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中古时代·元时期(下册)

第四节 地 图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四节 地 图

  元代最有名的地图学家是朱思本。他总结了唐宋以来的绘图经验,利用当时能够看到的图籍,加上他自己的旅游实践和对地图的钻研,编成了著名的《舆地图》2卷。这部图影响很大,是元、明、清三代舆图的重要范本。

  朱思本(1273—1333)字本初,江西临川人。“学道江西龙虎山中,从张仁靖真人扈直两京,又从吴全节居都下……尝以周游天下,考核地理。竭十年之力,著有《舆地图》二卷,刊石于龙虎山上清之三华院,惜今不传”①。此外,还著有《九域志》八十卷,《贞一斋杂著》一卷,诗稿一卷等。在《贞一斋杂著》中有一篇《舆地图自序》,自述其研究地理及绘制《舆地图》的经过:“予幼读书,知九州山川。及观史,司马氏周游天下,慨然慕焉。后登会稽,泛洞庭,纵游荆襄,流览淮泗,历韩、魏、齐、鲁之郊,结辙燕、赵,而京都实在焉。繇是奉天子命,祠嵩高,南至于桐柏,又南至于祝融,至于海。往往讯遗黎,寻故迹,考郡邑之因革,核山河之名实,验诸滏阳、安陆石刻禹迹图,樵川混一六合郡邑图,乃知前人所作,殊为乖谬,思构为图以正之。阅魏郦道元注《水经》,唐《通典》,《元和郡县志》,宋《元丰九域志》,皇《元一统志》,参考古今,量较远近,既得其说,而未敢自是也。中朝士夫使于四方,冠盖相望,则每嘱以质诸藩府,博采群言,随地为图,乃合而为一,自至大辛亥(1311)迄延祐庚申(1320),而功始成。其间河山绣错,城连径属,旁通正出,布置曲折,靡不精到。至若涨海之东南,沙漠之西北,诸番异域,虽朝贡时至,而辽绝罕稽,言之者既不能详,详者又未必可信,故于斯类,姑用阙如。嗟夫,予自总角,志于四方,及今二毛,讨论殆遍。兹其平生之志,而十年之力也。后之览者,庶知其非苟云。”(《适园丛书》第十七函)

  从这段引文中知道,朱思本查阅了许多历史文献,先绘制各个地方的小图,然后合成一幅全图,从1311—1320年,整整花了十年才完成。这是朱思本野外考察与书本知识相结合的产物,地图精度超过了前人。尽管如此,朱思本的态度仍然很谦虚谨慎,对那些他没有去过的边远地区,对不熟悉的地区,以及资料不足或资料不十分可靠的地区,他不乱画,而是宁缺勿滥,以免影响后人。

  朱思本绘图的方法,据罗洪先《广舆图序》说:“其图有计里画方之法。”刘献庭也说:“朱思本舆图,纵横界画,以五十里为一方,即裴秀准望之意也。”(《广阳杂记》卷2)《舆地图》的大小,据罗洪先说是“长广七尺,不便卷舒”。

  元代另一部著名的历史地图集,是李好文的《长安志图》。《长安志图》原有图22幅,现存19幅。图幅大小不一,比例尺与方位也不一致。主要内容是关于长安地区行政区划、城市、陵墓、宫殿、禁苑、名胜古迹和水利灌溉渠道共七类地图。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水利灌溉渠道图,它是水利灌溉渠道系统中最早的一幅地图。《长安志图》的绘制,据研究,在现存宋、元地图中处于中上水平。

  此外,元代还有两幅中国全图,即李泽民1330年左右绘制的《声教广被图》和天台僧人清浚绘制的《混一疆理图》,惜已失传。

  还值得一提的是元代出现了我国第一个地球仪。至元四年(1267),札马鲁丁在中国制造了一个木质地球仪,七分水面用绿色表示,三分陆地用白色表示。又画江河湖海,形成水系网络①。地球仪上绘有小方格,用来计算道里远近。这些小方格显然是经纬线。地球仪上水陆分布比例,同现代所测得的比例基本一致。地球仪在中国首次出现,这在中国地理学史上是件大事,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不重视,在学术界影响不大,这是非常遗憾的。

  

  ①瞿镛:《铁琴铜剑楼书目》卷二二。

  ①《元史·天文志·西域仪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