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旧石器中石器时代里,人们慢慢地学会制造磨光的、比较精致的石头工具,这就先后参差地开始了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及最原始的农业逐渐代替了狩猎经济,由于后来农业的发展,游牧生活又逐渐转向定居生活。在畜牧业和农业中,男子劳动与妇女劳动的比重起了变化,男子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以女子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因而转化为以男子为中心的父系氏族社会,当然,这种转化是经历很长过程才完成的。
依据地下发掘,新石器时代大概开始于近一万年内,在此以前都是旧石器时代。
中国新石器文化的遗址,近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有大量的发见,但对地下的史料说来,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史料仍待继续发见,兹就现有的主要材料,略述其分布情况于下: 一 仰韶文化 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曾经发见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遗址中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多种。石器有刀、斧、杵、镞(音族zú,箭头)及纺织用的石制纺轮。骨器有缝纫用的针。陶器有钵、鼎等形制。仰韶陶器多数是粗陶,其中有一种彩陶,以表面红色,表里磨光,带有彩绘为特征。考古学上命名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
仰韶文化散布在广大西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青海、陕西等省以及华北、中原等地区。从这些遗址和多量的遗物里,可以推想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一)农业在生产部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遗址多有石斧的发见,石斧是用来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工具。遗址多在河谷里,那里土地肥沃,便于种植。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东西约五六○公尺,南北约八○○公尺,面积很不小。遗址中有长方形土坑,四面有壁,象个小屋。许多小屋相互接连,形成一个村落。如果当时居民不是从事农业,不可能有这种相当巩固的定居生活。近年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的发见,有力地证明了农业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半坡遗址提供出丰富的资料,说明当时居民的生活情况。生产工具有石斧和骨锄,农产物有粟。一陶罐粟在居室内发见,一陶钵粟是作为殉葬物放在墓葬里,足见当时人生活已经离不开农业,粟尤其是重要的食物。
(二)畜牧业也是重要的生产部门仰韶遗址中有许多猪、马、牛的骨骼,其中猪骨最多。猪的大量饲养,也说明当时居住地已相当安定。
(三)手工业陶器、陶片发见最多,西阴村遗址发见的多至数万片,制造技术和纹饰,一般说是很精美的。西阴村和大赉店(河南濬县)遗址都有纺轮,骨针、骨锥各遗址都有,足见纺织与缝纫已是一种普遍的手工业。石刀、石斧是各遗址常见的器物,有了这些工具,可以进行多种生产。
(四)弓箭的使用弓箭是中石器时代后期或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的工具。有了弓箭,狩猎生活逐渐过渡到原始畜牧业。仰韶文化各遗址多有石镞、骨镞,可见当时已普遍使用弓箭。
(五)货物交换在甘肃各遗址的墓葬中,发见磨制的玉片、玉瑗和海贝,据推测,玉可能是从新疆来的,贝是从沿海地区来的,想见甘肃居民对沿海地区已经有了交换关系。列宁说“遗产制度以私有制为前提,而私有制则是随着交换的出现而产生的。已经处在萌芽状态的社会劳动的专业化和产品在市场上的出卖是私有制的基础。”①由于交换关系的继续发展,氏族内部逐渐分化了,而且开始有奴隶,也就在这种情况下,阶级开始了它的胚胎状态。半坡遗址有公共墓地,埋葬本氏族的死者。死者一般是仰身葬,带有殉葬物,主要是陶器等日常生活所用的器皿,也有些是装饰品。还有一些死者是俯身葬,都没有带殉葬物。这是死者身分不同的表示。春秋时晋国大夫子犯说,仰的人叫做“得天”,俯的人叫做“伏其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俯身的人是罪人,奴隶是被看作罪人的。
(六)艺术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一般是美观的。发展到了属于铜器时代的辛店遗址的陶器,纹饰较为复杂,纹饰间还点缀着犬羊的图形,有的还涂有人形纹。
