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辽朝的黑暗统治与农民起义 辽朝在承天后(死于一○○九年)、圣宗统治下的近半个世纪内,是辽朝发展到极盛的时期,统治集团也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一○三一年六月,圣宗六十一岁,在大福河之北行帐病死。长子宗真(兴宗)即位。辽朝贵族内部又展开了相互倾轧的斗争。
辽朝自阿保机以后,契丹贵族中不断出现争夺皇权的斗争,这些斗争往往结合着奴隶制和封建制、契丹文化与汉文化之间两种制度、两种文化的斗争,带有倾向改革还是倾向保守的斗争特点。在圣宗以后封建制业已确立的时期,贵族之间的斗争,更多地表现为契丹封建主相互倾轧、相互争夺封建特权的权利之争,反映着统治集团的日益腐朽和衰落。这种争斗的后果,使辽朝的统治日益黑暗。
一、钦哀后政变,与宋、夏和战 钦哀后政变圣宗皇后齐天后菩萨哥生两子,早死。一○一六年,宫人耨斤生兴宗,由齐天后收养,耨斤封元妃。一○三一年六月,兴宗十六岁继皇帝位。元妃立即谋夺政权,自立为皇太后(钦哀后),又指使护卫冯家奴、喜孙等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等谋反,并且牵连到齐天后。兴宗说:“皇后(指齐天后)侍先帝四十年,抚育我成长,本当为太后。现在不做太后,反而还要加罪,怎么可以!”钦哀后说:“此人若在,恐为后患”。兴宗说:“皇后无子而老,虽在,无能为也”。钦哀后不听,把齐天后从中京迁到上京囚禁,处死萧浞卜、萧匹敌,又杀有关官员七人。钦哀后夺权听政,兴宗不理政务。
一○三二年春,兴宗出猎。钦哀后又派人去谋害齐天后。齐天后被迫自杀。一○三四年,钦哀后密谋废兴宗,另立少子重元。重元把密谋告兴宗。兴宗废钦哀后,迁她到庆州守陵,一举夺回了政权。重元加封皇太弟。一○三七年,兴宗才又把钦哀后从庆陵迎回。兴宗挫败钦哀后,巩固了他的统治。
与宋、夏和战兴宗继承圣宗的统治,对外仍能保持辽朝的威势。
一○三八年,西夏元昊建国,连年侵宋。一○四一年,宋兵大败于好水川。八月,宋张亢在麟、府二州袭击夏兵。宋朝在宋、辽交界地带也修治关河壕堑。辽兴宗作了出兵侵宋的准备,先遣南院宣徽使萧特末、翰林学士刘六符出使宋朝,质问宋朝出兵伐夏和增修边防,要挟宋朝把后周时占领的瓦桥关以南十县地退还给辽。一○四二年春,萧特末、刘六符等到宋,南院枢密使萧惠等陈兵境上。宋仁宗不敢与辽作战,派使臣富弼等赴辽,提出愿增加岁币议和。闰九月,辽、宋议定,此后宋每年增加给辽的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辽朝不出一兵,凭空取得了宋朝的银绢贡纳。
西夏建国后,日渐强盛。辽朝统治下的党项部落不断叛辽附夏。一○四四年,辽西南面招讨都监罗汉奴领兵讨伐反辽的党项部落,西夏出兵援助,辽兵大败。招讨使萧普达、详稳张佛奴败死。兴宗决意亲征,召集诸道兵,大举向西夏进攻。九月,命皇太弟重元、北院枢密使萧惠领先锋兵西征。元昊见辽兵势盛,送还反辽的党项部落。兴宗命北院枢密副使萧革去河曲受降,元昊向辽谢罪。辽朝一些臣僚却认为大军现已结集,就应进兵。辽兵数路掩袭西夏,遭到失败,驸马都尉萧胡睹被俘。辽兵退军,西夏放还萧胡睹。辽、夏再度言和。此后,辽、夏边界不时发生一些冲突,但基本上仍保持着既定的局面。元昊死后,谅祚继立,仍向辽称藩。
二、皇权的争夺与鞑靼战争 重元叛乱兴宗长子洪基,一○四三年,总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尚书令,一○五二年,进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参预朝政,一○五五年兴宗死后,继皇帝位(道宗)。道宗统治时期长达四十五年。在这期间,贵族内部继续相互倾轧,辽朝的统治越来越黑暗了。
道宗即位,即尊奉兴宗弟重元为皇太叔,次年又加号天下兵马大元帅。自辽太宗至道宗,在即位前都曾有过这个称号,意味着将是皇帝的继承人。重元子涅鲁古进封楚王,为武定军节度使。重元父子成为道宗朝最有权势的人物。
道宗也在他的周围组成了契丹贵族的统治集团。弟查葛为惕隐,和鲁斡为上京留守,耶律仁先、萧革和萧惟信、萧阿剌、耶律乙辛等贵族分掌北、南枢密院。但贵族内部相互谮毁,两枢密院和四京留守频繁调动。一○五六年,萧阿剌因萧革专权,向道宗辞官。道宗让他出朝,任东京留守。萧革又借故中伤阿剌,道宗把阿剌处死。一○六二年,萧革因失去道宗的宠信,也辞官致仕,与重元结成姻亲(萧革子为重元婿)。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攻讦,争夺权利,终于在一○六三年爆发了重元的叛乱。
重元在道宗朝,权位显赫,见道宗免拜,不称名,尊荣为辽朝前所未有。子涅鲁古,一○六一年又入朝知南院枢密使事。重元父子和同党陈国王陈六、同知北院枢密使事萧胡睹、卫国王西京留守贴不、统军使萧迭里得以及萧革等阴谋叛乱,夺取皇权。
