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

第一节 李自成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一节 李自成 李自成,陕西米脂双泉里李继迁寨(今属横山)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二十一日酉时。乳名黄来儿,初名鸿基,小字硙生。祖辈世代务农。父名李守忠,有二子,长子李鸿名,鸿基为次子,比兄小二十岁。鸿名有子名过,与鸿基同年生。

  天启年间,陕北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分文不减。李家生活非常困难。李自成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并给本邑姬姓地主牧羊度日。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债,他曾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杀死文举人,又与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当边兵。当时,边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粮饷不足,军官又贪污、克扣军饷,兵士经常挨饿受冻。

  到了崇祯初年,朝廷一面调兵遣将镇压农民起义,一面又要对付后金兵的骚扰。崇祯二年(1629)冬,后金兵大举南下,京师吃紧。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调四方军队赴北京防守。甘肃边兵李自成所在部队随参将王国向京师进发,途经金县(今甘肃榆中),兵士们要求发饷,参将王国却克扣不发。于是发生了兵变。愤怒的兵士杀死了参将,准备星散。李自成为人敦厚朴实,办事又干练,且有谋略,深受兵士们的尊重。当时他就说服大家,组织起来,投奔农民义军。这样很快拉起了一支队伍。他们先加入王左掛和张存孟(不沾泥)领导的队伍,后因王、张投降了官府,他就带着李过和弟兄们投奔义军闯王高迎祥。

  李自成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膂力过人,善于骑射。在起义军里,他意志坚强,机智勇敢,处事果断,又有谋略,得到闯王高迎祥的信任,成了一名闯将。从此,这支起义军的实力大增,军威大振,成了当时起义军的主力。在各路义军中,李自成的军事才能最为突出。

  崇祯七年(1634),朝廷为镇压义军,特设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的五省总督,任命延绥巡抚陈奇瑜专力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对义军加紧围剿。高迎祥的队伍转战山西、陕西、河南三省,屡遭挫折。一次,他们误入汉南兴安(今陕西安康)车箱峡,被官军包围,这是个四面山壁的狭长地带,义军既乏粮草,又遇阴雨连绵,人马死伤过半,差点全军覆没。在危急关头,李自成机警果敢,据说用顾君恩的“诈降”之计,贿赂陈奇瑜的部将,伪装投降,走出栈道,摆脱了包围圈,并使队伍很快重新发展起来。陈奇瑜后悔莫及,被人以受贿罪弹劾,“坐削籍,而自成名始著矣”①。

  崇祯八年(1635)正月,义军被明朝五省总督洪承畴率领的官军围困在河南。为了打破官军的包围,各路义军在荥阳举行军事联席会议,商讨对策。参加大会的有: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及迎祥、献忠等共十三家、七十二营。会上讨论如何对付官军,各家意见分歧,难成决议。这时,高迎祥的部下李自成发言,他剖析形势利害,并激励大家说:“一夫犹奋,况十万众乎,官兵无能为也。宜分兵定所向,利钝听之天。”同时提出了互相策应,协同作战,分兵突围和避实捣虚的反包围方针,得到各家的一致赞同。

  会后,起义军主力,在高迎祥指挥下,兵分三路,向东猛打,进军异常迅速。在十多天里,他们转战千里,连破固始、霍丘等州县,直趋安徽凤阳。

  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明朝的中都,驻守的官兵有六千多人,防守相当严密。起义军以步骑协同作战的方法,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崇祯八年(1635)正月十五日,义军一举攻克凤阳,越过紫金城,烧毁皇陵和享殿,歼灭官兵四千多人。义军克中都一仗,从军事上显示了农民军的攻坚能力,和严密的作战方法。在政治上对朱明皇朝的封建统治是有力打击。义军在凤阳休整三日后,高迎祥、李自成领兵向西,经河南归德、睢州,同罗汝才部会师,转战于南阳、汝宁等府州县。接着南入湖广。起义军北进河南和南下江北诸州县,说明李自成的战略,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打得官军统帅洪承畴首尾难顾,狼狈不堪。从此,李自成亦名声大振。

