彭义斌亡,南宋从此尽失河朔。数月后,武仙潜结内应,夜里斩关入城,史天泽东奔藁城求得董俊援兵,且笑乃■军也赶到,旋即收复。笑乃■欲杀叛人,史天泽说:“他们都是被胁迫而为,并无该杀之罪。”在他的劝说之下全予释放。接着史天泽攻克武仙盘踞的西山抱犊等寨,武仙遁去。史军南下,进克相州(治今河南安阳)、卫州(治今河南汲县)。史天泽以真定为中心,任用原金朝治下的儒士和官员,缮城壁,修武备,招集流散,存恤穷困,几年之间,颇有治绩。他在这里成为一大汉人世侯。
1229年,窝阔台即大汗位,朝议设立三大元帅分统汉军,遂立三万户,任史天泽为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1230年冬,武仙复屯兵于卫州,史天泽围而攻之,金将完颜合达率十万军来援,仍无济于事,武仙逃逸,卫州收复。而后,天泽受命在东线削弱金的防守力量。1232年春,窝阔台由白坡渡河,诏史天泽出兵河南相会,兵至,三峰山之战已获大捷,遂奉命略地汴京以东,招降睢州(今睢县)、泰康(今太康)、柘城、瓦岗等地。1233年正月,金帝自汴京出奔,先渡河而北至黄龙岗,令完颜白撒西袭新乡、卫州,史天泽率轻骑进援获胜。金帝乘船东下,进入归德(今商丘)。撒吉思不花不听史天泽劝告,在睢阳背水而营,全军覆没。金帝再逃入蔡州(今汝南),蒙古各路军队会集进攻,史天泽在北路结筏潜渡汝水血战立功。蔡州城破,金帝自缢而死。
金亡后,史天泽回到真定。当时,赋税苛重,尤其是为了交纳赋税,借贷西域商人的债银,一年以本加倍算利,以后每年连息加倍计算,称为“羊羔利”。史天泽奏请官偿一本息而止,得到中书令耶律楚材的支持,且普遍推行。1238至1239年间,真定一带遇到蝗灾,百姓又借债贡赋,积至银一万三千余锭,史天泽倾其家资,其属下官吏也争相效法,代偿债银。他又奏请以中户为军户,上下户为民户,按贫富定赋额,获准后布告诸路,为定制。真定达鲁花赤忙哥撒儿率领的数万蒙古军散处各地蹂躏庄稼,史天泽也奏准使蒙古军徙居岭北,保护了农耕生产。
灭金以后,史天泽继续参加蒙古代宋的战事。1235年,从皇子曲出攻枣阳(今属湖北枣阳),他先登力战而克。继攻襄阳(今湖北襄樊),他驱二舟勇士直捣峭石滩,破宋守军犄角之势。1237年冬,他从宗王口温不花围攻光州(今河南潢川),连破其外城、子城;再攻复州(今湖北天门),请督四十勇士攻破宋舟三千连成的“栅”,敌惧而降。又攻寿春(今安徽寿县),史天泽独当一面,击败夜出斫营的宋兵,乘势连下滁州(今安徽滁县)、盱眙(今属盱眙)和宝应(今属江苏)等淮东州县。这些征战,“虽会诸道兵共事,其伐谋制胜,敌忾树功,未尝不在群帅之右”①。1241年,史天泽引侄史楫见窝阔台,因原系奉诏承袭兄天倪之职,请解职还授与楫,窝阔台嘉其让官,别任史楫为真定兵马都总管。
1252年春,史天泽入觐蒙哥大汗,受赐卫州五城为分邑。当时,“汉地不治”,地方官的暴虐,苛重的征派,使许多地方再次发生人口流散、土地荒芜的现象。在邢州(治今河北邢台)、京兆以及最后从金国夺取的河南,这些情况尤其严重。忽必烈受命主持漠南汉地军国重事,即以史天泽为河南经略使。史天泽到任后,“选贤才,居幕府,以清其源;置提领,布郡县,以察奸弊。均赋税以苏疲困,更钞法以通有无,设行仓以给军饷,人始免攘夺矣。立边城以遏寇冲,民皆得以保全矣。诛奸恶以肃官吏,立屯田保甲以实边鄙。利则兴之,害则去之,不一二年而河南大治”①。又以侄史权、史枢戍唐州、邓州屯田,逼宋襄、樊。1257年,蒙哥对忽必烈产生猜忌,派阿兰答儿、刘太平等到陕西、河南钩考钱谷。阿兰答儿对河南官员罗织罪名,但史天泽以勋旧而独见优容,史天泽说:“我是经略使,是非功罪,理当我责,今舍我而罪余人,心何能安。”于是许多人得到开释。
1258年,史天泽从蒙哥伐宋,攻入西蜀。第二年夏,兵围合州(今四川合川)的钓鱼山,攻而不下。宋将吕文德挥船千余,溯嘉陵江而上,蒙古军迎战于三槽山(在今合川县南)西,不利。史天泽奉命抵御,分军为两翼,跨江注射,亲率舟师顺流纵击,夺宋舰百余艘,三战三捷,追至重庆而还。七月,蒙哥在前线受伤后去世,史天泽和群臣奉灵柩北还。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首召史天泽,问以治国安民之术。史天泽上疏,建议“立省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督诸路,霈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奉秩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庶能上下丕应,内外休息”(《元史·史天泽传》)。忽必烈命他到长江中游撤回军队,事毕,授他为河南宣抚使,不久兼江淮诸翼军马经略使。
