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近代前编(上册)

第一节 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时期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一节 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时期 教门

  鸦片战争后,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白莲教系统的各个教门组织,都逐渐衰落了。其中比较活跃的青莲教,已开始向会党转化或与会党融合。青莲教是大乘教的一支,又称金丹教。该教门自称:“金者坚之称,丹者圆之谓”,故称金丹教①。青莲教在江西、湖南一带,人们因其徒众茹素食斋而谓之为斋教。传到北方热河的一支,又称“金丹八卦教”。教内有严格的等级,教徒分为顶航、引恩、宝恩、证恩、添恩等。凡入其教门,须由添恩递进,逐级升级。教门内又设有上、中、下三盖经牌,领得上盖、中盖者,才可以传徒②道光年间,青莲教由四川传入湖南武岗、新宁一带。道光十五年正月十九日(1835年2月16日),青莲教首王又名从四川成都至湖南武岗县,以算命打卦为名,传徒纠众,宣称青莲教教人坐功运气,是金丹大道。凡习其教者,可以消灾祈福,成仙成佛。该县程孔固听从入教。王又名向他传授坐功运气之术,早晚诵经,忏悔过恶;令他供奉“无生老母”,誓食长斋。后又带他到四川,传给他《龙华经》、《上靠定经》及《众生启上忏悔经》即《五报十忏》,并坎卦图章一个。告以:上字言太上无极,靠字是言告人不可为非,定字是言人有定志。“众生启上”是言众人启告太上,忏悔过恶。坎卦是天一生水,取坎填离之意。程孔固回到武岗后,用红纸书写“无生老母”牌位,供奉家中,劝人吃斋入教,先后传徒程孔读、潘明德、雷倡和等40余人,使之入教。后程孔固之徒雷倡和又传瑶民蓝正尊入教,使青莲教又在该地瑶民中传开。

  青莲教在雷再浩、李沅发时,开始向会党转化。

  雷再浩是湖南新宁县瑶民,与广西全州人李世德等素相交好,同入青莲教,在武岗一带以“茹素邀福”为号召,传教收徒。后因“本地荤食之人不肯允从”,难以传教,遂仿照附近天地会的方式,纠人结拜弟兄,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在该县创立棒棒会。结会时,“先搭高台,以一头目居其上,称曰大哥。令新入会者拜伏于下,各斋钱一百八十文,焚香歃血为誓”①。由会首发给每人小白旗一方,上书“关口渡牌牒”五字,盖以“保和堂”戳记,作为相互识别之暗号。雷再浩见入会之人渐众,遂与李世德等率众在武岗县黄陂洞地方举行武装起义。后因雷再浩兵败被俘,起义失败。

  雷再浩以后,又有青莲教首领李沅发在新宁一带创立把子会。李沅发是新宁水头村人,家贫无田地,靠编织草鞋为生。后因难以维持生计,离家“在外游荡”。道光二十七年(1847)参加雷再浩起义,充任“总铁板”。事败,逃归新宁。道光二十九年,新宁暴雨成灾,“谷价昂贵,富户不肯发卖,本县并不劝谕减价,又不开仓平粜。绅士只把宾兴仓义谷出售,为数不多。八月收复后,又勒索重利,贫民无力偿还”。同年十月,李沅发见本地“人心不服”,与同县之谢兴有、刘复昌等“说及生计艰难”,商议结拜弟兄,兴立“把子会”,以“劫富济贫”相号召。凡入其会者,“各出钱百文,买备香烛鸡酒,朝天同拜盟誓,如有翻悔,死在刀下”①。后因会内杨倡实被知县万鼎恩搜获,李沅发遂率领会众300余人,于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十三日(1849年11月18日)深夜起义,进攻新宁县城。起义者头裹红巾,军旗上写有“万云龙”字样,带有天地会特色。起义军在城内会众接应下,攻占县城,救出杨倡实等,处死知县万鼎恩。李沅发下令“众弟兄一齐蓄发”,以表示对抗清廷的决心。起义军在城内设立五营,首领皆称“大哥”,李沅发被尊为“总大哥”,总管五营。又分造五色旗帜及“三军司令”、“劫富济贫”两面大旗。起义军在新宁坚持了40天,后因清军将城墙炸裂,被迫突围,最后失败。