  崇祯九年(1636)秋,闯王高迎祥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在陕西盩厔(今周至)黑水峪伏击俘获,后押至北京,英勇就义。此后,李自成被拥戴为闯王,他接过绣着“闯”字的战旗,率领部下七万多名战士,继续进行战斗。但是,在义军之间,由于首领互不团结,各家不能协同作战,所以多被官军各个击破,一时形势十分严重。从崇祯九年至十一年间,在义军首领中,有投降的,有迫于形势而被招抚的,在李自成的队伍里也有投降变节分子。李自成接连苦战,损失惨重,在陕西潼关一战,队伍战败失散,李自成仅带刘宗敏、田见秀、李过、顾君恩等十八骑杀出重围,转移到陕西的商雒山中。这一年,张献忠也投降了,形势对李自成极为不利。在商雒山区,李自成一面聚集残部,一面利用隐伏休整的机会,总结战斗失败的教训,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此时洪承畴和孙传庭二人去职,李自成稍得安。熊文灿方主抚,谍者或报李自成已死,故也较平静。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湖北谷城重举义旗,罗汝才、马守应(老回回)等部也在郧阳响应。翌年夏,李自成认为时机已到,即在商雒重新举起闯王大旗,号召群众,东出河南。当时正值河南荒旱,“斛谷万钱”,李自成振臂一呼,饥民蜂起响应,很快由几十人发展到几万人。义军攻城略地,开仓济贫,铲除豪绅恶霸,在河南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时参加义军的两位河南文士牛金星和李岩,向李自成献策,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这个口号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广大农民像潮水般地涌进了起义队伍,民间到处传说:“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①由于有这样深厚的群众基础,李自成的队伍在几十天里,就增加了几十万。

  从此,李自成以新的姿态,率领义军转战河南各地。他严肃部队纪律,宣布“除暴恤民”、“秋毫无犯”、“不淫妇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不占民房、与商人公平交易等政策。与腐败的官军形成了鲜明对比,因而得到各阶层人民的拥护。李自成还重视对官军的宣传瓦解工作。当时的明朝官军非常腐败,将领贪赃枉法,士兵困苦不堪,每当与义军对阵的时候,李自成便叫部下呼喊:别给官府卖命啦,瞧你们衣不遮体,半年无粮,还能打仗吗?快过来吧,保证不杀,钱粮补发。从而使大批的明军士兵常常在阵前倒戈。由于有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正确的政策,再加上李自成的指挥有方,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很快在河南取得了“五覆官军”的辉煌胜利。

  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指挥大军围宜阳,破偃师,西攻洛阳。洛阳是明神宗的儿子福王朱常洵的王府所在地,十八日一夕被攻破,福王缒城逃往东郊迎恩寺,也被活捉。李自成处死这个罪大恶极的藩王。他对民众说:“王侯贵人,剥穷民视其冻馁,吾故杀之,以为若曹”②,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接着,又以王府的数万石米、数千万钱赈济灾民。“远近饥民荷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③。李自成的义军很快就发展成一支百万人的队伍。

  同年二月,李自成以主力部队进围开封。这时,张献忠、罗汝才部也攻克了重镇襄阳,处死了襄王朱翊铭,将王府积银十五万两赈济饥民,缴获了官府储存在襄阳的大量饷银和军用装备。兵部尚书杨嗣昌得知洛阳和襄阳失守,吓得魂不附体,他策划的“四正”“六偶”的“十面网”战略也宣告破产,最后在湖北沙市忧惧而死。

  义军攻占洛阳与襄阳两城,无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重大的胜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连统治者也承认,从此“闯、献不可复制矣”。五月,朝廷起用原兵部尚书傅宗龙为陕西总督,专门对付河南李自成。傅宗龙经过数月的紧急筹措,九月初,督领川、陕兵马进至河南新蔡,与保定总督杨文岳、总兵虎大威部会师。初五日渡过洪河,到达项城。这时,李自成已率军到汝河上游,赶造浮桥,准备攻打汝宁。得到官军将到的消息,佯装渡河避锋西走,而将主力埋伏在官军必经的孟家庄树林之中,以待来敌。傅宗龙误以为李自成的部队已经西去,遂尾追跟进,妄图伺机攻击。初六日,当官军进抵孟家庄时,因连日行军,人饥马疲,驻兵休息。李自成的伏兵乘其不备,突然发起进攻。官军贺人龙、虎大威部惊惶失措,不战而逃,李国奇部也随即逃窜。傅宗龙部和杨文岳部势孤力单,被李自成的部队逼到项城及南郊火烧店,准备挖堑固守。在义军的猛烈攻击下,杨文岳部趁夜仓皇溃奔,逃往陈州。傅宗龙龟缩在项城,十八日夜里率领残兵败将突围奔命,义军奋勇追击,傅宗龙被活捉,其部被歼灭。

