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金太宗的南侵和统治制度的确立 金太祖对外作战时,金国内部政事,全由谙班勃极烈吴乞买管理。一一二一年六月,金太祖下诏说:“你是我的亲兄弟,因此用你来作副手,管理国政。”吴乞买事实上已成为仅次于金太祖的最高统治者。这时,阿离合懑和撒改已相继病死。太祖任命杲为国论忽鲁勃极烈、昱为昃勃极烈,又任命宗翰为移赉(第三)勃极烈,处理对外事务。一一二三年六月,金太祖在路上得病,急召吴乞买到浑河北行营。金太祖病死。国论忽鲁勃极烈完颜杲、太祖弟郓王昂、太祖子宗干、宗峻等,把皇帝的赭袍披在吴乞买身上,拥立他作皇帝(金太宗)。金太宗改年号为天会,仍用勃极烈制度。完颜杲为谙班勃极烈,宗干为国论忽鲁勃极烈。
金太宗继承金太祖的事业,继续展开对辽、宋的掠夺战争,擒辽天祚帝,灭亡北宋,并进一步南下,发动了对南宋的侵掠战争。在这一过程中,金朝的统治制度也在不断发生着重要的变动。
一、宋、辽人民的反抗和金朝领土的拓展 平州的反抗辽耶律淳在燕京建立小朝廷时,辽兴军节度副使张觉(瑴)在平州,见辽朝将亡,募集兵士,达数万人。宗望入燕京,派辽降臣康公弼去平州招降,张觉降金。金太祖改平州为南京,任张觉为南京留守,仍统领旧部。金太祖将燕京空城让给宋朝后,金兵把城中人民全部掳去作奴隶。辽降臣左企弓、康公弼等随行。一一二三年五月,被掳掠的民众路经平州,他们对张觉说:“宰相左企弓不守燕京,使我们流离失所,无处安身。公守在重镇,掌握强兵,如能尽忠辽朝,必能使我们复归乡土。”在民众的推动下,张觉和诸将领集议,杀左企弓、康公弼等降臣,将被掳的民众全部释放归业。张觉派使臣和宋将王安中联络,投附宋朝。宋朝以张觉为节度使。
金太祖派南路统帅阇母(太祖弟)自锦州领兵向平州进攻。张觉率军五万驻于润州近郊。润、迁、来、隰四州已先后降金。张觉打算联合四州人民抗金。阇母率军到润州,击走张觉军,又败张觉军于营州东北。金太宗即位后,九月,阇母军屯兵来州,与张觉战于楼峰口,张觉兵败。十月,又战于怀柔兔耳山,张觉战胜金兵,阇母大败。十一月,金太宗命完颜宗望统领阇母军攻张觉,并强迫迁、润、来、隰四州人民迁往沈州。宗望在平州东大败张觉军。张觉逃奔燕京。金军向宋朝索要张觉,王安中杀张觉,把首级送给宗望。都统张敦固等以平州降金,不久,又杀金使者起兵反抗。
一一二三年金太祖病死前,已仿辽制设枢密院于广宁府,统治新占领的辽地汉军。一一二四年三月,宗望因平州难于统治,奏请金太宗,与知枢密院事刘彦宗(辽降臣)共同裁决。五月,阇母攻克南京,杀张敦固。迁、润、来、隰等州居民,不愿被金军掳作奴隶,纷纷上山结寨自保。宗望又派官员去招降。
平州的动乱,张觉等官员降叛无常。反抗金朝掳掠的决定性力量,是不愿作奴隶的广大汉族人民。在此以前,金朝在掳掠战争中,总是把战败投降的兵士编入金军猛安、谋克部中统领,而把掳掠的人民赶回女真族的住地作奴隶。平州等地人民的反抗,迫使金朝奴隶主不得不开始改变他们的统治方法。《金史·兵志》说:“平州既平,宗望恐风俗揉杂,民情弗便,乃罢是制(将降兵编入猛安、谋克部)。诸部降人,但置长吏,以下从汉官之号。”这就是说,不再象对付东京诸州和南路系辽籍女真那样“置猛安谋克,一如本朝之法”,而是基本上仍然保持当地原来的军事行政组织,利用它去统治当地的人民。金朝统治制度中的这一变动,还仅仅是个开始,但它对金朝社会、政治的发展,无疑是意义重大的。
女真的奴隶制既然还是处在向上发展的时期,就必然还要继续对外掳掠奴隶。因此,金朝深入汉地掳掠奴隶,和广大汉族人民反侵掠的斗争,就成为一个时期里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它规定和影响着金朝历史的进程。
联合西夏,擒天祚帝金太祖时,辽天祚帝败走阴山,曾得到西夏兵的救援。金朝没有去远征西夏,而是争取西夏对金称藩属。天会二年(一一二四年)正月,金太宗为了集中力量灭辽和侵宋,命西北、西南两路都统宗翰、宗望与西夏商议割地议和。金朝把下寨以北、阴山以南的辽地割给西夏。西夏按照对辽的旧制,对金称藩。如天祚帝逃到西夏,西夏要捕送给金朝。三月,西夏乾顺向金朝上誓表,全部接受金朝的条件。金朝争取了西夏,西方边境稳定了。
同年十月,西南、西北路奏报,辽耶律大石西走称王。天祚帝只有步骑兵一万多,想逃往天德军,进驻应州西余都谷。完颜娄室领金兵追击,一一二五年二月,擒天祚帝。八月,金太宗降封天祚帝为海滨王。天祚帝在金朝一年多后病死。
耶律大石在八剌沙衮建西辽,对金朝仍然是一个威胁。但由于中间有西夏阻隔,并不发生直接的冲突。天祚帝被俘,西夏称臣,金朝在西部和西北部不再有后顾之忧,便得以集中兵力南下侵掠宋朝。
灭北宋一一二五年十月,金太宗下诏伐宋。谙班勃极烈完颜杲为都元帅,统领金军。完颜宗翰为左副元帅,与完颜希尹、耶律余睹等,自西京攻太原。宗望为南京路都统,与阇母、刘彦宗等自南京(平州)攻燕京。
这时的北宋,在徽宗、蔡京集团统治下,极度腐朽。新建的金朝正处在奴隶制向上发展的时期。腐朽的北宋王朝自然难以抵挡生气勃勃的金朝奴隶主的攻击。十二月,宗望军到白河,大败宋军。宋燕京守将郭药师等降金。宗望进而围攻汴京。天会四年(一一二六年)正月,宋徽宗退位逃跑,钦宗继皇帝位,派使臣向金朝求和。宗望提出宋割让太原、中山、真定三镇,派亲王作人质,宋对金称侄。钦宗一律接受。金兵胜利回师。
宗翰军围攻太原,太原军民坚决抵抗。二月,宗翰军攻下隆德府。三月,宗翰回兵西京,银术可围攻太原。
八月间,金太宗再次发兵南侵。宗翰为左副元帅,宗望为右副元帅,分别自西京和保州南下,计划在开封会合。九月,宗翰军猛攻太原,宋太原知府张孝纯在城破后降金。宗翰经隆德府、泽州向开封进军。宗望军攻占真定府,又渡河攻下临河、大名等县。十二月,宗翰、宗望两军会合在开封城下。宋钦宗投降。一一二七年四月,金军俘掳宋徽宗、钦宗,并掳掠大批人口、财物而回。北宋宣告灭亡。
侵掠南宋北宋亡后,宋朝的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于一一二七年五月在宋南京(商丘)即皇帝位(宋高宗)。重建赵宋王朝,史称南宋。宋高宗继续实行妥协逃跑的政策,对金朝的南侵军不敢抵抗。在十月间,放弃中原,逃到扬州。黄河南北各地人民自动组织抗金武装,约六、七十万人,坚持战斗。金朝派出重兵前去镇压,并继续南下,进攻南宋统治下的江南。
