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清军占领赣南 顺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金声桓等部攻克吉安。随即由江西提督金声桓部、支援总兵柯永盛部合兵向赣南推进。明督师万元吉计划在皂口据险扼守,然而兵无固志,纷纷南逃。六月初八日,清军前锋即抵赣州城下。由于赣南地区东连福建、西接湖南,又是广东的屏障,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隆武朝廷为挽救危局,除令原江西巡抚李永茂(时丁忧告去)、新任巡抚刘广胤(后来改名刘远生)、江西总督万元吉等加强守御外,武英殿大学士杨廷麟原已奉诏入福建,也命他留在赣州“专办江楚事”①;并命各地出军火速增援。先后到达赣州地区的有御史陈荩②从云南召募来的滇将赵印选、胡一清部三千精兵;两广总督丁魁楚派的童以振、陈课部四千人;大学士苏观生遣发的广东兵三千人;湖广总督何腾蛟发总兵曹志建领兵二千名,加上原江西赣州守将吴之蕃、张国祚部和杨廷麟等从雩都调来的受抚阎罗总四营头张安等部,至八月间聚集赣州(隆武帝赐名忠诚府)城内外的明军兵马不下四万。这些从各地抽调来的援军本来就缺乏同心同德精神,利在速战。督师万元吉却不趁诸军初至,锐气方张之时同清军决一雌雄,而以动出万全为由,要等待广东吏部主事龚棻、兵部主事黎遂球招抚的“海寇”罗明受①统率的水师来到,以便水陆并举,力创清军。八月二十三日,清军乘罗军不备,夜间在章江上偷袭水师,巨舟八十余艘全被焚毁,船中所载火攻器械付之一炬,罗明受带领残兵逃回广东。次日早晨败讯传来,万元吉、龚棻、黎遂球等抚膺恸悼,追悔莫及。清军趁势于八月二十八日冲破广营,二十九日击败滇军,其他各路援军见势不妙,退往雩都、韶州。赣州城内只有大学士杨廷麟、督师万元吉、兵部尚书郭维经和一批地方官,守城兵卒不过六千名。
清军在九月初九日占领南康县;十五日攻占上犹县,十九日起包围赣州城。双方相持十余日。十月初三日,清军大举攻城:副将高进库、冯君瑞攻南门,副将刘伯禄、贾熊、白元裔、何鸣陛攻东门,副将徐启仁、杨武烈、崔国祥攻西门,副将李士元等攻龟尾。到当天晚上三更时分,清军竖梯登上东面城墙,城内明军仍拼死抵抗。高进库、徐启仁、李士元、杨武烈、冯君瑞、崔国祥等督促部下官兵由突破口上城大战。至初四日午时,明军抵敌不住,赣州失守。②杨廷麟投清水塘自尽,③万元吉也投水而死,郭维经入嵯峨寺自焚死,同时遇难者有翰林院兼兵科给事中万发祥、太常寺卿兼守道彭期生(即彭孙贻之父)、吏部主事龚棻、兵部主事王其宖、黎遂球等官绅三十余人。①赣州的失守在南明史上具有关键意义,因为以赣州为中心的江西南部是连接福建、湖南的要区,又是广东的屏障。后来,金声桓、李成栋的败亡都同清军扼守这一重镇有密切关系。清军凭借有限兵力攻陷赣州,固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明朝督师万元吉部署不当,但湖广总督何腾蛟的坐视不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隆武帝在福建处于郑芝龙集团束缚之下,一筹莫展,早就有意移驻江西。1646年正月,朱聿键手敕何腾蛟命他“先遣精甲一万,迎朕湖东(指江西省湖东道管辖地区)”;②同月给大学士苏观生的手敕中又提到:“仍有七省左、右将军印信二颗,顺赍与郝永忠、张先璧恭受,再给楚督臣、抚臣、镇臣敕各一道,……速遣劲兵一万来湖东迎驾。”