  接着,义军分兵陷商水、扶沟,下叶县,处死守将、原义军的叛徒刘国能。十一月,义军攻克南阳,处死唐王朱聿镆和总兵猛如虎。十二月,李自成挥军北上,攻占禹州、许州、陈留、鄢陵、新郑、偃师、新蔡、南阳、邓州等十余个县城。时,汪乔年代傅宗龙为陕西总督,“出关,次襄城”,李自成“尽锐攻之”,汪乔年与副将李万庆皆战死。二十四日,李自成率部进围开封。明廷檄保定总督杨文岳、督师丁启睿和左良玉分头从杞县、汝南、南阳等地领兵增援开封。丁启睿部刚到开封城外,就被义军一举击溃,其中三千士兵投降了义军。左良玉部龟缩在杞县,不敢前进。

  崇祯十五年(1642)正月,由于开封城坚固难攻,义军撤围,转而南下进击左良玉部于郾城。左良玉部溃败而逃。落魄丧胆的左良玉、杨文岳、丁启睿部分别逃往襄阳、汝宁和陈州等处。三月,李自成与罗汝才合兵,再次兵围开封。明廷得知开封危急,慌忙从各地调拨兵马驰援。同时,又起用孙传庭为总督,命原尚书侯恂为督师。五月中,左良玉、杨文岳和丁启睿等部,号称四十五万大军,会师于朱仙镇东之水波集,企图从南向北解开封之围。李自成吸取前两次围攻开封的经验,结合官军外援兵力的情况,采取了围城打援的战略,以少量兵力围困开封,作出佯攻的态势,而将大部分兵力南下朱仙镇,以待来援之敌。

  五月下旬,朱仙镇会战双方激战五日。在炮声轰隆中,杨文岳部仍在驱兵顽抗,而左良玉的十万大军却在义军的重点攻击下全线崩溃,残部朝襄阳方向逃窜。李自成为了截击溃逃之敌,早已在敌后方必经之处,派兵挖掘深广各八尺的壕沟长堑。左良玉在前有沟堑拦截,后有追兵赶杀的困境中,再次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到了第七日拂晓,杨文岳闻风丧胆,仓皇逃往归德。丁启睿知各军溃逃,也慌忙经许州,南逃光山、固始,连印信敕书也丢失了。农民军在这一会战中,先后歼敌十余万,缴获战马两万余匹和大批的军用物资。这一战基本摧毁了官军在河南东部的军事力量,迫使官军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再也没有力量向农民军进攻了。后来代替了启睿做督师的侯恂,就公开沮丧地说,这几次战役的惨败,使天下“强兵劲旅”皆为李自成所有。农民军精锐异常,“过无坚城”,“官军但尾其后,问所向而已。”①在朱仙镇大战取得胜利之后,义军主力再回开封。并沿黄河一线设兵把守,以阻止官军由河北来的增援。六月,崇祯帝命侯恂代丁启睿为督师,令其解救开封。但官军将卒已成惊弓之鸟,他们不是按兵不动,就是畏缩不前,有的还中途哗变。侯恂除了家丁亲兵数千人外,再无一兵一将可用,只好留在黄河以北的陈桥、柳园一带,不敢过河。七月间,朝廷又调山东总兵刘泽清带兵五千增援,官军依河向南推进,遭到防守义军的阻击。经过三昼夜的激战,官军溃败,大都溺水而死。驻在河北岸的官军,竟坐视不救,依然“凭河防渡,剽掠村坊而已”②。对此,崇祯帝只好把希望寄于新任陕西总督孙传庭了,命他竭其全力东援河南,以图保住开封。

  九月,先有马守应(号老回回)、贺一龙(号革里眼)、贺锦(号左金王)、刘希尧(号争世王)、蔺养成(号乱世王)等皆归附李自成,“时号革左五营”。是时,孙传庭调集陕西边军和各“土砦之渠”(即地主武装),分两路进援中原。一路出武关,准备经南阳北趋宝丰;一路由潼关沿太行东出禹州。李自成侦得确讯后,亲自急领精骑数万迎击。孙传庭以牛成虎为前锋,以高杰殿后。十日,在郏县城东,两军相遇,官军佯装败退,义军在追击中,不意中了高杰的埋伏,战斗失利,被迫向冢头镇转移。高杰部尾追,掩杀而至。李自成遂将计就计,采取“以利诱之,以乱取之”的战术,利用官军贪婪的弱点,沿路抛下大量军需财物。官军兵士抢取在怀,“胸腹率臃肿彭亨,不可俯仰”;或驮于马上,“马鞍如驼峰,亦不能驰骋”①。因此“失伍离次,不复为战备”。于是农民军乘其混乱之际,回戈反击。罗汝才又率军出敌之后,两面夹击,大败官军,俘斩将官八十人,兵士万余。这一仗把孙传庭打得焦头烂额,狼狈逃至登封,收拾残兵缩回关中,义军获得全胜。

