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民国初建 宣统三年十月十一日(1911年12月1日),黄兴由武昌返抵上海。次日,江浙联军即攻下南京。在上海的各省代表举行会议,决定临时政府暂设南京,公举黄兴为大元帅,负责组织临时政府。因黎元洪反对,于是各省代表会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并代大元帅职权。十一月初四(12月23日),黄兴获悉孙中山即将归国,遂推辞赴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并向众人解释:“孙先生是同盟会的总理,他未回国时我可以代表同盟会;现在他已在回国途中,我若不等他到沪,抢先一步到南京就职,将使他感到不快,并使党内同志发生猜疑。太平天国起初节节胜利,发展很快,但因几个领袖互争权利,终至失败。我们要引以为戒。”①初六日,孙中山抵达上海,黄兴和陈其美等人前往迎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兴担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兵站总监,负责全部军事工作。陆军部成立后,立即制订出分兵六路北伐的计划,准备在南北和议破裂时,立即宣战,分兵合击,直捣北京。当时,属于南京临时政府领导下的军队虽号称17个师,但战斗力较强的仅有不满万人的粤军2个师,其他各师战斗力很差,有的将领专横跋扈,不听命令,而军饷又十分拮据,黄兴的处境很困难。
早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南北和议就在上海开始了。袁世凯依靠他的北洋军队,凭借帝国主义列强做靠山,一方面利用革命派的势力逼清帝逊位,一方面对革命派耍弄武力和“议和”的两面手法。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清宣统帝退位。13日,孙中山实践诺言,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推荐袁世凯接任。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告结束。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重新组阁。南方各省和许多团体纷纷致电袁世凯,要求留任黄兴为陆军总长。但袁世凯不愿放松对军队的控制,命其亲信段祺瑞任此职,另任黄兴为无实权的参谋总长。黄兴辞不就任。袁世凯随后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府留守,办理政府机关的结束事项和接收管理驻南京的军队。南京驻扎有10多万人的军队,袁世凯却不发给军饷,存心与黄兴为难。黄兴为了保存革命实力,选择优秀军官和精良武器组成第八师。这个师的中上级军官,大多数是同盟会员,有的还是“丈夫团”的成员。黄兴想用全力把第八师组织起来,作为革命军队的一个中心堡垒,对其余部队则分别进行裁撤或调拨出去。裁兵任务完成以后,留守府就被取消了。
袁世凯为了麻痹和笼络革命党人,于1912年8月邀请孙中山和黄兴到北京会谈。黄兴继孙中山之后,于9月11日到北京,袁世凯给予隆重接待。黄兴一时受袁世凯的蒙蔽,对袁深表信任,声称“袁公确是英雄,民国第一流人物”①。这时,宋教仁在北京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黄兴被推举为理事之一。黄兴积极推行政党政治的主张,他甚至劝说袁世凯也加入国民党,袁世凯自己虽未加入,但他的亲信、代理国务总理赵秉钧和大多数阁员都填写了国民党入党誓愿书。黄兴天真地认为这样就可以维持民国前途,于是萌生功成身退之意。他认为革命已经成功,便转而积极鼓吹和致力于发展实业和教育。
1912年8月,他在《铁道杂志序》中写道:“今者共和成立,欲苏民困,厚国力,舍实业末由。”主张“先以铁道为救亡之策,急起直追,以步先进诸国后尘,则实业庶几兴勃也乎!”①为了发展实业,他曾发起创办拓殖协会和拓殖学校,旨在开发国家资源,发展农业,移民实边;大力提倡国民捐,倡议创设国民银行和国民银公司,发行不兑换券,以解决国家财政问题;他担任过铁道协会副会长和汉粤川铁路督办,赴萍乡、安源、湘潭等地调查过矿务;参与发起中华汽船股份有限公司和洞庭制革公司,等等。这些活动和主张,目的在于发展经济,收回外溢利权,具有鲜明的爱国色彩和进步意义。
黄兴十分注重教育。他说:“欲言建设,当得人才;欲得人才,当兴教育。”①又说:“兴思二十世纪世界共同解决者,实为发展国民生计问题;而本问题锁钥,则在国民之企业力与日俱高。……夫发达国民企业力,其途亦多,而有良好之中小学以植其基,则为天经地义之不容或易。”②为此,他主张“普通教科材料应取实利主义”,并“可以实业教育定为全国女子教育方针”③。此外,他还主张延长教育年限、小学用国语教学,提倡军事的国民教育。
由于政局的动荡和变化,黄兴发展实业和教育的主张大都未能实现。这使他对实业、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曾说:“兴以为吾国人今后当各存责任心,有责任心,则纯以国家为前提,而私见自泯。且所谓责任者,其途甚宽,除政治方面外,尤以实业为发展国力之母。”④可见,黄兴在谈论实业的重要性时,并没有脱离政治,而是要“以国家为前提”。