中统二年五月,他受任为中书右丞相,遂将先前所说治国安民之术次第施行。他主持中书省,定省规十条,使政务运作井然有序。1252年括户百万有余,此时诸色占役者已过大半,他奏准悉予罢除。税粮和科差,他坚持以统一的标准征派。他在大臣们中间协调弥合,发挥各人的作用,自称“天泽武臣,何克负荷。但物务未安者,老夫通译其间,为诸君条达耳。相则何敢当。”认为自己只是充当诸宰臣与皇帝间通译(用蒙古语上传下达)的角色①。他善于“体时顺势,通变制宜”,使汉法在特殊的条件下得以推行。论者以为“中统至元初治”的出现,史天泽出力甚多。
这年九月,史天泽扈从忽必烈北征阿里不哥,十一月,在昔木土脑儿地方大败阿里不哥。
中统三年二月,山东李璮发动变乱,从益都率军进据济南。忽必烈先命宗王哈必赤总督诸军南向讨伐;四月,增派史天泽专征,诸将皆受节度。史天泽到达济南,对哈必赤说:“李璮诡计多端,又有精兵,不宜与他硬拚,应当长期围困。”于是,指挥各路将士开河筑环城,将李璮困在济南。七月时,济南城中粮绝,军心溃散出降,李璮投大明湖自尽未遂而被俘。史天泽、张柔、严忠济等立即将李璮在军前处死。接着,大军东行,益都闻风而降。
李璮之变发生后,有人究其原因,以为汉人世侯之权太重。史天泽于是奏称:“兵民之权,不可并于一门,行之请自臣家始。”这年十二月,忽必烈在各路实行军民分职,史氏子侄解除兵权者达十七人。不久,其右丞相之职也被免去。
至元三年(1266)二月,忽必烈以史天泽为枢密副使。四年六月,复以史天泽为中书左丞相。五年九月,仍以史天泽为枢密副使。六年,诏命史天泽与驸马忽剌出主持进攻襄阳军务,第二年因病回燕京。至八年正月,史天泽告老,未获允准;五月,受任为平章军国重事,特许仅预问大事。
至元十年二月,宋吕文焕以襄阳降元;四月,忽必烈决定大举代宋。十一年三月,诏改荆湖枢密院为行中书省,伯颜、史天泽并为左丞相,率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史天泽行至郑州(治今钟祥)遇疾,返还襄阳,随即又回到真定。忽必烈遣其子史杠与御医驰视,史天泽临死奏言:“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死后,元世祖诏赠太尉,谥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立庙。
史天泽及其家族是蒙元初期河北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汉地世侯的首要代表,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了大功。他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唯一的官至右丞相高位的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他与当时的多数世侯不同,他从未奉仕于金或宋,而在归附蒙古以后则一心相随到底。旧史称他“临大节,论大事,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立论多出人意”,“出将入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人以比于郭子仪、曹彬云”(《元史·史天泽传》)。他四十以后始折节读书,酷嗜《资治通鉴》。他好贤乐善,金亡后归依的名士颇多,他均待以宾礼,并在一起讲究经史,推明治道。他对赋诗和写杂剧也有兴趣,与一些杂剧作家来往密切,元初真定杂剧的兴盛当与他的支持有关。
史天泽有子八人,名格、樟、棣、杠、杞、梓、楷、彬①,均官至要职。
①《史秉直神道碑》,《乾隆永清县志》所收《永清文献》。
①苏天爵:《丞相史忠武王》,《元朝名臣事略》卷七。
①苏天爵:《丞相史忠武王》,《元朝名臣事略》卷七。
①王恽:《中堂事记》,《秋涧集》卷八一。
①《新元史》卷一三八《史天泽传》列八人之名,无彬,有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