  闰十一月中旬,李自成率军进抵汝宁城外五里地方。官军以保定兵屯于城西,四川兵驻于城东,经过一昼夜的战斗,义军拔除了外围据点,兵临城下。立即发起总攻,一举攻下汝宁城,击毙总兵虎大威,活捉保定总督杨文岳和崇王朱由樻、河阳王朱由材等人。义军从此打开了南下的大门,扫清了前进的道路。

  同年十二月,李自成在河南大获全胜后,随即挥军南下,进抵樊城,左良玉部一战即溃,拔营南逃。襄樊地区是左良玉的驻守地,朱仙镇一战左良玉被义军打败,逃回襄阳后即大肆招兵买马,拥兵二十万。朝廷只发给他二万五千人的军饷,兵士全靠四出抢掠。当地人民对其恨之入骨,听说李自成义军到来,百姓即杀牛羊,备酒浆,热烈欢迎,并主动为义军做向导,带义军绕过官军埋设的地雷暗弩区。十万大军于初三日进至白马滩,在火器的掩护下,抢渡汉江,进抵襄阳城下,守军仓皇弃城逃走。义军连克枣阳、宜城、光化、谷城等地,尔后挥师向南,攻占夷陵(宜昌)和荆门(江陵),直抵荆州。在荆州,李自成下令处死了湘阴王朱俨■。这年底,义军进至承天府(今湖北钟祥),攻下明世宗父陵(显陵),焚毁其享殿,杀巡抚宋一鹤。义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官军非溃即降。在短短的三个月里,义军占领了南至澧州、常德,东到麻城、黄州,西达光化、均州的广大地区。

  崇祯十六年(1643)正月,李自成建立了农民政权,将襄阳改名襄京,自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以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德威大将军”,其权位仅次于李自成。在大元帅之下设立军事和行政机构,并任命了各级官员。改变了过去“陷城克邑多不守”的局面。

  三月,李自成被推举为“新顺王”。设官建制,建立起中央和地方两级政权机构。中央又分文职和武职,文职设有太师、上相国、左辅、右弼等官,建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委任侍郎、郎中、从事等官。地方设有府、州、县三级。府设尹,州为牧,县设令。在河南、湖广等地的六个府、十八个州、六十七个县,委任了地方官吏。另外,在一些重要的城镇,设立防御使一职;在形势冲要之地,设立卫,派兵驻守。

  在军事上,随着形势的发展,兵员的增多,农民军设立标、前、后、左、右五营。其中标营领兵百队,其他四营各领三十队。步兵每队百人,骑兵每队五十人。中央最高的武职是领兵将官权将军,由田见秀、刘宗敏二将担任。各营的首领称制将军,分别由李岩、刘芳亮、刘希尧、袁宗第、李过充任。①此外,还有果毅将军、威武将军等九个品级。

  作战的主力称为“精兵”,各有一定的人员负责“司牧、司柴、司庖、司器械”①等后勤。随军家属编为老营,小年编为孩儿军进行军事训练。军中有严明的纪律,队伍过城邑不得室处,妻子外不得携其他妇女,骑兵不准践踏百姓的禾苗。规定营兵不得多带辎重,不许私藏金银财物。在行军中,以旗■为前,军卒在后,秩序井然。部队在行进和驻扎时,必有探马和哨兵,在百里内往来巡逻和侦察,并在数十里外点放烟火,以迷惑敌人。扎营之后,稍事休整,就进行骑射训练。李自成制定的作战方法,有“三堵墙”、“打倒翻”等战术②。队伍临阵时,三万骑兵列为三道防线,后面是三万步兵,前后配合,轮番而战,称为“三堵墙”。三万步兵伏后,骑兵诱敌退走,步兵夹击,共歼敌人,叫做“打倒翻”。两种战术交相使用,是一种步骑协同作战的战术。在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规定全部上交,用来装备军队和共同支用。有关义军的军机大事,李自成从不独断专行,总是听取下属的各种意见,然后择善而从之。