③四月间,隆武帝派太监杨守明、兵部职方司官员路太平来到长沙,督促何腾蛟出兵江西,既可加强赣南防务,又可作迎驾之用。何腾蛟勉强派遣南安伯郝永忠带领部下兵马一万余名经郴州入龙泉(今江西遂川县),张先璧率部由湖南攸县出江西永新,号称左、右两路“迎驾军”。然而,何腾蛟的所谓“迎驾”只是表面文章,他内心里极不愿意把隆武帝从郑芝龙的牢笼中接到自己的防区。我们不应忘记,朱聿键还是唐王时封藩地在河南南阳,何腾蛟曾任南阳知县,他对朱聿键的敢作敢为有相当了解。朱聿键登上皇帝宝座后,何腾蛟被视为南阳故人,备受青睐,由湖广巡抚擢升为湖广等七省军务总督。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被当地地主武装击杀,何腾蛟明知该地已沦入清方之手,仅据大顺军部将的报告,就飞疏告捷,说成是自己组织团练的“功劳”,隆武帝因此给他加封定兴伯。何腾蛟得意忘形,给湖南地方官员写信道:“新上为南阳故人,鱼水之合,吾辈皆有缘也。”①然而,何腾蛟只知利用隆武帝的信任,提高自己的声望,毫无知恩报答之念。他惟恐隆武帝进入江西自己在湖广独断专行的局面将受到扼制。正如王夫之所记:“顾腾蛟以便宜制楚,文武将吏皆出其门,不忍失权藉。谓章旷曰:上若幸楚,则□(虏)当聚力攻楚,恐未易支也。”②于是,他玩弄手段,一面大张旗鼓地派郝永忠、张先璧二将领兵“迎驾”,一面却私下叮嘱他们绝不可假戏真做,万勿进入江西。五月十七日,郝永忠率军从长沙出发,一路上慢慢吞吞,经过衡州,九月初二日才到达郴州,即停留该地,观望不前。③张先璧部也在行至同江西接境的攸县后就“屯师不进”④。这几个月正是清军进攻赣州,隆武帝进退维谷的时候。何腾蛟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竟然置大局于不顾,一连几个月不派使者向隆武帝报告情况。奉命督促郝永忠入赣的杨守明、路太平“皇皇使者,不敢出一语”⑤。到隆武政权覆亡前夕,何腾蛟的使者才姗姗来迟地到达行在觐见,隆武帝大为震怒,责问使者何腾蛟派遣的迎驾军为什么毫无动静,“使者诡辞以对”①。不久,隆武帝被清军俘杀,闽、赣、粤相继失陷,何腾蛟在湖南的处境也越来越困难。许多南明史籍叙述隆武朝廷的覆亡都简单地归咎于郑芝龙的降清,如杨凤苞所说:“福京之亡,亡于郑芝龙之通款。”②这自然包含部分真实。但隆武帝鉴于郑芝龙的跋扈自雄,寄希望于何腾蛟派精兵迎驾,移跸江西,等了半年多终归落空,何腾蛟实难辞其咎。历来的南明史家大抵以是否死节作为忠佞的惟一标准,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临危授命固然值得肯定,因为他们在最后关头表现了民族气节;但如果就因此而掩盖何腾蛟之流的卑污心理,导致大局全盘逆转,一味赞美,称之为“忠臣”,奉之为圭臬,显然不符合事实。
①彭士望《杨文正公传》,见《耻躬堂集》。
②黄宗羲《弘光实录钞》记弘光朝廷于1644年六月“遣御史陈荩往云南募兵”,有的史籍误作陈赓。
①彭士望《杨文正公传》写作罗亚夫。
②顺治三年十月江西提督金声桓、总兵官柯永盛“为飞报官兵奋勇攻克赣城事”揭帖,见《明清档案》第五册,A5—36号。顺治三年十月二十六日柯永盛、金声桓“为恭报克赣大捷事”题本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二本,第一七一页。