①周武彝:《陆军第三中学参加武昌起义经过》,《辛亥革命回忆录》第7集,第17页。
①李书城:《辛亥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回忆录》第1集,第196—197页。
①《民立报》1912年9月4日。
①《黄兴集》,第252页。
②《黄兴集》,第240页。
③《黄兴集》,第244页。
④《黄兴集》,第267页。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兴担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兵站总监,负责全部军事工作。陆军部成立后,立即制订出分兵六路北伐的计划,准备在南北和议破裂时,立即宣战,分兵合击,直捣北京。当时,属于南京临时政府领导下的军队虽号称17个师,但战斗力较强的仅有不满万人的粤军2个师,其他各师战斗力很差,有的将领专横跋扈,不听命令,而军饷又十分拮据,黄兴的处境很困难。
早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南北和议就在上海开始了。袁世凯依靠他的北洋军队,凭借帝国主义列强做靠山,一方面利用革命派的势力逼清帝逊位,一方面对革命派耍弄武力和“议和”的两面手法。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清宣统帝退位。13日,孙中山实践诺言,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推荐袁世凯接任。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告结束。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重新组阁。南方各省和许多团体纷纷致电袁世凯,要求留任黄兴为陆军总长。但袁世凯不愿放松对军队的控制,命其亲信段祺瑞任此职,另任黄兴为无实权的参谋总长。黄兴辞不就任。袁世凯随后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府留守,办理政府机关的结束事项和接收管理驻南京的军队。南京驻扎有10多万人的军队,袁世凯却不发给军饷,存心与黄兴为难。黄兴为了保存革命实力,选择优秀军官和精良武器组成第八师。这个师的中上级军官,大多数是同盟会员,有的还是“丈夫团”的成员。黄兴想用全力把第八师组织起来,作为革命军队的一个中心堡垒,对其余部队则分别进行裁撤或调拨出去。裁兵任务完成以后,留守府就被取消了。
袁世凯为了麻痹和笼络革命党人,于1912年8月邀请孙中山和黄兴到北京会谈。黄兴继孙中山之后,于9月11日到北京,袁世凯给予隆重接待。黄兴一时受袁世凯的蒙蔽,对袁深表信任,声称“袁公确是英雄,民国第一流人物”①。这时,宋教仁在北京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黄兴被推举为理事之一。黄兴积极推行政党政治的主张,他甚至劝说袁世凯也加入国民党,袁世凯自己虽未加入,但他的亲信、代理国务总理赵秉钧和大多数阁员都填写了国民党入党誓愿书。黄兴天真地认为这样就可以维持民国前途,于是萌生功成身退之意。他认为革命已经成功,便转而积极鼓吹和致力于发展实业和教育。
1912年8月,他在《铁道杂志序》中写道:“今者共和成立,欲苏民困,厚国力,舍实业末由。”主张“先以铁道为救亡之策,急起直追,以步先进诸国后尘,则实业庶几兴勃也乎!”①为了发展实业,他曾发起创办拓殖协会和拓殖学校,旨在开发国家资源,发展农业,移民实边;大力提倡国民捐,倡议创设国民银行和国民银公司,发行不兑换券,以解决国家财政问题;他担任过铁道协会副会长和汉粤川铁路督办,赴萍乡、安源、湘潭等地调查过矿务;参与发起中华汽船股份有限公司和洞庭制革公司,等等。这些活动和主张,目的在于发展经济,收回外溢利权,具有鲜明的爱国色彩和进步意义。
黄兴十分注重教育。他说:“欲言建设,当得人才;欲得人才,当兴教育。”①又说:“兴思二十世纪世界共同解决者,实为发展国民生计问题;而本问题锁钥,则在国民之企业力与日俱高。……夫发达国民企业力,其途亦多,而有良好之中小学以植其基,则为天经地义之不容或易。”②为此,他主张“普通教科材料应取实利主义”,并“可以实业教育定为全国女子教育方针”③。此外,他还主张延长教育年限、小学用国语教学,提倡军事的国民教育。
由于政局的动荡和变化,黄兴发展实业和教育的主张大都未能实现。这使他对实业、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曾说:“兴以为吾国人今后当各存责任心,有责任心,则纯以国家为前提,而私见自泯。且所谓责任者,其途甚宽,除政治方面外,尤以实业为发展国力之母。”④可见,黄兴在谈论实业的重要性时,并没有脱离政治,而是要“以国家为前提”。
①周武彝:《陆军第三中学参加武昌起义经过》,《辛亥革命回忆录》第7集,第17页。
①李书城:《辛亥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回忆录》第1集,第196—197页。
①《民立报》1912年9月4日。
①《黄兴集》,第252页。
②《黄兴集》,第240页。
③《黄兴集》,第244页。
④《黄兴集》,第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