宗望灭北宋后,率军北还。在凉陉病死。金太宗命宗辅(太祖子)为右副元帅,驻兵燕京。天会五年(一一二七年)十二月,宗辅与宗弼(太祖子)、阇母等向淄州、青州地区进兵。金兵在淄州攻宋李成军。天会六年(一一二八年)正月,宗弼在青州击败宋军,攻下青州。阇母攻下潍州。金军在千乘县遇到人民义军的抵抗。在青、潍等州掳掠后还军。
左副元帅宗翰率领的金军,天会五年(一一二七年)十二月向洛阳进兵。天会六年(一一二八年)正月,银术可部攻下邓州。萨谋鲁部攻下襄阳。金兵连下均州、房州。二月,取唐、蔡、陈州,攻下颍昌府。金兵在洛阳,曾被宋西京统制翟进军战败。翟进兄翟兴与河东、河北抗金民兵相联络,配合作战。郑州宋兵也反金附宋。二月,宗翰命诸将反击宋军,再度攻占郑州。宗翰军大肆掳掠洛阳、襄阳、颍昌、汝、郑、均、房、唐、邓、陈、蔡等地的百姓,把他们迁移到河北。
宗翰又命令娄室军向陕西进兵,攻下同、华、京兆、凤翔。宋军和人民义兵英勇抗敌。娄室军掳掠而去。宗翰统率的大军,还驻山西。
七月,金太宗下诏追击逃在扬州的宋高宗。金军将领中出现意见纷歧。河北诸将主张停止用兵陕西,并力南伐。河东诸将反对。这时,河北和河东一带人民抗金武装仍活跃在太行山两侧,具有强大的力量。陕西地区也在宋军控制之下。所以,河东诸将说:“陕西与西夏为邻,事体重大,不可罢兵。”宗翰主张,河北不足虑,先平定陕西五路,然后再东下伐宋。宗辅军的元帅左都监阇母主张,先定河北,然后再南进。金太宗两用其策,说:“康王构必须穷追,陕西也不可不取。”命娄室率军攻陕西,宗翰与宗辅合兵南下侵宋。
娄室与蒲察等八月间败宋军于华州,攻取下邽(音归gu9)。九月,绳果等破宋兵于蒲城、同州,取丹州。十一月,蒲察、娄室攻下延安府。一一二九年二月,宋安抚使折可求以麟、府、丰三州降金。娄室进攻宋晋宁军。宋守将徐徽言拒战,城陷被俘。娄室命折可求招降,徐徽言大骂不屈,被杀。四月,蒲察、娄室军进而攻占鄜、坊二州。娄室驻守延安,折可求屯兵绥德,蒲察还守蒲州。
宗辅和宗翰在一一二八年十月会师于濮州。宗辅自河北发兵,连续攻下滑州、开德府和大名府。又攻下东平府和徐州,宋济南知府刘豫投降。一一二九年五月,宗翰派拔离速领兵奔袭扬州,宋高宗率官属渡江,南逃建康,派使臣向金朝求和。金朝不许。挞懒、宗弼、拔离速、马五等分路南侵。十一月,宗弼在和州大败宋军,自和州渡江至建康。宋建康守臣陈邦光、江淮宣抚使杜充陆续降金。宋高宗自建康逃往杭州,又逃到越州。十二月,宗弼军经湖州攻下杭州。宗弼在杭州驻守,命阿里、蒲卢浑以精兵四千追击宋高宗。宋高宗又自越州逃往明州。阿里、蒲卢浑军渡曹娥江,离明州仅二十五里,大败宋军。宋高宗仓皇入海,逃奔温州。阿里、蒲卢浑军入海追击三百多里,不及,还军。
金朝这次出兵南侵,目标只是追击宋高宗和掳掠财物,还没有长期统治江南的打算。一一三○年二月,宗弼领军在杭州掳掠大批财物后北还。沿途又把秀州、平江洗劫一空。宗弼回师的路上,先后在镇江和建康遭到宋军的打击。宋将韩世忠在镇江扼守江口,金军虽然兵多,但宋军拥有大量的战船。金军不善于水战,依靠军中契丹、汉人驾驶的小船作战,多被宋军击沉。金军被堵截在黄天荡,宗弼循老鹳河故道,连夜开凿一条三十里长的大渠,通往秦淮河,才逃到建康。宗弼军到建康,得到挞懒部下的援兵,在江渡打退韩世忠部的追兵。五月间,宗弼军在建康掳掠后,准备从静安镇北归,又遭到宋岳飞部的袭击,损失惨重。金军北退,宋军收复建康。
侵掠江南的战事,至此告一段落。宗翰又提出增兵陕西,他说:“以前讨宋,分西路军合于东路军。现在当并力攻取陕西五路。”陕西五路原由娄室部攻掠。但攻下城邑后,当地军民又往往起而反抗,“叛服不常”,金朝的统治难以巩固。元帅府召集诸将集议。诸将认为:“这不是因为兵力不足,而是统治不得其法。只要派有威望的人去,指日可定。”金太宗采纳诸将的建策,调派右副元帅宗辅去陕西。一一三○年九月,宗辅到洛水,以娄室军为左翼,宗弼军为右翼,两军并进,攻打富平。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领大兵迎敌,双方展开激战。宋军溃败。耀州、凤翔府相继降金。十一月,宗辅军攻下泾州。渭州、原州宋军败降。宋泾原路统制张中孚等降金。十二月,宗辅攻宋熙河路副总管军,熙州降。娄室病死。宗辅以阿卢补为左翼都统、宗弼为右翼都统,分别去招降尚未攻下的州县。一一三一年春,巩、洮、河、乐、西宁、兰、廓、积石等州和定远等城寨,先后降金。宋泾原、熙河两路都被金朝所征服。宗辅还军,与宗翰朝见金太宗。金太宗以宗翰为都元帅(一一三○年九月完颜杲病死),宗辅为左副元帅。
金朝简图一一三一年秋,宗弼军自陕西向四川地区进兵,侵入和尚原。宋守将吴玠军设伏兵邀击,宗弼军退走。宋军列阵山口,宗弼军大败,金兵多被俘掳。和尚原之战,是金兵南侵以来最大的一次败仗。宗弼败逃后,第二年再次进兵。宋守将吴玠败逃,金兵攻占和尚原。
金兵南侵以来,西到陕西,南到明州,在广大的地区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掠夺。金兵退后,宋高宗返回杭州,南宋王朝从此定都在杭州,称临安。这时,金朝的都城仍在会宁府。东起淮水,西至秦岭,形成金、宋间一条暂时的分界线。金朝从此确立了在陕西和淮水以北的统治领域。
但是,在金朝南侵的过程中,河北、山西地区的广大人民仍然在不屈不挠地展开反掳掠、反奴隶制统治的英勇斗争。金军推行奴隶制,规定有负债不能偿还者,折身作奴隶。人民纷纷上山抵抗,动以万计。太行山区成为人民武装主要的活动场所。他们被金朝统治者诬指为“太行群盗”,不断地给予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红巾军在泽州一带展开抗金斗争。金太宗曾派辽降将王伯龙知泽州,领兵镇压。红巾军转移到河北、陕西等地,继续抵抗。磁州一带人民抗金武装,在王会、孙小十、苗清等领导下坚持斗争。金朝派辽降将伯德特离补率领磁、相两州的屯兵镇压。王会、孙小十、苗清等战败被俘。由宋朝军官王彦统领的八字军在太行山一带英勇抗敌,发生很大的影响。分散在河北、山西各地的抗金民兵都曾接受王彦的领导。王彦去南京联络,被宋高宗解除兵权,改派投降派范琼统率。八字军由于宋朝投降派的出卖而失败。山东济州梁山泊的农民起义军,仍在张荣等领导下依据山寨抗击金兵。分布各地的人民反抗斗争,严重威胁着金朝奴隶主的反动统治。