  青莲教的另一支,则直接与天地会相融合。道光二十五年(1845)八月,江西南康县人董言台,即董时诒,在赣州与当地人刘仙爵会遇闲谈。刘仙爵告以自己曾学习金丹教,入教后茹素食斋,可以获福延年。教内有洋布牌,书写乾、震、离三卦,盖印图章两个,一是八卦,一是“三官会庆”四字,领得布牌者即可自行传徒。董言台即拜刘仙爵为师入金丹教即青莲教,礼敬无生老母。刘仙爵传给咒语,令其盟誓,并给予布牌一个。董言台入教后,不食荤酒,人皆称他为“斋公”。道光二十七年二月,董言台来到湖南,与同教蒋万成、黄松寿及添弟会内唐帼通结拜添弟会。唐帼通向添弟会首领张老二借得拜会时传抄字帖,仿照刊刻印刷,分头纠人。同年三月初五日(1847年4月19日),董言台、唐帼通等同至湖南临武县社下地方,共74人,一同结拜添弟会。其后蒋万成又因贫苦难度自行传教敛钱,陡照造图章、经牌,自称金丹教教首,纠得丁茂盛等8人,拜他为师入教。道光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1847年7月9日),董言台回至江西长宁县,又与素识之谢嗣封等人结拜天地会,后改称“关爷会”。

  鸦片战争后,教门逐渐衰落,在群众中的影响也在减弱,以致穷苦人民越来越多地投向会党,甚至有的教门的组织也开始向会党转化或与会党融合。

   会党

  鸦片战争后,会党的发展甚为迅速。不仅天地会系统的会党进一步发展,而且又兴起了两大会党系统,即青帮与哥老会。

  天地会系统的会党。

  鸦片战争后,天地会总的发展趋势是从秘密传播走向公开的武装反抗斗争,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冲锋陷阵。从组织上来看,比清代前期又繁衍出更多的名目,主要有以下一些。

  隆兴会。广东香山县人高名远、周佩居等人创立。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845年1月4日),周佩居来至高名远家中闲坐,谈及彼此孤单,恐人欺侮,商议纠人拜会,以便遇事互相帮助。高名远忆及以前外出谋生时,曾于不识地名山洞中拾得布包一个,内有天地会《会簿》一件,遂向周佩居商议结拜天地会,以期遇事互相帮助,兼可恃众抢劫。周佩居允从,二人分头纠得黄孔怀等68人,于十二月初二日(1月9日)在香山县草旅山地方齐集。每人出铜钱300文,交给高名远买备香烛鸡酒。众人推高名远为“大哥”,高名远在桌上设立洪令牌位,率众跪拜。另外用竹篾扎圈为门,门口架起纸刀两把,令众人从刀下钻过,传授“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暗号,宰鸡滴血入酒分饮。高名远以天地会名目已久,恐难招人,遂改名隆兴会①。

  关爷会。江西赣州人凌成荣、谢嗣封纠人创立。道光二十七年(1847)正月,赣州长宁县人凌成荣、僧道祥等赴素好之谢嗣封家探望。谢嗣封称赣州一带向有天地会名目,同会之人彼此帮扶,可以免人欺侮,倡议纠人结会。凌成荣等允从,分头纠得24人,于是月二十六日(3月12日)齐赴谢嗣封家会齐。谢嗣封用红纸写立关爷牌位,又做纸旗五面,上写“忠义堂”三字,插入米斗之内,并买备香烛鸡酒。谢嗣封先将入会者名单写入纸上,复与众人一同向神牌跪拜。谢嗣封自居老大,凌成荣、僧道祥等为“散老大”,其余按年龄大小排列。谢嗣封站立上首,口念:“有忠有义,无得欺兄骗弟,如有欺骗,立见消亡。”命令众人:此后总老大有事呼唤,不许不至。誓毕,宰鸡取血滴酒分饮。相约会内之人皆以发辫向左盘为记号。其后,谢嗣封“因天地会历奉拿办,恐致张扬败露,遂改为“关爷会”②。

  红钱会。福建建阳李先迓等创立。李仙迓原籍江西南丰县,向在福建建阳县种山度日。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与同乡饶聂狗相遇,往来交好。道光二十七年三月,饶聂狗患病时,李先迓为之出资调治。饶聂狗感激之余,向李告知自己以前曾在三点会首领李魁家中佣工,得到结会歌诀一本,遂将歌本交李先迓收存。嗣后饶聂狗病故,李先迓遂欲纠众结会,先后纠得130余人。众人皆拜李先迓为师,李先迓传授“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口诀,及吃饭拿物俱用三指暗号。旋因三点会查拿甚严,遂改名红钱会。相约将铜钱用银朱涂红,每人各给一枚,作为入会凭据①。