一○六三年七月,道宗率群臣到太子山秋捺钵出猎。涅鲁古为重元画策,要他假称有病,等道宗来看望时,刺杀道宗。敦睦宫使(皇太后宫使)耶律良得知了重元的叛谋,向皇太后(仁懿后)密告。仁懿后召告道宗。道宗对耶律良说:“你要离间我们骨肉么!”耶律良说:“臣若妄言,甘愿处死。陛下不早作准备,恐怕要堕入贼计。可召见涅鲁古,他如不来,可以料事”。仁懿后说:“这是国家大事,宜早为计”。道宗派使者去召涅鲁古。涅鲁古扣留使者。使者逃回道宗行帐。道宗决计讨叛。
辽道宗召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领兵平乱。重元父子和萧孝友、胡睹、贴不等四百人,诱胁弩手军攻打道宗的行帐。耶律仁先和知北枢密院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萧唐古、北院宣徽使萧韩家奴、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耶律良等,领宿卫士卒数千人出战。叛党见仁先等兵势强大,多倒戈投降。涅鲁古中箭堕马死。重元受伤退兵,自称皇帝,任萧胡睹为枢密使。仁先召太子山附近的五院部萧塔剌领兵来援。重元又率奚兵二千人来攻。萧塔剌兵到,背营而阵。仁先乘势击溃重元兵,追杀二十余里。前北府宰相姚景行、南府宰相杨绩等汉人官员闻乱,也募兵来援,兵到,乱事已平。
重元败逃到大漠,自杀。萧胡睹单骑逃走,投水死。萧迭里得被擒处死。贴不自诉被胁从,免官,流放到镇州。萧革及孝友处死。道宗削平叛乱,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乱事平定后,道宗对平叛有功诸臣分别加给“平乱功臣”、“定乱功臣”等称号。耶律仁先进封宋王,为北院枢密使,又加给于越的尊称。耶律乙辛为南院枢密使,后又加守太师。耶律良隶籍皇族横帐,为汉人行宫都部署。
耶律乙辛擅权一○六五年,道宗宣懿后观音所生子濬八岁,立为太子,确定了皇位的继承。
耶律仁先、乙辛等平重元之乱有功,权势显赫。仁先遭耶律乙辛排挤,出为南京留守,又改西北路招讨使。耶律乙辛独专北枢密院。南院由汉官姚景行、杨绩相继任枢密使。平乱有功的契丹贵族先后被排挤出朝。萧韩家奴迁西南面招讨使,耶律良出知中京留守事,萧惟信出为南京留守。耶律乙辛在朝中专权,受诏,四方有军事,许便宜从事。
汉人张孝杰在道宗即位时,考试进士第一。一○六七年任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一○七二年进为北府宰相,成为汉人官员中最为显贵的官员。耶律乙辛与张孝杰等在朝结成奸党,专擅朝政。凡是对他们阿顺者都加拔擢,忠直的人遭到排斥。耶律乙辛门下大批接受贿赂。张孝杰公然说:“没有百万两黄金,不算是宰相家”。这个贪污、腐朽的集团窃取了军政大权,并且还在阴谋篡夺更高的权位。
耶律乙辛阴谋篡权的第一步是谋害道宗后宣懿皇后。
宣懿后父萧惠在圣宗、兴宗朝,历任南京统军使、南北院枢密使,加守太师,是辽朝有权势的贵族。宣懿后能自作歌词,好音乐,善弹琵琶,曾自制回心曲,命伶官赵惟一歌唱。一○七五年,太子濬十八岁,开始参预朝政,兼领北南枢密院事。耶律乙辛等不得擅权,便设计谋害宣懿后。宣懿后宫婢单登及妹夫教坊朱顶鹤伪造十香词,诬告宣懿后与赵惟一私通。耶律乙辛向道宗奏告。道宗命耶律乙辛、张孝杰查劾,乙辛、张孝杰坐实此案。道宗将伶人赵惟一、高长命等全族处死,命宣懿后自尽,将尸体归还后家。
宣懿后死后,耶律乙辛又在次年(一○七六年)向道宗称誉他的同党萧霞抹之妹坦思,选入宫中,立为皇后。坦思又向道宗建言,把妹斡特懒纳入宫中。斡特懒原来是乙辛的儿妇,离婚后入宫。耶律乙辛进而通过后族操纵宫廷。张孝杰更得道宗宠信,赐国姓耶律。
耶律乙辛等阴谋篡权的第二步是谋害太子濬。
耶律乙辛等陷害宣懿后,反谋渐露,引起朝内外强烈的愤慨。护卫萧忽古知道乙辛的奸谋,一天,藏在桥下,准备在乙辛路过时把他杀死。正值暴雨,桥坏,不能实现。一○七六年六月,林牙萧岩寿密奏道宗说:“乙辛自皇太子预政,内怀疑惧,又与宰相张孝杰相附会,恐有异图,不可使居要地。”道宗也渐有怀疑,命乙辛出朝,为中京留守。萧霞抹等又向道宗建言,说乙辛自称无过,是因谗言出朝。道宗又要把乙辛召回。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撒剌谏阻,道宗不听,十月,耶律乙辛回朝,仍为北院枢密使。萧岩寿反被排挤出朝,为顺义军节度使。乙辛复职后,又把萧岩寿流放到乌隗部拘禁。一○七七年初,萧忽古再次企图刺杀乙辛,被乙辛发觉拘捕。萧忽古拒不服罪,被流放到边地。
