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目录学 班固撰《汉书叙传》,始有“目录”之名。宋代“目录学”成为一门专学。宋、金、元时期在目录学方面有十分显著的成绩。
崇文总目——宋代承袭前朝,由官府聚集学者,校勘图书编目。仁宗时,因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及秘阁所藏书籍谬滥不全,命翰林学士张观等看详,定其存废。又命王尧臣、王洙、欧阳修等,校正条目,前后历时八年,定著三万六百六十九卷,分类编目,总成六十六卷,赐名《崇文总目》。《总目》著录群书,首书名,次卷数,最后著录撰人或注释者姓名、年代、官衔,并略考其存缺情况,是一部相当详备的目录书。
通志·艺文略——郑樵《通志》中编有《艺文略》。郑樵不取唐以来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也不赞同《七略》的体例。《艺文略》尽收古今目录所述群书,分为经、礼、乐、小学、史、诸子、天文、五行、艺术、医方、类书、文(即集部)等十二大类,又细分为一百五十五小类,二百八十四目。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一个显著的革新。郑樵还重视图谱,认为书籍不仅应有目录,还必须具备图书表谱。《通志》撰有《图谱略》,是一创举。
私家藏书目录——宋、元学者私人编写一家收藏的书籍目录,成为一部专书,这也是一种新创。代表作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尤袤《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郡斋读书志》四卷,对每种书籍的作者或注疏者的爵里时代,都有详细的介绍,并且对书籍的内容优劣得失,作出评论。《遂初堂书目》是尤袤就其所藏书籍撰修的目录,特点是略记各书的版本,为后世开辟了注重版本的风气。陈振孙在宋理宗时传录郑樵等家藏书,达五万一千一百八十多卷,每书后,著文介绍作者、内容,并略评其得失,称为“解题”。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中有《经籍考》七十六卷,大体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二书编成,分为四部,每部分若干类,每类各有小序,介绍其内容,叙述其学术渊源、派别及其兴衰、存亡。著录各书,先录作者姓名,后述书名、卷数。又有解题,介绍作者的经历和书的内容得失,并附按语考订。目录学方面的考证工作,是马端临的独创。
崇文总目——宋代承袭前朝,由官府聚集学者,校勘图书编目。仁宗时,因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及秘阁所藏书籍谬滥不全,命翰林学士张观等看详,定其存废。又命王尧臣、王洙、欧阳修等,校正条目,前后历时八年,定著三万六百六十九卷,分类编目,总成六十六卷,赐名《崇文总目》。《总目》著录群书,首书名,次卷数,最后著录撰人或注释者姓名、年代、官衔,并略考其存缺情况,是一部相当详备的目录书。
通志·艺文略——郑樵《通志》中编有《艺文略》。郑樵不取唐以来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也不赞同《七略》的体例。《艺文略》尽收古今目录所述群书,分为经、礼、乐、小学、史、诸子、天文、五行、艺术、医方、类书、文(即集部)等十二大类,又细分为一百五十五小类,二百八十四目。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一个显著的革新。郑樵还重视图谱,认为书籍不仅应有目录,还必须具备图书表谱。《通志》撰有《图谱略》,是一创举。
私家藏书目录——宋、元学者私人编写一家收藏的书籍目录,成为一部专书,这也是一种新创。代表作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尤袤《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郡斋读书志》四卷,对每种书籍的作者或注疏者的爵里时代,都有详细的介绍,并且对书籍的内容优劣得失,作出评论。《遂初堂书目》是尤袤就其所藏书籍撰修的目录,特点是略记各书的版本,为后世开辟了注重版本的风气。陈振孙在宋理宗时传录郑樵等家藏书,达五万一千一百八十多卷,每书后,著文介绍作者、内容,并略评其得失,称为“解题”。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中有《经籍考》七十六卷,大体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二书编成,分为四部,每部分若干类,每类各有小序,介绍其内容,叙述其学术渊源、派别及其兴衰、存亡。著录各书,先录作者姓名,后述书名、卷数。又有解题,介绍作者的经历和书的内容得失,并附按语考订。目录学方面的考证工作,是马端临的独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