二、金朝统治制度的确立 金朝自太祖、太宗以来,接连不断地发动南下侵掠战争,以扩大奴隶和财物的占有。由于各族人民的坚决抵抗,金朝奴隶主的掳掠遭到沉重的打击。但由于辽、宋王朝的腐朽,金朝奴隶主又得以顺利取胜,迅速扩大了他的统治领域。金太宗时,金朝的统治领域,东到混同江下游吉里迷、兀的改等族的居住地,直抵海边。北到蒲与路以北三千多里火鲁火疃谋克地,沿泰州附近界壕而西,出天山,与西夏毗邻。南部与南宋以淮河为界。在这个广阔的领域里,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原来辽朝统治下的东北部区域,自上京路、辽东(东京)路、咸平路,东到大海,北到北方边地,是金朝建国前后占领的地区。这里包括女真各部落的住地,也还有原在辽朝统治下的大批契丹、奚、渤海以及五国部、吉里迷、兀的改等各族人民。契丹、渤海等族早已进入封建制时期,但还有一些民族仍然处在比女真族更为落后的氏族部落制时代。第二种情况是自辽上京临潢府以南,直到河北、山西,即五代时辽朝占领的燕云十六州地区。这里的居民主要是汉族,长期以来,处在封建制统治之下。第三种情况是原来北宋统治下的淮河以北,包括陕西的汉族地区,封建制度比辽朝统治区更为发展。金太祖、太宗迅速地占领了辽、宋统治下的如此广大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不仅居住着不同的民族,而且具有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传统。建国不久的金朝,如何有效地建立它的统治,是金朝奴隶主面临的严重课题。金太宗在南下侵掠的过程中,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暂时地维护了金朝的统治。
黑龙江阿城出土金“上京路勾当公事云字号之印”铜印政治制度适应着侵掠战争发展的需要,金太宗进一步加强了金朝的政治制度,并对新占领区,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勃极烈制的改革——太祖末年以来,诸勃极烈不断出现一些变动。一一二三年,阿买勃极烈辞不失病死,不再补任。太宗即位后,叔谩都诃参议国政,称阿舍勃极烈。次年,谩都诃病死。移赉勃极烈宗翰追击辽主,受命为西南、西北路都统。太宗时,领兵侵宋,成为主要的军事统帅。谙班勃极烈完颜杲为内外诸军都统(都元帅),但并不出兵作战。一一三○年,完颜杲死。宗翰、宗干向太宗建言,立宗峻子合剌(完颜亶)为谙班勃极烈。这时的金朝,还没有立太子的制度。谙班勃极烈实际上是皇位的继承人。一一三二年,金太宗改订勃极烈制度。勃极烈定为四员。完颜亶仍为谙班勃极烈,太宗子宗磐为国论忽鲁勃极烈,原国论忽鲁勃极烈宗干为国论左勃极烈,原移赉勃极烈宗翰为国论右勃极烈兼都元帅。金太祖时建立的勃极烈制度,仍然带有部落贵族议事制的痕迹。金太宗改订后,进一步成为金朝中枢的政治、军事统治机构。
金太祖在按出虎水完颜部居地誓师建国,这一地区称为“内地”。金太宗在此建立都城,称会宁府。一一二五年,建造乾元殿。殿外四周栽柳,殿内砌火炕,君臣杂坐炕上议政。金朝皇帝和勃极烈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的统治。会宁府成为金朝初期的政治中心。
汉官制度——金太祖侵占辽东时,废除辽法,“一切依本朝制度”。一一二二年,南侵燕云汉人地区,开始改变旧制。十一月,向燕京进兵前,下诏给燕京官民说:“王师所至,降者赦其罪,官皆仍旧。”十二月,辽中书令、知枢密院事左企弓等归降。金太祖命左企弓等仍任原职。天会元年(一一二三年)正月,辽辽兴军节度使兼汉军都统时立爱降金,向金太祖献策“招抚”所部军民。金太祖再次下诏说:“应在役大小官员,皆充旧职”。金兵自燕京掳掠而去后,在广宁府置中书省、枢密院,仍令左企弓统领。诏令“应此路事务,皆取决枢密院”。五月,张觉在平州起兵,杀左企弓等。金太祖改派辽降臣刘彦宗知枢密院事,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封侍中。
金太宗即位后,宗望领兵攻打平州。面对着汉族人民的反抗,难于统治,宗望奏请金太宗,在攻取汉地时,由刘彦宗参与谋议。汉人州县政事,全委刘彦宗管理。天会三年(一一二五年)十二月,再度攻下燕京后,枢密院也迁移到燕京。燕京一品以下的官员,都由刘彦宗承制授官。
面对着领域的拓展和汉族人民的反抗,勃极烈完颜杲、宗干等建议金太宗,在汉地改变女真旧制,采用汉官制度。一一二六年,金太宗正式宣布官制,在汉地建尚书省及尚书省所属诸司府寺。一一二八年,刘彦宗死。金太宗任用随从宗翰侵掠山西有功的西京留守韩企先,代替刘彦宗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一一二九年,升尚书左仆射兼侍中,成为汉地的宰相。韩氏是辽朝汉人大族韩知古的后裔,在辽朝统治下的汉人中,有着强大的社会势力。燕云州县都由韩企先为首的汉官去统治。
金太宗时期,逐渐形成类似辽朝南、北面的政治制度,但采用汉官制度还只局限于燕云地区,政治权力仍集中在金朝的朝廷。这显然还只是金朝深入南侵过程中,为了维持汉地的统治而采取的暂时性的措施。它还没有,也不可能成为长期的固定的制度。
金太宗初年,急需收罗大批汉族士大夫统治新征服的汉族州县,在一一二三年十月,一一二四年二月、八月,连续三次考试进士。考试分词赋进士、经义进士两类:词赋考赋、诗、策论各一道;经义考经义、策论各一道。录取进士不定额,考试也不定期。一一二七年,占领河北、河东后,官吏多缺,根据辽、宋旧制的不同,金太宗下诏对南、北士人各以所习之业取士,称“南、北选”。金太宗用这个办法,吸收了大批汉族士大夫担任州县地方官。
立齐国——金太宗灭亡了北宋,俘掳徽、钦二帝北还。在汴京立宋朝的降臣张邦昌作皇帝,号楚国。南宋建立后,张邦昌投附宋高宗。一一三○年三月,金军再次攻占汴京出兵前,金太宗下诏给宗望、宗翰说:“俟宋平,当援立藩辅,以镇南服,如张邦昌者。”宋济南知府刘豫在一一二八年降金。一一三○年九月,金朝立刘豫为齐国皇帝,降金的宋太原知府张孝纯作宰相,建都大名府,仍号北京。不久,迁都东平,称东京。两年后,又迁到宋东京开封,称汴京。
金太宗立刘豫的诏书说:“今立豫为子皇帝(儿皇帝),既为邻国之君,又为大朝之子。”金朝把北宋统治下的中原和陕西地区交给儿皇帝刘豫去统治。刘豫的齐国只是金朝的一个属邦。在这个属邦内,基本上仍然实行着北宋时的政治制度。