耶律乙辛处在朝野反抗之中。宣懿后被害,太子濬更加愤恨,说:“杀我母者,是耶律乙辛。他日不杀此贼,不为人子。”乙辛的党羽殿前副点检萧十三对乙辛说:“现在太子还在,臣民归心。大王没有根底之助,又有诬害皇后之怨。倘若太子得立,你置身何地?”一○七七年五月,乙辛与萧十三召萧得里特,设计谋害太子,指使护卫太保耶律查剌诬告耶律撒剌与知北院枢密使事萧速撒等阴谋废皇帝立太子。道宗按问,没有证据,只命耶律撒剌和萧速撒出朝补外官。六月,乙辛等又设计,指使牌印郎君萧讹都斡去向道宗自首,捏造说谋废立确有其事,他也参预了阴谋,因怕连坐,出来自首。道宗大怒,命耶律乙辛、张孝杰等审问此案。乙辛等严酷惩治被诬人员,不让他们讲话,诡报说都没有异词。道宗命乙辛党羽左夷离毕耶律燕哥去审问太子濬。太子濬申辩。萧十三与燕哥阴谋伪造供状,说太子已认罪。道宗杀耶律撒剌、萧速撒等,把太子濬囚禁在上京。
一○七七年十一月,耶律乙辛又秘密派人杀害太子濬,谎报病死。道宗哀伤,要召见太子濬妻。乙辛又暗杀濬妻灭口。
耶律乙辛害太子后,借此兴起大狱,陷害异己,诬指他们参预废立阴谋,任意治罪。流放在外的萧岩寿、萧忽古都被召回处死。北院宣徽使耶律挞不也(字撒班)知乙辛的奸谋,曾策划杀乙辛、萧得里特、萧十三等,乙辛诬陷他参预废立,处死。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萧挞不也与耶律挞不也友善,也因此被杀。萧岩寿的好友萧铎鲁斡被诬陷,谪戍西北。夷离毕郎君耶律石柳因附太子,流放到镇州。辽朝的官员、贵族大批地遭到陷害。
耶律乙辛阴谋得逞,进而向道宗建言,立和鲁斡子淳为太子。北院宣徽使萧兀纳和夷离毕萧陶隗对道宗说:“放弃自己的嫡系不立,是把国家送给别人了”。道宗犹豫不定。一○七九年初,道宗出猎,乙辛请把皇孙延禧(太子濬之子)留下。萧兀纳又上奏说:“听说皇帝出游,将要留下皇孙。如果当真要留下,臣请侍从左右”。道宗醒悟,命皇孙从行。朝中官员向道宗揭发乙辛奸恶,道宗开始怀疑乙辛。三月,命乙辛出朝,知南院大王事。耶律淳出为彰圣等军节度使。乙辛的党羽北府宰相萧余里也出为西北路招讨使。一○八○年初,道宗又出乙辛知兴中府事,然后立皇孙延禧为梁王,特设旗鼓拽剌(契丹语,义为勇士,尊称)六人护卫。又命张孝杰出为武定军节度使,萧兀纳受命辅佐延禧,一○八一年以北府宰相兼殿前都点检。
道宗逐渐发觉耶律乙辛一党的奸谋,大康七年(一○八一年)十二月,张孝杰以贩盐和擅改诏旨的罪名,被削爵,贬安肃州。几年后死在家乡。耶律乙辛也以对外出卖禁物罪,免官,幽禁于来州。次年,道宗降封萧后为惠妃,出居乾陵。后又追諡太子濬为昭怀太子。乙辛一党遭到了失败。
耶律乙辛见阴谋败露,私藏兵器,图谋叛辽投奔宋朝。一○八三年十月被发觉,处死。
一○九一年,延禧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北、南院枢密院事,完全确定了继承皇帝的权位。
一一○一年,道宗病死。延禧顺利地继位做皇帝(天祚帝)。天祚帝即位,随即为祖母宣懿后和父濬雪诬,并进而诛杀乙辛的党羽。耶律濬諡为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又下诏,被耶律乙辛诬陷的官员,都恢复官爵。被籍没者出籍,被流放者召还。张孝杰已在道宗朝在家乡病死,家属被分赐群臣作奴隶。次年,又下诏诛耶律乙辛党,子孙迁徙到边地。发掘耶律乙辛、萧得里特的坟墓,剖棺戮尸,家属分赐给被害者的家庭为奴。道宗的惠妃,降为庶人(平民)。
天祚帝即位,和鲁斡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称皇太叔。耶律淳封郑王,又进封越国王,为东京留守。北府宰相萧兀纳出为辽兴军节度使,加守太傅。
对鞑靼的战争辽朝西北的鞑靼,在辽道宗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由分散的部落建立起部落联盟。一○九二年,鞑靼“诸部长”即联盟长磨古斯杀辽金吾(军官)吐古斯,大举侵辽。辽西北路招讨使耶律阿鲁扫古战败,辽军多陷没。辽朝以耶律挞不也(字胡独堇)为西北路招讨使,再讨鞑靼,磨古斯在镇州西南沙碛间伪降,诱杀挞不也,辽军又溃。一○九四年,辽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斡特剌等率大兵伐鞑靼,遇天大雪,败鞑靼四部,斩首千余级。一一○○年,斡特剌擒获磨古斯,俘回辽朝处死。在辽朝后期的对外作战中,这是仅见的一场大胜仗。辽人是大为赞颂的。耶律俨撰道宗哀册说:“蠢尔鞑靼,自取凶灭”,“即戮渠魁,群党归悦”。鞑靼败后,部落联盟溃败,不能重建。但鞑靼各部落并非“群党归悦”,而仍然是辽朝的一个严重威胁。
三、各族农民的起义 辽朝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地主和农民(包括牧民)的阶级矛盾,逐渐成为辽朝社会的基本矛盾。随着封建剥削的加强,契丹农牧民、汉族、渤海农民同辽贵族、地主的矛盾和斗争,日趋激烈,推动着辽朝由强盛转入衰亡。