  尚弟会。湖南衡阳人左家发与广东人李丹所结。左家发即刘开三,又名刘沅龙,行医为业。道光三十年(1850)七月,由湖南衡山县搭船外出行医,会遇同船之广东人李丹及湖北人张添左。适值李丹染患眼病,为左家发治愈,遂相契好。李丹遂向左家发等述及广东旧有添弟会,现改名尚弟会,凡入会者,互相帮助,并可恃众抢劫,按股分银。左家发等遂拜李丹为师。李丹给予三圈印票数十纸,称为门牌。告以内有上盖、中盖、下盖之分。上盖为天盘,中盖为地盘,下盖为人盘,粘贴门首,遇会内之人抢劫,能免劫掠。领买上盖者需缴钱3400文,可保一族;中盖缴2400文,可保一家;下盖缴1400文,可保一身。并称会内分黄、红、白三家,广东老万山之朱九涛为黄家,住处设有忠义堂;李丹为红家;张添左为白家。红、白二家皆听黄家统属。并传授歌诀:“金丹始祖洪启盛,洪英传授与丹隆,大明国玺高溪义,五祖留记教万宗。太极天图高悬挂,天书宝剑插斗中。不知原来真正义,牛八下世坐山宗。”称时常念诵,可免灾患。相约会中人相见,发辫由左盘右,将线垂下,便可识别②。

  边钱会。清前期的边钱会尚非天地会系统之会党,后来受到天地会的影响,到近代成了天地会的分支。咸丰元年(1851),江西宁都人李运红等在崇义县所结边钱会,已与天地会毫无二致。是年九月,李运红从荒担上买得旧书一本,内有边钱会结会口诀,遂起意纠人结会。九月二十日(11月12日),与素识之卢金标等8人,每人出钱1000文,同赴山僻空庙内结拜。李运红于供桌上设立洪二和尚牌位,用布搭“桥”,令卢金标等从“桥”下钻过。李运红口念:“有忠有义桥下过,无忠无义剑下亡。”宰鸡取血,滴入酒中分饮。并传授口号“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及“三八二十一”暗藏洪字口诀。相约发辫盘在头上,从左至右,作为相互识别之标志。又发给每人红布一块,分别纠人①。

  斋公会。咸丰二年(1852)正月,广东南雄县人曾河阑等人结拜天地会,改称斋公会。曾河阑藏有旧布包一个,内有天地会《会簿》一件、“太极八卦图”木戳一个。是年正月,与同县之张大萌商议纠人结会。曾河阑用黄布刷印会单,盖以“太极八卦图”戳记,交张大萌等纠人。先后纠得饶四姊等共552人,每人出钱100文,交曾河阑买备香烛鸡酒。众人共推曾河阑为大哥,张大萌为头目,于正月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3月13、16、19)等日,在该县大岭背湖口圩空庙内,歃血盟誓。曾河阑传授“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暗号。因恐天地会名称“沿用已久”,难以招人,遂改名“斋公会”②。是年广西也出现“斋公会”。

  除上述新出现的名目外,鸦片战争后有些地方的天地会组织,仍沿用清前期已经出现的名称。

  添弟会。道光二十七年(1847),湖南湘潭人张老二等结拜添弟会。是年二月,张老二由广东来到湖南临武县以演习拳棒谋生,遇唐帼通,谈及曾在广东望海山地方遇一游方僧人,向他告知结拜添弟会可以敛钱,互相帮助,并交给他一张字帖,内写“奉天安民兴明室”。唐帼通因家道贫苦,起意自行纠人结会。先后邀得唐大旺等74人,内有曾入金丹教的蒋万成、董言台等多人,于三月初五日(4月23日)在临武县社下地方结拜添弟会。唐帼通向张老二借得会内传抄字帖,仿照刊刷,写立牌位,安设五色纸旗,用尺、剪、戥子各一把,插放米斗内,开写入会者名单,供奉香烛鸡酒,设立竹圈。众人推唐帼通为大哥,唐帼通站立上首,令众人向牌位跪拜,并从竹圈下钻过,名为“过关”。唐帼通又传授众人:“逢人问姓,答以本姓某,改姓洪,接递物件,只用三指。”是为“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然后宰鸡滴血入酒同饮。又刻忠义堂图章,每人分给红布一块,作为拜会凭据①。