  在义军内部,李自成和他的部属保持着朴素的平等关系,史称李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所为闯王者,躬步拜如常卒,衣帽不异人,故军中亦无识之者”③。在义军控制的地区里,李自成采取了一些安定人民生活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如没收南阳、襄阳一带地主的“庄田”,进行耕种。同时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④;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⑤。由于流动作战,这些措施不可能完全执行,但这些政策的本质,却同封建皇朝的繁重盘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为了彻底推翻明皇朝的统治,义军在襄阳召开了军事会议,商讨北攻京城的路线。左辅牛金星主张攻占河北,直取京师(北京)。礼政府侍郎杨永裕主张先占领金陵(南京),断其粮道,再出兵北伐。兵政府从事顾君恩建策先取关中,他认为,“金陵居下流,事虽济,失之缓。直走京师,不胜,退安所归?失之急。关中,大王桑梓邦也,百二山河,得天下三分之二,宜先取之,建立基业。然后旁略三边,资其兵力,攻取山西,后向京师,庶几进战退守,万全无失。”六月,李自成采纳顾君恩的建议,率师北进中原,准备夺取关中。

  崇祯十六年八月,明廷又任陕西总督孙传庭为兵部尚书,总督七省军务。他纠集十万马步大军,再次向农民军发起进攻。孙传庭亲率高杰等部,出潼关进入河南。为了歼灭来犯官军,李自成采取诱敌深入,待机而歼的战略。他率义军主力由南阳、宝丰一线北上,并令郏县至南阳一线的守备部队,修筑工事,营城固垒。同时,驻守内乡,以阻击商雒的官兵入豫。九月,孙传庭领兵至汝州,义军里的“革左五营”投降了官军,泄露了李自成的部署。官军袭击唐县,残杀义军家属,义军群情激奋。李自成见战局发生变化,立即派出一支骑兵劲旅袭击敌后交通要冲白沙,截断其粮道,迫使官军困守郏县。孙传庭急从小路向洛阳撤军,白广恩的“火车军”自大路撤退。李自成乘势追击,白广恩部士兵丢弃“火车”,四向逃散。孙传庭突围西逃,义军紧紧追赶,一日夜追杀四百余里,官军死伤四万余人,辎重兵器数十万,均被义军缴获。孙传庭逃至孟津,自杀未果,被残兵败将拥入潼关。在郏县的陈永福得知孙传庭惨败而逃,遂向李自成投降。

  十月,李自成率兵攻破潼关,孙传庭在渭南被击毙。潼关陷落,八百里关中已无险可守。驻守西安的官军起义,李自成顺利占领西安。

  义军进占西安后,对明朝宗室进行了严厉的镇压,没收了秦王府库的大量资财。同时,派出三路大军,追击逃敌。一路由李过率领,北上追击高杰部,高杰渡河逃往山西。李过攻克三边重镇榆林和宁夏,宁夏总兵官抚民投降,庆王朱倬■被捉。一路由田见秀率领,南下追击,高汝利部投降。另一路由刘宗敏、贺锦率领,向西攻入甘肃,兰州、庄浪、凉州等地官军相继投降。贺锦攻克甘州,斩甘肃巡抚林日瑞和总兵马爌,俘获肃王朱识鋐。至此,关中之战,义军获得全胜。陕西、甘肃全境及青海、宁夏的部分地区均为义军所控制。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他自己改名自晟。改西安为西京。设天佑殿大学士,由牛金星充任。增设六政府尚书等官。地方上增加省级设置,分全国为十二个州,官为节度使。同时发布开科取士,招揽人才。

  在经济上,李自成明确提出“贵贱均田”之制①,铸钱“永昌通宝”,平抑物价以利商品交易。保护农业生产,重申“马腾入田苗,斩之”和不准军士抢掠的禁令。陕西是李自成的故乡,义军所到之处,都对父老进行慰谕,凡军士妄杀百姓者偿命。责令官僚富户输金助饷,规定“九卿五万,中丞三万,监司万两,州县长吏半之”①。在文化上,制定“甲申历”,废除八股对偶的陈腐文体,改为散文形式。李自成在西安整顿军纪,加强训练,每三天亲往校场校射一次,加紧进军京师的准备。此前,已派先头部队进入山西。相继占领了荣河、河津、稷山、降州、平阳等地。

