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之言,大快我心。”李世民高声说着,拔出佩刀,边舞边放声唱道:
白马金贝装,横行辽水旁。
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
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
山虚弓响彻,地迥角声长。
宛河推勇气,陇蜀擅威强。
轮台受降虏,高阙翦名王。
射熊入飞观,校猎下长杨。
英名欺卫霍,智策蔑平良。
岛夷时失礼,卉服犯边疆。
征兵集蓟北,轻骑出渔阳。
进军随日晕,挑战逐星芒。
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
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
尘飞战鼓急,风交征旆扬。
转斗平华地,追奔扫大方。
本持身许国,况复武功彰。
曾令千载后,流誉满常。
丘行恭、公孙武达、侯君集等亲军校尉也拔出佩刀,舞动起来。
长孙无忌向房玄龄、杜如晦看了一眼,走上前几步,也高声唱了起来: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侵半天,刀枪耀日光。
上山吃鹿獐,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闯。
譬如辽东死,斩头无所伤。
他年岁和李世民不相上下,身材欣长,而容白净端正,一望就是知书达礼之人。声音亦清纯动听,只是与所唱歌词不大相称。
李世民、丘行恭等人听着长孙无忌的歌唱,同时一愣,不觉停止了舞刀。均想:长孙无忌乃世家子弟,才学出众,儒雅潇洒,为何在此刻竟唱出了这般粗俗的歌词。
“此乃齐郡剧贼王薄造反时所编歌谣,以图祸害人心,危乱天下。长孙兄何故以此相歌?”李世民忍不住问道。
“秦公爷所唱,乃昏君杨广的《白马篇》。秦公爷能唱昏君之歌,我为何不能唱贼人之歌?”长孙无忌反问道。
“杨广为君虽昏,这《白马篇》倒是写得堂堂正正,气势阔大,鼓舞人心。若以杨广为昏君,便尽弃其诗,则前代无数文章,亦出不肖君臣之手,岂不是也要尽毁?歌以咏志,我与诸君歌此《白马篇》是欲‘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荡平敌寇,为国立功。长孙兄歌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难道是要上山当草头王么?”李世民被长孙无忌打断兴头,很有些不高兴,声色俱厉。
“秦公爷可知杨广这《白马篇》作于何时?”长孙无忌并无惧色,又问道。
“这……”李世民愣了一愣,才答道:“是杨广第二次征辽东时所作。”
“杨广征辽东时,带了多少人马,有多少猛将?而敌人又有多少人马?”
“杨广带领大军百万,猛将如云,尤其是王仁恭、来护儿、杨义臣等,俱可威震当代,名传后世。至于敌手,乃是高丽小邦,人众不过相当于中原一个大郡而已,能有多少人马。”
“杨广这二征辽东,结果又是如何?”
“损兵折将,连一座小小的辽东城也攻不下来。最后因杨玄感造乱,不得不全军撤回,弄得士气低落,人心离散,虽平定了杨玄感,天下却从此……”李世民说到这里忽然停住了口。
那王薄造反,使人传唱《无向辽东浪死歌》也正是在杨广二征辽东之后。
而《无向辽东浪死歌》传唱开来之时,亦是天下大乱之时。
李世民一下子明白了长孙无忌高唱那《无向辽东浪死歌》的意思——
正是先有昏君杨广的《白马篇》,才有了反贼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杨广发百万之兵,以气吞山河的《白马篇》气势出征辽东,得到的却是举国传唱《无向辽东浪死歌》的结果。
他此次出征洛阳,能发百万之兵吗?他的对手李密真的是不值一提,只须派一先锋,就能在旬日之内取其“狗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