  双刀会。道光二十四年(1844),福建漳浦人戴仙、广东潮阳人黄悟空等结拜双刀会。道光二十三年七月,戴仙在广东陆丰县大安圩地方,遇长乐县人曾阿三。曾阿三告以从前在漳州曾得有天地会歌诀图一张,戴仙即照样写画一张。道光二十四年八月,戴仙来到揭阳县地方,假冒曾阿三之名,纠约黄阿隆、黄悟空等结拜天地会。每人出钱120文,交黄悟空买备香烛鸡酒,共推黄悟空为大哥。黄悟空设立洪姓牌位,领众跪拜。并用竹篾扎门,架起双刀,令众人从刀下钻过。黄悟空复传授“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暗号,每人分给会单一纸,宰鸡滴血入酒分饮。其后,黄悟空又制备红布三角小旗,上写“靝■岸”字样,意为天地会,作为入会凭据。因天地会名目已久,恐难纠人,遂改名双刀会①。

  小刀会。在近代史上,小刀会中比较有名的有两支,一支是闽南小刀会或厦门小刀会,另一支为上海小刀会。

  闽南小刀会。由新加坡归国华侨陈庆真于道光三十年(1850)在厦门创立。陈庆真(道光八年至咸丰元年,1828—1851),祖籍福建厦门店前乡,出生于新加坡。及长,与原籍同安的王泉“合作资本”,在暹逻(今泰国)收买洋货,贩至广东销售。旋因生意折本,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回到厦门,在英国驻厦门领事馆内充当雇员。道光三十年,陈庆真因前在广东时曾稔知三点会即添弟会歌诀、口号,遂与王泉商议纠人结会,以期遇事相帮。议定后,分头纠得刘标等10人,于同年六月在厦门旗杆脚地方,按照添弟会的仪式结拜,取名小刀会。其后,同安、龙海、海澄等县之人,纷纷入会。“不数日间,入会者已近万人”②,遂为官府觉察。福建巡抚徐继畲派令新任兴泉永道张熙宇前往查办,张抵厦门后将陈庆真捕获杖毙。小刀会由黄位继任首领。咸丰三年(1853),黄位、黄德美率领小刀会起义,攻占海澄、同安等县城,占领厦门达半年之久。

  上海小刀会。鸦片战争后,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成为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居民除本地人外,还有大量来自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的“客民”。这些人中,除少数人因经商致富外,大多成为手工业工人、航运工人、小商贩、小手工业者、杂役或无业游民。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上海的棉纺织业和航运业遭到沉重打击,藉此为生者,生活更加恶化。为了求得生存,他们结成了各种势力集团,有些以地域划分,“闽则曰建、曰兴化;粤则曰广、曰潮、曰嘉应;浙则曰宁波,而土著则上海也。”①这些势力集团又分别属于不同的会党,如以李咸池为首的福建小刀会;以刘丽川为代表的广东三合会;此外还有以嘉定农民、手工业者为主,以徐耀为代表的罗汉党;以朱自峰为首的庙帮或彭王党;以及以周立春为首的青浦三合会。这些会党,逐渐融合,统一在小刀会这一总的名称之下,于咸丰三年(1853)八月,举行了著名的上海小刀会起义,在上海建立政权,坚持了17个月,为上海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天地会的传播与发展,不断遭到清廷的镇压。被破获的天地会组织,为首者或被凌迟,或为斩决;为从者则被发遣到边远地区。一些被发遣者,往往在配所继续结会。咸丰四年七月,被发配到新疆伊犁的天地会成员段洸前,便在配所纠人结会。段洸前原籍湖南常宁,与因抢劫案被发遣伊犁的河南人吴六在配所熟识。段洸前素习算命,来配所后以裁缝为生,吴六则受雇于旗人巴通阿■铺,充当伙计。咸丰四年七月二十日(1854年8月13日),段洸前来■铺裁制衣服,趁雇主不在家,与吴六谈及贫苦难度。吴六称如今内地战事纷扰,莫若趁机纠众抢劫仓库、富户,以便得财回家。段洸前称恐人少难以成事,从前添弟会内楚粤各省之人最多,可以结会聚众,遂议定纠人“兴复旧会”。二人分头纠得彭正有等6人,于是年闰七月初一日(8月24日),照添弟会仪式结拜,吴六等共推段洸前为大哥,段洸前取出木印一颗,上刻“段成心堂”4字,称系自己执掌之印。又描出5字,令吴六刻成圆木印5颗,分给彭正有等执掌。又制成青、黄、赤、白、黑五色旗,按前后中左右分立5营,作为会内大头目。复裁红纸各方,描出角、亢、氐、房等28宿字样,刻成小木戳28个,以便照数纠人,作为小头目。会内设有号簿一本,用来登记入会者名单,由吴六收藏①。

   其他会党

  鸦片战争后,不仅天地会系统的会党不断发展,天地会系统之外一些小的会党,也在继续传播,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名目。

