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平准部之功
雍正九年(1731),兆惠初登仕途,年仅二十四岁,先以笔帖式的身分入值军机处,随之补授内阁中书,后几经升迁,到乾隆九年(1744)已官至刑部右侍郎,第二年,又成为正黄旗满洲副都统,乾隆十一年再被授为镶红旗护军统领。然而他对刑名之事并不精通,因此受到了处分。乾隆十三年(1748)他“定拟误繙清文一案罪名过轻”,“部议革职,得旨从宽留任”①。
自乾隆十二年开始,清朝对四川大、小金川地区的征伐,使兆惠转向军事方面,有机会大展雄才了。乾隆十三年六月,兆惠兼管户部侍郎事不久,即奉命奔赴四川前线,为清军督运粮饷。他抵川后,就显示出办事干练的才能。他看到卡撒(今四川省小金县西)周围山梁、色尔力等路贮藏的军粮仅够两月之用,就将附近的崇德、牛厂和美诺等地的存粮调运过来,以备军需。同时,他还认真地观察了清军的情状,上疏朝廷披露其弊端:“臣观军营诸将惟护军统领乌尔登、总兵哈攀龙勇往,副将下颇多庸员。又闻各省派兵时,将备间以家丁冒名粮,或占额兵役使。”①乾隆帝对兆惠的呈奏,很赞赏地说:兆惠所奏,“俱属公论,可告之经略大学士傅恒秉公澄汰,以归核实。”②乾隆十四年征讨金川的清军凯旋归来,兆惠奉命查核军需钱粮。第二年,他被授予正黄旗护军统领,同年十一月,调户部左侍郎。
清廷对金川的征讨刚告一段落,西北地区又出现了硝烟弥漫的局势,兆惠也重上战场。乾隆十八年,清廷派遣兆惠赴西藏办事,防备准噶尔进犯。兆惠到藏后不久,就提出要求改变过去驻藏五百名清军士兵同时换班的制度,而改为分作两起换班:“一于头年五月起程,七月抵藏;一于次年二月起程,四月抵藏。”③这样就保证,无论何时西藏均有清军驻防,随时可抵御准部来犯西藏。清政府批准了他的建议。
乾隆十九年,阿睦尔撒纳被达瓦齐击败,无奈只得率其部属两万余人投奔清朝,并请求清出兵攻打达瓦齐。乾隆帝认为,这是平定准噶尔割据势力,统一西北的大好时机,于是同臣下积极筹划西征事宜。他命兆惠协理北路军务,并总理粮饷。这样,兆惠又肩负着重大使命,开始为出征准部的军队准备军需物资。乾隆二十年,清军分西、北两路大举进攻达瓦齐。兆惠很想随军出征,就上奏朝廷,“请同哨探兵进剿”,但未被获准。这时,阿睦尔撒纳的部落奉清廷之命移牧于乌里雅苏台,乾隆帝遂命兆惠为领队大臣,驻军于此①。同年三月,清军在阿睦尔撒纳的协助下,击溃了达瓦齐的军队,进驻伊犁,并擒获达瓦齐。
达瓦齐被平定以后,清朝为进一步削弱准部势力,准备用“众建以分其势”的办法,把厄鲁特蒙古四部“封为四汗,俾各管其属”。但是一心想作“四部总台吉、专制西域”的阿睦尔撒纳,却竭力反对清政府的这一政策。②乾隆二十年八月,阿睦尔撒纳终于兴兵进犯伊犁。当时征讨达瓦齐的清军大部已经撤回,留守该地的定北将军班弟和参赞大臣鄂容安所属仅有五百名士兵。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伊犁再次失守,班弟和鄂容安在突围时被困,脱身不得,自杀殉国。清政府闻变,于同年十月命兆惠总理北路台站,维护天山北路与内地的通讯联络。十一月,又调他赴西路巴里坤办事,兼理额林哈毕尔噶台站,为进剿阿睦尔撒纳筹备粮饷。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兆惠闻知定边右副将军萨喇尔自伊犁被陷复归,就特地赶到特讷格尔(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县东),会同萨喇尔商议进剿阿睦尔撒纳。此举深得乾隆帝的嘉许,遂命兆惠充参赞大臣,随同达尔党阿出征③。同年三月,清军在定西将军策楞和参赞大臣玉保的率领下,再次收复伊犁。但在追击阿睦尔撒纳时,却中了他的诡计,被他遁走哈萨克。乾隆帝闻讯大怒,革除了策楞和玉保两人之职,派达尔党阿出西路,哈达哈出北路,进兵哈萨克,继续追捕,同时,还令兆惠自巴里坤移驻伊犁,随时准备增援。又于同年五月,授兆惠为定边右副将军。这样,兆惠就由过去主要负责军队的后勤供应事宜,而成为直接指挥军队作战的将军了。
