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楚世家》: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芈姓,楚之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记其氏。、《国语·郑语》则谓祝融之后有八姓。前者说季连之后中微,或在中原,或在蛮夷,未交代清楚。后者则说: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也。
点明芈姓季连部从蛮俗,建立了荆国。前已指出,楚之先祖从帝喾起,均居火正称祝融,至夏时是夏王朝的重要成员或盟国。后商人兴起,起而代夏灭夏,楚之先祖在此夏、商交替之际,分崩离析,出现了祝融六姓或八姓的四处流落的局面。芈姓季连部,就在这一背景下离开故地新郑一带,辗转至丹淅、荆山和汉水流域一带了。
根据考古学界发掘和研究证明,原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序列文化,在夏、商之际发生极大的动荡,主要表现在陶器制作上,“突然大大增加了黄河流域的影响”,“说明此时有一支来自黄河中游的力量,通过南阳盆地,沿着随枣走廊,直抵长江北岸”(俞伟超《寻找楚文化渊源的新线索》,《江汉考古》1982年第2期)。这一论证与上述有关文献记载是相吻合的,说明北来之芈姓季连部与原来荆楚地区先民相融合,终于形成号称“荆楚”、“楚蛮”的民族,这就是后来对一统中国和中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楚族。
楚族出自黄帝或颛顼之后,是指族源而言,楚族之直系祖先则应是季连。如《史记·楚世家》就明确指出:“……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后来史家,如三国时韦昭、西晋时杜预,都从此说。季连,芈姓,这在陆终之前是不见记载的。《帝王世纪》:“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可见颛顼一系,均姬姓。但自祝融陆终之后,《史记·楚世家》记有六姓,《国语·郑语》则记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女云]、曹、斟、芈。这从人类的演进过程看,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因为早在远古时期,先民已认识到婚姻同本身的繁殖有密切的关系,故逐渐严格限制“同姓不婚”。一个姓就是一个通婚单位,最初当是一个氏族。由于同姓不婚,必然要求本姓(氏族)的后代与另一个姓(氏族)的后代通婚,这样必然在一个姓之下出现了一些新姓,一个氏族(或部落集团)也就裂变成若干个新的氏族了。姓,原义为生。《号甲盘》即写作 。《白虎通·姓名》:“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说明姓,本来就是人的自然生殖,是人出生后的标记。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远古时代,当然把生的根因归于女性,所以许慎在其《说文解字》释“姓”说:“人所生也。古之神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为姓。”同时,先民由于对男女交媾及怀胎生育,不能作出科学解释,于是认为与人的初生相距不远或常见的某种自然物(动、植物等)有直接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图腾和图腾崇拜。因此,姓是母系氏族制的产物,后来随着“母权制”为“父权制”所取代,女性的姓,亦渐为父系氏族所承袭,图腾的色彩也渐淡化了。陆终之后六姓或八姓,当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季连是祝融之后,当姬姓;芈姓,又当从母姓,标志着一个新的氏族的出现。《史记·楚世家》索隐:“芈,羊声也。”《说文解字》释芈,“羊鸣也,从羊。”故芈姓的图腾可能是羊。羊即羌。《说文解字》:“羌,西戎,羊种也。……西方羌从羊。”可见季连母来自西方羌这一部落集团。《世本》:“陆终娶鬼方氏妹,曰女女贵]。”《后汉书·西羌传》、《世本》宋衷注等考定,鬼方即西方之羌。《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华地图学社出版)标明羌方([羌系]方),与西羌的地理位置是一致的。商朝高宗(武丁)武功显赫,《周易·既济》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后汉书·西羌传》亦谓“至于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商代《新获卜辞》还有“伐芈”的记载。可见芈即鬼方,即西方羌或其中之一支。黄帝部落源自西北,历来与西羌通婚,至祝融陆终仍娶鬼方氏之妹,其后(末子)并以母姓为姓,既说明季连其时仍带有母权制的遗风,又进一步证实楚族源自黄帝族系,与西方之羌有着血缘关系和经济、文化联系。季连姓芈,举族南徙后又从蛮俗,故华夏族视之为“楚蛮”、“蛮荆”,楚人亦毫不隐晦地自称为“蛮夷”,就不难理解的了。季连部南徙楚地后与土著蛮民相融合,这就铸成了楚族亦夏亦夷亦蛮、非夏非夷非蛮的独特性格与印记。所以楚族是多元而统一的民族,恰似中华民族的缩影,这种历史现象,表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