  同年二月,李自成亲率精兵两万,经韩城禹门口渡过黄河,迅速占领太原。在太原,李自成发布了声讨明皇朝的檄文,并移檄山西、河南各地。文云:“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甚至贿通官府,朝廷之威福日移,利入戚绅,闾左之脂膏罄竭。”又云:“公侯皆食肉,纨袴而倚为腹心,宦官悉龁糠,犬豕而借其耳目,狱囚累累,士无报礼之施,征敛重重,民有偕亡之恨。”②揭露了明皇朝的黑暗统治。大顺军在进军途中,还张贴反对明朝“加派”、宣布农民政权“不征粮”的文告,并派人广泛宣传大顺军“不杀人,不爱财,不奸淫,不抢掠,平买平卖,蠲免钱粮,且将富家银钱分赈穷民”的军纪和措施。③二月初八日,大顺军从太原分两路出发,一路由李自成亲自统率,取道忻州、代州、大同、宣化,经居庸关攻取北京。另一路由左营大将刘芳亮率领,东出固关,经真定、保定,向北攻取北京。三月初二日,大顺军进占大同,总兵姜瓖投降,活捉代王朱传■。初八日,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宣布“均田赦赈”④,“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⑤。宣化总兵王承胤投降,巡抚朱之冯自杀。十五日,大军越过柳沟天堑,到达居庸关,守将总兵唐通,监军太监杜之秩开门迎降。与此同时,刘芳亮率领的南路大军,东出固关后,真定知府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明内阁大学士李建泰也在保定投降。十六日,李自成率部过昌平,抵沙河。明朝京营兵三万,不战而溃。十七日,大顺军南北两路大军,前后到达北京城下。崇祯帝和他的大臣们陷于一团混乱之中。崇祯帝一面连下“罪己诏”,一面派勋戚太监,加强京师九门的防御。李自成命太监杜勋进城见崇祯帝,促其投降①。遭拒绝后,大顺军开始攻城。对平则门(今阜成门)、彰义门(今广安门)发起猛攻,并用缴获的巨炮轰城,守城官军避而不战。

  十八日,大顺军在彰义门外回族民众的帮助支持下,填平壕沟,攻入外城。十九日凌晨,攻打内城各门,人声鼎沸,杀声震天,火炮的闪光,晃动的火把,照亮了北京城的夜空。②眼见破城在即,绝望的崇祯帝残暴地强迫皇后自杀,又亲手拿刀砍死心爱的妃子和女儿。半夜时,他企图逃出城去,但北京已被大顺军围得铁桶一般,只得回到宫中,命敲钟“召集百官”,可是连一个人影也没有,他走投无路,最后到万岁山(今景山公园)吊死在皇寿亭前的一棵海棠树上。由朱元璋建立的明皇朝,在经历了二百七十六年之后,随着这个末代皇帝的自杀而结束了。

  天将黎明,宣武、正阳两门,被李自成的骁将刘宗敏和李过两军首先攻破。接着其他各门也被攻开,义军像潮水决堤般地涌进北京城。十九日清晨,市民们张灯结彩,设案焚香,欢迎大顺军的到来。李自成命令大军整队入城,不得杀掠。刘宗敏首先率领义军从宣武门进入内城,队伍整齐,军纪肃然。中午时分,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青布箭衣,骑着杂色黑马,在数百骑精兵簇拥下进入北京城。农民起义军在李自成的领导下,经过十五年百折不挠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明朝的封建统治,取得了胜利。