不久,达尔党阿和哈达哈因畏缩犹豫,坐失良机,致使阿睦尔撒纳再次逃脱。乾隆帝见天气渐寒,只得令达尔党阿和哈达哈撤军。 清军将领愚蠢无能,屡屡失机,使随清军西征的厄鲁特各部台吉“皆轻之”,渐生异志,而这时原归附清廷的喀尔喀蒙古郡王青袬杂卜又起而叛清,于是一场席卷准部的骚乱再度发生。辉特部台吉巴雅尔首先发难,率其部属劫掠扎哈沁五百余户,而绰罗斯特台吉噶尔藏多尔济佯装忠顺,派人将巴雅尔叛状告知兆惠。兆惠派宁夏将军和起将索伦兵百名,并征调吐鲁番伯克莽阿里克等集于辟展,准备征讨巴雅尔,但噶尔藏多尔济及宰桑呢吗、哈萨克锡喇、达什策零和莽阿里克等皆和巴雅尔串通,和起不知此情,毫无防备,遂被害身亡。随后,杜尔伯特部台吉车棱也叛变清朝。先已逃往哈萨克的阿睦尔撒纳见有机可乘,遂又卷土重来,复会厄鲁特各部于博罗塔拉河,自立为汗。
局势突然的恶化,使清朝在这地区的统治陷入困境,伊犁处于叛军的包围之中,情况十分危急。兆惠奉将军达尔党阿之命,率一千五百骑兵自伊犁东还请援。十一月启行,叛军前来截击,双方首战于鄂垒,次战于库图齐,再战于达勒奇。兆惠率清军奋勇冲杀,前后消灭叛军数千名。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兆惠率兵至乌鲁木齐,又遭到大队敌军的围攻。清兵无不以一当百,苦战十余日,犹不得出重围。军中无食则杀羸马,羸马杀尽,良马继之。最后军中无马可骑,将士只得步行于冰雪淖中,且战且走,二十二日至特讷格尔。此时将士们又疲又饥,不复能战,遂结营自固,而天又降大雪,驿传声息不相闻,兆惠军已处于全军覆没的危险境地。幸亏巴里坤办事大臣雅尔哈善派遣侍卫图伦楚率兵两千人前来增援,于三十日和兆惠会合,叛军始退。乾隆帝闻讯,特颁发谕旨,对兆惠大为嘉奖:“兆惠系驻扎伊犁等处办事大臣,适遇厄鲁特等背叛,奋勇剿贼,甚属可嘉。”封兆惠为一等伯“世袭罔替,并将御用荷包、玉牒、鼻烟壶加恩赏赐”①。不久,又授他为户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和领侍卫内大臣。
兆惠在这次突围战中的突出表现使他声名大震,乾隆帝也以此而知兆惠可担当讨敌重任,于是兆惠就成为驰骋西北边疆的清军主要统帅之一。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清政府命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札布出北路,右副将军兆惠出西路,大举征伐厄鲁特叛军,“会诸部落亦自相吞噬,绰罗特汗(即噶尔藏多尔济)为其兄子噶尔布所篡,台吉达瓦旋杀噶尔布。厄鲁特向不出痘,至是则痘疫盛行,死亡相望”②。兆惠乘势长驱直入,连战连胜,厄鲁特各部溃不成军,其首领也先后败死,只有阿睦尔撒纳未被擒获,又逃到哈萨克。同年六月,兆惠和富德率军穷追至左哈萨克。时阿睦尔撒纳与哈萨克汗阿布赉不睦,阿布赉派人和清军联系,准备将阿睦尔撒纳擒获并献给清朝。阿睦尔撒纳大惧,仅与部属八人徒步逃入俄罗斯。乾隆帝认为,“逆贼一日不获,西路之事一日不能告竣”③。命理藩院问沙皇政府行文,要求把阿睦尔撒纳引渡回来。经过再三交涉,俄国政府才把患天花已病死的阿睦尔撒纳的尸体移交清朝官员验看。