  天罡会。道光年间,江西宜黄县潭坊地方有邹姓兄弟二人,纠人结拜天罡会,自任首领。其兄名邹良俚,绰号“梁王”,弟名邹松俚,绰号“松王”。家中供有“天罡星神牌位”,焚香叩祷。遇村邻有人患病请治,即约会族人七八名或数十名,于纸上书写天罡神牌位,用架扛抬,各执铁叉,问明病人常走道路,沿途呐喊“收魂”。兄弟二人手下有六七百人,会内编有仁、义、礼、智、信字号,刻有印信。规定遇有事情,先呈头目,持其印票往召,各字号如约而至。若遇紧急情况,则于信封上加插鸡毛,表示急如风火,严如军令。每月定期聚会,届时首领升堂,会众皆各带军器防身。遇有争执,由首领剖决是非曲直,或罚或责,俱各听命。因会内有文武生监书吏衙役等人,地方官也不敢过问。以邹氏兄弟家中供奉天罡星神位,故名天罡会①。

  抬天会。由江苏东安县张克贤、张克贯等在该县五港镇创立,聚有200余人,称抬天会②。

  斗台会。由湖南东安县云集庵僧人景灼于咸丰元年(1851)所立。是年八月,景灼于已故僧人葆沅经卷箱内检出书本、木戳、布牌等物,见书内画有斗台佛像,遂设立佛像供奉,并邀人结拜弟兄,先后纠得黄芹藻等42人,于八月二十六日(1851年9月21日)在庵内会齐,各出钱100文,交景灼买备香烛鸡酒。景灼用木斗设立佛像,令众人跪拜盟誓。众人共推景灼为大哥,拈香结拜。因供奉斗台佛像,故名③。

  道光、咸丰年间的会党,除上述以会为名者外,还有诸多以“堂”为名者,称某某堂。

  征义堂。湖南浏阳东乡地方周国虞首倡,初称忠义堂。周国虞素习拳棒,膂力强悍,并有“封刀”、“封铳”等“邪术”。凡习法术、书数、医卜、星相及粗晓天文、地理,有一艺之长者,均收入堂中。道光二十二年(1842),因附近发生武装反抗事件,周国虞与曾世珍、马二等纠集村众,制裁操练,藉资防御,将村内社庙改为征义堂,作为教习场所。由周国虞总管内事务。凡入其会,先出制钱1000文,报名登簿,邀入暗室,饮符水一碗,将头伸入瓦瓮内,盟誓永不改悔。会内定有记认,随时更换。初以红绳作汗衫纽瓣,其后改用它物。堂内将心腹之人,散布于县署及省城督抚衙门,充当书差、兵役,以暗通消息,省城、县署之一举一动,征义堂无不周知①。

  合胜堂。道光二十九年(1849)广东人邓南保等创立。是年正月二十六日(2月18日),广东英德县人邓南保与刘亚才、谭观欣等人会遇,彼此共谈贫苦。邓南保称佛冈厅大庙地方,地僻山深,与清远、英德等县连界,富户甚多。倡议结拜弟兄,以便“恃众索诈。若不允从,即行劫掠”。众人遂共推邓南保为大哥,分头纠人,先后纠得390人。邓南保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11字编列号次②。

  广西的“堂”甚多,如广义堂、义胜堂、永义堂、得胜堂、洪胜堂、大胜堂等,不一一赘述。

   青帮与哥老会的兴起

  大约在道光与咸、同之际,又兴起了两个新的会党即青帮与哥老会。

  青帮的兴起,与漕运水手的行帮和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每年把征自江南③、浙江、江西、湖广、山东、河南等省的粮米,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往北京。清代的漕运仍沿用明代的卫所制,各省的粮船,按省分帮,每省又按地区分为若干分帮。每个分帮由卫所千总1人或2人领运,称为“运弁”。每条船有运丁1名,雇用“谙练驾驶”之水手9人承运。

  粮帮水手大多来自北方直隶、山东等省的破产农民,他们“终年受雇在船,无家可归”①。所得雇价甚低,嘉白等十帮,重运时,头工给银六两五钱,舵工五两二钱,水手四两;回空时,舵工仅给银一两七钱,水手一两三钱②。水手们驾船航行在千里大运河上,不但劳动极为艰苦,而且十分危险,常有遇风覆没之虞,经济上还要遭受种种勒索。粮船运行是有季节性的,每年约有半年时间无事可做,水手们只得临时外出“佣趁”,藉以糊口。