③杨廷麟死于清水塘见魏禧《崇祯皇帝御书记》,破城时清参将贾熊发现杨廷麟遗体,“以四门扇为棺,痤之西门外”,后来贾熊镇守宁都,即住于魏禧家。上引题本云:“本标右营参将贾熊城头阵斩伪阁部杨廷麟,尸首见存。”
①康范生《仿指南录》。参见黄宗羲《行朝录》卷六《赣州失事》。清军屠城事见康熙二十三年《赣州府续志》卷十二。
②《思文大纪》卷四。
③《思文大纪》卷四。
①吴晋锡《半生自记》卷下。
②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七《何腾蛟传》。
③吴晋锡《半生自记》卷下。
④《永历实录》卷七《何腾蛟传》。
⑤《半生自记》卷下。
①《永历实录》卷七《何腾蛟传》。
②《南疆逸史》跋四。
相关资源加到收藏夹 添加相关资源 相关资源栏结束 -->
尾部结束 -->
清军在九月初九日占领南康县;十五日攻占上犹县,十九日起包围赣州城。双方相持十余日。十月初三日,清军大举攻城:副将高进库、冯君瑞攻南门,副将刘伯禄、贾熊、白元裔、何鸣陛攻东门,副将徐启仁、杨武烈、崔国祥攻西门,副将李士元等攻龟尾。到当天晚上三更时分,清军竖梯登上东面城墙,城内明军仍拼死抵抗。高进库、徐启仁、李士元、杨武烈、冯君瑞、崔国祥等督促部下官兵由突破口上城大战。至初四日午时,明军抵敌不住,赣州失守。②杨廷麟投清水塘自尽,③万元吉也投水而死,郭维经入嵯峨寺自焚死,同时遇难者有翰林院兼兵科给事中万发祥、太常寺卿兼守道彭期生(即彭孙贻之父)、吏部主事龚棻、兵部主事王其宖、黎遂球等官绅三十余人。①赣州的失守在南明史上具有关键意义,因为以赣州为中心的江西南部是连接福建、湖南的要区,又是广东的屏障。后来,金声桓、李成栋的败亡都同清军扼守这一重镇有密切关系。清军凭借有限兵力攻陷赣州,固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明朝督师万元吉部署不当,但湖广总督何腾蛟的坐视不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隆武帝在福建处于郑芝龙集团束缚之下,一筹莫展,早就有意移驻江西。1646年正月,朱聿键手敕何腾蛟命他“先遣精甲一万,迎朕湖东(指江西省湖东道管辖地区)”;②同月给大学士苏观生的手敕中又提到:“仍有七省左、右将军印信二颗,顺赍与郝永忠、张先璧恭受,再给楚督臣、抚臣、镇臣敕各一道,……速遣劲兵一万来湖东迎驾。”③四月间,隆武帝派太监杨守明、兵部职方司官员路太平来到长沙,督促何腾蛟出兵江西,既可加强赣南防务,又可作迎驾之用。何腾蛟勉强派遣南安伯郝永忠带领部下兵马一万余名经郴州入龙泉(今江西遂川县),张先璧率部由湖南攸县出江西永新,号称左、右两路“迎驾军”。然而,何腾蛟的所谓“迎驾”只是表面文章,他内心里极不愿意把隆武帝从郑芝龙的牢笼中接到自己的防区。我们不应忘记,朱聿键还是唐王时封藩地在河南南阳,何腾蛟曾任南阳知县,他对朱聿键的敢作敢为有相当了解。朱聿键登上皇帝宝座后,何腾蛟被视为南阳故人,备受青睐,由湖广巡抚擢升为湖广等七省军务总督。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被当地地主武装击杀,何腾蛟明知该地已沦入清方之手,仅据大顺军部将的报告,就飞疏告捷,说成是自己组织团练的“功劳”,隆武帝因此给他加封定兴伯。