契丹奴隶制的衰落和封建关系的发展,不断出现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在契丹各部中,产生了新的封建主“富民”和大批的贫民。圣宗统和十五年(九九七年),“劝品部富民出钱以赡贫民”,贫富两极的对立极为明显。富民向朝廷献纳牛、驼十头、马百匹,即可授给“舍利”的官位。贫民则处在无权的地位。自圣宗时起,至兴宗、道宗时期,《辽史》屡见赈济各部“贫民”的记载。一○四二年,“振恤三父族之贫者”。一一○○年,“出绢赐五院贫民”。三父房是辽皇族系属的后裔,五院部原来是迭剌部分出的强大部落,但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陆续出现了大批的贫民。一○七二年,“赐延昌宫贫户钱”。一○八一年,“诏岁出官钱振诸宫分及边戍贫户”。一○八六年,“赐兴圣、积庆二宫贫民钱”。辽朝皇帝诸宫斡鲁朵户,大抵有一部分由原来的奴隶地位转化为平民,但仍然处于极为贫困的境地。汉族和渤海的农民遭受着越来越苛刻的封建剥削,往往隐匿或逃亡,以逃避辽朝的赋役。辽朝一再检括户口。兴宗重熙八年(一○三九年),采萧孝穆议,“诏括户口”。道宗时,“遣使括三京隐户,不得”,又派耶律引吉往括,也只得数千户。又诏诸道“检括脱户(逃户)”。马人望奉命检括户口,不过十得六、七。农民的大量逃亡,说明辽朝封建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日益残酷。
从圣宗时起,各族农民即不断举行起义,以反抗辽朝的封建统治。天祚帝时,起义更加发展。史书没有留下详备的记载,据现存简略的记事,依然可见人民群众的斗争浪潮是汹涌澎湃的。
王氏起义九九三年二月,史载霸州民妻王氏“以妖惑众”,当是利用某种宗教形式组织起义,因辽朝发觉而被镇压。
鼻舍起义统和十二年(九九四年)正月,契丹郎君耶律鼻舍等“谋叛”(《辽史·圣宗纪》)。“郎君”是契丹下层的小吏,不同于辽朝贵族的权利争夺。大抵契丹民众推耶律鼻舍等为领袖,准备起义,起事未成而鼻舍等被杀。
大延琳起义一○二九年,东京渤海居民举行大规模的起义。辽灭渤海后,仍维持原有的封建剥削制度,无盐酒等税。关市商税也较少。圣宗时,汉人韩绍勋为户部使,对渤海居民一切依照燕地制度征税。户部副使王嘉又令渤海居民造大船,将粟米运往燕地。水路艰险,多至覆没。辽官动辄鞭掠,渤海居民遭受的压榨极为严酷。一○二九年八月,渤海农民在东京起义,囚禁辽留守、驸马都尉萧孝先及南阳公主,杀韩绍勋、王嘉及辽军官萧颇德。起义者以东京舍利军详稳大延琳为首,建国号兴辽,年号天庆(《高丽史》作天兴)。西取沈州,不下,还守东京。邻近的女真人也起而响应。辽朝派出南京留守萧孝穆等领兵往讨,与兴辽太师大延定相攻。次年,即辽圣宗死前一年,大延琳被擒,渤海的反抗前后延续一年之久而遭到失败。
李宜儿起义一○四四年七月,香河县李宜儿“以左道惑众”,即以宗教工具组织起义,被镇压。
杨从起义一○六七年六月,新城县杨从起义,“署官吏”,可能已建立政权,但不久即失败。
“李弘”起义一一一三年闰四月,有以“李弘”为号的起义者“以左道聚众”起义。“李弘”一名源于道教,每为起义农民所利用。刘勰《灭惑论》有“张角李弘,毒流汉季”之说。《老君音诵诫经》说:“但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天下纵横返道者众,称名李弘者岁岁有之”。晋朝和十六国的后赵、后秦都有过以李弘为号的农民起义。隋末农民战争中,扶风人唐弼聚众十万起义,也“推李弘为天子”。大抵李弘的称号是利用道教的符谶,以示“应谶当王”。辽朝逮捕了号称李弘的起义领袖,用酷刑“肢解”处死,并把肢解的尸体“分示五京”。想见这次起义群众的秘密组织,分布各地,规模是巨大的。
古欲起义一一一五年二月,饶州渤海古欲等结集投下城居民起义,有步骑三万余,古欲自称大王。四月,大败萧谢佛留统领的辽兵。辽以南面副部署萧陶苏斡领兵镇压,古欲又战胜。六月间,古欲被擒,起义者六千余人牺牲,起义失败。
东京起义天庆六年(一一一六年)正月元旦,东京有少年十余人执刀越墙,入留守府,杀辽东京留守萧保先。史载“萧保先严酷,渤海苦之,故有是变”。起义者当是遭到严酷压迫的渤海人民。辽户部使大公鼎(渤海人)集奚、汉兵千余人镇压,起义者全部被捕处死。
董才起义一一一七年,易州涞水县董庞儿起义。董庞儿原名董才,“少贫贱,沉雄果敢”。起义发动后,群众多至万余人,给辽朝以极大的震动,被诬指为“剧贼”。二月,辽西京留守萧乙薛、南京统军都监查剌率大兵镇压。起义军在易水西战败。三月,再度聚集,败于奉圣州。董庞儿率众南下,越飞狐、灵丘,入云、应、武、朔等州,斩契丹监军。宋军招董庞儿,庞儿自号“扶宋破虏大将军董才”,率部投宋。
安生儿等起义一一一八年,辽东路诸州,到处爆发农民起义。安生儿、张高儿领导的起义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安生儿在龙化州战败牺牲。张高儿转战到懿州,与霍六哥起义军相合。六月,霍六哥攻陷海北州,直趋义州。在义州遭到失败。
