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立太平天国
冯云山同洪秀全于道光二十四年在广西贵县分手后,辗转到了桂平县紫荆山内大冲曾家做塾师,同时向周围人民宣传拜上帝、去偶像。由于他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信徒日多,约至道光二十六年已形成了一个称为“拜上帝会”的团体。道光二十七年六月(1847年8月)洪秀全到紫荆山会见了冯云山。他们分手已近3年,冯云山传教获得了这样大的成绩,使洪秀全喜出望外。于是,洪秀全常亲自向新信徒讲道,拜上帝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约在洪秀全会合冯云山前后,信徒人数已达2000,遍及桂平、平南、武宣、贵县、象州、博白等县。冯云山是团体的创建者,但冯云山拜上帝的信仰得自洪秀全,“洪先生”的名声在团体中早已众所周知,因而洪秀全到广西后立即成为权威的教主。
充满着救世、醒世愿望的洪秀全,几年来在广东家乡苦口婆心对世人的劝诫,只获得寥落的反应,也不能阻挡世风之日下。现在他的好友冯云山竟已取得这样的成功,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团体,并且人人尊奉着迄未识面的洪先生,这使他心中充满喜悦。他在罗孝全教堂请求受洗而不可得,到广西后竟成了拜上帝会的教主。他到紫荆山后一个多月,就同冯云山等商量寻找“隐固处所”栖身,这表明洪秀全的救世主意识正向打江山的帝王抱负发展,因而需要一个密议大事的隐蔽处所。
洪秀全思想的这一巨大转变,是有其主客观条件的。洪秀全信仰的上帝虽然是中西合璧的,但对于中国的既有文化传统,毕竟是一种异端,是对现有意识形态的触犯。而且,他不是一般地拜上帝、去偶像,而是同时不满于当时的腐败社会,憧憬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因而蕴藏着反抗现实社会的思想。他思想中的这种异端因素和积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向革命方面转变。
广西的社会条件有利于洪秀全思想的这种转变。广西地处中国南陲,素称多盗之乡。鸦片战争后,“粤东水陆撤勇,逸盗或潜入梧、浔江面行劫,或迭出南、太边境掳掠,勾结本省土匪及各省游匪,水陆横行,势渐鸱张。至道光二十七八年间,楚匪之雷再浩、李元发两次阑入粤境,土匪陈亚贵等相继滋事,小之开角打单,大之攻城劫狱,浸成燎原之势”①。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对付这种局面,竭力倡办地方团练。以下层人民和各种形式的起义势力为一方,封建官府和地主团练为另一方的对垒日益尖锐。这种形势促进了早已对现存社会不满的洪秀全走向反清革命的道路。
洪秀全到紫荆山后,曾偕冯云山等远征象州,捣毁当地群众信服的甘王庙,还进行了其他捣毁偶像的活动。这些行动激发了拜上帝会信徒的信心,同时也引起了本地封建势力的仇视。道光二十七年十一月,紫荆山秀才王作新带团练拘捕冯云山,被拜上帝会群众奋力抢回。王作新向衙门控告冯云山等“结盟供拜上帝妖书,践踏社稷神明”,知县“严提两造人证质讯”,冯云山被解县羁押。冯云山先后向县、府反诉,结果以无业游荡之名被判解回广东原籍。但冯云山在途中说服解差信仰上帝,一同回到了紫荆山。
冯云山被羁押事件前后约历时半年。在此期间,道光二十八年三月(1848年4月),发生了杨秀清以上帝附体代天父发言的事。接着,半年后又发生萧朝贵以耶稣附体代天兄发言的事。这两件事使拜上帝会内部形势发生了变化。
洪秀全以教主的身份承认了杨、萧代天父上帝、天兄耶稣发言的地位,自此,杨、萧在会内分别取得了天父、天兄代言人的地位,从而使洪、冯,特别是冯的地位受到削弱。杨秀清、萧朝贵都是紫荆山人,出身寒苦,但富于社会阅历和组织才能。他们两人,连同紫荆山麓金田村的韦昌辉和贵县那帮村的石达开,与洪秀全、冯云山逐渐形成了一个密谋起义的领导核心。
洪秀全在道光二十七至二十八年间写作了《原道觉世训》。它强调上帝创造世界、主宰世界,并从上帝的权能恩德方面论证人人当拜上帝。但另一方面,它鲜明地提出上帝的对立面,以“阎罗妖”为各种妖魔邪神的代表,指出阎罗妖是“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姐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的敌人。这篇宗教历史论文曲折地反映了洪秀全决心与清朝统治对抗的政治态度。
道光三十年(1850)春,洪秀全等决定发动起义,在紫荆山连续举行了拜上帝会的骨干分子会议,确立起义大计,洪秀全并曾穿黄袍,这意味着太平天国起义一开始就以推翻清皇朝统治为目标①。五月,洪秀全派人去广东接家属来广西,接着就通知各地会众到金田集中,发动起义。大约至迟从七月起就有起义的会众来到金田,此后四五个月内,来自贵县、平南、象州、陆川、博白等地数以千计的起义者,扶老携幼举家奔赴金田。这年的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38岁生日这天,他们在金田宣布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国号,洪秀全称天王。随即以杨、萧、冯、韦为正副军师,与石达开分领五军主将;稍后又封五人为东、西、南、北翼五王,以东王杨秀清总理军政,节制其余四王。经过在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两年多的战斗,冯云山、萧朝贵先后阵亡,终于在咸丰三年二月十二日(1853年3月21日)攻占南京,在南京建立太平天国的首都,称为天京。
①严正基:《论粤西贼情兵事始末》,《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2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页。
①王庆成编注:《天父天兄圣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下同),第40页。