阿睦尔撒纳虽然败死,但厄鲁特叛军却未完全平定,“是年,迎降之鄂拓克等,军过辄复叛,并诱陷都统满福”,他们采取时聚时散的方式,寻找机会袭击清军。“时各贼众聚分四支,每支各一二千,伺间出没”①。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已被授为定边将军的兆惠和副将军车布登扎布奉命进剿厄鲁特叛军余部。乾隆帝令兆惠“毋以其乌合稍众,过疑虑”,要他坚决果敢地平定准部叛乱势力②。兆惠遂将军队分成四路:车布登扎布趋博罗塔拉,副都统瑚尔起等趋尼勒喀,侍卫达礼善等趋齐格特,他自己则领兵奔博罗布尔噶苏,四路大军最后要在伊犁会师。在清军的锐利攻势面前,厄鲁特叛军余部纷纷溃逃。兆惠遂令清兵,“凡山陬水涯,可渔猎资生之地,悉搜剔无遗”③。厄鲁特军至此尽被歼灭。兆惠率兵进剿厄鲁特叛军余部对于稳定西北边疆,巩固国防是有益的,但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军事将领,兆惠在平叛中,对准部实行凶残的屠杀政策。清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劫,滥杀无辜,使厄鲁特蒙古民众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草剃禽狝无噍类”,“凡病死者十之三;逃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三,为我兵杀者十之五,数千里内遂无一人”④。厄鲁特蒙古所遭到的这场深重灾难,作为清军统帅的兆惠,是有很大责任的。
①《清史列传》卷20《兆惠传》。
①《清史列传》卷20《兆惠传》。
②同上。
③同上。
①王先谦:《东华续录》,乾隆二十年二月乙巳条。
②魏源:《圣武记》卷4,《乾隆荡平准部记》。
③《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24。
①《东华续录》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丙寅条。
②《圣武记》卷4,《乾隆荡平准部记》。
③《清高宗实录》卷547。
①《圣武记》卷4《乾隆荡平准部记》。
②《清史稿》卷313《兆惠传》。
③《啸亭杂录》卷3《西域用兵始末》。
④同上。
雍正九年(1731),兆惠初登仕途,年仅二十四岁,先以笔帖式的身分入值军机处,随之补授内阁中书,后几经升迁,到乾隆九年(1744)已官至刑部右侍郎,第二年,又成为正黄旗满洲副都统,乾隆十一年再被授为镶红旗护军统领。然而他对刑名之事并不精通,因此受到了处分。乾隆十三年(1748)他“定拟误繙清文一案罪名过轻”,“部议革职,得旨从宽留任”①。
自乾隆十二年开始,清朝对四川大、小金川地区的征伐,使兆惠转向军事方面,有机会大展雄才了。乾隆十三年六月,兆惠兼管户部侍郎事不久,即奉命奔赴四川前线,为清军督运粮饷。他抵川后,就显示出办事干练的才能。他看到卡撒(今四川省小金县西)周围山梁、色尔力等路贮藏的军粮仅够两月之用,就将附近的崇德、牛厂和美诺等地的存粮调运过来,以备军需。同时,他还认真地观察了清军的情状,上疏朝廷披露其弊端:“臣观军营诸将惟护军统领乌尔登、总兵哈攀龙勇往,副将下颇多庸员。又闻各省派兵时,将备间以家丁冒名粮,或占额兵役使。”①乾隆帝对兆惠的呈奏,很赞赏地说:兆惠所奏,“俱属公论,可告之经略大学士傅恒秉公澄汰,以归核实。”②乾隆十四年征讨金川的清军凯旋归来,兆惠奉命查核军需钱粮。第二年,他被授予正黄旗护军统领,同年十一月,调户部左侍郎。
清廷对金川的征讨刚告一段落,西北地区又出现了硝烟弥漫的局势,兆惠也重上战场。乾隆十八年,清廷派遣兆惠赴西藏办事,防备准噶尔进犯。兆惠到藏后不久,就提出要求改变过去驻藏五百名清军士兵同时换班的制度,而改为分作两起换班:“一于头年五月起程,七月抵藏;一于次年二月起程,四月抵藏。”③这样就保证,无论何时西藏均有清军驻防,随时可抵御准部来犯西藏。清政府批准了他的建议。