  水手们终年生活在命运未卜、死生不定的畏惧之中,所以早在明季秘密宗教罗教便在水手中传播,入教之后,可以消灾祈福,保祐水手们四季平安,这对水手们颇有吸引力。而且,明季时有密云人钱姓、翁姓,松江潘姓在杭州建有罗教庵堂,回空水手多借居其中,“相率皈依”③。以后这些罗教庵堂逐渐成为粮船水手们“生可托足,死者掩埋”之所。水手们每年平安回来,各出银五分,“置备香烛素供,在庵酬神”。那些“无处佣趁”的水手,衣食无着,则由守庵之人垫给饭食,待来年“重运将开,水手得有雇价,即计日偿钱,藉沾微利”④。这样,罗教不仅在精神上给水手们以慰藉,而且在经济上予以帮助,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水手入教,罗教庵堂也成了粮船水手们互助性聚居之所。随着漕运的发展,罗教庵堂数目日增,至雍正年间,仅在杭州就有罗教庵堂70余处。

  清统治者为了禁绝罗教及防止水手聚居滋事,不断对罗教庵堂加以打击迫害。雍正五年(1727),浙江巡抚李卫曾查封杭州 的罗教庵堂50多处。乾隆三十三年(1768),浙江巡抚永德又下令拆毁了杭州续存的33所罗教庵堂。经过这次打击,罗教便把庵堂从陆地转移到粮船之上。水手们在粮船中建立起“老堂船”,每帮设老堂船l只,供奉罗祖图像,分派1人专管香火及通帮水手用钱帐目,称为“当家”。大帮的当家称“老管”,与各帮当家共同组成船帮水手领导集团。老堂船作为帮内议事场所,设有标志老帮规、家法的“神棍”,可对不服管束的水手施以惩处。粮船水手之间,原有互济互助的传统。水手的劳动是集体性的,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特别是通过运河闸口时,每一帮的全部水手、纤夫,都要参加拉纤,才能把所有一帮的船全都拉过闸去。同时,船帮还夹带走私货物与私盐,也与水手们共同的经济利益相关。在老堂船建立之后,水手行帮内部的互助性又有了发展。老管对水手所得雇值,“按名提出若干,收有生息,遇水手患病医药或身故买棺,则老管即于此项内酌量资助”①。在水手的行帮内,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与家长统治。凡拜师习教,皆按照罗教内排定的辈份,论资排辈②。帮内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宣扬“师徒如父子,同参如手足”③。从乾隆中叶到道光初年,在粮船水手中已逐渐形成了组织严密的帮会,既在水手中互济互助,又从事走私贩私,杀人越货。不过这时还未正式出现“青帮”这个名称。

  大约在嘉道年间,又出现了一种与漕运有关的武装走私团体,专门帮助粮船水手帮会夹带走私品与私盐,其成员既有各地游民,也有被逐的粮帮水手,号称“青皮”。道光末年,漕运水手大量减员,被裁水手大量加入青皮的队伍。咸丰三年(1853),浙江漕粮改行海路,浙帮被遣散,数以万计的失业水手、纤夫,同青皮相结合,在两淮盐场、运河沿岸及长江中下游从事走私、贩卖私盐及抢劫活动。咸丰、同治之际,在江苏安东、清河一带的游民,“私结党羽,号称师徒”①,也从事走私及贩卖私盐的活动,称为“安清道友”。这样,从道光开始到咸、同之际,在江浙两淮一带,便形成了一支由粮船水手行帮、青皮与安清道友融合而成的会党,通称“青帮”。

  道光、咸丰年间兴起的另一新的会党是哥老会。哥老会也称哥弟会,在四川称“袍哥”,江南一带又称“红帮”。

  哥老会的源流问题,向来言人人殊。以往大多认为哥老会乃是天地会的分支,为郑成功创立②。近年有学者认为哥老会是天地会系统的仁义会和江湖会发展而来③,也有人认为哥老会乃啯噜之音转④。又有学者提出,哥老会是以啯噜的组织形式为胚型,吸收了天地会、白莲教等组织的若干特点,逐步形成起来的⑤。

  从历史发展的实际和档案史料来看,哥老会的产生,与道光、咸丰年间长江中下游木、帆船上的水手、纤夫们的行帮及沿岸的会党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外国轮船侵入长江以前,长江中、下游(从四川重庆到湖北宜昌再到上海),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都主要是依靠木、帆船。档案史料记载:“长江未通商以前,商贾运货,行旅往来,悉系雇用民船,帆橹如织。”①因而需要雇用大量舵工、水手和纤夫。据外国人观察,长江“上游船只,按其大小可以分为三类。最大的船,平均六十至七十吨,需要水手十六人棹划船只,……另有八人在小引水船,又称五板,用作航行的前驱船”。这是上水船。至于下水船,“大号船约需水手七十人,中号者约四十人,小号者二十至三十人”②。在轮船进入长江之前,重庆至宜昌航线上,共有船夫、纤夫20万人③。