这样,金太宗时期在金朝统治下的三个区域里,实行着三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形成为女真官制和辽,宋官制同时并存的局面。
军事制度金太宗时,在几种政治制度并存的同时,军事制度也随着战争的发展,出现了相应的变动。
金朝建国前后,从女真部落氏族的猛安、谋克制形成的军事制度,在金太祖、太宗时期,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起初,金太祖征服女真和周邻各族的部落,即把各族军兵编入女真猛安、谋克部统领。女真兵因而从不满千人迅速发展到数万人。金太祖征服辽东京道时,开始设立咸州军帅司和南路都统司,统领军兵。把被征服的渤海军编为八猛安部。征服奚族时,又设奚路都统司,后改名六部路(奚分六部)都统司。又把契丹遥辇九营编为九猛安部,归六部路都统司统辖。侵占辽上京道和泰州一带后,也各设都统司,每司统领五、六万人。金太祖建国后,征服辽朝时期的基本状况是,对待契丹、渤海、奚等族的大批降兵,已不再象初期那样编入女真族的猛安、谋克部,而只是依照金朝猛安、谋克制的名义,各自编组成军,由都统司的女真贵族统领。
黑龙江江宁安出土天会八年(一一三○年)
造“京左吉阿邻谋克之印”铜印印文金太祖攻掠燕云,对待辽朝投降的汉军,又采取了新的措施。《金史·百官志》说:“汉官之制,自平州人不乐为猛安谋克之官,始置长吏以下。”和政治制度上采取汉官制相似,在军事上也采用了汉军的旧制,即仍然维持汉军原来的编制,由汉人降将统领。金太宗再次攻掠燕京,以刘彦宗知枢密院事兼领汉军都统。刘彦宗统领汉军随从宗望去侵掠宋朝。原属辽朝的汉军成为金朝军队中一种特殊建置的军队。
金太宗时,宗望、宗翰、宗辅等攻掠中原和陕西时,对待北宋的降将,基本上采取“仍官旧职”的政策。汉军投降,仍依汉人军官制度授官。如宗辅军至泾州,宋将张中孚投降,金朝任命他为镇洮军节度使、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刘豫的齐国建立后,中原和陕西的降军即归刘豫统领。齐国的军队基本上仍依北宋的建置。
金太宗时,随着南下灭宋,军队迅速扩大。军制的状况,大体上类似官制状况,即因不同地区而有所不同。但是,金朝奴隶主牢固地掌握着军权。各地的军队都要由金朝朝廷指挥调遣。适应着加强军事集权的需要,金朝中央对军事统帅也模仿辽、宋的制度。金太宗出兵灭辽时,以谙班勃极烈为内外诸军都统。一一二五年,金太宗侵宋,另设元帅府,由都元帅,左、右副元帅指挥军队作战,各军还设有左、右监军,左、右都监。金太宗改革勃极烈制度后,由右勃极烈宗翰兼都元帅。左、右副元帅也由勃极烈或女真奴隶主贵族的主要将领充当。各路金军设都统,在元帅府指挥下,统领本路军作战。
经济制度金太宗时,在经济制度方面,也采取了若干新措施,在金朝内地,主要是受田、赋税、区别平民和奴隶。燕云和中原地区仍保存了原有的封建制。
受田和赋税——受田是女真奴隶制关于土地占有的基本制度。按照这个制度,奴隶主依据占有奴隶和牲畜的多少,占有不同数量的耕地。制度规定,凡占有耕牛一具(三头),民口二十五,即受田四顷零四亩。所谓民口,包括奴隶和女真部落、氏族的平民。奴隶主占有奴隶和牲畜越多,就越可合法地多占土地。对外作战中,奴隶主掳掠奴隶和牲畜,也就成为扩大土地占有的必要条件。但土地占有的扩大,也是有限度的,即占田不能超过四十具。依此限度,一个大奴隶主,有牛一百二十头,民口一千,就可占有土地一百六十多顷。
和封建地主不同,金朝女真奴隶主不是依靠占有土地的多少去剥削农民和奴隶,相反,而是依据占有奴隶和牲畜的多少来确立对土地的占有权利。随着掠夺奴隶的增加,女真原居地的土地必然要不足耕种。金太祖即陆续把女真人迁徙到新占领的地区。一一二一年,金太祖从各路猛安部中,抽取民户一万多,迁到泰州屯种,命令原来居住在按出虎水的谋克婆卢火去作都统,赐他耕牛五十头。这就是授给他牛具十六、七,即六十多顷的土地。婆卢火以下的一批女真贵族,也迁到泰州,成为大小不等的奴隶主。
金太宗时,继续实行这种受田制度,并进而确立了赋税制。一一二五年十月,金太宗下诏说:“今年大丰收,没有贮蓄,怎么备饥荒?命令每牛一具,纳粟一石。每个谋克部置一仓库贮存。”一一二七年九月,又下诏规定:“内地诸路,每耕牛一具,纳粟五斗。”金朝的受田制既然是依据牛具的多少,赋税的征收也不是依据田亩或人口,而是以牛具为单位,所以又叫牛头税。这种赋税制,显然主要是奴隶主的国家向奴隶主和部分平民征收的粮税。从事耕作的奴隶一无所有,他们还不是征税的对象。
民户的迁徙——随着金朝内地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多的土地耕作,也更需要民户当劳力。金太祖、太宗,在把女真人迁往新占领地区的同时,也还继续地把契丹、汉人迁到金朝的内地。金朝奴隶主在灭辽的作战中,曾经掳回大批的契丹、汉人作奴隶。金太祖下诏,禁止对已经投降的百姓掳掠。对降附区的人民,采用强迫迁徙的办法迁到内地。如山西州县的居民,被大批迁到上京以至浑河路。上京地区的居民又被迁到宁江州。平州人民的反抗被镇压后,润、隰、来、迁四州的人民被迁徙到沈州。这些被迫迁去的居民,“艰苦不能自存”,被迫卖身给女真奴隶主作奴隶。金太宗曾下诏,禁止权势之家买贫民为奴,又规定卖身为奴者,可以用劳力相等的人赎身。但实际上,这种赎身的可能性是很少的。被迫迁徙的汉族居民,不能不大批地沦为奴隶。
燕云和齐国旧制的保存——金朝奴隶制的扩展,不能不遭到广大农民的坚决抵抗。被迫迁往上京的山西居民,就曾起而反抗,相继逃亡。金兵攻掠燕云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反掳掠的斗争,更是如火如荼,给女真奴隶主以沉重的打击。金太宗在燕云地区,依靠汉人地主阶级,实行封建的汉官制度的同时,一再下诏禁止在降附区俘掠奴隶。汉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封建制经济关系,实际上在广大农村仍然存在。金朝没有也不可能把内地的受田制推广到燕云州县。
原属北宋的中原和陕西地区,在刘豫的齐国统治下,更没有也不可能对封建的社会经济制度采取什么改动的措施。