乾隆十九年,阿睦尔撒纳被达瓦齐击败,无奈只得率其部属两万余人投奔清朝,并请求清出兵攻打达瓦齐。乾隆帝认为,这是平定准噶尔割据势力,统一西北的大好时机,于是同臣下积极筹划西征事宜。他命兆惠协理北路军务,并总理粮饷。这样,兆惠又肩负着重大使命,开始为出征准部的军队准备军需物资。乾隆二十年,清军分西、北两路大举进攻达瓦齐。兆惠很想随军出征,就上奏朝廷,“请同哨探兵进剿”,但未被获准。这时,阿睦尔撒纳的部落奉清廷之命移牧于乌里雅苏台,乾隆帝遂命兆惠为领队大臣,驻军于此①。同年三月,清军在阿睦尔撒纳的协助下,击溃了达瓦齐的军队,进驻伊犁,并擒获达瓦齐。
达瓦齐被平定以后,清朝为进一步削弱准部势力,准备用“众建以分其势”的办法,把厄鲁特蒙古四部“封为四汗,俾各管其属”。但是一心想作“四部总台吉、专制西域”的阿睦尔撒纳,却竭力反对清政府的这一政策。②乾隆二十年八月,阿睦尔撒纳终于兴兵进犯伊犁。当时征讨达瓦齐的清军大部已经撤回,留守该地的定北将军班弟和参赞大臣鄂容安所属仅有五百名士兵。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伊犁再次失守,班弟和鄂容安在突围时被困,脱身不得,自杀殉国。清政府闻变,于同年十月命兆惠总理北路台站,维护天山北路与内地的通讯联络。十一月,又调他赴西路巴里坤办事,兼理额林哈毕尔噶台站,为进剿阿睦尔撒纳筹备粮饷。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兆惠闻知定边右副将军萨喇尔自伊犁被陷复归,就特地赶到特讷格尔(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县东),会同萨喇尔商议进剿阿睦尔撒纳。此举深得乾隆帝的嘉许,遂命兆惠充参赞大臣,随同达尔党阿出征③。同年三月,清军在定西将军策楞和参赞大臣玉保的率领下,再次收复伊犁。但在追击阿睦尔撒纳时,却中了他的诡计,被他遁走哈萨克。乾隆帝闻讯大怒,革除了策楞和玉保两人之职,派达尔党阿出西路,哈达哈出北路,进兵哈萨克,继续追捕,同时,还令兆惠自巴里坤移驻伊犁,随时准备增援。又于同年五月,授兆惠为定边右副将军。这样,兆惠就由过去主要负责军队的后勤供应事宜,而成为直接指挥军队作战的将军了。
不久,达尔党阿和哈达哈因畏缩犹豫,坐失良机,致使阿睦尔撒纳再次逃脱。乾隆帝见天气渐寒,只得令达尔党阿和哈达哈撤军。 清军将领愚蠢无能,屡屡失机,使随清军西征的厄鲁特各部台吉“皆轻之”,渐生异志,而这时原归附清廷的喀尔喀蒙古郡王青袬杂卜又起而叛清,于是一场席卷准部的骚乱再度发生。辉特部台吉巴雅尔首先发难,率其部属劫掠扎哈沁五百余户,而绰罗斯特台吉噶尔藏多尔济佯装忠顺,派人将巴雅尔叛状告知兆惠。兆惠派宁夏将军和起将索伦兵百名,并征调吐鲁番伯克莽阿里克等集于辟展,准备征讨巴雅尔,但噶尔藏多尔济及宰桑呢吗、哈萨克锡喇、达什策零和莽阿里克等皆和巴雅尔串通,和起不知此情,毫无防备,遂被害身亡。随后,杜尔伯特部台吉车棱也叛变清朝。先已逃往哈萨克的阿睦尔撒纳见有机可乘,遂又卷土重来,复会厄鲁特各部于博罗塔拉河,自立为汗。
局势突然的恶化,使清朝在这地区的统治陷入困境,伊犁处于叛军的包围之中,情况十分危急。兆惠奉将军达尔党阿之命,率一千五百骑兵自伊犁东还请援。十一月启行,叛军前来截击,双方首战于鄂垒,次战于库图齐,再战于达勒奇。兆惠率清军奋勇冲杀,前后消灭叛军数千名。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兆惠率兵至乌鲁木齐,又遭到大队敌军的围攻。清兵无不以一当百,苦战十余日,犹不得出重围。军中无食则杀羸马,羸马杀尽,良马继之。最后军中无马可骑,将士只得步行于冰雪淖中,且战且走,二十二日至特讷格尔。此时将士们又疲又饥,不复能战,遂结营自固,而天又降大雪,驿传声息不相闻,兆惠军已处于全军覆没的危险境地。幸亏巴里坤办事大臣雅尔哈善派遣侍卫图伦楚率兵两千人前来增援,于三十日和兆惠会合,叛军始退。乾隆帝闻讯,特颁发谕旨,对兆惠大为嘉奖:“兆惠系驻扎伊犁等处办事大臣,适遇厄鲁特等背叛,奋勇剿贼,甚属可嘉。”封兆惠为一等伯“世袭罔替,并将御用荷包、玉牒、鼻烟壶加恩赏赐”①。不久,又授他为户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和领侍卫内大臣。