点明芈姓季连部从蛮俗,建立了荆国。前已指出,楚之先祖从帝喾起,均居火正称祝融,至夏时是夏王朝的重要成员或盟国。后商人兴起,起而代夏灭夏,楚之先祖在此夏、商交替之际,分崩离析,出现了祝融六姓或八姓的四处流落的局面。芈姓季连部,就在这一背景下离开故地新郑一带,辗转至丹淅、荆山和汉水流域一带了。
根据考古学界发掘和研究证明,原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序列文化,在夏、商之际发生极大的动荡,主要表现在陶器制作上,“突然大大增加了黄河流域的影响”,“说明此时有一支来自黄河中游的力量,通过南阳盆地,沿着随枣走廊,直抵长江北岸”(俞伟超《寻找楚文化渊源的新线索》,《江汉考古》1982年第2期)。这一论证与上述有关文献记载是相吻合的,说明北来之芈姓季连部与原来荆楚地区先民相融合,终于形成号称“荆楚”、“楚蛮”的民族,这就是后来对一统中国和中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楚族。
楚族出自黄帝或颛顼之后,是指族源而言,楚族之直系祖先则应是季连。如《史记·楚世家》就明确指出:“……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后来史家,如三国时韦昭、西晋时杜预,都从此说。季连,芈姓,这在陆终之前是不见记载的。《帝王世纪》:“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可见颛顼一系,均姬姓。但自祝融陆终之后,《史记·楚世家》记有六姓,《国语·郑语》则记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女云]、曹、斟、芈。这从人类的演进过程看,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因为早在远古时期,先民已认识到婚姻同本身的繁殖有密切的关系,故逐渐严格限制“同姓不婚”。一个姓就是一个通婚单位,最初当是一个氏族。由于同姓不婚,必然要求本姓(氏族)的后代与另一个姓(氏族)的后代通婚,这样必然在一个姓之下出现了一些新姓,一个氏族(或部落集团)也就裂变成若干个新的氏族了。姓,原义为生。《号甲盘》即写作 。《白虎通·姓名》:“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说明姓,本来就是人的自然生殖,是人出生后的标记。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远古时代,当然把生的根因归于女性,所以许慎在其《说文解字》释“姓”说:“人所生也。古之神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为姓。”同时,先民由于对男女交媾及怀胎生育,不能作出科学解释,于是认为与人的初生相距不远或常见的某种自然物(动、植物等)有直接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图腾和图腾崇拜。因此,姓是母系氏族制的产物,后来随着“母权制”为“父权制”所取代,女性的姓,亦渐为父系氏族所承袭,图腾的色彩也渐淡化了。陆终之后六姓或八姓,当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季连是祝融之后,当姬姓;芈姓,又当从母姓,标志着一个新的氏族的出现。《史记·楚世家》索隐:“芈,羊声也。”《说文解字》释芈,“羊鸣也,从羊。”故芈姓的图腾可能是羊。羊即羌。《说文解字》:“羌,西戎,羊种也。……西方羌从羊。”可见季连母来自西方羌这一部落集团。《世本》:“陆终娶鬼方氏妹,曰女女贵]。”《后汉书·西羌传》、《世本》宋衷注等考定,鬼方即西方之羌。《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华地图学社出版)标明羌方([羌系]方),与西羌的地理位置是一致的。商朝高宗(武丁)武功显赫,《周易·既济》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后汉书·西羌传》亦谓“至于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商代《新获卜辞》还有“伐芈”的记载。可见芈即鬼方,即西方羌或其中之一支。黄帝部落源自西北,历来与西羌通婚,至祝融陆终仍娶鬼方氏之妹,其后(末子)并以母姓为姓,既说明季连其时仍带有母权制的遗风,又进一步证实楚族源自黄帝族系,与西方之羌有着血缘关系和经济、文化联系。季连姓芈,举族南徙后又从蛮俗,故华夏族视之为“楚蛮”、“蛮荆”,楚人亦毫不隐晦地自称为“蛮夷”,就不难理解的了。季连部南徙楚地后与土著蛮民相融合,这就铸成了楚族亦夏亦夷亦蛮、非夏非夷非蛮的独特性格与印记。所以楚族是多元而统一的民族,恰似中华民族的缩影,这种历史现象,表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