根据上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农业、畜牧业已经是重要的生产部门。陶器、武器和一般工具,种类颇多,说明手工业也在发展。氏族内部开始有某种程度的分工,私有制度萌芽了。
仰韶文化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重要文化之一,距离现代约有四五千年。据传说,神农氏时代完了以后,黄帝、尧、舜相继起来,那时候制作衣裳,“刳木为舟,剡(音演yǎn削)木为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弦木为弧,剡木为矢”(《易·系辞传》)。这些传说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大致有迹象可寻,因之推想仰韶文化当是黄帝族的文化。
二 后冈下层的仰韶文化 河南安阳县后冈地方,曾发见累叠着小屯、龙山和仰韶三种文化的遗址。小屯文化在上层(商文化),龙山文化在中层(夏文化),仰韶文化在下层。仰韶层陶器一般是红色陶片上画简单的红色花纹,与其他仰韶文化遗址所见陶器红地或黄地,缀以黑色或紫色花纹,显然有些区别,因此,这种陶器也叫做赤陶。传说中炎帝又称赤帝(《大戴礼记·五帝德篇》),炎帝族先于黄帝族自中国西北部进入中原地区。后冈下层的仰韶文化可能就是炎帝族文化的一个遗址。
三 细石器文化 长城外有一支细石器文化,它的特征是用燧石制成细小而锐利的锋刃,嵌在骨刀或骨枪上,黑龙江省昂昂溪,热河省赤峰县,内蒙古自治区的海拉尔和林西县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三道岭子等地方都曾发见过细石器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昂昂溪遗址。
昂昂溪遗址有锛、刀等石器,有大小枪头、鱼镖、锥等骨器。石器中没有发见石斧,骨器多属渔猎工具,陶器全用手制,多是棕色,花纹简陋,数量极少。依据这些器物,推测当时农业生活正在开始,主要还是渔猎生活。这个遗址的年代现在还不能推定。
林西遗址陶器有灰、黑、褐、黄、红五种,多是轮制。有细石器,又有斧、犁、铲、手磨盘等石器。说明当时已过着农业定居生活,比昂昂溪文化前进了一步。
赤峰遗址和河北省张家口遗址,有彩陶,又有细石器,当是仰韶与细石器两系统的混合文化。
四 南方文化 中国南部广大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见比北方少些,但也在逐渐增加。依据零碎的发掘报告,江苏安徽湖北浙江等省,都有新石器遗址,较远的地方也有一些:在福建曾发见石斧、石镞、石环、石杵和有几何花纹的陶片,香港也发见过同样的陶片,在广西武鸣县曾发见用粗石打制的有孔大石环,在四川广元县曾发见磨制甚精、直径逾三尺的大石环。这些文化遗址中器物稀少,不能作较具体的说明,但可以推想当时已有农业。
上述新石器文化遗址,相当普遍地分布在全国各地区,说明中国境内各民族的远古祖先,在全国地面上,以不同程度的文化,为发展生产,艰苦地向自然界作斗争。仰韶遗址数量最多,表现的文化程度较高,发展也较速,成为最重要的一支文化。
①《列宁全集》第一卷第一三三页。
依据地下发掘,新石器时代大概开始于近一万年内,在此以前都是旧石器时代。
中国新石器文化的遗址,近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有大量的发见,但对地下的史料说来,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史料仍待继续发见,兹就现有的主要材料,略述其分布情况于下: 一 仰韶文化 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曾经发见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遗址中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多种。石器有刀、斧、杵、镞(音族zú,箭头)及纺织用的石制纺轮。骨器有缝纫用的针。陶器有钵、鼎等形制。仰韶陶器多数是粗陶,其中有一种彩陶,以表面红色,表里磨光,带有彩绘为特征。考古学上命名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
仰韶文化散布在广大西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青海、陕西等省以及华北、中原等地区。从这些遗址和多量的遗物里,可以推想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一)农业在生产部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遗址多有石斧的发见,石斧是用来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工具。遗址多在河谷里,那里土地肥沃,便于种植。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东西约五六○公尺,南北约八○○公尺,面积很不小。遗址中有长方形土坑,四面有壁,象个小屋。许多小屋相互接连,形成一个村落。如果当时居民不是从事农业,不可能有这种相当巩固的定居生活。近年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的发见,有力地证明了农业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半坡遗址提供出丰富的资料,说明当时居民的生活情况。生产工具有石斧和骨锄,农产物有粟。一陶罐粟在居室内发见,一陶钵粟是作为殉葬物放在墓葬里,足见当时人生活已经离不开农业,粟尤其是重要的食物。