前仆后继的农民起义,由于辽朝的镇压而失败,但起义沉重打击了辽朝的封建统治。
辽朝自阿保机以后,契丹贵族中不断出现争夺皇权的斗争,这些斗争往往结合着奴隶制和封建制、契丹文化与汉文化之间两种制度、两种文化的斗争,带有倾向改革还是倾向保守的斗争特点。在圣宗以后封建制业已确立的时期,贵族之间的斗争,更多地表现为契丹封建主相互倾轧、相互争夺封建特权的权利之争,反映着统治集团的日益腐朽和衰落。这种争斗的后果,使辽朝的统治日益黑暗。
一、钦哀后政变,与宋、夏和战 钦哀后政变圣宗皇后齐天后菩萨哥生两子,早死。一○一六年,宫人耨斤生兴宗,由齐天后收养,耨斤封元妃。一○三一年六月,兴宗十六岁继皇帝位。元妃立即谋夺政权,自立为皇太后(钦哀后),又指使护卫冯家奴、喜孙等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等谋反,并且牵连到齐天后。兴宗说:“皇后(指齐天后)侍先帝四十年,抚育我成长,本当为太后。现在不做太后,反而还要加罪,怎么可以!”钦哀后说:“此人若在,恐为后患”。兴宗说:“皇后无子而老,虽在,无能为也”。钦哀后不听,把齐天后从中京迁到上京囚禁,处死萧浞卜、萧匹敌,又杀有关官员七人。钦哀后夺权听政,兴宗不理政务。
一○三二年春,兴宗出猎。钦哀后又派人去谋害齐天后。齐天后被迫自杀。一○三四年,钦哀后密谋废兴宗,另立少子重元。重元把密谋告兴宗。兴宗废钦哀后,迁她到庆州守陵,一举夺回了政权。重元加封皇太弟。一○三七年,兴宗才又把钦哀后从庆陵迎回。兴宗挫败钦哀后,巩固了他的统治。
与宋、夏和战兴宗继承圣宗的统治,对外仍能保持辽朝的威势。
一○三八年,西夏元昊建国,连年侵宋。一○四一年,宋兵大败于好水川。八月,宋张亢在麟、府二州袭击夏兵。宋朝在宋、辽交界地带也修治关河壕堑。辽兴宗作了出兵侵宋的准备,先遣南院宣徽使萧特末、翰林学士刘六符出使宋朝,质问宋朝出兵伐夏和增修边防,要挟宋朝把后周时占领的瓦桥关以南十县地退还给辽。一○四二年春,萧特末、刘六符等到宋,南院枢密使萧惠等陈兵境上。宋仁宗不敢与辽作战,派使臣富弼等赴辽,提出愿增加岁币议和。闰九月,辽、宋议定,此后宋每年增加给辽的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辽朝不出一兵,凭空取得了宋朝的银绢贡纳。
西夏建国后,日渐强盛。辽朝统治下的党项部落不断叛辽附夏。一○四四年,辽西南面招讨都监罗汉奴领兵讨伐反辽的党项部落,西夏出兵援助,辽兵大败。招讨使萧普达、详稳张佛奴败死。兴宗决意亲征,召集诸道兵,大举向西夏进攻。九月,命皇太弟重元、北院枢密使萧惠领先锋兵西征。元昊见辽兵势盛,送还反辽的党项部落。兴宗命北院枢密副使萧革去河曲受降,元昊向辽谢罪。辽朝一些臣僚却认为大军现已结集,就应进兵。辽兵数路掩袭西夏,遭到失败,驸马都尉萧胡睹被俘。辽兵退军,西夏放还萧胡睹。辽、夏再度言和。此后,辽、夏边界不时发生一些冲突,但基本上仍保持着既定的局面。元昊死后,谅祚继立,仍向辽称藩。
二、皇权的争夺与鞑靼战争 重元叛乱兴宗长子洪基,一○四三年,总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尚书令,一○五二年,进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参预朝政,一○五五年兴宗死后,继皇帝位(道宗)。道宗统治时期长达四十五年。在这期间,贵族内部继续相互倾轧,辽朝的统治越来越黑暗了。
道宗即位,即尊奉兴宗弟重元为皇太叔,次年又加号天下兵马大元帅。自辽太宗至道宗,在即位前都曾有过这个称号,意味着将是皇帝的继承人。重元子涅鲁古进封楚王,为武定军节度使。重元父子成为道宗朝最有权势的人物。
道宗也在他的周围组成了契丹贵族的统治集团。弟查葛为惕隐,和鲁斡为上京留守,耶律仁先、萧革和萧惟信、萧阿剌、耶律乙辛等贵族分掌北、南枢密院。但贵族内部相互谮毁,两枢密院和四京留守频繁调动。一○五六年,萧阿剌因萧革专权,向道宗辞官。道宗让他出朝,任东京留守。萧革又借故中伤阿剌,道宗把阿剌处死。一○六二年,萧革因失去道宗的宠信,也辞官致仕,与重元结成姻亲(萧革子为重元婿)。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攻讦,争夺权利,终于在一○六三年爆发了重元的叛乱。
重元在道宗朝,权位显赫,见道宗免拜,不称名,尊荣为辽朝前所未有。子涅鲁古,一○六一年又入朝知南院枢密使事。重元父子和同党陈国王陈六、同知北院枢密使事萧胡睹、卫国王西京留守贴不、统军使萧迭里得以及萧革等阴谋叛乱,夺取皇权。