  当时,大顺农民政权的区域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五省,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进北京后,首先是加强大顺政权的建设,其中主要措施有:任命官员,开科取士,选拔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一律受权将军节制;立即释放明锦衣卫狱中的犯人。严厉镇压作恶多端的明朝皇族和达官贵人。史称农民军“满街捉士大夫,拘系枷锁,相望于道”,一时“向来厂卫知名者,咸从束缚;要津猾胥,先倾其家而杀之”。在大顺军的打击下,地主官宦“混稠人中,低头下气,惟人觉”,“赤体狂奔,四散逃命”。那些投顺的明朝官吏,也是丑态百出。每天在午门外,他们身着青衣小帽,“匍伏听点。平日老成、儇巧者,负文名、才名者,晓晓利口者,昂昂负气者,至是皆俯首低眉,植立如木偶,任兵卒侮虐,不敢出声。亦有削发成僧,帕首作病”者,真是“种种丑态,笔不尽绘”,他们过去的那些淫威,在大顺军面前一扫无余。大顺军逮捕并处决了五百余名罪大恶极者。同时,宣布免除贫民赋税,成立“比饷镇抚司”,勒令明朝大官僚交出赃银,叫做“输银助饷”,由刘宗敏、李过等主持,追赃助饷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共得银七千万两。从而在政治、经济上打击了明朝的官僚地主,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然而,夺取北京的胜利,使义军的部分将领犯了骄傲自大的错误,产生了麻痹思想,失去了应有的警惕。面对吴三桂和江南的五十余万明朝军队,以及关外的清军队,大顺政权没有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四月初,明将吴三桂勾结清军队,联合向大顺军进攻,农民军伤亡二万余人。李自成得报,亲自率二十万大军东征。二十二日,在山海关一片石,遭到吴三桂部与清军的联合夹击,大顺军惨遭失败,被迫退到永平一带。吴三桂的投清和大顺军在山海关的失败,使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李自成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四月二十七日,李自成返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即帝位,决心抗清到底。三十日,李自成放弃北京,准备撤回关中,继续在陕西、河南一带抗击清军。

  五月初,清军在吴三桂的引导下,开进了北京城。接着,就对大顺军展开军事进攻。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战,大顺军重创清军,打得清军主帅多铎不敢出阵。但在定州的激战中,义军大将谷可成牺牲,李自成也身负箭伤,大军越固关退入山西。在平阳,李自成听信牛金星的谗言,误杀大将李岩,激起刘宗敏、宋献策等将领的不满,使军心涣散,战斗力减弱,失败不可避免了。

  大顺永昌元年秋(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回到陕西后,准备进行反攻。南京的福王建号弘光,准备恢复明朝的统治。张献忠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控制了西南地区。李自成曾在七月发布大举反攻清军的文告,声称要打到辽东,“从长安起马,三路行兵,指日前,先恢剿宁武、代州、大同、宣府等处,后赴北京、山海,剿除辽左。至叛逆官兵,尽行平洗。顺我百姓,无得惊遁。”①说明李自成反清的决心是很大的,只是力不从心。这年八月,在山西的大顺军东出固关攻克井陉;陕北的大顺军,在李过指挥下攻克府谷,直逼大同。十月,河南的大顺军渡河进攻怀庆。李自成在韩城居中策应。

  清朝定都北京后,立即派出两路大军,一路由多铎率领,南下攻打南明福王,一路由阿济格率领,专门攻打李自成大顺军。这年冬天,清军发动钳形攻势。阿济格和吴三桂、尚可喜率兵经大同,向榆林、延安进攻;多铎和孔有德、耿仲明率兵从河南怀庆向潼关进攻。李自成亲自赶到潼关指挥作战,依山列阵,挖壕树栅,预防清兵的冲击。

  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 1645)正月初四日,刘芳亮领兵攻击清营。又在五、六两日连夜劫营。十一日,清军用炮轰击潼关,大顺军骑兵横冲敌军,又包抄敌后路,取得很大战绩。阿济格和吴三桂部从保德州渡河,突破大顺军的北部防线,打败李过所部,经绥德、延安,进逼西安。这时大顺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十三日,清军攻进潼关,十八日到西安,李自成已在五天前撤走。

  李自成率大顺军撤离西安后,经蓝关,出武关,向南进入湖广,驻扎于襄阳。吴三桂率领清军追击,大顺军在邓州、德安、承天等地迎战失利,李自成撤出襄阳。时,牛金星降清。四月初,原明军左良玉部自武昌东下九江。李自成率大军乘虚进驻武昌城,大顺军各将领在武昌聚集,仍有三十万的兵力。接着,大顺军弃武昌南下,在富池口与清军一战失败,大将刘宗敏被俘牺牲,宋献策被俘后降清。大顺军余部转移到湖南,后与南明何腾蛟部联合,共同抗击清兵。至此,大顺政权已不复存在。