金朝统治领域的社会经济制度,呈现出奴隶制和封建制同时并存的局面。在金朝内地,基本上是推行奴隶制度。燕云州县继承了辽朝的封建关系。齐国统治领域,北宋时更为发展的封建经济关系基本上延续了下来。金朝的政治、军事制度在不同地区呈现的不同状况,实际上正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上层建筑中的必然的反映。不同的制度当然不可能在金朝统一的国家内互相平行的发展,不能不发生剧烈的尖锐的斗争。这个斗争在金熙宗统治时期,便激烈地展开了。
金太宗继承金太祖的事业,继续展开对辽、宋的掠夺战争,擒辽天祚帝,灭亡北宋,并进一步南下,发动了对南宋的侵掠战争。在这一过程中,金朝的统治制度也在不断发生着重要的变动。
一、宋、辽人民的反抗和金朝领土的拓展 平州的反抗辽耶律淳在燕京建立小朝廷时,辽兴军节度副使张觉(瑴)在平州,见辽朝将亡,募集兵士,达数万人。宗望入燕京,派辽降臣康公弼去平州招降,张觉降金。金太祖改平州为南京,任张觉为南京留守,仍统领旧部。金太祖将燕京空城让给宋朝后,金兵把城中人民全部掳去作奴隶。辽降臣左企弓、康公弼等随行。一一二三年五月,被掳掠的民众路经平州,他们对张觉说:“宰相左企弓不守燕京,使我们流离失所,无处安身。公守在重镇,掌握强兵,如能尽忠辽朝,必能使我们复归乡土。”在民众的推动下,张觉和诸将领集议,杀左企弓、康公弼等降臣,将被掳的民众全部释放归业。张觉派使臣和宋将王安中联络,投附宋朝。宋朝以张觉为节度使。
金太祖派南路统帅阇母(太祖弟)自锦州领兵向平州进攻。张觉率军五万驻于润州近郊。润、迁、来、隰四州已先后降金。张觉打算联合四州人民抗金。阇母率军到润州,击走张觉军,又败张觉军于营州东北。金太宗即位后,九月,阇母军屯兵来州,与张觉战于楼峰口,张觉兵败。十月,又战于怀柔兔耳山,张觉战胜金兵,阇母大败。十一月,金太宗命完颜宗望统领阇母军攻张觉,并强迫迁、润、来、隰四州人民迁往沈州。宗望在平州东大败张觉军。张觉逃奔燕京。金军向宋朝索要张觉,王安中杀张觉,把首级送给宗望。都统张敦固等以平州降金,不久,又杀金使者起兵反抗。
一一二三年金太祖病死前,已仿辽制设枢密院于广宁府,统治新占领的辽地汉军。一一二四年三月,宗望因平州难于统治,奏请金太宗,与知枢密院事刘彦宗(辽降臣)共同裁决。五月,阇母攻克南京,杀张敦固。迁、润、来、隰等州居民,不愿被金军掳作奴隶,纷纷上山结寨自保。宗望又派官员去招降。
平州的动乱,张觉等官员降叛无常。反抗金朝掳掠的决定性力量,是不愿作奴隶的广大汉族人民。在此以前,金朝在掳掠战争中,总是把战败投降的兵士编入金军猛安、谋克部中统领,而把掳掠的人民赶回女真族的住地作奴隶。平州等地人民的反抗,迫使金朝奴隶主不得不开始改变他们的统治方法。《金史·兵志》说:“平州既平,宗望恐风俗揉杂,民情弗便,乃罢是制(将降兵编入猛安、谋克部)。诸部降人,但置长吏,以下从汉官之号。”这就是说,不再象对付东京诸州和南路系辽籍女真那样“置猛安谋克,一如本朝之法”,而是基本上仍然保持当地原来的军事行政组织,利用它去统治当地的人民。金朝统治制度中的这一变动,还仅仅是个开始,但它对金朝社会、政治的发展,无疑是意义重大的。
女真的奴隶制既然还是处在向上发展的时期,就必然还要继续对外掳掠奴隶。因此,金朝深入汉地掳掠奴隶,和广大汉族人民反侵掠的斗争,就成为一个时期里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它规定和影响着金朝历史的进程。
联合西夏,擒天祚帝金太祖时,辽天祚帝败走阴山,曾得到西夏兵的救援。金朝没有去远征西夏,而是争取西夏对金称藩属。天会二年(一一二四年)正月,金太宗为了集中力量灭辽和侵宋,命西北、西南两路都统宗翰、宗望与西夏商议割地议和。金朝把下寨以北、阴山以南的辽地割给西夏。西夏按照对辽的旧制,对金称藩。如天祚帝逃到西夏,西夏要捕送给金朝。三月,西夏乾顺向金朝上誓表,全部接受金朝的条件。金朝争取了西夏,西方边境稳定了。
同年十月,西南、西北路奏报,辽耶律大石西走称王。天祚帝只有步骑兵一万多,想逃往天德军,进驻应州西余都谷。完颜娄室领金兵追击,一一二五年二月,擒天祚帝。八月,金太宗降封天祚帝为海滨王。天祚帝在金朝一年多后病死。
耶律大石在八剌沙衮建西辽,对金朝仍然是一个威胁。但由于中间有西夏阻隔,并不发生直接的冲突。天祚帝被俘,西夏称臣,金朝在西部和西北部不再有后顾之忧,便得以集中兵力南下侵掠宋朝。
灭北宋一一二五年十月,金太宗下诏伐宋。谙班勃极烈完颜杲为都元帅,统领金军。完颜宗翰为左副元帅,与完颜希尹、耶律余睹等,自西京攻太原。宗望为南京路都统,与阇母、刘彦宗等自南京(平州)攻燕京。
这时的北宋,在徽宗、蔡京集团统治下,极度腐朽。新建的金朝正处在奴隶制向上发展的时期。腐朽的北宋王朝自然难以抵挡生气勃勃的金朝奴隶主的攻击。十二月,宗望军到白河,大败宋军。宋燕京守将郭药师等降金。宗望进而围攻汴京。天会四年(一一二六年)正月,宋徽宗退位逃跑,钦宗继皇帝位,派使臣向金朝求和。宗望提出宋割让太原、中山、真定三镇,派亲王作人质,宋对金称侄。钦宗一律接受。金兵胜利回师。
宗翰军围攻太原,太原军民坚决抵抗。二月,宗翰军攻下隆德府。三月,宗翰回兵西京,银术可围攻太原。
八月间,金太宗再次发兵南侵。宗翰为左副元帅,宗望为右副元帅,分别自西京和保州南下,计划在开封会合。九月,宗翰军猛攻太原,宋太原知府张孝纯在城破后降金。宗翰经隆德府、泽州向开封进军。宗望军攻占真定府,又渡河攻下临河、大名等县。十二月,宗翰、宗望两军会合在开封城下。宋钦宗投降。一一二七年四月,金军俘掳宋徽宗、钦宗,并掳掠大批人口、财物而回。北宋宣告灭亡。
侵掠南宋北宋亡后,宋朝的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于一一二七年五月在宋南京(商丘)即皇帝位(宋高宗)。重建赵宋王朝,史称南宋。宋高宗继续实行妥协逃跑的政策,对金朝的南侵军不敢抵抗。在十月间,放弃中原,逃到扬州。黄河南北各地人民自动组织抗金武装,约六、七十万人,坚持战斗。金朝派出重兵前去镇压,并继续南下,进攻南宋统治下的江南。
宗望灭北宋后,率军北还。在凉陉病死。金太宗命宗辅(太祖子)为右副元帅,驻兵燕京。天会五年(一一二七年)十二月,宗辅与宗弼(太祖子)、阇母等向淄州、青州地区进兵。金兵在淄州攻宋李成军。天会六年(一一二八年)正月,宗弼在青州击败宋军,攻下青州。阇母攻下潍州。金军在千乘县遇到人民义军的抵抗。在青、潍等州掳掠后还军。