一○六三年七月,道宗率群臣到太子山秋捺钵出猎。涅鲁古为重元画策,要他假称有病,等道宗来看望时,刺杀道宗。敦睦宫使(皇太后宫使)耶律良得知了重元的叛谋,向皇太后(仁懿后)密告。仁懿后召告道宗。道宗对耶律良说:“你要离间我们骨肉么!”耶律良说:“臣若妄言,甘愿处死。陛下不早作准备,恐怕要堕入贼计。可召见涅鲁古,他如不来,可以料事”。仁懿后说:“这是国家大事,宜早为计”。道宗派使者去召涅鲁古。涅鲁古扣留使者。使者逃回道宗行帐。道宗决计讨叛。
辽道宗召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领兵平乱。重元父子和萧孝友、胡睹、贴不等四百人,诱胁弩手军攻打道宗的行帐。耶律仁先和知北枢密院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萧唐古、北院宣徽使萧韩家奴、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耶律良等,领宿卫士卒数千人出战。叛党见仁先等兵势强大,多倒戈投降。涅鲁古中箭堕马死。重元受伤退兵,自称皇帝,任萧胡睹为枢密使。仁先召太子山附近的五院部萧塔剌领兵来援。重元又率奚兵二千人来攻。萧塔剌兵到,背营而阵。仁先乘势击溃重元兵,追杀二十余里。前北府宰相姚景行、南府宰相杨绩等汉人官员闻乱,也募兵来援,兵到,乱事已平。
重元败逃到大漠,自杀。萧胡睹单骑逃走,投水死。萧迭里得被擒处死。贴不自诉被胁从,免官,流放到镇州。萧革及孝友处死。道宗削平叛乱,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乱事平定后,道宗对平叛有功诸臣分别加给“平乱功臣”、“定乱功臣”等称号。耶律仁先进封宋王,为北院枢密使,又加给于越的尊称。耶律乙辛为南院枢密使,后又加守太师。耶律良隶籍皇族横帐,为汉人行宫都部署。
耶律乙辛擅权一○六五年,道宗宣懿后观音所生子濬八岁,立为太子,确定了皇位的继承。
耶律仁先、乙辛等平重元之乱有功,权势显赫。仁先遭耶律乙辛排挤,出为南京留守,又改西北路招讨使。耶律乙辛独专北枢密院。南院由汉官姚景行、杨绩相继任枢密使。平乱有功的契丹贵族先后被排挤出朝。萧韩家奴迁西南面招讨使,耶律良出知中京留守事,萧惟信出为南京留守。耶律乙辛在朝中专权,受诏,四方有军事,许便宜从事。
汉人张孝杰在道宗即位时,考试进士第一。一○六七年任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一○七二年进为北府宰相,成为汉人官员中最为显贵的官员。耶律乙辛与张孝杰等在朝结成奸党,专擅朝政。凡是对他们阿顺者都加拔擢,忠直的人遭到排斥。耶律乙辛门下大批接受贿赂。张孝杰公然说:“没有百万两黄金,不算是宰相家”。这个贪污、腐朽的集团窃取了军政大权,并且还在阴谋篡夺更高的权位。
耶律乙辛阴谋篡权的第一步是谋害道宗后宣懿皇后。
宣懿后父萧惠在圣宗、兴宗朝,历任南京统军使、南北院枢密使,加守太师,是辽朝有权势的贵族。宣懿后能自作歌词,好音乐,善弹琵琶,曾自制回心曲,命伶官赵惟一歌唱。一○七五年,太子濬十八岁,开始参预朝政,兼领北南枢密院事。耶律乙辛等不得擅权,便设计谋害宣懿后。宣懿后宫婢单登及妹夫教坊朱顶鹤伪造十香词,诬告宣懿后与赵惟一私通。耶律乙辛向道宗奏告。道宗命耶律乙辛、张孝杰查劾,乙辛、张孝杰坐实此案。道宗将伶人赵惟一、高长命等全族处死,命宣懿后自尽,将尸体归还后家。
宣懿后死后,耶律乙辛又在次年(一○七六年)向道宗称誉他的同党萧霞抹之妹坦思,选入宫中,立为皇后。坦思又向道宗建言,把妹斡特懒纳入宫中。斡特懒原来是乙辛的儿妇,离婚后入宫。耶律乙辛进而通过后族操纵宫廷。张孝杰更得道宗宠信,赐国姓耶律。
耶律乙辛等阴谋篡权的第二步是谋害太子濬。
耶律乙辛等陷害宣懿后,反谋渐露,引起朝内外强烈的愤慨。护卫萧忽古知道乙辛的奸谋,一天,藏在桥下,准备在乙辛路过时把他杀死。正值暴雨,桥坏,不能实现。一○七六年六月,林牙萧岩寿密奏道宗说:“乙辛自皇太子预政,内怀疑惧,又与宰相张孝杰相附会,恐有异图,不可使居要地。”道宗也渐有怀疑,命乙辛出朝,为中京留守。萧霞抹等又向道宗建言,说乙辛自称无过,是因谗言出朝。道宗又要把乙辛召回。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撒剌谏阻,道宗不听,十月,耶律乙辛回朝,仍为北院枢密使。萧岩寿反被排挤出朝,为顺义军节度使。乙辛复职后,又把萧岩寿流放到乌隗部拘禁。一○七七年初,萧忽古再次企图刺杀乙辛,被乙辛发觉拘捕。萧忽古拒不服罪,被流放到边地。
耶律乙辛处在朝野反抗之中。宣懿后被害,太子濬更加愤恨,说:“杀我母者,是耶律乙辛。他日不杀此贼,不为人子。”乙辛的党羽殿前副点检萧十三对乙辛说:“现在太子还在,臣民归心。大王没有根底之助,又有诬害皇后之怨。倘若太子得立,你置身何地?”一○七七年五月,乙辛与萧十三召萧得里特,设计谋害太子,指使护卫太保耶律查剌诬告耶律撒剌与知北院枢密使事萧速撒等阴谋废皇帝立太子。道宗按问,没有证据,只命耶律撒剌和萧速撒出朝补外官。六月,乙辛等又设计,指使牌印郎君萧讹都斡去向道宗自首,捏造说谋废立确有其事,他也参预了阴谋,因怕连坐,出来自首。道宗大怒,命耶律乙辛、张孝杰等审问此案。乙辛等严酷惩治被诬人员,不让他们讲话,诡报说都没有异词。道宗命乙辛党羽左夷离毕耶律燕哥去审问太子濬。太子濬申辩。萧十三与燕哥阴谋伪造供状,说太子已认罪。道宗杀耶律撒剌、萧速撒等,把太子濬囚禁在上京。
