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西军的抗清斗争
与大顺政权一样,张献忠在四川建立的大西政权和大西军,坚持抵制清政权、抗御清兵的立场。在大顺政权与南明弘光政权相继败亡后,清军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西南。清朝廷一面向张献忠招降,一面组织军事征讨。招降诏书说,张献忠率众来归,可优加擢叙。征讨的清军以肃王豪格为主帅,郡王罗洛宏、贝勒尼堪等为大将。张献忠对清廷的招降置之不理,而对于清军的征讨,他决心抵抗,却没有做出认真的部署。由于部将刘进忠的背叛,使大西政权一开始便处于危难之中。
刘进忠为大西军将领,驻守川北遂宁,与汉中相望。清军汉中守将马科原是大顺军将领,有一定的实力。张献忠告诫刘进忠不要轻动,但他没有听从,恃勇轻进,袭击汉中,被马科打败,折兵大半。张献忠大怒,下诏书责骂,辞句严厉。刘进忠恐惧,向清军投降,充当清军入川的向导。在这同时,四川的明军也向成都逼近。张献忠感到成都无法再守,“乃拔营尽起,相率走川北”①,打算由四川进入陕西。
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豪格率清兵入川,一昼夜三百里,动作神速。通过对大西军俘虏的审讯,清兵获知张献忠的动向,而大西军对清军的情况则一无所知。当两军在西充县境内凤凰山隔水相望时,张献忠还不相信清兵已至,险些把报警的探兵杀死。在敌情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他亲自带七八名士卒,不穿盔甲,不携长枪,出营观探虚实。结果被一支冷箭射中要害,坠马而死。
张献忠之死,标志着与明、清两代王朝相抗衡的大西政权的灭亡。但大西军在李定国、孙可望等人的领导下,与南明永历政权联合,继续抗清。李定国指挥的军队,转战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等省,清顺治九年(1652)攻克桂林,使降清封王的孔有德畏罪自杀,撤离长沙时,击毙清军元帅尼堪,使清廷大为震惊。另一路大西军在刘文秀率领下,恢复重庆,逼近成都,在成都以北的保宁县包围了吴三桂,使他险些丧命。大西军和大顺军一样,在南明抗清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①《明季南略》卷十《张献忠乱蜀本末》。
与大顺政权一样,张献忠在四川建立的大西政权和大西军,坚持抵制清政权、抗御清兵的立场。在大顺政权与南明弘光政权相继败亡后,清军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西南。清朝廷一面向张献忠招降,一面组织军事征讨。招降诏书说,张献忠率众来归,可优加擢叙。征讨的清军以肃王豪格为主帅,郡王罗洛宏、贝勒尼堪等为大将。张献忠对清廷的招降置之不理,而对于清军的征讨,他决心抵抗,却没有做出认真的部署。由于部将刘进忠的背叛,使大西政权一开始便处于危难之中。
刘进忠为大西军将领,驻守川北遂宁,与汉中相望。清军汉中守将马科原是大顺军将领,有一定的实力。张献忠告诫刘进忠不要轻动,但他没有听从,恃勇轻进,袭击汉中,被马科打败,折兵大半。张献忠大怒,下诏书责骂,辞句严厉。刘进忠恐惧,向清军投降,充当清军入川的向导。在这同时,四川的明军也向成都逼近。张献忠感到成都无法再守,“乃拔营尽起,相率走川北”①,打算由四川进入陕西。
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豪格率清兵入川,一昼夜三百里,动作神速。通过对大西军俘虏的审讯,清兵获知张献忠的动向,而大西军对清军的情况则一无所知。当两军在西充县境内凤凰山隔水相望时,张献忠还不相信清兵已至,险些把报警的探兵杀死。在敌情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他亲自带七八名士卒,不穿盔甲,不携长枪,出营观探虚实。结果被一支冷箭射中要害,坠马而死。
张献忠之死,标志着与明、清两代王朝相抗衡的大西政权的灭亡。但大西军在李定国、孙可望等人的领导下,与南明永历政权联合,继续抗清。李定国指挥的军队,转战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等省,清顺治九年(1652)攻克桂林,使降清封王的孔有德畏罪自杀,撤离长沙时,击毙清军元帅尼堪,使清廷大为震惊。另一路大西军在刘文秀率领下,恢复重庆,逼近成都,在成都以北的保宁县包围了吴三桂,使他险些丧命。大西军和大顺军一样,在南明抗清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①《明季南略》卷十《张献忠乱蜀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