  关于李自成的结局,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个疑案。官稗史乘,众说纷纭。如成书于顺治十五年的《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李自成南奔辰州,将合张献忠。献忠已入蜀,遂留屯黔阳。部贼亡大半,然尚拥众十余万。乏食,遣贼将四出抄掠,黔阳四境鸡犬皆尽。川湖何腾蛟进攻之。自成营于罗公山,倚险筑堑为久屯计。势弥蹙,食尽,逃者益众。自成自将轻骑抄掠,何腾蛟伏兵邀之,大败,杀伤几尽。自成以数十骑突走村落中求食,村民皆筑堡自守,合围伐鼓共击之。自成麾左右格斗,皆陷于淖。众击之,人马俱毙,村民不知为自成也。截其首献腾蛟,验之左胪伤镞,始知为自成。李过闻自成死,勒兵随赴,仅夺其尸,灭一村而还,结草为首,以衮冕葬之罗公山下。”①而后来纂修乾隆四年刊行的《明史》中则说李自成窜死于湖北通山九宫山。乾隆十一年任澧州知州的何璘,根据实地考察所得,针对《明史》,撰写有《书李自成传后》一文。关于李自成之死,由于野史所载不一,他特记备考。

  “余以澧志不备,周咨遗事,有孙教授为余言:李自成实窜澧州。因旁询故老,闻自成由公安奔澧。其下多叛亡,至清化驿,随十余骑走牯牛坝,在今安福县境,复弃骑去,独窜石门之夹山寺为僧,今其坟尚在云。余讶之,后至夹山,见寺旁有石塔,覆以瓦屋,塔面大书奉天玉和尚。前立一碑,乃其徒野拂所撰,文载和尚不知何氏子。夫奉天岂和尚所称?曰玉、曰何氏子,盖寓言之,亦讳言之也。遍问寺僧,对不甚详。内有一老僧,年七十余,尚能记夹山旧事,云和尚顺治初年入寺,是律门,不言来自何处,其声似西人。后数年,复有一僧来,云是其徒,乃宗门,自号野拂,系江南人,事和尚甚谨。和尚卒于康熙甲寅岁三月,约年七十。和尚临终有遗言于野拂,彼时幼,不与闻。奉天和尚为其自号,野拂即以名其塔。寺尚藏有遗像,命取视之,则高颧深■,鸱目曷鼻,状貌狰狞,与《明史》所载相同,其为自成无疑。自成之构乱也,初僭号奉天倡义大元帅,后复僭号新顺王。其曰奉天玉和尚,盖以奉天王自寓,加点以讳之,而玉又玺质,天子之所宝,殆讫死不去僭号。与泰山贼王同一行径,可叹也。而野拂以宗门为律弟子,事之甚谨,又题称不知何氏子,寓尊奉于讳言,岂其旧日谋臣,相与为左右者欤?”①民国初年,章太炎也赞同这李自成禅隐说。并亲自到湖南石门夹山考察,访得李自成《梅花百韵》诗五首,撰写了《李自成遗诗存录》及《再书李自成事》等文。认为李自成窜死九宫山说“无诚证”,“不可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郭沫若为通城县李自成墓题写了墓碑。接着由李文治等几位学者进行了考证,认为李自成于1645年5月死于通山县九宫山。为此,通山县在九宫山麓修建了“闯王陵”。

  八十年代初,湖南石门县在夹山寺西坡发掘了奉天和尚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进一步印证了何璘之说不是虚传,而是确实可信的。从此,李自成禅隐夹山和九宫山被击毙的两种说法并存。

  

  ①《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下引本传者不另作注。

  ①《明季北略》卷二三。

  ②《绥寇纪略》卷八。

  ③《豫变纪略》卷四。

  ①《怀陵流寇始终录》。

  ②《豫变纪略》卷五。

  ①《豫变纪略》卷六。

  ①《明史》本传载,制将军有贺锦。

  ①见《平寇志》卷六。

  ②《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八;《后鉴录·李自成》。

  ③《国寿录》卷一。

  ④《明清史料》乙编,兵科钞出湖广郧阳府推官朱翊■奏本。

  ⑤《石匮书后集》卷六三。

  ①《罪惟录·崇祯帝纪》,十七年春正月。

  ①冯梦龙:《甲申纪事·北事补遗》。

  ②《明季北略》卷二三;《甲申传信录》卷六;《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七等。

  ③《明季北略》卷二○;冯梦龙:《甲申纪事·北事补遗》。

  ④《罪惟录·朱之冯传》。

  ⑤《明史》卷二六三《朱之冯传》。

  ①《平寇志》卷九。

  ②《明季北略》卷二三。

  ①《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

  ①《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八《李自成之乱》。

  ①清乾隆《澧州志林》卷二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