  航船上的水手、纤夫,漂泊在千里江湖之上,所从事的劳动极为艰苦,而且是集体性劳动,因此在生活与生产上,都需要彼此间互相帮助。他们往往采用歃血结盟的方式结拜弟兄,形成水手行帮。沿岸各地的秘密结社成员与行帮接触后,受其影响,不断加入水手行帮的队伍,使水手行帮同各地秘密结社进一步融合。这些秘密结社,在四川有“啯噜子”④;在两湖地区有天地会、江湖会、仁义会,还有秘密宗教白莲教、青莲教;在江西有担子会、边钱会。经过互相影响与融合,便在长江水手行帮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会党——哥老会。正因为哥老会中有其他秘密结社的因素,所以清人往往说:“盖哥老会者,本川黔旧有啯噜匪之别名也。”①或称哥老会②,“又号江湖会”③。或称江湖会为“变名哥老会”④。

  因为哥老会的兴起与长江中下游航船上的水手行帮有密切关系,并受到长江沿岸各地秘密结社的影响,所以哥老会的活动据点称作“码头”,首领称为“舵把子”,并因受到仁义会、啯噜子、江湖会、边钱会的影响,又称首领为“帽顶”、“老帽”、“老么”等⑤。至于受到天地会的影响,则更为明显,如有的哥老会成员也自称“洪家”,会内也有隐语暗号,内容也与天地会相类似,以致人们往往把二者视为同一系统的秘密结社。

  外国轮船侵入长江航线以后,造成了长江中下游木帆船业的迅速衰落。“1860年开放长江,轮船通航,数千艘帆船遂被逐入支流。这些帆船对于当时行驶在支流中的小船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在他们的竞争下,数百名小船的船夫,被贫困和诱惑所屈服。……其中许多人为了吃饭而不得不加入叛军”⑥。事实上,支流上小船的水手,长江航线被裁减下来的大批水手、纤夫,有的加入太平军,有的则加入清军或湘军。

  渗入湘军与清军兵营中的哥老会,往往也称哥弟会、仁义会、洪江会、江湖会、英雄会、乌龙会等。哥老会之所以能够在湘军与清营中传播,主要因为它投合了兵丁们的需要,即遇事互相帮助。“自军兴以来,各省招募勇丁,在营之日类多结盟拜会,誓同生死,期于上阵协力同心,乃历久之习惯”①。湖南湘勇中,“哥弟会党,人数多不可计”。不仅一般勇丁,甚至“积功保至二三品官阶”者,也纷纷结拜哥老会。咸丰八年(1858),清营中发现蓝翎都司饶嘉宾与都司龙正文、守备刘吉芬等30余名军官结拜哥老会②。光绪五年(1879),一名被革职的总兵杨开泰与曾任知县、都司等职务者,结拜哥老会③。左宗棠的湘军中,哥老会尤多。当左宗棠率湘军来到西北时,哥老会也随之传至陕、甘及新疆等省④。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军、湘军大量裁撤、遣散,被裁遣者,生活无着,遂沿袭军营中结会之习,在各地开堂“放飘”,使哥老会迅速发展。据清官员奏:“自咸同军兴以来,湘民释耒从戎转战者,湘军几遍寰区。从军既久,习于游隋,又兼素无恒业,遂不肯复安耕凿,每踵军营积习,结拜弟兄。”⑤咸同以降,哥老会受到天地会与青帮的影响,或与之融合,往往也带有洪门与青帮的某些特色,如哥老会一般称红帮,因有些哥老会成员也加入洪门或青帮(安清道友),故人们往往把它与青帮、洪门相混,或讹为青红帮。实际上哥老会自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立的组织,与天地会(洪门)和青帮不同。哥老会的组织立有山、堂、香、水,如光绪年间湖南哥老会首领龙松年便立有双龙山、公义堂、五湖香、四海水。哥老会内有严格的等级,首领称正龙头、副龙头。其下设有五堂:即坐堂、陪堂、刑堂、礼堂与执堂。举行仪式时,还临时设有“盟证”、“香长”,一般由五堂中人兼任。另外还设有头目,分为:心腹、圣贤(又分文圣贤、武圣贤)、当家(又分披红当家、插花当家)、红旗、黑旗、巡风等。头目之下还有大九、小九、大么、小么、大满、小满。结会开堂,称为“开山”,要举行开山式,一般在深山古庙或人迹罕至之处举行。会场正面设坛,上祀五祖、关羽,并有用红纸书写之“进山东”、“出山东”,内容为誓辞、条规、檄文等。由正龙头向神坛朗诵。一般头目、会员对神礼拜,行“抖海式”立誓。一般会员入会,也要举行入会式,于清净之处举行。新会员入会,须有老会员介绍,称为“保举”。会场之布置,也与开山式相同。由管事者引保举及新入会者进入会场,新入会者跪于神前,由管事者提问,新入会者作答,内容皆有定式。然后举行“抖海式”。这时,管事者斩一白雄鸡,口称若日后背盟,即“有如此鸡”。誓毕,再行礼起立。礼毕,由管事者将新入会者之姓名,填记于“宝”即名录之中,并缴纳会费,即算入会①。