左副元帅宗翰率领的金军,天会五年(一一二七年)十二月向洛阳进兵。天会六年(一一二八年)正月,银术可部攻下邓州。萨谋鲁部攻下襄阳。金兵连下均州、房州。二月,取唐、蔡、陈州,攻下颍昌府。金兵在洛阳,曾被宋西京统制翟进军战败。翟进兄翟兴与河东、河北抗金民兵相联络,配合作战。郑州宋兵也反金附宋。二月,宗翰命诸将反击宋军,再度攻占郑州。宗翰军大肆掳掠洛阳、襄阳、颍昌、汝、郑、均、房、唐、邓、陈、蔡等地的百姓,把他们迁移到河北。
宗翰又命令娄室军向陕西进兵,攻下同、华、京兆、凤翔。宋军和人民义兵英勇抗敌。娄室军掳掠而去。宗翰统率的大军,还驻山西。
七月,金太宗下诏追击逃在扬州的宋高宗。金军将领中出现意见纷歧。河北诸将主张停止用兵陕西,并力南伐。河东诸将反对。这时,河北和河东一带人民抗金武装仍活跃在太行山两侧,具有强大的力量。陕西地区也在宋军控制之下。所以,河东诸将说:“陕西与西夏为邻,事体重大,不可罢兵。”宗翰主张,河北不足虑,先平定陕西五路,然后再东下伐宋。宗辅军的元帅左都监阇母主张,先定河北,然后再南进。金太宗两用其策,说:“康王构必须穷追,陕西也不可不取。”命娄室率军攻陕西,宗翰与宗辅合兵南下侵宋。
娄室与蒲察等八月间败宋军于华州,攻取下邽(音归gu9)。九月,绳果等破宋兵于蒲城、同州,取丹州。十一月,蒲察、娄室攻下延安府。一一二九年二月,宋安抚使折可求以麟、府、丰三州降金。娄室进攻宋晋宁军。宋守将徐徽言拒战,城陷被俘。娄室命折可求招降,徐徽言大骂不屈,被杀。四月,蒲察、娄室军进而攻占鄜、坊二州。娄室驻守延安,折可求屯兵绥德,蒲察还守蒲州。
宗辅和宗翰在一一二八年十月会师于濮州。宗辅自河北发兵,连续攻下滑州、开德府和大名府。又攻下东平府和徐州,宋济南知府刘豫投降。一一二九年五月,宗翰派拔离速领兵奔袭扬州,宋高宗率官属渡江,南逃建康,派使臣向金朝求和。金朝不许。挞懒、宗弼、拔离速、马五等分路南侵。十一月,宗弼在和州大败宋军,自和州渡江至建康。宋建康守臣陈邦光、江淮宣抚使杜充陆续降金。宋高宗自建康逃往杭州,又逃到越州。十二月,宗弼军经湖州攻下杭州。宗弼在杭州驻守,命阿里、蒲卢浑以精兵四千追击宋高宗。宋高宗又自越州逃往明州。阿里、蒲卢浑军渡曹娥江,离明州仅二十五里,大败宋军。宋高宗仓皇入海,逃奔温州。阿里、蒲卢浑军入海追击三百多里,不及,还军。
金朝这次出兵南侵,目标只是追击宋高宗和掳掠财物,还没有长期统治江南的打算。一一三○年二月,宗弼领军在杭州掳掠大批财物后北还。沿途又把秀州、平江洗劫一空。宗弼回师的路上,先后在镇江和建康遭到宋军的打击。宋将韩世忠在镇江扼守江口,金军虽然兵多,但宋军拥有大量的战船。金军不善于水战,依靠军中契丹、汉人驾驶的小船作战,多被宋军击沉。金军被堵截在黄天荡,宗弼循老鹳河故道,连夜开凿一条三十里长的大渠,通往秦淮河,才逃到建康。宗弼军到建康,得到挞懒部下的援兵,在江渡打退韩世忠部的追兵。五月间,宗弼军在建康掳掠后,准备从静安镇北归,又遭到宋岳飞部的袭击,损失惨重。金军北退,宋军收复建康。
侵掠江南的战事,至此告一段落。宗翰又提出增兵陕西,他说:“以前讨宋,分西路军合于东路军。现在当并力攻取陕西五路。”陕西五路原由娄室部攻掠。但攻下城邑后,当地军民又往往起而反抗,“叛服不常”,金朝的统治难以巩固。元帅府召集诸将集议。诸将认为:“这不是因为兵力不足,而是统治不得其法。只要派有威望的人去,指日可定。”金太宗采纳诸将的建策,调派右副元帅宗辅去陕西。一一三○年九月,宗辅到洛水,以娄室军为左翼,宗弼军为右翼,两军并进,攻打富平。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领大兵迎敌,双方展开激战。宋军溃败。耀州、凤翔府相继降金。十一月,宗辅军攻下泾州。渭州、原州宋军败降。宋泾原路统制张中孚等降金。十二月,宗辅攻宋熙河路副总管军,熙州降。娄室病死。宗辅以阿卢补为左翼都统、宗弼为右翼都统,分别去招降尚未攻下的州县。一一三一年春,巩、洮、河、乐、西宁、兰、廓、积石等州和定远等城寨,先后降金。宋泾原、熙河两路都被金朝所征服。宗辅还军,与宗翰朝见金太宗。金太宗以宗翰为都元帅(一一三○年九月完颜杲病死),宗辅为左副元帅。
金朝简图一一三一年秋,宗弼军自陕西向四川地区进兵,侵入和尚原。宋守将吴玠军设伏兵邀击,宗弼军退走。宋军列阵山口,宗弼军大败,金兵多被俘掳。和尚原之战,是金兵南侵以来最大的一次败仗。宗弼败逃后,第二年再次进兵。宋守将吴玠败逃,金兵攻占和尚原。
金兵南侵以来,西到陕西,南到明州,在广大的地区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掠夺。金兵退后,宋高宗返回杭州,南宋王朝从此定都在杭州,称临安。这时,金朝的都城仍在会宁府。东起淮水,西至秦岭,形成金、宋间一条暂时的分界线。金朝从此确立了在陕西和淮水以北的统治领域。
但是,在金朝南侵的过程中,河北、山西地区的广大人民仍然在不屈不挠地展开反掳掠、反奴隶制统治的英勇斗争。金军推行奴隶制,规定有负债不能偿还者,折身作奴隶。人民纷纷上山抵抗,动以万计。太行山区成为人民武装主要的活动场所。他们被金朝统治者诬指为“太行群盗”,不断地给予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红巾军在泽州一带展开抗金斗争。金太宗曾派辽降将王伯龙知泽州,领兵镇压。红巾军转移到河北、陕西等地,继续抵抗。磁州一带人民抗金武装,在王会、孙小十、苗清等领导下坚持斗争。金朝派辽降将伯德特离补率领磁、相两州的屯兵镇压。王会、孙小十、苗清等战败被俘。由宋朝军官王彦统领的八字军在太行山一带英勇抗敌,发生很大的影响。分散在河北、山西各地的抗金民兵都曾接受王彦的领导。王彦去南京联络,被宋高宗解除兵权,改派投降派范琼统率。八字军由于宋朝投降派的出卖而失败。山东济州梁山泊的农民起义军,仍在张荣等领导下依据山寨抗击金兵。分布各地的人民反抗斗争,严重威胁着金朝奴隶主的反动统治。