何腾蛟得意忘形,给湖南地方官员写信道:“新上为南阳故人,鱼水之合,吾辈皆有缘也。”①然而,何腾蛟只知利用隆武帝的信任,提高自己的声望,毫无知恩报答之念。他惟恐隆武帝进入江西自己在湖广独断专行的局面将受到扼制。正如王夫之所记:“顾腾蛟以便宜制楚,文武将吏皆出其门,不忍失权藉。谓章旷曰:上若幸楚,则□(虏)当聚力攻楚,恐未易支也。”②于是,他玩弄手段,一面大张旗鼓地派郝永忠、张先璧二将领兵“迎驾”,一面却私下叮嘱他们绝不可假戏真做,万勿进入江西。五月十七日,郝永忠率军从长沙出发,一路上慢慢吞吞,经过衡州,九月初二日才到达郴州,即停留该地,观望不前。③张先璧部也在行至同江西接境的攸县后就“屯师不进”④。这几个月正是清军进攻赣州,隆武帝进退维谷的时候。何腾蛟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竟然置大局于不顾,一连几个月不派使者向隆武帝报告情况。奉命督促郝永忠入赣的杨守明、路太平“皇皇使者,不敢出一语”⑤。到隆武政权覆亡前夕,何腾蛟的使者才姗姗来迟地到达行在觐见,隆武帝大为震怒,责问使者何腾蛟派遣的迎驾军为什么毫无动静,“使者诡辞以对”①。不久,隆武帝被清军俘杀,闽、赣、粤相继失陷,何腾蛟在湖南的处境也越来越困难。许多南明史籍叙述隆武朝廷的覆亡都简单地归咎于郑芝龙的降清,如杨凤苞所说:“福京之亡,亡于郑芝龙之通款。”②这自然包含部分真实。但隆武帝鉴于郑芝龙的跋扈自雄,寄希望于何腾蛟派精兵迎驾,移跸江西,等了半年多终归落空,何腾蛟实难辞其咎。历来的南明史家大抵以是否死节作为忠佞的惟一标准,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临危授命固然值得肯定,因为他们在最后关头表现了民族气节;但如果就因此而掩盖何腾蛟之流的卑污心理,导致大局全盘逆转,一味赞美,称之为“忠臣”,奉之为圭臬,显然不符合事实。
①彭士望《杨文正公传》,见《耻躬堂集》。
②黄宗羲《弘光实录钞》记弘光朝廷于1644年六月“遣御史陈荩往云南募兵”,有的史籍误作陈赓。
①彭士望《杨文正公传》写作罗亚夫。
②顺治三年十月江西提督金声桓、总兵官柯永盛“为飞报官兵奋勇攻克赣城事”揭帖,见《明清档案》第五册,A5—36号。顺治三年十月二十六日柯永盛、金声桓“为恭报克赣大捷事”题本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二本,第一七一页。
③杨廷麟死于清水塘见魏禧《崇祯皇帝御书记》,破城时清参将贾熊发现杨廷麟遗体,“以四门扇为棺,痤之西门外”,后来贾熊镇守宁都,即住于魏禧家。上引题本云:“本标右营参将贾熊城头阵斩伪阁部杨廷麟,尸首见存。”
①康范生《仿指南录》。参见黄宗羲《行朝录》卷六《赣州失事》。清军屠城事见康熙二十三年《赣州府续志》卷十二。
②《思文大纪》卷四。
③《思文大纪》卷四。
①吴晋锡《半生自记》卷下。
②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七《何腾蛟传》。
③吴晋锡《半生自记》卷下。
④《永历实录》卷七《何腾蛟传》。
⑤《半生自记》卷下。
①《永历实录》卷七《何腾蛟传》。
②《南疆逸史》跋四。
相关资源加到收藏夹 添加相关资源 相关资源栏结束 -->
尾部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