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植物生态学
清代学者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了较多的认识。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写道:苦草“生湖泽中”,水杨柳“生溪涧水旁”,翠羽草“性最喜阴湿”,神仙对坐草“山中道旁皆有之”等等①。以上列举的植物,有的适合在水中或水旁生长,有的适合在陆地上生长,有的喜阴,有的喜阳,不同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植物生态学上,性喜阴湿的植物(如翠羽草)称为阴生植物;性喜阳光的植物(如神仙对坐草)称为阳生植物。陈淏子(1612—?)通过花木栽培实践,对于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他在《花镜》(1688)中指出:“花之喜阳者,引东旭而纳西晖;花之喜阴者,植北囿而领南薰”,“凡植之而荣者,即纪其何以荣;植之而瘁者,必究其何以瘁。宜阴、宜阳、喜燥、喜隰、当瘠、当肥,无一不顺其性情,而朝夕体验之。”①《花镜》记载了陈淏子在园艺方面的许多宝贵经验,是我国古代园艺学的一份重要文献。
①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版。
①阵淏子:《花镜》,农业出版社1963年版。
清代学者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了较多的认识。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写道:苦草“生湖泽中”,水杨柳“生溪涧水旁”,翠羽草“性最喜阴湿”,神仙对坐草“山中道旁皆有之”等等①。以上列举的植物,有的适合在水中或水旁生长,有的适合在陆地上生长,有的喜阴,有的喜阳,不同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植物生态学上,性喜阴湿的植物(如翠羽草)称为阴生植物;性喜阳光的植物(如神仙对坐草)称为阳生植物。陈淏子(1612—?)通过花木栽培实践,对于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他在《花镜》(1688)中指出:“花之喜阳者,引东旭而纳西晖;花之喜阴者,植北囿而领南薰”,“凡植之而荣者,即纪其何以荣;植之而瘁者,必究其何以瘁。宜阴、宜阳、喜燥、喜隰、当瘠、当肥,无一不顺其性情,而朝夕体验之。”①《花镜》记载了陈淏子在园艺方面的许多宝贵经验,是我国古代园艺学的一份重要文献。
①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版。
①阵淏子:《花镜》,农业出版社196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