一○七七年十一月,耶律乙辛又秘密派人杀害太子濬,谎报病死。道宗哀伤,要召见太子濬妻。乙辛又暗杀濬妻灭口。
耶律乙辛害太子后,借此兴起大狱,陷害异己,诬指他们参预废立阴谋,任意治罪。流放在外的萧岩寿、萧忽古都被召回处死。北院宣徽使耶律挞不也(字撒班)知乙辛的奸谋,曾策划杀乙辛、萧得里特、萧十三等,乙辛诬陷他参预废立,处死。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萧挞不也与耶律挞不也友善,也因此被杀。萧岩寿的好友萧铎鲁斡被诬陷,谪戍西北。夷离毕郎君耶律石柳因附太子,流放到镇州。辽朝的官员、贵族大批地遭到陷害。
耶律乙辛阴谋得逞,进而向道宗建言,立和鲁斡子淳为太子。北院宣徽使萧兀纳和夷离毕萧陶隗对道宗说:“放弃自己的嫡系不立,是把国家送给别人了”。道宗犹豫不定。一○七九年初,道宗出猎,乙辛请把皇孙延禧(太子濬之子)留下。萧兀纳又上奏说:“听说皇帝出游,将要留下皇孙。如果当真要留下,臣请侍从左右”。道宗醒悟,命皇孙从行。朝中官员向道宗揭发乙辛奸恶,道宗开始怀疑乙辛。三月,命乙辛出朝,知南院大王事。耶律淳出为彰圣等军节度使。乙辛的党羽北府宰相萧余里也出为西北路招讨使。一○八○年初,道宗又出乙辛知兴中府事,然后立皇孙延禧为梁王,特设旗鼓拽剌(契丹语,义为勇士,尊称)六人护卫。又命张孝杰出为武定军节度使,萧兀纳受命辅佐延禧,一○八一年以北府宰相兼殿前都点检。
道宗逐渐发觉耶律乙辛一党的奸谋,大康七年(一○八一年)十二月,张孝杰以贩盐和擅改诏旨的罪名,被削爵,贬安肃州。几年后死在家乡。耶律乙辛也以对外出卖禁物罪,免官,幽禁于来州。次年,道宗降封萧后为惠妃,出居乾陵。后又追諡太子濬为昭怀太子。乙辛一党遭到了失败。
耶律乙辛见阴谋败露,私藏兵器,图谋叛辽投奔宋朝。一○八三年十月被发觉,处死。
一○九一年,延禧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北、南院枢密院事,完全确定了继承皇帝的权位。
一一○一年,道宗病死。延禧顺利地继位做皇帝(天祚帝)。天祚帝即位,随即为祖母宣懿后和父濬雪诬,并进而诛杀乙辛的党羽。耶律濬諡为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又下诏,被耶律乙辛诬陷的官员,都恢复官爵。被籍没者出籍,被流放者召还。张孝杰已在道宗朝在家乡病死,家属被分赐群臣作奴隶。次年,又下诏诛耶律乙辛党,子孙迁徙到边地。发掘耶律乙辛、萧得里特的坟墓,剖棺戮尸,家属分赐给被害者的家庭为奴。道宗的惠妃,降为庶人(平民)。
天祚帝即位,和鲁斡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称皇太叔。耶律淳封郑王,又进封越国王,为东京留守。北府宰相萧兀纳出为辽兴军节度使,加守太傅。
对鞑靼的战争辽朝西北的鞑靼,在辽道宗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由分散的部落建立起部落联盟。一○九二年,鞑靼“诸部长”即联盟长磨古斯杀辽金吾(军官)吐古斯,大举侵辽。辽西北路招讨使耶律阿鲁扫古战败,辽军多陷没。辽朝以耶律挞不也(字胡独堇)为西北路招讨使,再讨鞑靼,磨古斯在镇州西南沙碛间伪降,诱杀挞不也,辽军又溃。一○九四年,辽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斡特剌等率大兵伐鞑靼,遇天大雪,败鞑靼四部,斩首千余级。一一○○年,斡特剌擒获磨古斯,俘回辽朝处死。在辽朝后期的对外作战中,这是仅见的一场大胜仗。辽人是大为赞颂的。耶律俨撰道宗哀册说:“蠢尔鞑靼,自取凶灭”,“即戮渠魁,群党归悦”。鞑靼败后,部落联盟溃败,不能重建。但鞑靼各部落并非“群党归悦”,而仍然是辽朝的一个严重威胁。
三、各族农民的起义 辽朝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地主和农民(包括牧民)的阶级矛盾,逐渐成为辽朝社会的基本矛盾。随着封建剥削的加强,契丹农牧民、汉族、渤海农民同辽贵族、地主的矛盾和斗争,日趋激烈,推动着辽朝由强盛转入衰亡。