二、金朝统治制度的确立 金朝自太祖、太宗以来,接连不断地发动南下侵掠战争,以扩大奴隶和财物的占有。由于各族人民的坚决抵抗,金朝奴隶主的掳掠遭到沉重的打击。但由于辽、宋王朝的腐朽,金朝奴隶主又得以顺利取胜,迅速扩大了他的统治领域。金太宗时,金朝的统治领域,东到混同江下游吉里迷、兀的改等族的居住地,直抵海边。北到蒲与路以北三千多里火鲁火疃谋克地,沿泰州附近界壕而西,出天山,与西夏毗邻。南部与南宋以淮河为界。在这个广阔的领域里,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原来辽朝统治下的东北部区域,自上京路、辽东(东京)路、咸平路,东到大海,北到北方边地,是金朝建国前后占领的地区。这里包括女真各部落的住地,也还有原在辽朝统治下的大批契丹、奚、渤海以及五国部、吉里迷、兀的改等各族人民。契丹、渤海等族早已进入封建制时期,但还有一些民族仍然处在比女真族更为落后的氏族部落制时代。第二种情况是自辽上京临潢府以南,直到河北、山西,即五代时辽朝占领的燕云十六州地区。这里的居民主要是汉族,长期以来,处在封建制统治之下。第三种情况是原来北宋统治下的淮河以北,包括陕西的汉族地区,封建制度比辽朝统治区更为发展。金太祖、太宗迅速地占领了辽、宋统治下的如此广大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不仅居住着不同的民族,而且具有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传统。建国不久的金朝,如何有效地建立它的统治,是金朝奴隶主面临的严重课题。金太宗在南下侵掠的过程中,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暂时地维护了金朝的统治。
黑龙江阿城出土金“上京路勾当公事云字号之印”铜印政治制度适应着侵掠战争发展的需要,金太宗进一步加强了金朝的政治制度,并对新占领区,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勃极烈制的改革——太祖末年以来,诸勃极烈不断出现一些变动。一一二三年,阿买勃极烈辞不失病死,不再补任。太宗即位后,叔谩都诃参议国政,称阿舍勃极烈。次年,谩都诃病死。移赉勃极烈宗翰追击辽主,受命为西南、西北路都统。太宗时,领兵侵宋,成为主要的军事统帅。谙班勃极烈完颜杲为内外诸军都统(都元帅),但并不出兵作战。一一三○年,完颜杲死。宗翰、宗干向太宗建言,立宗峻子合剌(完颜亶)为谙班勃极烈。这时的金朝,还没有立太子的制度。谙班勃极烈实际上是皇位的继承人。一一三二年,金太宗改订勃极烈制度。勃极烈定为四员。完颜亶仍为谙班勃极烈,太宗子宗磐为国论忽鲁勃极烈,原国论忽鲁勃极烈宗干为国论左勃极烈,原移赉勃极烈宗翰为国论右勃极烈兼都元帅。金太祖时建立的勃极烈制度,仍然带有部落贵族议事制的痕迹。金太宗改订后,进一步成为金朝中枢的政治、军事统治机构。
金太祖在按出虎水完颜部居地誓师建国,这一地区称为“内地”。金太宗在此建立都城,称会宁府。一一二五年,建造乾元殿。殿外四周栽柳,殿内砌火炕,君臣杂坐炕上议政。金朝皇帝和勃极烈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的统治。会宁府成为金朝初期的政治中心。
汉官制度——金太祖侵占辽东时,废除辽法,“一切依本朝制度”。一一二二年,南侵燕云汉人地区,开始改变旧制。十一月,向燕京进兵前,下诏给燕京官民说:“王师所至,降者赦其罪,官皆仍旧。”十二月,辽中书令、知枢密院事左企弓等归降。金太祖命左企弓等仍任原职。天会元年(一一二三年)正月,辽辽兴军节度使兼汉军都统时立爱降金,向金太祖献策“招抚”所部军民。金太祖再次下诏说:“应在役大小官员,皆充旧职”。金兵自燕京掳掠而去后,在广宁府置中书省、枢密院,仍令左企弓统领。诏令“应此路事务,皆取决枢密院”。五月,张觉在平州起兵,杀左企弓等。金太祖改派辽降臣刘彦宗知枢密院事,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封侍中。
金太宗即位后,宗望领兵攻打平州。面对着汉族人民的反抗,难于统治,宗望奏请金太宗,在攻取汉地时,由刘彦宗参与谋议。汉人州县政事,全委刘彦宗管理。天会三年(一一二五年)十二月,再度攻下燕京后,枢密院也迁移到燕京。燕京一品以下的官员,都由刘彦宗承制授官。
面对着领域的拓展和汉族人民的反抗,勃极烈完颜杲、宗干等建议金太宗,在汉地改变女真旧制,采用汉官制度。一一二六年,金太宗正式宣布官制,在汉地建尚书省及尚书省所属诸司府寺。一一二八年,刘彦宗死。金太宗任用随从宗翰侵掠山西有功的西京留守韩企先,代替刘彦宗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一一二九年,升尚书左仆射兼侍中,成为汉地的宰相。韩氏是辽朝汉人大族韩知古的后裔,在辽朝统治下的汉人中,有着强大的社会势力。燕云州县都由韩企先为首的汉官去统治。
金太宗时期,逐渐形成类似辽朝南、北面的政治制度,但采用汉官制度还只局限于燕云地区,政治权力仍集中在金朝的朝廷。这显然还只是金朝深入南侵过程中,为了维持汉地的统治而采取的暂时性的措施。它还没有,也不可能成为长期的固定的制度。
金太宗初年,急需收罗大批汉族士大夫统治新征服的汉族州县,在一一二三年十月,一一二四年二月、八月,连续三次考试进士。考试分词赋进士、经义进士两类:词赋考赋、诗、策论各一道;经义考经义、策论各一道。录取进士不定额,考试也不定期。一一二七年,占领河北、河东后,官吏多缺,根据辽、宋旧制的不同,金太宗下诏对南、北士人各以所习之业取士,称“南、北选”。金太宗用这个办法,吸收了大批汉族士大夫担任州县地方官。
立齐国——金太宗灭亡了北宋,俘掳徽、钦二帝北还。在汴京立宋朝的降臣张邦昌作皇帝,号楚国。南宋建立后,张邦昌投附宋高宗。一一三○年三月,金军再次攻占汴京出兵前,金太宗下诏给宗望、宗翰说:“俟宋平,当援立藩辅,以镇南服,如张邦昌者。”宋济南知府刘豫在一一二八年降金。一一三○年九月,金朝立刘豫为齐国皇帝,降金的宋太原知府张孝纯作宰相,建都大名府,仍号北京。不久,迁都东平,称东京。两年后,又迁到宋东京开封,称汴京。
金太宗立刘豫的诏书说:“今立豫为子皇帝(儿皇帝),既为邻国之君,又为大朝之子。”金朝把北宋统治下的中原和陕西地区交给儿皇帝刘豫去统治。刘豫的齐国只是金朝的一个属邦。在这个属邦内,基本上仍然实行着北宋时的政治制度。
这样,金太宗时期在金朝统治下的三个区域里,实行着三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形成为女真官制和辽,宋官制同时并存的局面。
军事制度金太宗时,在几种政治制度并存的同时,军事制度也随着战争的发展,出现了相应的变动。