  随着哥老会组织的发展,其成员遍布各省,号称其成员不持一文,可往来全国。每至一处,先谒外管,称“拜码头”,继而引见龙头,待以宾客之礼。临行时,复按其在会内之职位高低与路程远近,送给盘费。若需要巨款时,则由龙头派人“拖队伍”,即进行抢劫。

  

  ①档案《军录》裕泰折,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

  ②档案《朱批奏折》江西巡抚吴文镕折,道光二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①《新宁县志》卷16,《兵事志》。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李沅发供词》。

  ①《军录》耆英折,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廿八日,转引自庄吉发:《清代天地会源流考》,第108页。

  ②《军录补》,两广总督徐广缙折,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初三日。

  ①《朱批奏折》福建巡抚徐继畲折,道光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②《军录》程矞采折,咸丰元年十月初七日。

  ①《军录》江西巡抚陈启迈折,咸丰四年九月初六日。

  ②《军录》叶名琛折,咸丰二年九月初六日。

  ①《军录》两广总督徐广缙折,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十三日。

  ①《军录》耆英折,道光二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②《军录》,闽浙总督裕泰折,咸丰元年五月十六日。

  ①《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28页。

  ①《军录》奕山折,咸丰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①《军录》,金应麟折,道光十三年六月十二日。

  ②庄吉发:《太平天国起事前的天地会》,载(台)《食货月刊复刊》8卷12期。

  ③庄吉发:《太平天国起事前的天地会》,载(台)《食货月刊复刊》8卷12期。

  ①《军录》署理湖南巡抚骆秉章折,咸丰三年八月十四日。

  ②《军录》两广总督徐广缙折,道光二十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③包括江苏、安徽。

  ①《史料旬刊》第12期,浙江巡抚永德折及《江苏海运全案》卷1,监察御史熊遇泰折。

  ②《漕运则列纂》卷9。

  ③《史料旬刊》第12期,浙江巡抚永德折及《江苏海运会案》卷1,监察御史熊泰折。

  ④《史料旬刊》第12期崔应阶折。

  ①《军录》江苏巡抚陶澍折,道光五年七月廿四日。

  ②即:“清净道德,稳诚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元明兴礼,大通文学。”

  ③《漕运汇选》,第51页。

  ①《军录》卞宝第折,同治元年十一月廿九日。

  ②陶成章:《教会源流考》,刘师亮:《汉留全史》。

  ③朱金甫:《清代档案中有关哥老会源流的史料》,《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2期。

  ④庄吉发:《清代哥老会源流考》,(台)《食货月刊》(复刊)第9卷第9期。

  ⑤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13页。

  ①《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辑,第1274页。

  ②同上书,第 1337—1338页。

  ③同上书,第 1339页。

  ④四川的“啯噜子”是来自各省游民中的秘密结社,一部分活跃于川陕老林地区,一部分在川东泸州到重庆以下的川江之上,充当水手,或驾船为生。见档案《朱批奏折》舒常折,乾隆四十六年九月七日及李世杰折,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十四日。

  ①《左宗棠奏疏》卷33。

  ②《军录》张之洞折,光绪廿五年正月廿一日。

  ③《军录》左宗棠折,同治五年五月初八日。

  ④《军录》闽浙总督英桂折,同治八年三月初一日。

  ⑤《军录》署四川总督锡良折,光绪三十年二月十二日。

  ⑥《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册,第1307页。

  ①《军录》湖南巡抚刘崐折,同治六年六月初一日。

  ②《军录》英桂折,同治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③《军录》贵州巡抚岑毓英折,光绪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④《军录》左宗棠折,同治六年九月初二日。

  ⑤《军录》湖广总督张之洞折,光绪十八年七月廿三日。

  ①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第4章,商务印书馆1911年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