契丹奴隶制的衰落和封建关系的发展,不断出现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在契丹各部中,产生了新的封建主“富民”和大批的贫民。圣宗统和十五年(九九七年),“劝品部富民出钱以赡贫民”,贫富两极的对立极为明显。富民向朝廷献纳牛、驼十头、马百匹,即可授给“舍利”的官位。贫民则处在无权的地位。自圣宗时起,至兴宗、道宗时期,《辽史》屡见赈济各部“贫民”的记载。一○四二年,“振恤三父族之贫者”。一一○○年,“出绢赐五院贫民”。三父房是辽皇族系属的后裔,五院部原来是迭剌部分出的强大部落,但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陆续出现了大批的贫民。一○七二年,“赐延昌宫贫户钱”。一○八一年,“诏岁出官钱振诸宫分及边戍贫户”。一○八六年,“赐兴圣、积庆二宫贫民钱”。辽朝皇帝诸宫斡鲁朵户,大抵有一部分由原来的奴隶地位转化为平民,但仍然处于极为贫困的境地。汉族和渤海的农民遭受着越来越苛刻的封建剥削,往往隐匿或逃亡,以逃避辽朝的赋役。辽朝一再检括户口。兴宗重熙八年(一○三九年),采萧孝穆议,“诏括户口”。道宗时,“遣使括三京隐户,不得”,又派耶律引吉往括,也只得数千户。又诏诸道“检括脱户(逃户)”。马人望奉命检括户口,不过十得六、七。农民的大量逃亡,说明辽朝封建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日益残酷。
从圣宗时起,各族农民即不断举行起义,以反抗辽朝的封建统治。天祚帝时,起义更加发展。史书没有留下详备的记载,据现存简略的记事,依然可见人民群众的斗争浪潮是汹涌澎湃的。
王氏起义九九三年二月,史载霸州民妻王氏“以妖惑众”,当是利用某种宗教形式组织起义,因辽朝发觉而被镇压。
鼻舍起义统和十二年(九九四年)正月,契丹郎君耶律鼻舍等“谋叛”(《辽史·圣宗纪》)。“郎君”是契丹下层的小吏,不同于辽朝贵族的权利争夺。大抵契丹民众推耶律鼻舍等为领袖,准备起义,起事未成而鼻舍等被杀。
大延琳起义一○二九年,东京渤海居民举行大规模的起义。辽灭渤海后,仍维持原有的封建剥削制度,无盐酒等税。关市商税也较少。圣宗时,汉人韩绍勋为户部使,对渤海居民一切依照燕地制度征税。户部副使王嘉又令渤海居民造大船,将粟米运往燕地。水路艰险,多至覆没。辽官动辄鞭掠,渤海居民遭受的压榨极为严酷。一○二九年八月,渤海农民在东京起义,囚禁辽留守、驸马都尉萧孝先及南阳公主,杀韩绍勋、王嘉及辽军官萧颇德。起义者以东京舍利军详稳大延琳为首,建国号兴辽,年号天庆(《高丽史》作天兴)。西取沈州,不下,还守东京。邻近的女真人也起而响应。辽朝派出南京留守萧孝穆等领兵往讨,与兴辽太师大延定相攻。次年,即辽圣宗死前一年,大延琳被擒,渤海的反抗前后延续一年之久而遭到失败。
李宜儿起义一○四四年七月,香河县李宜儿“以左道惑众”,即以宗教工具组织起义,被镇压。
杨从起义一○六七年六月,新城县杨从起义,“署官吏”,可能已建立政权,但不久即失败。
“李弘”起义一一一三年闰四月,有以“李弘”为号的起义者“以左道聚众”起义。“李弘”一名源于道教,每为起义农民所利用。刘勰《灭惑论》有“张角李弘,毒流汉季”之说。《老君音诵诫经》说:“但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天下纵横返道者众,称名李弘者岁岁有之”。晋朝和十六国的后赵、后秦都有过以李弘为号的农民起义。隋末农民战争中,扶风人唐弼聚众十万起义,也“推李弘为天子”。大抵李弘的称号是利用道教的符谶,以示“应谶当王”。辽朝逮捕了号称李弘的起义领袖,用酷刑“肢解”处死,并把肢解的尸体“分示五京”。想见这次起义群众的秘密组织,分布各地,规模是巨大的。
古欲起义一一一五年二月,饶州渤海古欲等结集投下城居民起义,有步骑三万余,古欲自称大王。四月,大败萧谢佛留统领的辽兵。辽以南面副部署萧陶苏斡领兵镇压,古欲又战胜。六月间,古欲被擒,起义者六千余人牺牲,起义失败。
东京起义天庆六年(一一一六年)正月元旦,东京有少年十余人执刀越墙,入留守府,杀辽东京留守萧保先。史载“萧保先严酷,渤海苦之,故有是变”。起义者当是遭到严酷压迫的渤海人民。辽户部使大公鼎(渤海人)集奚、汉兵千余人镇压,起义者全部被捕处死。
董才起义一一一七年,易州涞水县董庞儿起义。董庞儿原名董才,“少贫贱,沉雄果敢”。起义发动后,群众多至万余人,给辽朝以极大的震动,被诬指为“剧贼”。二月,辽西京留守萧乙薛、南京统军都监查剌率大兵镇压。起义军在易水西战败。三月,再度聚集,败于奉圣州。董庞儿率众南下,越飞狐、灵丘,入云、应、武、朔等州,斩契丹监军。宋军招董庞儿,庞儿自号“扶宋破虏大将军董才”,率部投宋。
安生儿等起义一一一八年,辽东路诸州,到处爆发农民起义。安生儿、张高儿领导的起义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安生儿在龙化州战败牺牲。张高儿转战到懿州,与霍六哥起义军相合。六月,霍六哥攻陷海北州,直趋义州。在义州遭到失败。
前仆后继的农民起义,由于辽朝的镇压而失败,但起义沉重打击了辽朝的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