兆惠在这次突围战中的突出表现使他声名大震,乾隆帝也以此而知兆惠可担当讨敌重任,于是兆惠就成为驰骋西北边疆的清军主要统帅之一。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清政府命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札布出北路,右副将军兆惠出西路,大举征伐厄鲁特叛军,“会诸部落亦自相吞噬,绰罗特汗(即噶尔藏多尔济)为其兄子噶尔布所篡,台吉达瓦旋杀噶尔布。厄鲁特向不出痘,至是则痘疫盛行,死亡相望”②。兆惠乘势长驱直入,连战连胜,厄鲁特各部溃不成军,其首领也先后败死,只有阿睦尔撒纳未被擒获,又逃到哈萨克。同年六月,兆惠和富德率军穷追至左哈萨克。时阿睦尔撒纳与哈萨克汗阿布赉不睦,阿布赉派人和清军联系,准备将阿睦尔撒纳擒获并献给清朝。阿睦尔撒纳大惧,仅与部属八人徒步逃入俄罗斯。乾隆帝认为,“逆贼一日不获,西路之事一日不能告竣”③。命理藩院问沙皇政府行文,要求把阿睦尔撒纳引渡回来。经过再三交涉,俄国政府才把患天花已病死的阿睦尔撒纳的尸体移交清朝官员验看。
阿睦尔撒纳虽然败死,但厄鲁特叛军却未完全平定,“是年,迎降之鄂拓克等,军过辄复叛,并诱陷都统满福”,他们采取时聚时散的方式,寻找机会袭击清军。“时各贼众聚分四支,每支各一二千,伺间出没”①。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已被授为定边将军的兆惠和副将军车布登扎布奉命进剿厄鲁特叛军余部。乾隆帝令兆惠“毋以其乌合稍众,过疑虑”,要他坚决果敢地平定准部叛乱势力②。兆惠遂将军队分成四路:车布登扎布趋博罗塔拉,副都统瑚尔起等趋尼勒喀,侍卫达礼善等趋齐格特,他自己则领兵奔博罗布尔噶苏,四路大军最后要在伊犁会师。在清军的锐利攻势面前,厄鲁特叛军余部纷纷溃逃。兆惠遂令清兵,“凡山陬水涯,可渔猎资生之地,悉搜剔无遗”③。厄鲁特军至此尽被歼灭。兆惠率兵进剿厄鲁特叛军余部对于稳定西北边疆,巩固国防是有益的,但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军事将领,兆惠在平叛中,对准部实行凶残的屠杀政策。清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劫,滥杀无辜,使厄鲁特蒙古民众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草剃禽狝无噍类”,“凡病死者十之三;逃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三,为我兵杀者十之五,数千里内遂无一人”④。厄鲁特蒙古所遭到的这场深重灾难,作为清军统帅的兆惠,是有很大责任的。
①《清史列传》卷20《兆惠传》。
①《清史列传》卷20《兆惠传》。
②同上。
③同上。
①王先谦:《东华续录》,乾隆二十年二月乙巳条。
②魏源:《圣武记》卷4,《乾隆荡平准部记》。
③《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24。
①《东华续录》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丙寅条。
②《圣武记》卷4,《乾隆荡平准部记》。
③《清高宗实录》卷547。
①《圣武记》卷4《乾隆荡平准部记》。
②《清史稿》卷313《兆惠传》。
③《啸亭杂录》卷3《西域用兵始末》。
④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