冯云山同洪秀全于道光二十四年在广西贵县分手后,辗转到了桂平县紫荆山内大冲曾家做塾师,同时向周围人民宣传拜上帝、去偶像。由于他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信徒日多,约至道光二十六年已形成了一个称为“拜上帝会”的团体。道光二十七年六月(1847年8月)洪秀全到紫荆山会见了冯云山。他们分手已近3年,冯云山传教获得了这样大的成绩,使洪秀全喜出望外。于是,洪秀全常亲自向新信徒讲道,拜上帝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约在洪秀全会合冯云山前后,信徒人数已达2000,遍及桂平、平南、武宣、贵县、象州、博白等县。冯云山是团体的创建者,但冯云山拜上帝的信仰得自洪秀全,“洪先生”的名声在团体中早已众所周知,因而洪秀全到广西后立即成为权威的教主。
充满着救世、醒世愿望的洪秀全,几年来在广东家乡苦口婆心对世人的劝诫,只获得寥落的反应,也不能阻挡世风之日下。现在他的好友冯云山竟已取得这样的成功,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团体,并且人人尊奉着迄未识面的洪先生,这使他心中充满喜悦。他在罗孝全教堂请求受洗而不可得,到广西后竟成了拜上帝会的教主。他到紫荆山后一个多月,就同冯云山等商量寻找“隐固处所”栖身,这表明洪秀全的救世主意识正向打江山的帝王抱负发展,因而需要一个密议大事的隐蔽处所。
洪秀全思想的这一巨大转变,是有其主客观条件的。洪秀全信仰的上帝虽然是中西合璧的,但对于中国的既有文化传统,毕竟是一种异端,是对现有意识形态的触犯。而且,他不是一般地拜上帝、去偶像,而是同时不满于当时的腐败社会,憧憬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因而蕴藏着反抗现实社会的思想。他思想中的这种异端因素和积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向革命方面转变。
广西的社会条件有利于洪秀全思想的这种转变。广西地处中国南陲,素称多盗之乡。鸦片战争后,“粤东水陆撤勇,逸盗或潜入梧、浔江面行劫,或迭出南、太边境掳掠,勾结本省土匪及各省游匪,水陆横行,势渐鸱张。至道光二十七八年间,楚匪之雷再浩、李元发两次阑入粤境,土匪陈亚贵等相继滋事,小之开角打单,大之攻城劫狱,浸成燎原之势”①。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对付这种局面,竭力倡办地方团练。以下层人民和各种形式的起义势力为一方,封建官府和地主团练为另一方的对垒日益尖锐。这种形势促进了早已对现存社会不满的洪秀全走向反清革命的道路。
洪秀全到紫荆山后,曾偕冯云山等远征象州,捣毁当地群众信服的甘王庙,还进行了其他捣毁偶像的活动。这些行动激发了拜上帝会信徒的信心,同时也引起了本地封建势力的仇视。道光二十七年十一月,紫荆山秀才王作新带团练拘捕冯云山,被拜上帝会群众奋力抢回。王作新向衙门控告冯云山等“结盟供拜上帝妖书,践踏社稷神明”,知县“严提两造人证质讯”,冯云山被解县羁押。冯云山先后向县、府反诉,结果以无业游荡之名被判解回广东原籍。但冯云山在途中说服解差信仰上帝,一同回到了紫荆山。
冯云山被羁押事件前后约历时半年。在此期间,道光二十八年三月(1848年4月),发生了杨秀清以上帝附体代天父发言的事。接着,半年后又发生萧朝贵以耶稣附体代天兄发言的事。这两件事使拜上帝会内部形势发生了变化。
洪秀全以教主的身份承认了杨、萧代天父上帝、天兄耶稣发言的地位,自此,杨、萧在会内分别取得了天父、天兄代言人的地位,从而使洪、冯,特别是冯的地位受到削弱。杨秀清、萧朝贵都是紫荆山人,出身寒苦,但富于社会阅历和组织才能。他们两人,连同紫荆山麓金田村的韦昌辉和贵县那帮村的石达开,与洪秀全、冯云山逐渐形成了一个密谋起义的领导核心。
洪秀全在道光二十七至二十八年间写作了《原道觉世训》。它强调上帝创造世界、主宰世界,并从上帝的权能恩德方面论证人人当拜上帝。但另一方面,它鲜明地提出上帝的对立面,以“阎罗妖”为各种妖魔邪神的代表,指出阎罗妖是“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姐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的敌人。这篇宗教历史论文曲折地反映了洪秀全决心与清朝统治对抗的政治态度。
道光三十年(1850)春,洪秀全等决定发动起义,在紫荆山连续举行了拜上帝会的骨干分子会议,确立起义大计,洪秀全并曾穿黄袍,这意味着太平天国起义一开始就以推翻清皇朝统治为目标①。五月,洪秀全派人去广东接家属来广西,接着就通知各地会众到金田集中,发动起义。大约至迟从七月起就有起义的会众来到金田,此后四五个月内,来自贵县、平南、象州、陆川、博白等地数以千计的起义者,扶老携幼举家奔赴金田。这年的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38岁生日这天,他们在金田宣布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国号,洪秀全称天王。随即以杨、萧、冯、韦为正副军师,与石达开分领五军主将;稍后又封五人为东、西、南、北翼五王,以东王杨秀清总理军政,节制其余四王。经过在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两年多的战斗,冯云山、萧朝贵先后阵亡,终于在咸丰三年二月十二日(1853年3月21日)攻占南京,在南京建立太平天国的首都,称为天京。
①严正基:《论粤西贼情兵事始末》,《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2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页。
①王庆成编注:《天父天兄圣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下同),第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