(二)畜牧业也是重要的生产部门仰韶遗址中有许多猪、马、牛的骨骼,其中猪骨最多。猪的大量饲养,也说明当时居住地已相当安定。
(三)手工业陶器、陶片发见最多,西阴村遗址发见的多至数万片,制造技术和纹饰,一般说是很精美的。西阴村和大赉店(河南濬县)遗址都有纺轮,骨针、骨锥各遗址都有,足见纺织与缝纫已是一种普遍的手工业。石刀、石斧是各遗址常见的器物,有了这些工具,可以进行多种生产。
(四)弓箭的使用弓箭是中石器时代后期或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的工具。有了弓箭,狩猎生活逐渐过渡到原始畜牧业。仰韶文化各遗址多有石镞、骨镞,可见当时已普遍使用弓箭。
(五)货物交换在甘肃各遗址的墓葬中,发见磨制的玉片、玉瑗和海贝,据推测,玉可能是从新疆来的,贝是从沿海地区来的,想见甘肃居民对沿海地区已经有了交换关系。列宁说“遗产制度以私有制为前提,而私有制则是随着交换的出现而产生的。已经处在萌芽状态的社会劳动的专业化和产品在市场上的出卖是私有制的基础。”①由于交换关系的继续发展,氏族内部逐渐分化了,而且开始有奴隶,也就在这种情况下,阶级开始了它的胚胎状态。半坡遗址有公共墓地,埋葬本氏族的死者。死者一般是仰身葬,带有殉葬物,主要是陶器等日常生活所用的器皿,也有些是装饰品。还有一些死者是俯身葬,都没有带殉葬物。这是死者身分不同的表示。春秋时晋国大夫子犯说,仰的人叫做“得天”,俯的人叫做“伏其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俯身的人是罪人,奴隶是被看作罪人的。
(六)艺术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一般是美观的。发展到了属于铜器时代的辛店遗址的陶器,纹饰较为复杂,纹饰间还点缀着犬羊的图形,有的还涂有人形纹。
根据上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农业、畜牧业已经是重要的生产部门。陶器、武器和一般工具,种类颇多,说明手工业也在发展。氏族内部开始有某种程度的分工,私有制度萌芽了。
仰韶文化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重要文化之一,距离现代约有四五千年。据传说,神农氏时代完了以后,黄帝、尧、舜相继起来,那时候制作衣裳,“刳木为舟,剡(音演yǎn削)木为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弦木为弧,剡木为矢”(《易·系辞传》)。这些传说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大致有迹象可寻,因之推想仰韶文化当是黄帝族的文化。
二 后冈下层的仰韶文化 河南安阳县后冈地方,曾发见累叠着小屯、龙山和仰韶三种文化的遗址。小屯文化在上层(商文化),龙山文化在中层(夏文化),仰韶文化在下层。仰韶层陶器一般是红色陶片上画简单的红色花纹,与其他仰韶文化遗址所见陶器红地或黄地,缀以黑色或紫色花纹,显然有些区别,因此,这种陶器也叫做赤陶。传说中炎帝又称赤帝(《大戴礼记·五帝德篇》),炎帝族先于黄帝族自中国西北部进入中原地区。后冈下层的仰韶文化可能就是炎帝族文化的一个遗址。
三 细石器文化 长城外有一支细石器文化,它的特征是用燧石制成细小而锐利的锋刃,嵌在骨刀或骨枪上,黑龙江省昂昂溪,热河省赤峰县,内蒙古自治区的海拉尔和林西县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三道岭子等地方都曾发见过细石器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昂昂溪遗址。
昂昂溪遗址有锛、刀等石器,有大小枪头、鱼镖、锥等骨器。石器中没有发见石斧,骨器多属渔猎工具,陶器全用手制,多是棕色,花纹简陋,数量极少。依据这些器物,推测当时农业生活正在开始,主要还是渔猎生活。这个遗址的年代现在还不能推定。
林西遗址陶器有灰、黑、褐、黄、红五种,多是轮制。有细石器,又有斧、犁、铲、手磨盘等石器。说明当时已过着农业定居生活,比昂昂溪文化前进了一步。
赤峰遗址和河北省张家口遗址,有彩陶,又有细石器,当是仰韶与细石器两系统的混合文化。
四 南方文化 中国南部广大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见比北方少些,但也在逐渐增加。依据零碎的发掘报告,江苏安徽湖北浙江等省,都有新石器遗址,较远的地方也有一些:在福建曾发见石斧、石镞、石环、石杵和有几何花纹的陶片,香港也发见过同样的陶片,在广西武鸣县曾发见用粗石打制的有孔大石环,在四川广元县曾发见磨制甚精、直径逾三尺的大石环。这些文化遗址中器物稀少,不能作较具体的说明,但可以推想当时已有农业。
上述新石器文化遗址,相当普遍地分布在全国各地区,说明中国境内各民族的远古祖先,在全国地面上,以不同程度的文化,为发展生产,艰苦地向自然界作斗争。仰韶遗址数量最多,表现的文化程度较高,发展也较速,成为最重要的一支文化。
①《列宁全集》第一卷第一三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