金朝建国前后,从女真部落氏族的猛安、谋克制形成的军事制度,在金太祖、太宗时期,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起初,金太祖征服女真和周邻各族的部落,即把各族军兵编入女真猛安、谋克部统领。女真兵因而从不满千人迅速发展到数万人。金太祖征服辽东京道时,开始设立咸州军帅司和南路都统司,统领军兵。把被征服的渤海军编为八猛安部。征服奚族时,又设奚路都统司,后改名六部路(奚分六部)都统司。又把契丹遥辇九营编为九猛安部,归六部路都统司统辖。侵占辽上京道和泰州一带后,也各设都统司,每司统领五、六万人。金太祖建国后,征服辽朝时期的基本状况是,对待契丹、渤海、奚等族的大批降兵,已不再象初期那样编入女真族的猛安、谋克部,而只是依照金朝猛安、谋克制的名义,各自编组成军,由都统司的女真贵族统领。
黑龙江江宁安出土天会八年(一一三○年)
造“京左吉阿邻谋克之印”铜印印文金太祖攻掠燕云,对待辽朝投降的汉军,又采取了新的措施。《金史·百官志》说:“汉官之制,自平州人不乐为猛安谋克之官,始置长吏以下。”和政治制度上采取汉官制相似,在军事上也采用了汉军的旧制,即仍然维持汉军原来的编制,由汉人降将统领。金太宗再次攻掠燕京,以刘彦宗知枢密院事兼领汉军都统。刘彦宗统领汉军随从宗望去侵掠宋朝。原属辽朝的汉军成为金朝军队中一种特殊建置的军队。
金太宗时,宗望、宗翰、宗辅等攻掠中原和陕西时,对待北宋的降将,基本上采取“仍官旧职”的政策。汉军投降,仍依汉人军官制度授官。如宗辅军至泾州,宋将张中孚投降,金朝任命他为镇洮军节度使、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刘豫的齐国建立后,中原和陕西的降军即归刘豫统领。齐国的军队基本上仍依北宋的建置。
金太宗时,随着南下灭宋,军队迅速扩大。军制的状况,大体上类似官制状况,即因不同地区而有所不同。但是,金朝奴隶主牢固地掌握着军权。各地的军队都要由金朝朝廷指挥调遣。适应着加强军事集权的需要,金朝中央对军事统帅也模仿辽、宋的制度。金太宗出兵灭辽时,以谙班勃极烈为内外诸军都统。一一二五年,金太宗侵宋,另设元帅府,由都元帅,左、右副元帅指挥军队作战,各军还设有左、右监军,左、右都监。金太宗改革勃极烈制度后,由右勃极烈宗翰兼都元帅。左、右副元帅也由勃极烈或女真奴隶主贵族的主要将领充当。各路金军设都统,在元帅府指挥下,统领本路军作战。
经济制度金太宗时,在经济制度方面,也采取了若干新措施,在金朝内地,主要是受田、赋税、区别平民和奴隶。燕云和中原地区仍保存了原有的封建制。
受田和赋税——受田是女真奴隶制关于土地占有的基本制度。按照这个制度,奴隶主依据占有奴隶和牲畜的多少,占有不同数量的耕地。制度规定,凡占有耕牛一具(三头),民口二十五,即受田四顷零四亩。所谓民口,包括奴隶和女真部落、氏族的平民。奴隶主占有奴隶和牲畜越多,就越可合法地多占土地。对外作战中,奴隶主掳掠奴隶和牲畜,也就成为扩大土地占有的必要条件。但土地占有的扩大,也是有限度的,即占田不能超过四十具。依此限度,一个大奴隶主,有牛一百二十头,民口一千,就可占有土地一百六十多顷。
和封建地主不同,金朝女真奴隶主不是依靠占有土地的多少去剥削农民和奴隶,相反,而是依据占有奴隶和牲畜的多少来确立对土地的占有权利。随着掠夺奴隶的增加,女真原居地的土地必然要不足耕种。金太祖即陆续把女真人迁徙到新占领的地区。一一二一年,金太祖从各路猛安部中,抽取民户一万多,迁到泰州屯种,命令原来居住在按出虎水的谋克婆卢火去作都统,赐他耕牛五十头。这就是授给他牛具十六、七,即六十多顷的土地。婆卢火以下的一批女真贵族,也迁到泰州,成为大小不等的奴隶主。
金太宗时,继续实行这种受田制度,并进而确立了赋税制。一一二五年十月,金太宗下诏说:“今年大丰收,没有贮蓄,怎么备饥荒?命令每牛一具,纳粟一石。每个谋克部置一仓库贮存。”一一二七年九月,又下诏规定:“内地诸路,每耕牛一具,纳粟五斗。”金朝的受田制既然是依据牛具的多少,赋税的征收也不是依据田亩或人口,而是以牛具为单位,所以又叫牛头税。这种赋税制,显然主要是奴隶主的国家向奴隶主和部分平民征收的粮税。从事耕作的奴隶一无所有,他们还不是征税的对象。
民户的迁徙——随着金朝内地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多的土地耕作,也更需要民户当劳力。金太祖、太宗,在把女真人迁往新占领地区的同时,也还继续地把契丹、汉人迁到金朝的内地。金朝奴隶主在灭辽的作战中,曾经掳回大批的契丹、汉人作奴隶。金太祖下诏,禁止对已经投降的百姓掳掠。对降附区的人民,采用强迫迁徙的办法迁到内地。如山西州县的居民,被大批迁到上京以至浑河路。上京地区的居民又被迁到宁江州。平州人民的反抗被镇压后,润、隰、来、迁四州的人民被迁徙到沈州。这些被迫迁去的居民,“艰苦不能自存”,被迫卖身给女真奴隶主作奴隶。金太宗曾下诏,禁止权势之家买贫民为奴,又规定卖身为奴者,可以用劳力相等的人赎身。但实际上,这种赎身的可能性是很少的。被迫迁徙的汉族居民,不能不大批地沦为奴隶。
燕云和齐国旧制的保存——金朝奴隶制的扩展,不能不遭到广大农民的坚决抵抗。被迫迁往上京的山西居民,就曾起而反抗,相继逃亡。金兵攻掠燕云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反掳掠的斗争,更是如火如荼,给女真奴隶主以沉重的打击。金太宗在燕云地区,依靠汉人地主阶级,实行封建的汉官制度的同时,一再下诏禁止在降附区俘掠奴隶。汉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封建制经济关系,实际上在广大农村仍然存在。金朝没有也不可能把内地的受田制推广到燕云州县。
原属北宋的中原和陕西地区,在刘豫的齐国统治下,更没有也不可能对封建的社会经济制度采取什么改动的措施。
金朝统治领域的社会经济制度,呈现出奴隶制和封建制同时并存的局面。在金朝内地,基本上是推行奴隶制度。燕云州县继承了辽朝的封建关系。齐国统治领域,北宋时更为发展的封建经济关系基本上延续了下来。金朝的政治、军事制度在不同地区呈现的不同状况,实际上正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上层建筑中的必然的反映。不同的制度当然不可能在金朝统一的国家内互相平行的发展,不能不发生剧烈的尖锐的斗争。这个斗争在金熙宗统治时期,便激烈地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