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府虽早已改称为天策府,但除了新造的一座文学馆外,并无 太大的改变。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心事重重地在丘行恭、公孙武达和侯君集的护拥下,走进了文学馆的前 厅。
往昔厅中每天至少有六位学士在此议论文籍,争辩之声彻夜不休。
如今厅中除了满架书卷,已是见不到一个人影,木案上还隐隐浮起了一层黄尘。〖ZK)〗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在前厅转了一圈,又走进了后厅,把丘行恭等三人留在了后厅的台阶下 面。
后厅中见不到书卷,依墙摆放着几座嵌金镶银、乌漆闪亮的木榻,地上还铺着艳红的线毯 。学士们在前厅议论文籍累了,就到后厅来观赏歌舞,饮酒作乐,休养精神。
此刻李世民又看到了十八位学士——十八位学士的画像依次挂在墙上,每位学士的像下还 用古篆写着姓名籍贯:
杜如晦(杜陵人)。房玄龄(临淄人)。虞世南(余姚人)。褚亮(钱塘 人)。姚思廉(万年人)。 李元道(陇西人)。蔡允恭(江陵人)。薛收(汾阳人)。薛元敬(汾阳人)。颜相时(万年人)。苏 勖(武功人)。于志宁(高陵人)。苏世长(武功人)。李守素(赵洲人)。陆德明(苏州人)。孔颖 达(衡水人)。盖文达(信都人)。许敬宗(新城人)。
李世民站在墙下,一会看看杜如晦的画像,一会看看房玄龄的画像,耳边仿佛又回响着二人 的声音:
——王爷此举,成,则天命有归。败,则死无葬身之地,绝无回旋余地。此不为孤注之险 ,何为孤注之险?
——王爷当班师回朝,徐徐图谋,务求不发则已,一发必中。
他不想冒孤注之险,强咽下满腔愤恨,强按下勃勃雄心,忍气吞声,以退为进,日日在文 学馆中和学士们高谈文籍,绝口不提弓马战事,更不提朝纲政务。但一到夜间,他就会与长 孙 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藏身内殿,密商大计。在一切都准备好时,突然发出了一击;他和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都认为是必中的一击。
可是那必中的一击偏偏没有击中对手,反倒伤了自身。
虽然他败坏了太子的名望,赶走了东宫的王王圭和韦挺、驱走了驻屯长林门的两千兵卒。但 他却让父皇看出了破绽,失去了父皇最后的一丝信任。
在京城里,父皇、太子、齐王,还有裴寂,全成了他的对头。
他李世民纵有通天彻地之能,也无法战胜这么强大的对头。他只有再退一步,远离京城, “镇守洛阳”,伺机待变。
但是疑忌之心大起的父皇却抢先动手了,要一举折断他的双翅。失去了双翅,他虽有万丈 雄心,也只能困在京城,任人宰割。
不,我李世民岂能任人宰割,就算是孤注之险,我也只有拚此一博!
李世民在心里叫着,猛地转过头,盯着长孙无忌,问:“我让你办的事,都怎么样了?”
“玄武门守将常何、敬君弘二人,已立下血誓,愿拚死报效王爷。只是东宫僚属中稍有身份者俱为建成死党,无法买通,唯有太子率更丞王日至肯效忠王爷。”长孙无忌回答道,心中既是兴奋至极,又是惊惧无比。
就在房玄龄、杜如晦等被赶回宅第的那天晚上,李世民对他透出一个极为重大的决断。
那是一个长孙无忌想都不敢想的决断,可李世民却要让他来判定是否可行。
长孙无忌想说不行,想说这又是孤注一掷。但他口中却斩钉截铁般吐出一个字:“行!”
他只能说“行”,因为他知道李世民心里正盼望着他说“行”。
李世民感激之下,握着长孙无忌的手,道:“我若能得天下,实乃无忌兄之力也。”
长孙无忌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知道,只要李世民一得天下,他就是当朝最有权势的功臣 。
为此,他竭尽全部心智,按照李世民的布置,四处活动,忙得昏天黑地。