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机械
明代前期,我国机械工程技术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集中地反映于宋应星所撰《天工开物》中有《乃粒》、《粹精》、《甘嗜》、《膏液》、《乃服》、《冶铸》、《锤锻》、《舟车》、《佳兵》诸篇有关各类机械、机械制造工艺的记述中。诸如以性能良好,功效卓越著称的连机水碓和活塞式风箱;失蜡铸造、锻焊、生铁淋口、渗碳热处理等先进而实用的技艺,都在中国古代机械发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又如造糖车(即双辊式压榨机)和利用尖劈原理工作的油榨,以其构造简单、效率较高且坚牢可靠,直至近代仍广为使用。
《天工开物》所载纺织机械中的缫车和赶车(双辊式脱棉机械)也都很有特色,在促进纺织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其中的提花机为古文献中最具体完整的记载,原文称:“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肋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著名的云锦、蜀锦都是用这类花机织成的。在提花技术中,结花本尤为复杂,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结花本,使成千上万根经线,按设计图案的要求,有规则地交互上下提综,几十种结线有序地横穿排列,从而构成一整套花纹记忆装置。结好花本,上机起织,织工和挽花工相互配合,就能织出合乎设计要求的复杂图案与纹饰。这在技术思想上是非常卓越的,其进一步发展便是其后出现的打孔操作以及现代的程序控制。
明初詹希元所创五轮沙漏,见于《明史·天文志》:“[詹希元]以水漏至严寒水冻辄不能行,故以沙代水。然沙行太疾,未协天运,乃以斗轮之外复加四轮,轮皆三十六齿。”在宋濂《宋学士文集·五轮沙漏铭》一文中,对沙漏的形制、轮系的配制有更详细的记载。《明史·天文志》又载:“厥后周述学病其窍太小而沙易堙,乃更制为六轮。其五轮悉三十齿,而微裕其窍,运行始与晷协。”周述学对五轮沙漏做了改进。以沙代替水作为传递运动的介质,这一构思颇为巧妙,而其齿轮系的结构方式也已和其后的西洋时钟轮系相近似。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在西方的兴起,以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等人为代表,在机械设计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已明显突破传统从而使中国传统机械工程技术相形见绌。在此期间,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在机械工程方面,徐光启于万历四十年(1612)与传教士熊三拔(S.deUrsis)合译《泰西水法》一书,介绍西洋水利工程作法与各种水利机械,可称开风气之先。而成就最卓著的允推王徵。他在天启六年(1626)进京,与邓玉函(JohannTerrenz),汤若望(J. A. S. von Bell)等传教士交游。在西方输入的自鸣钟等机械装置的影响下,王徵曾创制虹吸、轮壶、代耕器、自转磨等机械。其中,轮壶是以重力为动力的计时器,所设“十字微机”这一构件相当于现代钟表中的擒纵器,可使齿轮运转速度变慢和防止倒转。他还设计了自动启闭的闸门和十矢连弩等,载于自撰的《新制诸器图说》一书中。由邓玉函口授,王徵笔译并绘图的三卷本《远西奇器图说》于天启十年(1627)刊印。此书首次系统介绍了该时期西方的先进机械工程技术知识,包括曲柄连杆、链轮、齿轮系、蜗轮蜗杆、飞轮等机构,以及人力、畜力、风力、重力的应用等。但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和时势变迁,除时钟外,该时期传入的西方机械及有关工程技术并未引起重视,更乏人继续予以介绍、引进及传播。
此外,汤若望为明末徐光启主持修历工作时的重要成员,曾主持制作浑仪、天球仪等天文仪器。崇祯九年(1636),他奉旨设厂铸炮,铸成大炮二十门,可发射重四十磅的炮弹。这些,对该时期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明代前期,我国机械工程技术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集中地反映于宋应星所撰《天工开物》中有《乃粒》、《粹精》、《甘嗜》、《膏液》、《乃服》、《冶铸》、《锤锻》、《舟车》、《佳兵》诸篇有关各类机械、机械制造工艺的记述中。诸如以性能良好,功效卓越著称的连机水碓和活塞式风箱;失蜡铸造、锻焊、生铁淋口、渗碳热处理等先进而实用的技艺,都在中国古代机械发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又如造糖车(即双辊式压榨机)和利用尖劈原理工作的油榨,以其构造简单、效率较高且坚牢可靠,直至近代仍广为使用。
《天工开物》所载纺织机械中的缫车和赶车(双辊式脱棉机械)也都很有特色,在促进纺织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其中的提花机为古文献中最具体完整的记载,原文称:“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肋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著名的云锦、蜀锦都是用这类花机织成的。在提花技术中,结花本尤为复杂,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结花本,使成千上万根经线,按设计图案的要求,有规则地交互上下提综,几十种结线有序地横穿排列,从而构成一整套花纹记忆装置。结好花本,上机起织,织工和挽花工相互配合,就能织出合乎设计要求的复杂图案与纹饰。这在技术思想上是非常卓越的,其进一步发展便是其后出现的打孔操作以及现代的程序控制。
明初詹希元所创五轮沙漏,见于《明史·天文志》:“[詹希元]以水漏至严寒水冻辄不能行,故以沙代水。然沙行太疾,未协天运,乃以斗轮之外复加四轮,轮皆三十六齿。”在宋濂《宋学士文集·五轮沙漏铭》一文中,对沙漏的形制、轮系的配制有更详细的记载。《明史·天文志》又载:“厥后周述学病其窍太小而沙易堙,乃更制为六轮。其五轮悉三十齿,而微裕其窍,运行始与晷协。”周述学对五轮沙漏做了改进。以沙代替水作为传递运动的介质,这一构思颇为巧妙,而其齿轮系的结构方式也已和其后的西洋时钟轮系相近似。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在西方的兴起,以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等人为代表,在机械设计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已明显突破传统从而使中国传统机械工程技术相形见绌。在此期间,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在机械工程方面,徐光启于万历四十年(1612)与传教士熊三拔(S.deUrsis)合译《泰西水法》一书,介绍西洋水利工程作法与各种水利机械,可称开风气之先。而成就最卓著的允推王徵。他在天启六年(1626)进京,与邓玉函(JohannTerrenz),汤若望(J. A. S. von Bell)等传教士交游。在西方输入的自鸣钟等机械装置的影响下,王徵曾创制虹吸、轮壶、代耕器、自转磨等机械。其中,轮壶是以重力为动力的计时器,所设“十字微机”这一构件相当于现代钟表中的擒纵器,可使齿轮运转速度变慢和防止倒转。他还设计了自动启闭的闸门和十矢连弩等,载于自撰的《新制诸器图说》一书中。由邓玉函口授,王徵笔译并绘图的三卷本《远西奇器图说》于天启十年(1627)刊印。此书首次系统介绍了该时期西方的先进机械工程技术知识,包括曲柄连杆、链轮、齿轮系、蜗轮蜗杆、飞轮等机构,以及人力、畜力、风力、重力的应用等。但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和时势变迁,除时钟外,该时期传入的西方机械及有关工程技术并未引起重视,更乏人继续予以介绍、引进及传播。
此外,汤若望为明末徐光启主持修历工作时的重要成员,曾主持制作浑仪、天球仪等天文仪器。崇祯九年(1636),他奉旨设厂铸炮,铸成大炮二十门,可发射重四十磅的炮弹。这些,对该时期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